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把握现代流通体系的几个基本问题

2023-06-07 22:01:48纪良纲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23年3期

摘要:两年多时间,中央两次会议、两个文件都强调要建立现代流通体系。对建立现代流通体系需研究有关的几个基本问题。从流通体系发展的时空结构、流通体系的多元化演进趋势、在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流通群体呈现出不同的组织形式、流通规模的潜在膨胀倾向等四个方面论证流通体系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现代流通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地位以及拓展后的八大功能,即实现功能、服务功能、导向功能、聚合功能、分解功能、反馈功能、传递功能和协调功能;指出了现代流通体系具有的四个特征,即大、全、强和时代性。

关键词:流通体系;流通规律;流通功能;现代流通体系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101(2023)03-0039-08

从2020年9月9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到党的二十大,从2022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到党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两年多时间,中央两次重要会议、两个重要文件,都着重提出了建立现代流通体系问题,对流通的地位和作用给予了空前的肯定和重视。笔者认为,探讨建设现代流通体系问题,应该搞清现代流通体系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理论,以避免实际工作中的片面理解,尽量少走弯路。为此笔者拟对流通体系变化的规律性、现代流通体系的地位与功能、现代流通体系的特征做些探讨。

一、要重视研究流通体系变化的规律性

任何事物都生存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它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现代流通体系也不例外。在历史的长河中,流通体系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深化与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轨迹,但通过对这些轨迹的细致分析,也能概括出一定的规律性。充分认识流通体系变化的规律性,掌握其变化的趋势,对我们建设现代流通体系非常重要。

1.流通体系发展的时空结构。在现实经济运行过程中,任何流通体系行为都是流通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发生的,在具体形态上都是空间布局和时间演进的二元化。所以建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流通体系模式,必须了解现代流通体系结构的时空特点,反映流通运行与发展的时空规律。[1]

从时间角度来看,流通体系的发展变化总是表现为连续性和间断性的有机统一。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流通体系行为可以有不同的时间组合方式,从而形成了流通运行的不同轨迹。在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流通体系演进的基础——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各种流通体系在历史进程中也留下了有别的足迹,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从而构成了流通体系发展的四个阶段,即物物交换、简单的商品流通、发达的商品流通和现代流通。而在每个发展阶段上,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流通体系又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流通形态。但从总体上来看,流通体系的运行态势是:流通量的增加、质的提高、流通方式的进步、流通功能的深化、流通地位的加强以及流通机制的完善。[1]

应当指出,流通体系作为一种动态结构永远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很难做抽象的固定描述。但是我们在具体认识、研究、剖析流通体系时,必须对动态结构予以高度重视,否则就会做出不当的判断,得出错误的结论。这方面我们有过教训,比如我们的流通方式过去几十年一贯制,没有及时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我们也出现过由于大上现代服务业而忽视传统服务业,由于强调多元化经营而忽视了商业本质的情况,流通机制的创新也常常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这些都是我们对流通体系的时间结构重视不够的结果,这也构成了我们研究流通体系时间结构的现实意义。

流通体系的空间结构是指各种流通体系及流通体系内的流通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相互关系。从结构的相互联系来看,流通体系的空间结构是流通体系在时间上的发展所遗留的轨迹。[1]也可以说流通的空间结构是在一定时间段上或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空间结构。如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从流通的空间范围考察,流通体系结构呈现出区域流通(乡际流通、县际流通、省际流通)、全国流通和国际流通的层次格局,当然商品经济发展程度及政治经济体制的开放程度,对上述结构的分布影响很大,如没有对外开放,国际流通就受到极大限制。从空间范围看,还可以划分为城市流通和农村流通,整个流通体系呈现出以城市为中心向四周广大农村辐射的网络结构。根据这个原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就明确提出了以县城为中心发展农村流通网络的战略,以前中央有关部门还提出过以小城镇为中心发展农村流通网络的想法,还提出过以区域中心城镇发展农村流通网络的設想。从大的方面来说,中央一直提倡以经济区域为中心组织商品流通,反对以行政区划为中心组织商品流通,但由于行政力量的强力干扰,这个战略始终没有落实好,这也是近期中央强调发展统一大市场、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原因。

