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及实现路径

2023-06-06 02:46段潇然张霞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农业农村现代化主要特征实现路径

段潇然 张霞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行动指南。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是以坚持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自立自强为根本要求,以不断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为根基,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根本前提,以千方百计保护农民利益为中心,以实现城乡一体化与共同富裕为核心目标,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为理念。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管理维护;优化生态环境,注重生态保护;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标准化生产;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多措并举培养人才。

关键词:农业农村现代化;主要特征;实现路径

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延安市和河南省安阳市考察时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协力、艰苦奋斗。

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要特征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农业农村现代化,主要包括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等几方面内容。它不仅涵盖现代农业发展,还包括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社会治理情况、乡风文明程度和农民生活水平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我们党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世界发展趋势,并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农村发展中的经验所做出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一)以坚持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自立自强为根本要求

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这虽然使我们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面临更多挑战,但是也为我们在过去几十年里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和地理资源。人力资源是我国在世界市场竞争中的巨大优势,要想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就不能放弃这个优势。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就是市场,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我们必须坚持高水平自立自强的目标,为发挥好市场优势做好保障,使经济发展能够获得持续的动力,从内外两个方面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扩大内需,增强对世界资源的吸引力,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基础。

(二)以不断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为根基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一直在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制度。1978年,我国在小岗村大包干等农业生产责任制基础上形成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效增加了粮食的供给,促进了经济高速发展。截至2021年,乡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36.11%,乡村的状况关系着整个国家的状况。我们党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农村工作,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也要以完善的农村土地制度为根基,完善的农村土地制度可以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为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根本前提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因为不管什么时候,解决吃饭问题始终是我国的头等大事,不管农业农村如何发展,保障粮食供给和安全是第一要务,是实现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吃饭问题是最基本的需求;从供给的角度来看,我国对粮食的需求量非常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对于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和应对国际挑战非常重要,因为粮食问题影响的是全国人民,所以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根本前提。

(四)以千方百计保护农民利益为中心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农民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中心,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归根结底是为了农民、农村的发展,为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社会主义的本质并不是两极分化,所以中国式现代化和西方的现代化的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西方是为了少数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中国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以农民利益为中心,为农民谋幸福、谋福利,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使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现代化成果。

(五)以实现城乡一体化与共同富裕为核心目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在过去几十年,我国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高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困扰,大量的资源要素流向城市,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变大,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也受到了阻碍,这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并不相符。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期望,也彰显了党的初心和使命,城乡一体化与共同富裕的本质和实现逻辑是相同的,所以需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畅通城乡要素流动。

(六)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为理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不仅是对过去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未来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要想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前提,必须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资源是发展必备的基本条件,也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优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解决生产方式转变的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的挑战

虽然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农业方面的发展,农村的基础设施也在逐渐完善,但是由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仍然有一些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产业融合、人力资本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但是还有部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后续维护措施不到位,导致部分基础设施出现一定程度的损坏。除此之外,一些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不足,与现代化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要继续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把乡村建设得更加美丽”。所以,我们仍然需要花大力气去完善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管理维护好已有的基础设施。

(二)生态环境有待改善

近年来,受人口数量增加和经济转型的影响,部分农村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虽然农村地区的生活生产条件在不断改善,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但是还有部分农民的环保意识有待提高,其不恰当的行为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不仅破坏环境,还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大量家禽的粪便直接排出,造成水源污染;在生产中滥用农药化肥,对土壤造成了破坏。农村生态环境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

(三)产品附加值有待提高

我国土地面积广,人口规模大,一直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却不是农业强国,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农产品缺乏竞争力,农产品的附加值有待提高。一方面,部分农村产业融合深度不够。农村产业融合还停留在初级农产品加工阶段,没有充分挖掘本地优势资源,产品同质化严重,与服务、文化等产业融合深度不够。另一方面,农村产业生产规模较小,影响市场竞争力。农村地区的生产主要是家庭作坊形式,规模化、标准化的水平不够高,产出数量十分有限,阻碍了农村产业的发展。除此之外,部分地区和生产企业农产品的品牌保护意识较为薄弱,在品牌建设方面的投入不足,导致产品的差异性小,而且产品品牌与本地文化特色关联较少,影响农产品的收益和竞争力。

