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念

2023-06-07 23:41:12周芳凝
北京纪事 2023年6期
关键词:无意识弗洛伊德心灵

周芳凝,独立心理咨询师。

心灵的旅程有时跟身体不同步,习惯了指使身体在现实的枪林弹雨中所向披靡。在这里,我们也许可以看到更多心灵的居所,燃起温暖的火光,看到美好会在前方出现。

弗洛伊德是一个在大众语境下熟悉又陌生的“大人物”。提到他,有人会想到他和爱因斯坦、马克思,成为20世纪在不同领域影响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三个犹太人。弗洛伊德如果还活着,听到有人这样肯定他在人类精神文明中的地位,大概也会表示认同。因为在他还活着的时候便表示过,自己对于人类精神世界的探索,尤其是无意识的探索和发现,如同哥白尼和达尔文的科学发现一样震撼人类——哥白尼提出了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从宇宙的层面击溃了我们在信仰上面的执着;达尔文提出人类不是造物主的独特创造而是物种层面的随机演化,从生物层面震撼了我们作为独特存在的信念。弗洛伊德坚称,我们的心理生活主要是由无意识有影响甚至是操控的。我们不得不接受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真的在想什么,也没有自己想要表现给自己和他人看上去的那么“好”。无论我们多么想通过理性来认识自己,我们心灵内在的复杂冲突还是让我们没法真的看清自己。弗洛伊德称这是自己给人类带来的继哥白尼和达尔文之后的第三次最严重的“自恋创伤”。

对精神分析的批判

對于弗洛伊德这种听起来不拘一格、玄秘激荡的理论,从其发展伊始便是一直充满批判声音的。比如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精神动机是基于快乐原则的,而根本上让人感到快乐的是性驱力和攻击驱力,比如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早期成长对于一个人后期人生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曾提出的一些理论也让许多人一听就觉得难以接受。当然这些批判里有一些是出于对于弗洛伊德本身理论的误读,或者是对于许多弗洛伊德提出的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概念的象征意义相对匮乏的延展。但确实弗洛伊德是饱经批判的,无论是从精神分析的外部,还是从精神分析内部本身。

从外部而言,在理论层面,大家对于精神分析整体的批判,它不是一种可以通过现代实验心理学的方式可以被量化研究的学科,或是领域。这让很多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概念,例如对于痛苦和羞耻的防御、压抑,对于无意识愿望的幻想等等像是一种臆想。在临床治疗层面,精神分析作为一种耗时长,开销大,咨询设置严格,需要在咨询过程中经历起起伏伏的体验,而不是聚焦快乐美好的咨询流派,也是饱受其他流派的诟病。

不仅仅是精神分析的外部,包括精神分析的内部,也对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理论和实践持一种批判地继承的态度,他们有的也认为弗洛伊德的人性观太悲观了,有的会认为他的理论太关注内在冲突,于是发展出了更多关于客体关系,依恋的研究……

这些批判的声音也让精神分析在当代的发展变得丰富,有了很多个维度的精神分析临床的实践取向——除了内在冲突和驱动力以外,有了更多对自我价值的确认和实现,与这个世界建立关系的客体关系和依恋模式,社会文化对内在基因生理特质的塑造和发展的影响和塑造的研究。

不过,无论是来自内部和外部批判,大家都无法否认弗洛伊德所构建的精神分析核心所关注的“无意识”的概念,以及在我们意识之外的大量的无意识精神组织结构是如何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心理生活与行为的。

“无意识”概念的缘起与发展

在精神分析的理论语境下,无意识是指那些察觉范围之外的感受、思维、记忆、愿望、恐惧、幻想,以及带有个人意义的模式会影响我们的体验和行为。基于此,当我们去理解人类心灵的痛苦时,会发现很多症状,令人困扰的人格特质或者是生活中出现的问题,都是个体为了解决无意识冲突而付出的努力。无意识是一个充满了隐秘动机力量的世界,包括愿望、需要、希望、恐惧等等,因而它影响着我们心理生活和行为的方方面面。

事实上,弗洛伊德并不是无意识概念的发现者,他不是第一个提出来在我们可觉察的范围之外可能存在心理能力活动的第一人。启蒙时期的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便提出来统觉的概念,认为在统觉的阙限下面有许多细小的知觉,他们会极大地影响有意识的经验。他表示,明确的概念就像岛屿一般,出现在隐蔽物的海洋上。后来,又有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赫尔巴特,把心理学定义成心理的机械学,他认为众多知觉,表征和观念在意识阙限上彼此竞争,互相作用,从而产生了所有心理现象。他认为被压抑的观念会重现,它们会通过与其他观念建立联系来增强自身。

