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酉阳桃花源景区打造耕读教育研学旅行基地论略

2023-06-06 07:27彭万勇张锐谷继建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23年1期

彭万勇 张锐 谷继建

摘 要:由于景区品牌文化内涵仍需提档升级、景区旅游品牌宣传推广策略有待进一步完善,重庆酉阳桃花源风景区游客吸引力不够强、游客停留时间较短、消费空间较小等问题明显。文章基于旅游景区发展驱动力的分析,结合“完善耕读教育体系”国家政策导向,认为酉阳桃花源景区打造耕读教育研学旅行基地有助于促进景区发展。基于此,文章较全面地论述了酉阳桃花源景区耕读教育研学旅行基地建设的可行性,并从复刻历史活化景区、创设耕读研学基地、开发耕读课程项目、营造秦晋文化氛围、完善耕读配套资源、拓展外部产业链、强化条件支持七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酉阳桃花源景区;耕读教育;研学旅行基地

历史人文资源与自然生态资源是共同塑造文化旅游名片的关键。作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旅游目的地”,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旅游资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以《桃花源记》、红色文化(南腰界革命根据地遗址遗迹)、土家文化(龚滩古镇)等为内核的历史人文资源,另一方面是以5A景区桃花源、4A景区乌江画廊等为内容的自然生态资源。其宣传语“世界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您心中,一个在重庆酉阳”也颇具吸引力。然而,笔者调研发现,酉阳县陶渊明《桃花源记》历史人文资源与桃花源景区自然生态资源融合的成效仍然欠佳,两者具有的巨大文化旅游资源价值并没有实现1+1﹥2,存在一定的文化旅游资源闲置现象。基于此,本文认为升级桃花源景区必须充分利用历史人文资源,实现历史人文资源与自然生态资源的深度融合,建议景区深挖《桃花源记》及秦晋历史人文资源,着力打造耕读教育研学旅行基地,基于景区历史人文传承发展的内涵与优美自然风光的外在,借助耕读研学的赋能,进一步做大做强桃花源景区文化旅游品牌价值。

一、酉阳桃花源景区概况

酉阳桃花源景区位于渝、鄂、湘、黔四省市接合部的武陵山区腹地,地理坐标东经108°76′、北纬28°86′。其东邻湖南龙山县,南接重庆秀山县及贵州松桃县、印江县,西则与贵州沿河县隔江(乌江)相望,西北与重庆彭水县,正北与重庆黔江区及湖北咸丰县、来凤县相连。

酉阳桃花源景区由古桃源、太古洞、酉州古城、桃花源森林公园、桃花源广场、桃花源风情小镇、二酉山世外桃源文化主题公园、桃源大舞台等八部分组成。其总面积50平方千米,核心区35.4平方千米,被广泛认为是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原型地。景区集岩溶地质奇观、秦晋农耕文化、土家民俗文化、自然生态文化于一体,浓缩了中国武陵山区的原生态自然田园风光,传承着土家族、苗族悠久的人文历史与灿烂的民族文化。酉阳桃花源景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先后被评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户外运动基地、重庆市文明旅游风景区、“十大文化休闲旅游品牌景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旅游品牌”、2018“首届重庆文旅新地标”,2020年获评重庆市科普基地。

二、酉阳桃花源景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秦晋文化、桃源文化深度内嵌景区山水有限,加之土家民俗文化、自然生态文化融合欠佳,包括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酉阳桃花源景区整体经营绩效欠佳,主要存在三个方面问题。

(一)景区吸引力不够强、游客停留时间较短、消费空间较小

《酉阳县桃花源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体与相关债项2022年度跟踪评级报告》、“武隆旅游”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3月桃花源景区游览人次为20.57万,不及同期4A龚滩景区游览人次(23.82万),与200公里外同为5A级景区的仙女山完全不具可比性(仅2022年元旦小长假3天,仙女山就接待游客16.77万人次)。另据笔者调研,游客停留时长仙女山景区平均2天,龚滩古镇景区平均1天,桃花源景区则平均仅为3小时,桃花源景区消费空间狭小状况可见一斑。此外,2021年酉阳全县接待游客2006.21万人次,但过夜游客仅为143.19万人次,占比仅为7.1%。酉阳旅游从“过路游”到“过夜游”还有较长的路要走,这也显现了桃花源等景点存在着“高端业态缺乏”问题。

(二)景区品牌文化内涵仍需提档升级

2016年的闭园改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桃花源的外在看景品质,但遗憾的是景区品牌文化内涵的挖掘仍然较浅,秦乐坊、归园田居、陶公学堂、躬耕园、桃汁坊、秦趣苑、桃源茶坊、麻布记忆、大秦食客等景点虽还原了《桃花源记》中的风景、人物、风俗,但仅限于文化物态化的复制,缺少秦晋古风古韵文化活态化和业态化的注入。究其原因,表现在景区品牌文化内涵深度挖掘与活化利用的意识不够强,导致整个改造工程偏重于对文化物态化景点的打造,地域和民族文化深度融入景区品牌体验建设不足,尤其是秦晋文化内涵挖掘表现不到位,难以满足游人“千古寻梦”的文旅体验需求,未能在精神层面构建酉阳桃花源是大家心灵的归属之地,这是景区旅游产业没有进一步做大做强的重要原因。