流通体系的空间结构一般呈现为单一的均匀分布和多样化的非均匀分布两种状态。[1]单一的均匀分布指各个单元流通或流通个体等距离分布、平衡发展。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分布是不常见的,只有当人为地忽视经济规律时才出现这种流通体系空间分布的扭曲状态。比如计划经济时期,按行政区划组织和发展商品流通,不分沿海还是内地,不分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山区,统统按计划配置流通资源,各地在流通方面没有什么区别。改革开放后这种状况有很大改变,但还没有达到最佳状态,建立现代流通体系就是要根据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和发展的需要,以提高效率和效益为出发点配置流通资源,实现全国一盘棋,建设高效统一的流通体系。非均匀分布是指流通体系适应流通环境复杂多变的需要而呈现出的空间格局的多角化和多层次。流通体系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一般都呈现这种空间分布状态。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强调的多种所有制商业共同发展、大中小型流通企业同时并存,流通渠道的多元化、商业组织形式的多元化等,都是这种流通体系空间结构非均匀分布状态的投影。建立现代流通体系也必须达成这种非均匀的空间结构。在非均匀分布下,由于管理的滞后,流通体系的空间结构也常常会出现扭曲甚至走向歧途。比如改革开放以来乃至今日,我们强调注意发挥流通群聚性的作用,大力发展城市商业、大力发展商业街、大力发展商业综合体、大力发展横向联合、大力发展流通集团,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任何事情都有个度,过度的群聚不但不会产生正效应甚至还会产生负效应。比如前些时期有些地方盲目强调流通的群聚效应,一味追求大而全,盲目投资、行政拉郎配,结果空壳市场、空壳综合体、空壳商业街、有名无实的流通集团、一体化流通组织到处可见,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以及流通功能的扭曲。建立现代流通体系必须改变这种状况。

2.流通体系的多元化演进趋势。流通体系中的流通群体和流通个体作为开放的国民经济子系统,必然会受到社会再生产其他环节特别是生产和消费的制约,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经济政策的刺激和新技术革命的助推,必然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进行内部调整和整体优化。从流通发展的历史特别是目前发展的状况来看,流通体系呈现出多元化演进趋势,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专业化。过去我们常讲流通是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统一,就是说在过去的流通过程中一般是由一个流通群体或流通个体同时承担这三个职能的,流通企业的任务就是购、销、运、存、赚,即便我们讲“三流”的分离也是时间上的分离,改革开放以来商流、物流、信息流又出现了空间上的分立,即出现了专门从事价值转换的流通企业、专门从事使用价值转换的流通企业和专门从事信息服务的流通企业。甚至这些年有了更加细分的倾向,产生了专门为流通企业服务的会计代理、税务代理、广告事务代理、人事代理、后勤工作代理、法律事务代理等市场中介组织。流通体系的专业化发展必然会大大提高流通企业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从而促进整个流通体系运转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二是系列化。在流通体系专业化发展的同时,流通体系的系列化也在发展,“三流”分立是一种主流,但并非全部。系列化是与专业化对应的一个概念,就“三流”而言,系列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三流”合一,而是一种升华。它从流通要素的系列化引致经济空间的系列化,通过对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乃至技术流、劳动力流等流通要素的系统整合和科学安排,聚集单个的、分散的、局部的优势,形成系列的、综合的、整体的优势,产生高效能的系统效应。在这方面比较典型的流通组织形式就是连锁经营,即由连锁总部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储存,然后由连锁店分散销售,这种形式实质上就是把流通的所有业务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由单体的小规模形成了总体的大规模。建立现代流通体系除了继续发展连锁经营以外,还要进一步探索实现流通体系系列化的好形式。

三是一体化。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流通体系一体化的趋势非常明显,流通体系一体化是以流通群体或流通个体为主导,将某些商品的原材料供应、生产、运输、储存、加工、销售乃至技术服务,全链条组合在一起,实现生产、流通到消费的“一条龙”或“全产业链”。流通一体化主要有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和混合一体化三种形式,在实践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工商一体化、农商一体化、综合商社和综合联营公司,还有农村中的农产品产销一体化组织、农民合作社也属此列。

