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竹乐团研究(上)

2023-06-07 13:00张译文
乐器 2023年5期
关键词:艺术性教育

张译文

摘要:菲律宾竹乐团是菲律宾人民独创的世界上第一支竹乐团,乐团中的乐器全部由竹子制成。这种乐团形式是受西班牙和美国殖民者影响形成,但菲律宾人民根据自己本土的文化特色和地理环境等因素,改革了乐器的制作材料及音色,使其独具特色。本文从竹乐团的起源和发展为切入点,分析殖民文化对菲律宾音乐文化的影响,结合乐团中乐器的特征,总结出竹乐团在艺术、教育和外交等方面对菲律宾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菲律宾竹乐团  起源和发展  传统乐器  教育  艺术性

一、竹乐团的乐器特征和乐团编制

(一)乐器特征

菲律宾竹乐团由崩崩(bumbong)、达姆嘎底(talungating)、底邦克隆(tipangklung)、卡拉贡(kalagong)、卡拉托克(kalatok)、基斯基斯(kiskis)和布泽尔(buzzer)这7种主要乐器组成。除了以上这些之外还要有三角铁、铃鼓、锣钹、架子鼓和低音提琴等,竹乐团的合奏层次分明,配器纯熟,旋律鲜明并具有浓郁的和声、复调特点,表演的内容更是多种多样,不仅有传统类型的,更有现代类型的和西方古典乐曲。竹乐团已成为保护菲律宾文化遗产的一种展示,有助于促进、充实和保存菲律宾的音乐文化。

崩崩这种乐器是由很多竹管构成,每一根竹管能发一个音,按低音至高音排列,在演奏的时候,通常需要多人合作,一般每个人吹奏一到两根管,吹口开在竹管的一侧,竹管的发音浑厚、柔和,是竹乐团的基础。崩崩是中空的竹管组合在一起,充当管弦乐队的管乐部分,分为“低音”(低音)和“喇叭”(高音)两个部分。竹管越短,音域越高(图1)。

达姆嘎底是一个竹板(或木板)琴,每一块琴板下方有一根不同长短的竹筒做共鸣体,是竹乐团中的核心部分,属于一种改良过的马林巴。相对于传统马林巴来说,达姆嘎底音色更为明亮,清澈。在菲律宾竹乐团里,达姆噶底是非常关键的一件旋律乐器。最初,竹乐团将其木板和金属共鸣体都改为竹子。制作出来的乐器在实际演奏过程中音量太小,很难突出主旋律,而且竹制共鸣管在运输过程中易裂。所以,现在菲律宾竹乐团中的马林巴已改为木板,共鸣体既有竹制又有金属。为了保证乐团音色更加和谐,马林巴槌使用橡胶鎚,部分竹乐团使用只有正常马林巴二分之一左右的小型马林巴进行表演,因此称之为达姆噶底(图2)。

底邦克隆由大约30多个安格隆组成,音域近3个八度,根据十二平均律定音,并按半音排列,安格隆(摇奏竹筒琴)特点比较明显,它是整个乐团的核心所在,同时也能表现出极具丰满的和声,它还能自由转调,即使是当今乐曲,安格隆一样能够演奏,以上所有构成了极具特色的安格隆音乐。由于每件安格隆能演奏的音高有限,所以乐团的所有成员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紧密配合,在印尼的西爪哇,随处可见这样的传统乐团,他们会在舞蹈、戏剧伴奏中经常出现,当地的青少年基础教育也会使用安格隆,如今的安格隆早就推广到菲律宾以外的很多亚洲国家,之后又出现了很多改良过的安格隆,将三十几个一起挂在框架上,一人就可以进行演奏,便捷而且灵敏,这就被称为底邦克隆(即竹竖琴)(图3)。

卡拉贡是一种竹筒做成的敲击乐器,主要发出低音。每根竹筒能发出一个音。竹筒由一个木框固定在一起,当两根由橡胶拖鞋制成的拍子敲击每根空心竹筒时,竹筒就开始演奏。这种乐器的名字来自于指挥家名字的前两个音节“kala”和“gong”,后者是指当被拍子击打时发出的类似锣的声音(图4)。

卡拉托克是一种打击乐器,它是用不同厚薄的四到六片竹片绑在一个竹筒上构成的,使用一个小橡胶锤敲击演奏。这种乐器的名字来源于“指挥家姓氏的前两个音节“Kala”和“tok”的发音(图5)。

基斯基斯是带有竹节的竹筒,是一种打击乐器。“Kiskis”是菲律宾语中“划伤”或“摩擦某物”。演奏者用“擦”藤条在竹节上擦来演奏的(图6)。

布泽尔是一种打击乐器,由竹子制成。长40~80厘米,直径3~6厘米,一边为一个竹筒,被切成一个把手和两条细长的舌头状的薄片。在表演时,演奏者一只手抓住,并用另一只掌心下端敲击乐器的舌头来表演。敲打时,两侧的舌头状竹片振动并发出嗡嗡声,通过用拇指盖住手柄上的一个小孔可以改变音调。在吕宋岛北部,它有各种各样的名字:bungkaka、balingbing、ubbeng、pahinghing、pewpew、pakgong等等。布澤尔在演奏时通常有6个人,每个人演奏一种节奏,相互配合演出,也可以独奏或者合奏。我国云南也有这种乐器(图7)。