(三)景区旅游品牌宣传推广策略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桃花源”旅游金字招牌争夺中,酉阳桃花源虽在景观形态上胜出,但却在权威性上不及对手,并且这种“口水仗”争夺对景区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人对宁静和谐、与世无争桃源生活的探寻与向往。此外,景区单一借助旅游广告及其销售渠道的宣传策略,缺失对年龄层次、兴趣爱好、产品需求的精准推介,使营销成本高企而营销绩效却不佳。其实,景区最好的宣传策略是让景观活化,让人文可亲,推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深度内嵌,增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景区品牌文化体验品质,让文化活化元素构建起与游客的黏着力。

三、酉阳桃花源景区打造耕读教育研学旅行基地优势分析

(一)国家有政策,实施耕读教育恰逢其时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农村是我国文明的发源地,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加强和改进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工作方案》等文件均要求組织开展好耕读教育。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明确提出“完善耕读教育体系”。与此同时,《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先后印发,对劳动教育及其关联的耕读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耕读教育是以农耕劳动教育为内核,以自然生态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为方式,与道德、情感、健康、食物、生命、社会、科学、语言、艺术、双创等教育内容和领域相交叉融合的一种综合教育。此外,早在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要求各地既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更要加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综上,酉阳桃花源借助景区山水禀赋及《桃花源记》文化影响力,打造研学旅行项目开展耕读教育,不仅能提升景区品质与影响力,更符合国家教育政策。

(二)文化有关联,传统文化教育一脉相承

公元前212年,秦朝焚书坑儒,部分咸阳儒生背负诗书,辗转千里来到武陵腹地,觅得一四面环山的洞天福地,不复出焉。公元421年,这方儒生藏书避秦时乱的“绝境”,在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里留下了中国文化的印记,塑造的“世外桃源”被千古传颂,令世人向往,成为千百年来世人精神的家园。酉阳桃花源溪自洞出,桃林夹岸,落英缤纷,集溶洞景观、农耕文化、民俗文化、自然生态于一体,被认为是儒生不复出焉的“绝境”,更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原型,景区与以秦晋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关联密切。耕读教育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传统文化的核心解读,酉阳桃花源自证及他证的与历史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既耕且读的耕读文化高度重叠,景区打造耕读研学旅行基地,在文化层面具备一脉相承的资源禀赋。

(三)景区有优势,自然生态教育得天独厚

形成于二叠纪的桃花源,在3亿年的地质演变构造中,演化出了极为珍贵的喀斯特地貌,其集天坑、溶洞、地下河于一体,四面环山,与世隔绝,是迄今唯一留存的秦人古村落。这里不仅有藏书洞、太古洞、桃园美池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有“千古寻梦”的“寻津问幽”“梦入桃源”“淳淳秦风”“梦醒是客”,更有“穿越时空”的“地下桃源”“时空隧道”,近乎完美地还原了《桃花源记》“世外桃源”的绝美意境,游客身处其中可生动体验2000年前的大秦风貌,感受秦晋人物、风俗、生活趣味的古风古韵。此外,景区还有维管束植物1009种,野生动物144种,生物多样性丰富,造就了景区得天独厚的农耕自然资源。

四、酉阳桃花源景区打造耕读教育研学旅行基地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形成桃花源“正宗”共识,强化其文化专属权

对桃花源文化专属权的争夺,虽然城市间最后握手言欢美美与共,但“桃花源”金字招牌所内聚的文化效应与经济价值,对一个景区及至一个地区发展的影响力无疑仍是巨大的。因此,对“桃花源”的争夺也转变为各地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比拼。打造耕读教育研学旅行基地,持续赋能既耕且读“文化体验”项目及内容,可潜移默化地在游客、研学者心目中树立酉阳桃花源是《桃花源记》原型的品牌认知,尤其可在学生中强化景区与《桃花源记》的文化关联度,借耕读教育与文化传承发展之力强化酉阳桃花源文化专属权。

(二)有助于创造可持续的显著经济效益

当前,酉阳桃花源景区收入仅靠门票,景区过度依赖门票经济情况严峻,《酉阳县桃花源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体与相关债项2022年度跟踪评级报告》显示,2019年至2021年及2022年1月至3月,桃花源景区门票总收入仅为2.15亿元,景区经济创收不仅渠道单一,而且营收偏低。这表明,桃花源景区单一且过度依赖的门票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景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相较于当前单纯的门票收益,耕读教育研学旅行基地建设可以创造门票收益外的吃住收益(研学时间至少以天计,非目前的半日甚至小时计,同时研学旅行以团计,每团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其经济效益可观),还可以产生耕读研学系列项目及产品经济收益,如农旅产品、研学旅行产品、国学修学产品、亲子周末产品、夏冬令营,及教育工具、工艺品、玩具等实物产品。