在哲学界,德国浪漫主义哲学家也对无意识的遐思进行了丰富的阐述。德国哲学家提出来世界精神的概念,表示世界精神又连续生成了物质、自然和意识。无意识深深植根在宇宙的不可见的存在之中,构成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结。之后叔本华提出了生存意志的概念,认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它推动着整个宇宙,包括人类的心理。在叔本华看来,人是一种由内在本能驱动的、自欺的、非理性的生物。叔本华的思想影响了另外一位重要的哲学家尼采,尼采认为人类都是自欺的,并且试图证明所有的情绪、态度、观点、行为和外在美德都植根于无意识的语言,无疑是每个个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一系列的动荡的思维,情绪和本能构成,包括享乐和奋斗的需要,兽欲的本能,求职和寻求真相的本能一起,唯一最基础的本能权力意志。

弗洛伊德提出的动力性的无意识的概念,其实和叔本华和尼采对于无意识的论述是有很多相似的。尤其是关于对于无意识的压抑的探究。但是弗洛伊德为了保持自己理论的原创性,坚称自己并没有在之前阅读过他们的作品。即便不是纯原创,弗洛伊德确实是开始系统地把无意识作为一种带有系统的心理动力的重要心理内容开始进行系统的研究,并且是一种基于不断地临床实践的理论构建。这背后不仅仅是在研究无意识本身,而是以此为基点去理解我们人类的心灵结构,如他提出来的本我、自我、超我、驱动无意识动力的基本原则,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人可以通过不同级别的防御压抑心理冲突,进行带有丰富的心理象征的表达,这些都为我们理解人类的行为心理——行为状态提供了丰富而深刻的新视角。

认知科学与精神分析对无意识的关注

虽然学院派的心理学对于心理现象的研究与精神分析体系对于人的心理世界的探索方式和理解是非常不一样的——前者是通过科学假设、实验,后者是并不给予一种实证主义的方式来探索出一种普遍的关于心灵的真理。但是学院派的心理学从20世纪中叶开始也只研究外显行为的行为主义,开始转向了对认知的研究。他们渐渐不仅满足于把行为解释成条件反射的结果,他们提出,人类的许多能力,如语言、问题解决、计划、记憶、创造和想象以及一些复杂的社会行为,都是十分系统化的,不能通过简单的反射链来解释。于是他们开始假设存在一些稳定的、自动化的认知结构或表征。他们在有机体内部运作,引发有机体的行为输出。他们假设语言存在着深层结构,不无学习就能成熟。所以,认知科学家开始大规模地研究信息加工,认知性的无意识包括内隐知识,程序性知识,内隐学习,内隐记忆,非陈述性记忆,非意识构想,适应性无意识,阙下知觉,前注意加工……

这些认知心理学家研究的无意识的领域,似乎在以一种科学的、精细化的方式来研究难以被意识和语言呈现的无意识活动,但是他们和精神分析家所关注的无意识是不同的。认知心理学家关注无意识的运作过程,因为这些无意识地运作过程是极其高效,速度极快,研究者期望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如此高效的认知运作方式是如何达成了。而对于无疑是过程多么精细的研究,并不会让我们更多地了解我们无意识的内容是什么。而精神分析家关心如何把无意识意识化这件事,或者至少是对于我们的无意识有所觉察,这种觉察会对与我们更多地理解自己很多时候不被察觉的心理生活有所帮助。当然,现在也会有一些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无意识内容和精神分析领域对于无意识的关切很像,例如无意识情感,非意识目标寻求,无意识动机,等等。

我们之所以说认知科学与精神分析对无意识的关注根本上不同,一定程度上是在于认知科学对于那些意识之外难以察觉的我们的心灵活动,即便是承认他们的存在,也是在以一种第三者的视角去“冷眼旁观”。而弗洛伊德对于无意识的研究最特别的一点是,让我们可以既清醒地探索自己的无意识,又让我们知道,许多无意识的宝藏是被精神冲突压抑的,而要解开这种压抑住我们内在动力愿望的冲突,防御的过程,便是我们一点点走进和了解自己心灵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治愈和构建心灵的过程,是无法被任何第三者视角的科学研究,或者是比弗洛伊德更早期地通过催眠疗法来操控和修改无意识的方式可以取代的。

弗洛伊德虽然死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以一个鲜活完整的人的方式去理解自己的无意识是如何在影响自己的生活,通过理解无意识的生活去理解人性的任务却从他开始了精神分析这个领域的理论和临床实践开始,延续至今。也许拒绝去带着自己的感受理解自己的无意识的人,永远都不会承受他自认为给人类带来的第三次严重的自恋创伤,但是如果我们愿意像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说的那样,“认识你自己”,有勇气和能力靠近真实的自己的话,那么即便是难以避免地会承受这种自恋创伤,相信它也许会赋予我们新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无意识弗洛伊德心灵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海峡姐妹(2020年4期)2020-05-30 13:00:18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22
从弗洛伊德入门精神分析
心理分析泰斗弗洛伊德
唤醒心灵
读者(2017年8期)2017-03-29 08:45:29
浅析《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的“群体心理”
青春岁月(2017年4期)2017-03-14 17:50:35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改变生活”的另类方式:论超现实主义的文学观
北极光(2015年9期)2016-03-15 13:18:52
心理学启动技术对心理干预的启发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