四是分散化。与一体化相对应,流通体系还出现了分散化的倾向,这是由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生产日益社会化,产品创新速度加快,消费需求不断变化,流通群体必须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加以应对。流通作为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程度与生产分离的产物,它的存在与发展要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和交通运输的现代化,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一个工业产品的几十个甚至几百个零部件往往在许多地方生产,甚至由许多企业生产,这必然会要求多样化的流通形式来适应。同样,近些年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更新,消费的多样化趋势也异常突出,这也必然要求流通的多样化来适应。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必须充分考虑这种分散化趋势。

五是集团化。我国加入WTO后,国际资本大举进入我国流通领域,给国内流通企业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化,我国流通企业也要走出去,在国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为适应这种变化,我国的流通企业必须增强竞争能力,迅速改变流通企业小而散的局面,成立流通企业集团就成为了我国流通体系建设的重要选择。于是乎,在政策的支持下,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在竞争的压力下,一个时期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的流通企业集团迅速崛起,虽然近些年进展放缓,但还是一种趋势。建设现代流通体系需要对这种趋势做出客观评价,以利于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六是微型化。在流通群体向大型化、集团化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微型化的趋势,小型、超小型的流通群体遍地开花,而过去占主流的中型流通群体的比例逐步缩小。这是流通适应消费需求多样化的需要、是适应生产分工日益细化的需要,也是流通群体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流通体系互补原则的体现。在经济发达国家,流通群体的规模一直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大型的流通购物中心、连锁集团可以媲美工业企业,甚至沃尔玛可以排名世界第一,但小型便利店、小型专业店也遍布我国城市商业中心、社区和大街小巷。近年,我国商业业态适应国民消费需求的变化,特別是在“万众创业”等政策的鼓励下,小型流通企业也有了较快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清楚,建立现代流通体系不是盲目追求大规模、现代化,而要达成合理的结构。

3.在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流通群体呈现出不同的组织形式。流通及其组织形式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在不同的商品经济发展阶段,流通群体呈现出不同的组织形式。经济史表明,商品经济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简单商品经济阶段、自由竞争的商品经济阶段和垄断的商品经济阶段。在每个阶段上流通群体的组织、运行演化和调整都显示出不同的特征。

在简单商品经济阶段,流通组织一部分是独立经营的包买商,来往于城乡之间进行贩运,一部分是生产者兼经营者。流通组织以其资金、货源、原材料和渠道、经验等优势控制着生产组织。此时政府对商业很少管理,一般仅限于税收和维持交易秩序。在自由竞争商品经济阶段,流通本身分工日益细化,不仅批发与零售分离,批发和零售业内部也出现行业、部门的分离。批发由简单商品经济时众多分散的采集商逐步转变发展为中转批发商和分散批发商。零售业则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形成了百货店和商业街共同发展的形式。在流通运行方面,价格公开化、交易合同化、市场制度化,政府对流通的管理主要通过立法和执法实现。在垄断的商品经济阶段,商流、物流出现了日益分离的趋势,流通活动可以离开商品实体而进行,出现了“买空卖空”的流通行为。此时各个商品流通过程组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交换体系,要求整个社会有一个密切相关的流通网络,从而流通组织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主要体现为:一是流通群体经营范围、经营空间、经营规模的扩展,主要表现为大型商业公司和商业集团的发展;二是流通企业间的经营联合;三是生产和流通的一体化经营,一方面是生产者的经营活动向流通领域延伸,表现为生产企业设立大型的销售公司,另一方面是流通向生产领域延伸,直接组织市场所需产品的生产;四是流通群体的构成拓展为包括劳务、信息、技术等广义的流通范围;五是政府对流通的管理除立法和行政手段外,主要运用经济手段。

目前流通群体组织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传统企业经营方式和内部结构的蜕变。为适应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和新技术革命的形势,流通群体或放弃一些经营项目,或扩大一部分新的经营项目,以一种崭新的经营方式来组织企业全部经营活动。就以食品商店这样传统的流通群体来说,其经营方式和内部结构发生了一系列蜕变,脱胎出许多新形式的食品商店,例如巨型超级市场、综合商店、吨计商店、自动售货亭、流动商店等的出现,使传统的零售企业蜕变成新的零售企业。二是新兴流通群体的兴起。随着现代经济的空前发展,社会化和专业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的流通群体,如跑腿公司、快递公司、包满意公司、邮购公司、方便公司、礼品公司、特殊人群公司等。新兴流通群体的兴起,代表着流通发展的方向,我们在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时要给予高度重视。三是流通群体规模的两极化。

