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旅游业碳减排对策研究

2023-06-07 06:40王摇橹
北方经济 2023年5期
关键词:碳减排双碳旅游业

王摇橹

摘  要:双碳目标是我国“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内所有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和重要约束。旅游业是我国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与旅游相关的碳排放也逐年增加。河南作为旅游大省,在“双碳”背景下,推动旅游业碳减排不仅是河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也是河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目前,河南省旅游业碳减排面临着碳排放量持续增长、缺乏政策引导、旅游企业碳减排动力不足、低碳旅游宣传力度有待加强等问题。为此,应该从强化政策支持与政府监督、加强低碳节能技术创新、创建标志性低碳旅游目的地、开发绿色低碳文旅产品、提升游客低碳消费意识五个方面着手,促进河南旅游业碳减排,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

关键词:旅游业     碳减排     河南省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重要挑战,2020年9月中国提出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是我国“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内所有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和重要约束,各地区、各行业的碳减排任务艰巨。旅游业是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与旅游业相关的交通、住宿、餐饮、旅游活动等碳排放也逐年增加,低碳绿色转型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河南作为旅游大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十三五”期间,河南省累计接待游客34.86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5万亿元,但旅游业在助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人民幸福指数的同时,也直接导致了碳排放量和能源消耗快速增长。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推动旅游业碳减排,对河南旅游业绿色低碳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河南省旅游业碳减排的重要意义

(一)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突出,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双碳”目标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彰显出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強调了我国的“双碳”目标,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双碳”目标本质上是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碳排放逐渐“脱钩”,围绕双碳目标促进社会各行业节能减排,成为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旅游业作为综合性产业,上下游关联产业多,充分发挥旅游业节点作用,探索优化旅游业碳减排路径,不仅能降低旅游业碳排放量,还能带动众多关联产业协同发展,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二)河南省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这是立足新发展阶段对谋划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河南省还处于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重,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运输结构偏公路的特征明显,既要保障高质量发展对能源消费增长的刚性需求,又要降低单位能耗和碳排放强度,以更少的能源消耗保障经济增长,统筹绿色低碳转型和经济增长压力较大。河南是文化旅游资源的大省,旅游业在助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逐渐增强,也是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的重要领域。随着“碳约束”时代的到来,碳减排能够倒逼企业改进生产技术、研发使用低碳零碳技术,从而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结构优化,实现低碳价值、经济价值和体验价值综合效益最大化,河南省借助旅游发展机会,降低旅游业碳排放,提高碳排放效率,不仅有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也有助于河南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孕育经济增长新空间,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三)河南省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

旅游业既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受益者,也是生态环境保护贡献者,其发展与气候环境变化息息相关。近年来旅游规模的持续快速增长加剧了气候变化,而气候变化又负面影响着旅游地的自然生态系统、旅游基础设施等,进而影响旅游的特征和质量,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带来潜在威胁。旅游业碳减排作为协调旅游经济发展与气候环境关系平衡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方面,旅游业碳减排可以从根源上减少环境气候变化对旅游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旅游产业成为碳排放洼地,增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韧性;另一方面,旅游业碳减排能够推动生态旅游、低碳旅游等旅游形式发展,满足不断升级变化的消费者需求。

二、河南省旅游业碳减排面临的挑战

(一)旅游业碳排放量持续增长

首先,根据国内相关研究,从旅游环节来看,旅游交通运输和住宿餐饮是旅游活动中碳排放的主要来源。随着私家车的普及和公路网络建设的不断完善,以及旅游者更注重追求自由度、行程便利、旅游体验感,较少采用公交、新能源汽车等低碳交通方式,自驾游逐渐成为居民日常旅行的主要方式之一,旅游住宿餐饮消费也较多考虑价格、品质等,较少考虑是否节能减排,一定程度上导致碳排放增加问题日益凸显。其次,旅游业涉及方面多,关联复杂,旅游业紧密关联的建筑、交通、农牧业均为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河南省旅游业结构传统,行业用能成本高,电气化程度低下,普遍存在节能建筑覆盖率低、旅游交通的电气化改造不足等问题。再次,随着人们消费不断升级,旅游需求呈现多样化,旅游产业因转型升级而新增旅游项目或业态也将导致碳排放增多。此外,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调整,人员跨地区流动不再受限,预计河南省旅游业的能源消耗及碳排放也将大幅增长。

(二)旅游业碳减排缺乏政策引导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我国构建了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针对工业、能源等重点领域,煤炭、钢铁等重点行业制定了实施方案,绿色低碳经济政策逐步完善,但目前关于旅游业减碳目标、旅游业碳管理、旅游业碳排放激励约束机制等仍缺乏政策支撑和指导,旅游业相关行业标准仍有待围绕“两碳”目标进行调整,行业减排目标不明确。河南省积极落实党中央关于“双碳”目标的决策部署,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碳中和的“十四五”发展目标与任务,明确了“双碳”目标下的短期能源转型战略方向,制定了《河南省“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以及《河南省碳达峰试点建设实施方案》,但具体实施路径和行动方案尚未完全敲定,不利于旅游业尽快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和转型升级方案,《河南省“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也并未对单位旅游收入碳排放强度下降提出明确指标要求,缺少限制旅游碳排放的规章制度,政策激励不到位,市场主体参与碳减排积极性不高。

