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溢彩:战国手工艺发展撷英

2023-06-07 13:14杨琮
中华瑰宝 2023年6期
关键词:战国时期战国漆器

战国时期,青铜器冶铸、玉器琢制、漆器生产和瓷器烧造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对后世各类艺术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战国时期,虽然处于以秦、楚、齐、韩、赵、魏、燕七国为主的诸侯争霸时代,出现了诸侯国征战不休的局面,但生产力仍得到持续快速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突出表现在青铜器冶铸、玉器琢制、漆器生产和瓷器烧造等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上。从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遗存至今的精美的实物器具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时代令人叹为观止的工艺和艺术水平。

青铜文化的历史高峰

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铸制技术飞速发展,在继承夏商周传统铸造技术的基础上,创造了失蜡法铸造的新技术。同时在青铜器的装饰方面,除传统的花纹表现形式外,又发展出更为丰富多彩的新内容,青铜器表面鎏金、鎏银及错金、错银的技艺业已达到一个新阶段。战国时期,青铜的使用非常广泛,不仅应用于各类生活用具、生产工具、兵器铸造中,还用于生产青铜礼器、乐器、祭器、酒器、车马器,以及钱币和建筑构件,等等,达到青铜文化的一个历史高峰。

战国时期的青铜饪食器有鼎、鬲、甗、簋、簠、敦、釜、鍪、豆、匕等,酒器有尊、杯、壶、罍、盉、缶等,盥、水器有盘、匜、鉴、缶、盆等。位于今湖北随州的曾侯乙墓曾出土一批精美的青铜器,造型繁缛,装饰绚丽,个性张扬,可谓失蜡法铸制的典型器物,是青铜实用功能与塑型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

战国时期的青铜乐器种类繁多,有钟、镈、铎、钲、于等。特别是编钟、编镈之类组乐器,其数量从数件至数十件不等,钟、镈依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悬挂,敲奏时乐声回荡、悠扬,构建起各国宫廷音乐的主旋律。其中曾侯乙墓出土的一组全套编钟可作为战国早期大型编钟的典型代表。

战国时期,各国战争频繁,青铜兵器发展迅速,种类繁多,有剑、戈、矛、镞、戟、铍、殳、匕首、弩机等。各国同类的兵器造型不尽相同,各有特色。值得一提的是,吴越地区的青铜剑铸制技术独步一时,特别是越国历代的越王之剑,驰名天下。越王勾践之剑,以及其子、其孙之剑,皆历经2000多年,分毫未锈蚀,依然光亮如新,达到了同时期世界兵器铸制技术的顶峰。

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剧烈变革的时期,生产力发展迅速,战国时期的青铜生产工具也产生了很多新的种类,有斧、锛、斤、凿、削、刀、锄、镰、锸、犁等。这些青铜工具和农具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各国手工业、农业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战国时期,铜镜铸造也获得了巨大发展,具有很高的铸制水平。近几十年来,战国铜镜大量出土,包括素镜、纯地纹镜、花叶镜、山字镜、蟠螭纹镜、联弧纹镜、金银错纹镜等各种类型,均工艺精良,纹饰精美。

青銅钱币始于商周的铜贝,春秋时期出现了农具造型的布币、工具造型的刀币等。进入战国时期,韩、赵、魏各国流行的各种布币样式翻新,齐国、燕国的刀币形制也十分精美,中原地区与秦国出现了圜钱,楚国出现了“蚁鼻钱”。圜钱中的方孔圆钱,奠定了后世铜钱的基本形制。

玉器发展的新高潮

战国时期的琢玉技术有了进一步提升,玉器发展达到一个新高度,各国社会上层崇玉、佩玉风气的盛行,极大地促进了琢玉技术的进步和玉器生产水平的提高。《周礼》一书对礼玉、用玉、治玉机构和玉工有诸多记载。

战国时期的玉器按用途可分为礼器、配饰、日常生活用具、陈设艺术品等几大类。

玉礼器包括祭祀用玉、盟誓用玉、丧葬用玉和仪仗用玉等。战国时期,祭祀用的玉器有圭、璋、璧、璜、简等,玉璧、玉圭、玉璋仍然是主要的玉礼器,玉璜、玉琥多用作佩饰。此外,玉环、玉玦、玉龙等有时也可作为事神的礼玉。在各地战国时期的盟誓遗址中,发现上书盟辞的玉石与圭、璋、璧、璜、简等玉器一同被埋于祭祀坑中,用于盟誓奉献给神祇或祖先。丧葬用玉有玉瞑目、玉覆面、玉握、玉琀、玉塞、玉璧、玉璜、玉册等。而玉质的戈、钺、剑、斧、矛等,都不是实用的武器,只是作为显示贵族威严的仪仗用具,具有象征性的含义,较少有使用过的痕迹。战国时期玉礼器的演变,正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及意识形态变革和发展的一种反映。

