刘莲
在北京西城区德胜街道安德路北社区,李友华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70年前,当德胜街道还是一片胡同的时候,李友华在这里出生、长大,55年后,李友华到了退休年龄,她没有任何犹豫就加入了社区志愿者队伍,为自己生活的社区,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做志愿者,就要全身心地为人民服务”
2006年刚办理完退休手续,她就到安德路北社区居委会报到,担任不坐班的文体主任。这一做,就是十多年。在她的带领下,社区居民经常参加北京市级各种老年健身操比赛,且多次收获奖项,老人们收获了健康和快乐。
从2009年开始,在社区的带领下,治安小组与社区孤老户结对一帮一,负责高龄老人组团串门,联络友谊。李友华也参与了社区的“一帮一”活动,为社区的高龄老人送去关爱。他们的爱心和善行,受到了社区和居民好评。李友华连续两年被评为区级孝星。
2017年5月开始,李友华加入德胜街道管城理市志愿服务分队,助力德胜街道环境治理工作。李友华每天带领队伍维护街巷环境,参加德胜街道垃圾分类等街巷环境治理服务。
社区有一条林家胡同,过去无人问津,经过拆迁规划重建后,林家胡同成为一条交通要道,每天车水马龙。因为胡同并不宽敞,汽车占道、随便停车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位停车管理员还把马路和便道划为自己挣钱的领地,谁说跟谁急,这成为管理林家胡同的一大难点。李友华和志愿者经过几次沟通,最终解决了这个难题,道路通畅了,学生放学安全了。居民们无不称赞:志愿者也能办大事。
退休之前,李友华在工厂里做过实验员和财务人员,因为工作需要,她严谨细致、踏实勤奋,脸上很少有笑容。退休做了几年志愿者后,老同事们再次聚会时发现,李友华变了,性格变得外向、快人快语且热心肠。
这些年来,只要是社区的事情,一个电话,李友华便蹬上自行车风风火火地出发了。在她心里,做志愿者,就要全身心地为社区居民服务。
李友华平时都穿着社区工作者特有的红上衣,这对她来说是一份使命:“这个衣服不是一个身份,不是为了炫耀自己,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咱们要有爱心、有担当。”
斑马线上守护行人
每到周六日,李友华还会在德胜门城楼的斑马线,组织青少年学生志愿者开展“绿色斑马线”活动,德胜门城楼没有红绿灯,他们就在斑马线上用人墙守护行人通行。几年来,守护通行的行人达27万之多,深得路人赞扬。
站在路口,看着行人匆匆走过,也看着周围的环境越来越好,李友华的心里就非常满足:“这里每一处都有我们的奉献,虽然有累的时候,但看着自己的社区在变好,想着我们还能做点事情,一切就都值得。”
李友华还承担着许多有助于社区建设的工作,“忙得停不下来”。李友华家住在安北社区,她平时就组织居民在社区开展垃圾分类、桶前值守等活動。几年来,李友华出色地完成了新垃圾分类条例贯彻实施工作,桶前值守达300多天。在此期间,她还亲自示范,不图回报地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
李友华的桌子上常摆着两个手机,消息声响个不停,每一个她都会认真对待。不过在评选优秀、先进的时候,李友华又常常选择隐身,推荐与自己并肩奋斗的队友们。
一些居民退休后,在李友华带动下也进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有一位志愿者说:“我们的想法都一样,把社区护好了,弄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无论谁来,都喜欢咱们社区,喜欢首都就行了。”
如今,年逾70的李友华,头发已经花白,但声音依然脆亮,腰杆挺得板正,在做志愿者的路上,不知疲倦地前行。
她的事迹广为流传,有的热心居民以李友华为原型,写了一部话剧,还到其他街道巡回演出,激励着更多的人像她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社区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