(三)旅游企业碳减排动力不足

企业是减碳主体,但由于缺乏明确的碳中和责任界限,旅游企业对履行碳减排责任缺乏前瞻性、系统性规划,缺乏企业绿色发展战略布局以及与“减碳”相关的管理和激励体系,无法调动企业人员参与减碳的积极性,企业内部碳减排动力不足。其次,旅游企业多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是否运用减排技术、使用新能源等,对生态环境保护不够重视,没有形成“共生共益”的企业生态,承担社会责任主动性不足。再次,新冠肺炎疫情对河南省旅游行业造成了严重冲击,部分旅游企业仍面临较大生存压力,而绿色低碳技术普遍成本较高,节能减排将进一步加重成本负荷,因此,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意愿不高,推广应用比例较低,对旅游行业低碳转型形成现实挑战。此外,企业缺乏碳减排方面专业人才,碳减排技术创新升级水平有待提高。

(四)低碳旅游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但目前的节能减排政策和措施主要围绕旅游企业展开,忽视了发挥游客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从消费端探索碳减排路径不足,旅游者低碳意识缺乏、低碳动力欠缺。低碳旅游宣传力度不强,旅游景点宣传多侧重于人文历史、地方特色、餐饮娱乐、价格等方面,在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景区和旅游活动等方面涉及双碳目标、双碳概念、低碳理念的宣传教育较少。旅游消费者更注重旅途中的自我感觉和舒适度,较少关注自身的碳排放和旅游目的地的环境变化,碳中和意识淡薄。低碳旅游激励机制有待完善,缺乏对旅游消费者个人绿色生活激励回馈机制,社会公众参与减排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三、河南省旅游业碳减排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政策支持与政府监督

加强政策制定,从实际出发,结合河南旅游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出台文旅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规范和标准,编制低碳文旅发展规划,制定旅游业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完善财税政策,丰富发展碳金融工具,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优化碳交易市场环境。强化监督管理,加快景区低碳改革,将碳排放量作为景区等级评价考核标准;以行政命令要求旅游企业参与碳减排,增加低碳旅游发展约束力。构建激励制度,制定旅游业碳达标奖励政策,以技术和资金扶持等方式,鼓励旅游产业技术创新,提高旅游企业参与低碳发展的积极性。

(二)加强低碳节能技术创新

构建旅游业碳中和“政产学研”平台,加强对旅游地碳循环机制、旅游活动以及碳源地和碳汇等研究,探索建立碳排放监测服务平台,监测碳排放总量、能耗总量、碳排放强度等数据,为旅游业碳排放和碳管理提供支撑。创新低碳节能技术,探索生态固碳、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的旅游业解决方案。促进绿色低碳技术的转化与推广,将低碳环保技术和设备引入旅行服务一线,提高节能建筑覆盖率,加强旅游交通电气化改造,大量应用低碳交通运输工具,打造“全电景区”等。加快推动数字化在旅游业的深度应用,探索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在碳排放源锁定、碳排放数据分析、监管、预测预警等场景应用,提高数字化减碳能力。

(三)创建标志性低碳旅游目的地

以低碳基础较好、减排潜力较大的旅游目的地为突破口,开展近零碳试点示范建设,鼓励有条件的5A级旅游景区率先行动,因地制宜设计低碳清洁能源计划,推进绿色新技术使用,低碳化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强生态保护修复,适当增加湿地面积,开发林业碳汇项目,提升生态旅游景区的碳汇功能与碳中和能力,打造建设一批碳中和示范景区,作为标杆在全省推广,发挥示范效应,带动旅游业由局部向整体实现转型升级。

(四)开发绿色低碳文旅产品

借鉴国内外低碳旅游发展经验,不断推出、更新绿色低碳文旅产品,争取做到“减排不减体验感”,强化旅游者的低碳旅游偏好,培养游客“地球主人翁”意识,使游客积极主动节能减排。大力发展湿地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旅游、红色文化旅游、乡村民宿旅游等低碳旅游。号召旅游景区、酒店等营造低碳旅游体验环境,将低碳理念渗透到旅游活动中的食、住、行、游、娱、购各个环节,更多地设计参与性的低碳旅游活动,促使游客亲身体验。加强文化创意产业与低碳旅游的互动融合,创新低碳产品,如低碳线路、低碳研学课程、低碳文创产品等,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低碳旅游体验。

(五)提升游客低碳消费意识

利用线上、线下等多渠道媒体开展低碳旅游宣传,培养从业人员的低碳旅游意识,加强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宣传,推出以碳中和为题材的主旋律文艺作品;建设碳中和环保科普体验馆,宣传和传播低碳节能环保知识;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倡导低碳旅游、绿色消费、光盘行动、垃圾分类等,引领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提升绿色低碳消费意识,扩大节能环保汽车等绿色产品供给,推行共享交通等节能低碳新模式,以多样化的绿色消费需求刺激新的绿色生产,更大程度激发企业绿色发展内生动力。将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文明思想教育纳入全省教育体系,使低碳消费意识成为居民的必备素质和修养。探索建立个人碳账户和多层次碳普惠核证减排量消纳渠道,对于执行低碳项目的企业或个人给予相应奖励。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23.

[2]唐承财,查建平,章杰宽,等.高质量发展下中国旅游业“双碳”目标:评估预测、主要挑战与实现路径[J].中国生态旅游,2021,11(4):471-497.

[3]吴承照,欧阳燕菁.“双碳”目标下的旅游业环境责任[J].旅游学刊,2022,37(5).

[4]刘霞.碳中和助推文化和旅游业绿色发展[J].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1,(9).

[5]曾月梅.“双碳”目标下甘肃旅游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对策建议[J].发展,2021,(9).

[6]田里,刘亮.旅游业碳中和战略选择[J].旅游學刊,2022,37(5)8.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责任编辑:康伟

猜你喜欢
碳减排双碳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企业碳信息披露:现实诉求与路径选择
阻止市场进入的碳减排策略选择?
旅游业
简析1912—1928年北京的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