(三)深化人文与自然融合度,有助于景区品质提档升级

耕读教育既要从事农业生产,“耕”而“养生”,也要开展知识文化学习,“读”而“明道”。景区以秦晋文化为主线、田园风光为载体、情景体验为主轴,基于“桃花源”理想与现实的映照,强化耕读研学旅行参与和体验,创新耕读旅游产品的形式、功能和品种,丰富耕读旅游产品类型,有助于景区软硬件提档升级。

五、酉阳桃花源景区打造耕读教育研学旅行基地的对策建议

(一)复刻历史活化景区

建议以景区自然景观为核心,以秦晋文化为主线,情景体验为主轴,将自身的地理特征与《桃花源记》中的山、水、溪、谷、洞、路等景观,以及人物活动场景复原,还原“屋舍俨然”“鸡犬相闻”“往来种作”的秦晋生活,活化景区氛围,使景区既有桃花源山水的“筋骨血肉”,更有活态的秦晋生活。

(二)创设耕读研学基地

一是建议在不改变桃花源地形地貌及生态环境条件下,开辟可供农业认知、土地耕作、作物播种、田间管理、劳动成果分享等农耕实践区域,并配套完善农业耕种管收传统与现代的设施设备;二是打造一批研读基地,建设青少年耕读教育营地、成人农耕文化研学基地、传统文化研修中心、大美行者工作室、农创客工作室、乡村振兴生态实践基地等,完善耕读教育研学平台。

(三)开发耕读课程项目

一是建议聚焦学校等目标客户,与教育系统深度合作开发耕读教育定制课程或项目,将桃花源耕读研学有机植入学校耕读教育及劳动教育教学计划,构建“1+X”耕读教育研学旅行合作模式,完善“桃花源耕读研学核心基地+学校”研学旅行实践基地群建设;二是建议根据桃花源地利及《桃花源记》文化优势,面向乡村振兴与“三农”实际,成立研学课程研发部门,邀请熟悉秦晋文化专家组成顾问团,参与研发研学课程、线路设计,针对不同教育阶段设计研学产品,开发普适性耕读教育课程,如国学文化、农耕文化、自然生态、科技研学、素质教育、高端亲子等课程,打造一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验性强的既耕且读课程项目。

(四)营造秦晋文化氛围

建议以国学作为景区打造的文化定位,以《桃花源记》及秦晋文化为切入点,以“耕读教育”作为撬动旅游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支点,围绕国学、禅茶、历史、农耕、人文、生态等主题设计打造景区农田美景、饮食游乐、生活用品、房屋建筑、丝竹音乐用具、耕读文化教育等耕读与生活场景,系统性活态化还原《桃花源记》与秦晋风格特征。

(五)完善耕读配套资源

一是建设专业研学导师队伍,建议聘请全职或兼职国学教师、农业企业技术人员、乡村工匠、家庭农场主等具备国学专业知识或生产实践能力的人员开展管理培训服务;二是还原《桃花源记》房舍建筑风格及秦晋学堂,修建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研读教学设施,还可修建秦晋建筑风格的民舍完善研学者生活条件,开辟露营场地,配备相应的供电、厕所、餐饮条件,并提供可租赁的帐篷与睡具,满足耕读研学者生活需求。

(六)拓展外部产业链

一是建议以景区为原点向周边延伸,设计一批蕴含景区文化、景区精神的精品课程和精品线路,尤其建议依托周边农家资源,成立耕读合作社,组织农户为各类大中小学生农耕文化实践、研学实践活动提供场地及教学指导,打造全域耕读升级版;二是建议发展“耕读教育+康养旅游”,或以景区为中心,带动周边乡村旅游、农业采摘、农家乐等业态的发展,形成以点带面格局,打造桃花源全域旅游升级版。

(七)强化条件支持

一是建议酉阳县全力支持景区以“耕读桃源”为主题申报“重庆市研学旅行示范基地”,乃至“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和“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获得省级、国家级耕讀教育研学旅行资格;二是建议酉阳宣传、文旅、教育等主管部门积极推介桃花源耕读教育研学旅行基地,尤其景区要抓住劳动教育、耕读教育及社会热点,运用事件营销与体验营销强化耕读教育研学品牌推介,构建“寻梦千年,耕读桃源”品牌营销体系。

参考文献:

[1]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走进酉阳[EB/OL].http://youyang.gov.cn,2021-10-15.

[2]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统计局.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youyang.gov.cn,2022-4-15.

[责任编辑:王 丽]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综合改革研究课题(21JGY17);重庆文理学院塔尖项目(P2020TM16)

作者简介:彭万勇(1981—),男,重庆永川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三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