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鼓不息,七雄征战,是为战国。这是继春秋之后又一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刘向在《战国策叙录》中言,战国“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而已矣”,从儒家视角叙说了这一时期争力贵战的纷乱之态。秦、魏、韩、赵、楚、燕、齐诸国因争霸而对垒,逐相吞灭,纵横捭阖。与分裂状态并存的是在兼并中实现政权和文化统一的时代趋向,各地域、民族的制度和文化在诸国交往与交战中渐趋融合,由此汇成流向秦王朝大一统的历史洪流。
战国是诸国以力强相胜、礼乐衰落的时代,也是为图强求存而展开变法和改革的时代。这一时期,宗法、礼乐、井田等旧的制度在瓦解,新的制度逐渐萌生,时代的需求由礼仪崇隆向富国强兵转变,李悝、吴起、商鞅等一批改革家应时而起,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中央官僚制、地方郡县制,以及系统的法律体系开始萌芽和发展。秦国凭借变法之成功在七国争霸中胜出,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法也成为治理国家的又一重选择,至汉室与儒之“王道”并行而为治国之道。
与政治动荡相异,战国的经济、文化处于高度发展之中。随着铁器、牛耕的进一步推广和使用,水利工程的大量兴修,以及土地私有制逐渐被确立,社会生产力得到快速提升,铁制器具全面进入农业和军事领域。与此同时,各国农业、手工业发展迅速,青铜器、漆器、陶器、玉器等工艺品制作精美,尤其是楚地特色鲜明的器物成为战国时代的艺术高峰。社会分工的扩大,也带来了商业的繁荣,富商巨贾的增多、商业都市的兴起与贸易货币的普及等成为战国时期经济活跃的重要表现。而在文化领域,诸子百家因应社会变化,提出各种政治和思想主张,著书立说,论道争鸣,使戰国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最为灿烂辉煌的时代之一。
明末清初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称春秋战国为“古今一大变革之会”。变革,在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领域全面发生。历史车轮滚滚而行,正是在这种种变革之下,旧有的被打破,一个新的统一的中国由此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