4.流通规模的潜在膨胀倾向。流通规模是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流通总体还是流通个体,无论是流通主体还是流通客体,都有个规模问题,而流通规模的结构及其合理化对现代流通体系的建设至关重要。一般而言,流通规模的形成和发育,是和一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相一致的,在不同的商品经济发展阶段,流通规模的扩张会呈现出不同的倾向,这是流通规模运动的一条客观规律。目前及今后若干年我国都处于商品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流通规模存在着潜在膨胀倾向,其原因有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商品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商品数量和种类迅速增加,必然促进流通的大发展从而引致流通规模的急剧扩张。这一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大规模工业的兴起,社会分工包括产业分工和区域分工的不断深化,加之从农业转移到工业的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进一步促进了工业化的进程,新的产业在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作用下大量涌现,必然使工业产品的数量和种类大大增加。同时农业技术的改良,农产品商品化水平的提高,又促进了农产品商品数量和种类的大幅增加。这样,商品流通的必要量必然会随着实现的商品价值的增大而按比例增大。而導入新产品还要加大为开拓市场的买卖经营,商品流通必要量的膨胀又必须超过商品价值扩大的量。

第二,商品流通行业进入门槛低。商品流通企业特别是零售企业属于分散性行业,它具有进入门槛低的特点。如果不计较商品的种类多少和企业的规模大小,那么只要有少量资金就可以开一家零售店而不需要什么特别技术。要是能够取得贷款的话,甚至连“除了想当商人的强烈愿望之外就别无它物,或具有特殊经商才能而没有任何开业所必须资金的人”[2]也能插足商业。在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对各种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富裕出来的人员来说,甚至对大学毕业生来说,商业就成为最有诱惑力的行业,各行各业的第二职业和创收活动也必然考虑商品流通领域。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流通规模膨胀。

第三,随着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均国民收入也进入急速的持续增长时期,而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也会随之提高,消费结构也会发生重大改变,这些都客观地为流通的大发展提供了需求条件,流通规模的扩张也就顺理成章。

随着经济的发展,流通规模的扩大是客观规律,也是好事,但如果超过了度而迅速膨胀或超前膨胀,就会造成流通秩序的混乱,进而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必须把握好这个度。

二、充分认识流通地位的异化和流通功能的拓展

流通的地位和作用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强化的。在小商品生产条件下,流通充当着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媒介商品交换,处于被动的地位。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流通的地位逐步由被动的中介向主动的导向转化,商品经济越发达,这种主动导向的趋势也越明显。流通发展到现代社会,其地位和作用发生了重大变化,有人说其成为了指导生产、指导消费的“航标”和“灯塔”,有人说其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血液”和“中枢”的有人说其成为了经济繁荣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晴雨表”,有人说其成为了社会进步的“火车头”。

在2020年9月9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概括现代流通的地位与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用了三个词,即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3]笔者认为流通基础性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体现在三个方面:流通是经济循环的“大动脉”,人体导管淤堵人会死亡,流通堵塞经济也无法循环;流通基础设施犹如国民经济的地基,地基不牢,地动山摇;流通的基础性作用还指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流通是国民经济中就业的基础,企业主体的基础,国内生产总值的基础,当然就是国民经济的基础。[4]流通基础性的第二层含义体现在:现代流通体系是实现商品和资源有效集散、高效配置、价值增值的市场载体,是实现从采购到生产再到消费等各环节有机衔接的纽带通道,可以为促进供需匹配、效率提升、产业升级提供强大的市场动力。[5]流通的先导性作用主要指对国民经济的引领作用,具体体现在引导生产、引导消费等方面。一是流通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先行官”与“晴雨表”。国民经济运行得如何,首先会在流通领域有所反映。[6]二是流通引导生产。流通部门可以利用它的一切条件,充分发挥它的特长,引导生产部门生产适销对路的、质地优良的产品,也可以引导生产部门生产符合发展趋势的产品,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三是引导消费。流通部门通过自身的经营活动可以发挥影响消费、引导消费的作用。比如流通部门可以通过对新商品的宣传开辟新的消费领域,可以通过给消费者当参谋引导消费、扩大消费,可以通过周到的服务方式促进消费需求的形成,也可以通过自身的经营活动影响消费,改变落后、愚昧等旧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流通产业的战略性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运行及人民生活的保障作用与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及传统产业的提升作用两个方面。比如,保证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的目标主要是通过流通部门实现的。又如,应对突发事件,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确保物资供应,关系到流通部门的战略储备、流通速度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工业、农业、服务业的升级改造,需要靠信息化、现代物流与现代供应链发展新动能,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6]另外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进展不快,这和没有充分发挥好流通的战略作用有关,甚至是流通拖了后腿。