(二)乐队编制

竹乐团一般由20人组成,最多可达40多名。大部分作为器乐表演,有时也会为声乐和舞蹈伴奏。为了丰富音色和低音声部与音乐发展平衡的需要,有时会加入一把低音提琴和一部架子鼓。主旋律声部一般由底邦克隆和达姆嘎底负责。乐团中有6~8个达姆嘎底,演奏达姆嘎底的演员同时兼奏安格隆,手持2~3个安格隆,与达姆嘎底穿插演奏。崩崩演奏核心的和声对位,同时经常会使用低音贝司奏基本的低音;卡拉贡、卡拉托克和基斯基斯作为节奏性打击乐器丰富乐曲的音色,多种乐器各司其职,需要演奏者们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由于所有乐器演奏方式以敲击为主,因此可以自始至终不停歇的演奏,增强了乐团的表现力,互动性极强。由于各乐器职责明确,可以根据演出场地的不同拆分成大、中、小型乐队表演。

二、竹乐团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1521年,西班牙航海家麦哲伦登陆菲律宾群岛,随之而来的还有基督教——天主教文化进入。1565年,菲律宾成为殖民地,由于大量西班牙人进入菲律宾,传入了西方的音乐和乐器,标志着菲律宾音乐的重要转折点,从此开始产生菲律宾音乐与西方音乐的碰撞。18世纪,马尼拉建立了音乐学校,其中还包含管风琴学院。19世纪早期,位于马尼拉市北部的拉斯·皮纳斯(Las Pinas)小镇的圣何塞教堂(San Jose Church)制造了世界上唯一的竹制管风琴。它是由西班牙的神父帕德雷·迪多塞拉(Padre Dido Cera)制造,经过处理后的竹子能发出清澈、嘹亮的声音,还可以模仿鸟叫声。这座管风琴目前依旧可以演奏,并且每年都会在这里举办国际竹管风琴节。这件竹管风琴不仅成为了菲律宾竹制乐器的巅峰之作,也是西班牙宗教传入菲律宾的历史经历者。19世纪末,菲律宾人民的民族独立意识开始觉醒,音乐题材也从爱情故事逐渐向爱国情怀转变。

1898年左右,美国殖民统治者正式进入菲律宾,美国文化的涌入,使菲律宾音乐迎来了新潮流。舞曲、拉格泰姆音乐、布鲁斯音乐、爵士乐、摇滚乐、乡村音乐和饶舌音乐等,这些很快被菲律宾作曲家们掌握并进行创作。曾经的西班牙殖民者在菲律宾传播欧洲音乐的目的是宗教,但随后而来的美国殖民者传播这些世俗音乐的目的则是娱乐消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随着民族主义复兴的兴起,年轻的菲律宾作曲家们逐渐从民间舞蹈、民间歌曲中汲取灵感创作室内乐作品。有关菲律宾民间舞蹈和民间歌曲的采风、收集、改编和整理工作也逐渐展开,更多的菲律宾民间音乐因此得以留存。

1946年菲律宾摆脱美国获得独立,由于菲律宾国内音乐行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他们开始寻求归属感和文化认同。20世纪50年代,一系列音乐书籍的出版和发行,使菲律宾民间音乐得以保护与传承。20世纪70至80年代,菲律宾人民重拾起对民间音乐的热爱,流行音乐不再是唯一主流。菲律宾是一个受到西方音乐影响最大的东南亚国家,因此对于保护传统音乐文化尤其重要。竹乐团中所使用的乐器,一部分是将传统竹乐器进行改良,符合十二平均律制,将东南亚与欧洲这两种音乐风格融合,展现出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发展。菲律宾竹乐团的出现受到了菲律宾人民的喜爱,更激发了菲律宾人民对于本土音乐的保护意识。

竹乐团是由“崩崩乐团”(竹军乐团)演变而来的。崩崩乐团以节奏性乐队著称闻名,只会选择在重要的日子表演,1996年在奎松城组建的“潘卡特·卡瓦彦”(Pangkat Kawayan意为歌唱的竹子)乐团重新将这支竹乐队推向巅峰,并将它发展为菲律宾竹乐团。竹乐团是菲律宾人民经历西班牙和美国殖民之后,创立的具有菲律宾民族风格的乐团,体现了不同音乐文化彼此融合、吸收和影响。这种乐团既可以为菲律宾传统舞蹈进行伴奏,也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乐团表演形式演奏欧洲古典音乐、世界流行音乐及菲律宾民间音乐。

参考文献:

王巍:《神奇竹乐(九)竹乐新军——竹乐团》[J],乐器, 2004年6期:49-51。

图1,是由Prof. Pacita M. Narzo提供。

郭一平:《学生应知音乐戏曲知识·环球音乐采风》[M],学苑音像出版社,2004-06-01。

图2,是由Prof. Pacita M. Narzo提供。

安格隆:印度尼西亚的一种古老民族乐器,由竹筒制成,又称为竹筒琴。现已传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等国。

同。

同。

[美]鲁思·米德格雷:《世界乐器》[M],关肇元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同。

宋彬:《行进打击乐器的教学》[J],艺术科技, 2017年3期。

图7,是由Prof. Pacita M. Narzo提供。

于维雅:《东方语言文字与文化》[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06-30。

Paul A. Rodell. Culture and Customs of the Philippines. London: Greenwood Press, 2002.pp.176-177。

馬燕冰、黄莺编:《列国志—菲律宾》[J].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潘卡特·卡瓦彦”(Pangkat Kawayan),菲律宾泰伽禄语意为歌唱的竹子。

同。

猜你喜欢
艺术性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童蒙书法艺术性教育的建构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论电视新闻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