(四)人力资本质量有待提升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离不开人才支撑,但是部分农村地区的人才较为匮乏,人才流失率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一是城乡之间的差距较大。城市在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都优于农村,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也高于农村居民,由于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压力,大量农村人才会选择到城市生活,造成人才流失。二是乡村人才培养机制不够健全。农村地区缺乏科学系统的人才培养机制,本土人才缺少学习精进自己专业技能的机会;即使有些人的專业技能熟练,但是由于学历等的限制,与选人用人的标准不符,削弱了优秀人才参与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三、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管理维护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首先就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后续管理维护。完善的基础设施可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产积极性,同时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一是完善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如电网、水利、交通、网络建设。完善交通与网络设施可以畅通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使要素可以不受阻碍地向乡村流动,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率,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二是加强基础设施的后续管理和维护。一方面要增强群众对基础设施的维护意识,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到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使基础设施更长久耐用,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使基础设施能够良性循环使用,发挥基础设施的作用,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资金投入也是一大问题。要创新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吸引个人、企业等进行投资。

(二)优化生态环境,注重生态保护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也是我们在发展中必须遵循的原则。要改善生态环境,一是提高生态保护意识。部分农民缺乏生态保护的相关知识,认识不到化肥、污水、白色污染等对土壤、水源的危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一些生态保护措施难以落实。因此,要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态保护意识,调动其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二是提高现代种植技术应用水平,推广使用物理、生物防治技术,提高农药、化肥的利用率,减少土壤、水源污染,同时也能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增加收益。三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发展不同的产业,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比如,在平原地区,可以发展种植业,发挥土地资源的最大效用;在山区,可以发展优质林果业,种植果树或者菌类,如果有山有水,也可以发展旅游业。

(三)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标准化生产

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是党和国家发展农业农村的重要举措,可以增加农民的收益,促进共同富裕。要想推动产业融合,提高产品附加值,一是推动产品生产、加工、经营、流通、服务深度融合,根据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资源优势,挖掘特色资源,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正确选择、培育适合自身的产业,引导农村地区发展旅游业、休闲农业、新型服务业等产业。二是支持乡镇企业扩大规模,形成龙头企业引导其他企业发展的模式,实现生产标准化,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推进农产品深加工,使农民的收益得到提升。除此之外,还要加大品牌投入,建立自己的品牌,赋予品牌价值,深刻挖掘、推广品牌文化,可以借鉴日本的做法,如日本爱媛县十分重视爱媛柑橘的研发和品牌投入,其与知名IP联动营销,也将品牌吉祥物与玩具、文具、日历等相结合,扩大品牌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多措并举培养人才

无论哪个时期,人力资源都是非常珍贵的资源。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力资源在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比以往更重要的作用。我国农村地区人力资源较为薄弱,不断引进急需人才、培养乡村人才可以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支撑。一是发展农村经济,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优化工作环境,提供更好的待遇,想方设法留住人才。同时也要加强宣传,引进最需要的优秀人才,不断强化人才队伍。二是注重人才的培养,多措并举培养人才。一方面要坚持把实践历练作为增强人才本领的重要方式,加快构建培养机制,并定期召开人才座谈会、优秀人才交流会,充分发挥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在对人才的使用上也不能只看学历,要根据能力安排合适的岗位,最大限度发挥人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雅娟,杜文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及对策[J].绿色科技,2016(14):135-137.

[2]孔繁金.乡村振兴战略与中央一号文件关系研究[J].农村经济,2018(04):7-14.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4]杜志雄.农业农村现代化:内涵辨析、问题挑战与实现路径[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05):1-10.

[责任编辑:王芳玲]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河南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路径和对策研究”(2023-ZDJH-369);陕西理工大学陕南绿色发展与生态补偿研究中心项目“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中陕南农村三产融合推进对策研究”(SLGPT2020KF01-02)

作者简介:段潇然(2001—),女,河南永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

通信作者:张霞(1978—),女,河南永城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

猜你喜欢
农业农村现代化主要特征实现路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 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如何走好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
以乡村振兴战略引领新时代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础范畴研究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浅谈东海吕剧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试论28、29、30届奥运会男子篮球冠军队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