流通功能是随着流通地位与作用的强化而不断拓展的,与现代流通的地位与作用相适应,现代流通体系的功能已经由以买卖商品、媒介交换、实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为主,正向提供多种服务、引导生产、引导消费甚至决定生产、决定消费从而制约国民经济发展转变。具体而言,现代流通有八个方面的功能。

1.实现功能。这是流通的首要功能,也是流通最基本的功能。流通可以通过本身的结合、表现、检验等一般职能和本身的购销运储及加工等业务活动,实现全社会个别劳动向社会劳动的转化,实现商品使用价值的转移,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再生产过程的良性循环。这是流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具有的特殊功能,是社会经济运行对流通的客观要求。在我国传统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下,流通对经济的实现功能及刺激作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随着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流通的这种功能得到了很大的发挥,但由于体制的不完善、环境的制约及流通本身的不合理,时至今日也经常出现流通梗阻的现象,从而影响了上述转换的很好实现。

2.服务功能。流通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必须服务于它存在的环境,服务于环境之中其他相关的子系统,和它们发生交换作用。流通体系也必须服务于作用于流通过程的流通主体和流通个体,通过自身体系的建设,形成一个完善的服务网络,满足流通过程中的各种行为需求。经过多年的发展,流通的服务功能大大增强,但还不尽如人意,甚至有时候问题还较大。例如,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还经常抱怨流通的服务项目没有跟上,流通的服务质量不高,进而影响了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老百姓也经常抱怨由于流通渠道混乱、流通管理滞后,造成流通环节多、效率低、成本高,从而导致了物价高、商品质量次等问题。

3.导向功能。如上所述,流通作为生产和再生产的基础,具有对生产和消费的导向作用。流通群体作为各种流通主体的集合,它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有效地疏通商品流通渠道。在商品经济深入发展的情况下,流通群体的这一特点就非常明显地具備了对生产与消费的导向功能。流通的导向功能是适应流通的发展不断发展的,如流通与生产地位的更迭,流通与生产和消费的相互渗透等,都反映了流通导向功能的深化,从而把生产、流通、消费带入了一个更高的发展层次。中央这次重视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初衷之一就是要发挥好流通对生产与消费的导向作用。

4.聚合功能。当代社会生产的集中从而引致的流通群聚是一个必然趋势,如果从流通功能的角度来分析,这种趋势则是流通聚合功能的折射。这种聚合功能集中地体现在对部分处于闲置或游离状态的生产要素,通过流通引导的集约经营和规模效益进行吸纳,从而提高社会生产要素的利用率。流通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是提高具有一定规模优势的商品生产的流通质量,这必然意味着生产要素及流通要素的最佳方式的选择,从而产生了流通的聚合功能。这种聚合功能在流通发达的流通中心和商品经济意识比较淡薄的农村都被广泛利用。这是因为分散投入的生产要素,带有极大的风险性和低效益性,只有使闲置的生产要素集中投入,才能产生更大的裂变,释放出比分散投入大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投入效益。这也就是我们在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中大力发展分享经济和平台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因。

5.分解功能。现代流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就是流通一体化与分散化的双向发展。一体化要求流通的聚合功能来适应,分散化则用到了流通的分散功能。比如目前方兴未艾的农商合作经济组织、工商联合体、消费合作社等,都带有非常明显的专业生产和专业流通性质,它使众多的社会生产要素以专业生产和专业流通为核心,进行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不同形式的排列组合,形成无数个专业生产与专业流通一体化的小经济团体。而从宏观透视的图像而言,其则是数量有限的、以相同产品为旗帜的专业生产与专业流通群体。流通的这种分解功能,无疑能加速社会的专业化分工,加速社会生产向专业化、社会化发展的进程。