战国时期的玉质日常生活用具包括带钩、耳杯、杯、梳、觽、匕、簪等实用器。

装饰用玉是战国玉器中最为精美、数量最多的部分。其品种繁多,主要包括各种佩玉、头饰、耳饰、手镯和佩挂在胸腹部、腰部的玉串饰或玉组佩等。玉组佩出现于西周末至春秋时期,盛行于战国时期,其组成部分有璧、璜、管、珠、觽、牌、龙、虎及人形饰等,编排形式丰富多样,完整的一套玉组佩长度超过1米。《礼记·玉藻》云:“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战国时期,各级贵族普遍佩玉,其他玉饰还有耳饰玦及衣服上的坠饰、片饰等。此外,很多高等级贵族身边的女婢也常佩戴较为简单的玉串饰。

战国时期还出现了用来观赏、摆设的玉质艺术品,玉人、玉兽等观赏陈设玉器在战国墓中有所发现,如河南洛阳战国墓出土的伏兽玉人、山东曲阜鲁国故城战国墓出土的玉马,都是玉质温润、制作精美的艺术珍品。

战国时期,玉器或玉质饰品也常被镶嵌在金属器具、兵器或漆、木器上,成为镶嵌精巧的艺术用品。

春秋战国时期,玉被人格化为“德”,儒家说玉有七德,《荀子·法行》记录了孔子形容的玉之七德,《管子·水地》认为玉有九德。这一时期诸子百家的各种学说均以玉比德,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战国玉器百花齐放的局面。

漆器和青瓷器的发展

战国时期也是漆器发展的一个辉煌时代,漆器手工业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战国漆器种类丰富,色彩艳丽,图案精美,髹饰技艺高超,其应用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阶层及生活的各方面。漆器的胎骨包括木胎、竹胎和夹纻胎几种,木胎占绝大多数,其制法有斫制、旋制、卷制等。饮酒常用的羽觞(耳杯)就是用斫制法斫削出器形,其他不同的器物采用不同的制作方法。在漆器用色方面,以黑色与朱、黄两色相配,隐含古人“天玄地黄”的观念,具有幽深而沉静的美感。在漆器纹饰的绘制方面,所绘人物、瑞兽、流云及各种几何形纹样,均充满线条流动感和飞动的韵律,将运动的节奏和线条的美感充分地表达了出来。战国漆器工艺所体现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形式,对后世各类艺术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战国漆器中的夹纻胎不多见,展示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中的夹纻胎漆鉴,反映出夹纻胎漆器技术在战国时期已经相当成熟。这件特大的脱胎漆鉴直径为138厘米,高50厘米,外侧下腹部还附有青铜构件,器物内外的装饰纹样独特,展现出战国漆器令人惊叹的艺术水平。

战国时期是中国青瓷发展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战国时期的青瓷器,被陶瓷学界称为“原始青瓷器”,实际上这些造型精美的青瓷器已经达到较高的烧造水平。其主要产地在中国的南方地区,以东南地区的吴、越国最为盛行,尤以越地烧造的青瓷最为精良。

中国的原始青瓷发明于夏末商初,西周至春秋时期有一定的发展,至战国时期臻于鼎盛。战国时期的青瓷器胎质细腻坚硬,用手指叩之,声音清脆。其采用拉坯成型的方法,器壁厚薄均匀,器形规整,有的器物上印刻有纹饰,器物表面施有一层以氧化铁为主要呈色剂的灰釉,釉面呈青或青黄色。青瓷器种类有碗、盘、钵、盅、豆、鼎、匜、盉、盆、瓿、罐等日用器具,还有仿铜的礼器和乐器等,其中仿铜的礼器和乐器的制作与烧造艺术最为上乘。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竞争与交流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和文化艺术的发展。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现象亦体现在青铜铸造技术、琢玉水平、漆器和瓷器的制作方法等诸方面的发展变化上。不仅青铜器、玉器、漆器和青瓷器各自推陈出新,争奇斗艳,而且它们之间还相互学习、相互结合。特别是青铜器与金、银和玉器的结合形成了流光溢彩的新产品,玉器、漆器与金属器的结合,也都产生出绚丽多彩的装饰效果。这些新的工艺形式为战国时期手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战国以后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杨琮,福建博物院研究员。

猜你喜欢
战国时期战国漆器
试论战国时期的楚墓人殉
战国讨债传奇——围魏救赵
战国少年孟轲
战国少年孟轲
战国少年孟轲
漆器收藏三问
平遥推光漆器色彩文化的分析
孟子说仁德
漆器匠人坂本雅彦
如何辨别新老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