6.反馈功能。信息是系统的精髓,系统的调节和控制都要通过信息流来实现。流通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发端和终点,社会经济运行的各种关系都要在流通中得以体现,通过流通可以透视经济运行的各种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流通是一个反馈器,国家可以通过流通的反馈功能获得新的信息,重新调整经济政策和组织方法,引导企业为满足社会需要开展经营活动,通过不断的信息反馈纠正整个国民经济系统的运行偏差。这个功能或许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央所提出的现代流通所具有的战略性地位。

7.传递功能。完善的流通可以为实现经济控制和微观搞活起到良好的传递作用,即在国家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搭起桥梁,成为各种经济主体互相联系的中介。企业也可以通过流通的传递功能不断加强横向联系,在国家宏观控制的范围内自发地形成自我适应的反馈机制。这种功能在中央所讲的流通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和作用中都会得到体现。

8.协调功能。流通协调功能的表现在于它能通过流通自身的行为,使生产主体、消费主体和流通主体在各自利益目标的牵引下,尽可能地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的市场走向上协调起来。在流通协调功能的作用下,社会各经济部门和企业会自觉地按照社会经济运行情况和市场供求情况的要求,对社会资源、商品进行合理经营与使用,从而达到社会效益的提高。这个功能是现代流通战略性地位与作用充分发挥的重要保证。

三、深入理解现代流通体系的特征

认识和理解现代流通体系的特征,从理论上说,应该把上述两年多来中央的两次会议、两个文件中关于现在流通体系的提法、思想和要求,统一起来综合归纳,从实践来看,应该把流通的发展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过程以及国外流通发展的情况结合起来细致分析,还要考虑到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流通运行与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与技术环境,即时代背景。如是分析,现代流通体系应该具有四个特征,即大、全、强和时代性。大即大规模、大范围、大格局;全即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强即强流通结构、强流通机制、强流通功能;时代性就是区别于过去、也区别于未来,要适应现实环境,要符合现实需要,要能解决现实问题。

1.大。“大”包括三個方面,即流通规模大、流通范围大和流通格局大。流通规模大:一是就流通总量而言,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社会物流总额、流通网点的数量等都要大。二是就流通主客体而言,单个市场商品交易额、单个流通企业营业额等都要大,当然通过连锁和集团的形式实现大规模也是实现流通主体大规模的重要途径。流通范围大:一是就空间范围而言,应是没有空间限制的自由流通,包括国内流通和国际流通,即“流通无边界”。二是就时间概念而言,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多的交易活动借助网络化交易平台瞬间完成交易过程,传统意义的购销调存在数字经济时代“化为乌有”,“用时间消灭空间”真正变成了现实。[7]流通格局大主要体现在现代的流通是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的流通,是参与国际大循环的流通,是从国民经济整体运行中看的流通。现代流通体系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关键节点,是国内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源配置的有效载体,也是从生产到消费各环节有效衔接的纽带与通道。现代流通体系还对国民经济运行及人民生活有保障作用,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及传统产业有提升作用。高效流通体系能够在更大范围把生产和消费联系起来,扩大交易范围,推动分工深化,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财富创造。[8]

2.全。“全”包括三个方面,即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全过程,即流通涵盖社会再生产的整个过程,流通贯穿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论流通时,就是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角度分析的,他曾提到流通贯穿于社会再生产的整个过程,但由于时代的局限,还是认为流通是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进而提出了流通决定生产的论断。当今社会,流通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现在,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边界已经日益模糊,流通变成从市场消费需求为起点开始的全过程流通,而不是从制造业为起点的全过程流通,制造成为流通过程中的环节,是流通过程中的制造。[9]比如从物流方面来分析,我们就看出制造过程的物流化,几乎所有大的工业产品,比如汽车、电视、冰箱、手机等,整个制造过程是动态的、流动的,是按照现代物流网络设计的。全方位,即流通渗透到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角落。上文讲的是纵向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下面我们从国民经济的横断面来看,经济、文化、旅游、城市建设、农村发展乃至国际交往,哪一个方面不是以流通为基础?从广义上讲,流通,既包括商品的流通,又包括货币的流通;既包括各种生产要素的流通,也包括特殊商品的流通;既包括商贸领域的流通,也包括市场的流通;既包括流通本身,也包括和流通配套、为流通提供服务和保障的部分。[10]全要素,即现代流通囊括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劳动力、资金、技术、数据等有形的和无形的全部商品,即一切商品都要纳入流通的海洋,所以它是全要素的流通。原来要素的流通是商品流通,在贸易当中的流通是最终品的流通,现在的流通是包括商品、商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还包括数据流和知识流的所有要素禀赋,都变成流通运行过程中的物质要素禀赋和非物质要素禀赋。[9]

3.强。“强”,即强流通结构、强流通机制、强流通功能,指的是流通的高素质、高效率和高质量。流通结构是否合理,流通机制是否健全,决定了流通功能的发挥,也进而决定了流通运行的效率和质量。如前所述,国民经济的长足发展,离不开流通的健康发育,而流通的健康发育又主要体现在流通体系结构的合理程度。流通体系结构一般包括主体结构和客体结构,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所以优化流通结构应从这三个方面着手,重点分析现代流通的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流通机制是流通运行的实现机制,流通机制是否完善对流通过程的顺利进行起着重要保障作用。在消费、产业、技术不断升级的大背景下,流通机制完善的目标在于促进国民经济系统各领域、各要素、各环节资源要素、商品和服务的高效流动、有效连接和优化整合,使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更加畅通,使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更加有效地链接,[11]就是说要“跳出流通看流通”。关于现代流通体系的地位与功能,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讲得很具体,即发挥现代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先导性作用和战略性作用,这是新时期中央对流通地位的高度肯定,是新时期流通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也是新时期流通功能与作用的新含义、新发展。

4.时代性。现代流通体系一定有它的时代性特征,现代必然会区别于传统,也不可能完全反映未来。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经济等信息技术,必然会对流通体系产生重大影响,当然,信息技术突飞猛进,让我们应接不暇,流通体系也不会只是跟着感觉走,虽然我们要预测未来,但难以全面认知未来,流通体系也不可能完全反映未来的需求。就现代流通体系而言,一些专家提出受全球化、社会化、信息化、多元化、一体化等的影响,现代流通体系应该具有开放性、共享性、集聚性、融合性、数字化等特征,笔者完全赞成。但笔者认为现代流通体系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信息化、数字化、平台化和一体化。信息化就是大量信息技术在流通领域充分应用,数字化就是数字贸易作为一种流通形态会大发展,平台化就是随着虚拟经济的发展,流通的平台功能强化,原有的购销调存功能将淡化或取消,一体化就是流通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大发展,会促使流通为主导的经济一体化加速形成。

参考文献:

[1]纪良纲.从不同角度研究流通体系结构[J].中国经济问题,1990(1):46-48+65.

[2]森下二次也.现代商业经济论[M].姚力鸣,译.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161.

[3]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强调 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李克强王沪宁韩正出席[N].人民日报,2020-09-10.

[4]纪良纲.加快建设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N].河北日报,2020-10-28.

[5]王微.以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推动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EB/OL].(2020-09-11)[2022-09-10].http://www.jwview.com/jingwei/html/09-11/347284.shtml.

[6]丁俊發.加快建设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N].经济日报,2020-09-30.

[7]陈文玲.我们迎来了一个大流通的时代[N].中国商报,2020-12-10.

[8]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重要战略任务来抓[N].人民日报,2020-09-11.

[9]陈文玲.加快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打通双循环的关键堵点[N].北京日报,2021-01-04.

[10]梁倩,孙韶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吹响提速号角[N].经济参考报,2020-09-23.

[11]王先庆.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内在逻辑[N].南方日报,2020-10-12.

责任编辑:艾岚

Understanding Several Basic Problems of Modern Circulation System Scientifically

——Taking the "Second

Ji Lianggang

(School of Business,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Shijiazhuang Hebei 050061, China)

Abstract:In more than two years, the Central Committee held two meetings and issued two documents to emphasize the need to establish a modern circulation system. Several basic problems need to be studied in establishing modern circulation system.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regularity of circulation system change from four aspects: the space-time structure of circul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the diversified evolution trend of circulation system, the different organizational forms of circulation groups in different stages of commodity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the potential expansion tendency of circulation scale. It analyzes the basic, leading and strategic position of modern circulation and the eight functions after expansion, namely, realization function, service function, guidance function, aggregation function, decomposition function, feedback function, transmission function and coordination function,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modern circulation system should have four characteristics, namely, large, comprehensive, strong and contemporary.

Key words:circulation system; circulation law; circulation function; modern circulation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