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贞
当前学前融合教育的干预对象主要为视障、聋哑、自闭症以及存在肢体残疾的儿童,其他类型儿童的研究相对较少。随着融合教育研究的深入,边缘儿童融合教育问题也备受关注。
所谓边缘儿童,是正常学前教育机构中,在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处境不良的、在一定程度上有别于普通儿童群体、有特殊需要的个别儿童。多动症学生是特殊教育学生群体之一。幼儿患有多动症后容易冲动、难以自控、活动过于频繁、注意力过于分散,若没有外界的及时干预,将会给幼儿一生带来不良影响。本文以笔者所负责的一位多动症学生为个案研究案例,力求探索家园合作支持体系下边缘儿童融合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研究对象
乐乐:男,5岁,顺产,体弱;出生一个月发现“蚕豆病”,未用药;乐乐与父母、姥姥同住,父母年龄约30岁,均是大学毕业,在事业单位上班,家庭关系和谐,父母上班期间,乐乐由姥姥照顾。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笔者所执教幼儿园中的一位多动症儿童。择其原因有二:其一,笔者所执教幼儿园对特殊儿童包容度高,且近年积极探究边缘儿童融合教育问题;其二,乐乐的父母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愿意配合教师的干预措施,同教师一起为乐乐的融合教育出谋献力。
通过教师观察,乐乐从小班入园以来主要有以下行为问题:
(一)情绪焦虑。具体表现为离開熟悉事物后极易情绪不稳定。乐乐对其母亲、主管教师(即笔者)以及好朋友芒果极其依赖,因此每天在入园初始阶段、非笔者教学课上以及好朋友缺席时经常缺乏安全感,产生焦急情绪和哭闹行为。
(二)同伴交往不畅。具体表现为与人交流时眼神躲闪、不敢直视对方,有喉咙干咳的现象,被人拥抱时身体僵硬。因此,乐乐每次在玩混龄游戏时均独来独往,不敢单独进游戏区与伙伴交流沟通,很难融入同伴集体,导致经常被同伴忽视或拒绝。
(三)行为偏差。具体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理解老师的要求和指令,经常做一些怪异的动作,影响到周围的同伴;有时会自言自语。从心理学方面来说,自言自语包含:游戏语言和情感自我调节语言。情感自我调节语言,是儿童在设定的情境遇到需要发泄、安抚自己情绪的时候,会通过单词句进行感情的抒发,以达到情绪自我调节的功能。乐乐的自言自语应该属于后者。
随后家长带领乐乐到医院问诊,2022年3月被当地医疗机构鉴定为多动症。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个案研究法、环境分析法,通过观察、访谈等形式形成文本,并针对记录文本对研究对象的表现进行质性分析。具体而言,在研究前期,教师结合了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观察记录,对配班教师、校医、普通幼儿及普通幼儿家长的访谈,以及乐乐在幼儿园里适应情况等方面的内容,综合家长与教师意见,对乐乐进行教育诊断与评估,为其拟订了IEP (个别化教育计划)方案。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根据对乐乐学习态度及学习能力的评估与分析、乐乐在班级环境里的行为观察以及乐乐与同伴、教师及家长的互动情况,笔者为乐乐拟订了三个月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包括“幼儿园方面对课程的设置与人员的调整、家长方面对孩子的尝试改变”等,力求为乐乐实施IEP提供条件。三个月的IEP内容、实施人员及实施方法如下:
(一)幼儿园方面
1. 关注幼儿在园动态
内心敏感、情绪波动较大的孩子需要教师更多的关注和关怀。因此,教师时刻注意观察乐乐的在园状态,在其因为离开熟悉人、事而缺乏安全感时及时转移话题,分散其注意力。
2. 积极鼓励与引导人际交往
正面反馈能够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塑造孩子的自信心,提升孩子的行为表现。因此,一方面,笔者时刻注意给予乐乐正面反馈,经常表扬他的进步之处,鼓励他继续努力,强化他的积极行为。比如:“乐乐,你现在是最棒的孩子,真是好孩子。”另一方面,笔者利用《儿童兴趣物调查表》中的兴趣物来改善乐乐人际交往的现状,引导乐乐参与同伴游戏,在互动过程中掌握与同伴相处的规则,通过同伴的示范模仿学习,发展乐乐的专注力。
3.创设多渠道沟通方式
目前,教师在幼儿园内精心设置了多种不同的沟通渠道,以便幼儿园及时了解乐乐的心理状态并对家长进行反馈。其一,设置心情墙。教师在班级的墙面设置互动心情墙,用表情表示当天的心情,当乐乐的表情呈现“哭脸”,同伴会及时发现并给予安慰和鼓励。心情墙便于教师及时捕捉乐乐的心理变化及其与同伴的相处情况。其二,开设爱心信箱。鼓励乐乐家长记录孩子近期的行为特征,将尚存的疑问或教育建议投递至信箱当中,以便家长和幼儿园打好教育配合。其三,创设聊天吧。为家园面对面沟通提供舒适温馨的场地。
4.及时调整IEP
在实施一段时间的IEP计划后,教师针对乐乐的实际情况对计划进行了相应的调整。通过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并结合观察、访谈的结果来看,乐乐焦虑情绪、人际交往、注意力等状态有所改善。因此,随着研究的进行,教师逐步将IEP计划的重点转移至改善乐乐的异常行为上,有计划地针对乐乐时不时自言自语以及走路模仿等行为进行观察和干预。
(二)家长方面
1. 增加陪伴时间
孩子的健康成长必然离不开家长的悉心陪伴。在发现乐乐的问题后,家长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增加与孩子的相处时间。一方面,在与幼儿园沟通后,乐乐家长每天都接乐乐回家进行午休,缩短在园时间,以缓解乐乐长时间离开父母的焦虑情绪。另一方面,家长每天都会尽量抽出大块时间多陪伴乐乐,引导乐乐学会表达内心想法,增加亲子互动与沟通。
2.诊断鉴定病因
通过文献阅读以及实践研究可以发现,目前开展融合教育最困难的工作就是对幼儿病因的鉴定。研究发现,多数家长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是特殊儿童,拒绝问诊,因而错过了孩子最佳的治疗时机。教师在与乐乐妈妈进行一系列思想工作后,最终说服了家长带着乐乐去医院做心理鉴定。乐乐多动症的确诊让园内教师有的放矢、及时有效地采取了相应的教育措施,在与科学治疗的配合下,达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
3.配合心理干预
孩子病症的解决不能仅靠教育的引导作用,还要结合专业心理治疗进行科学有效的干预。在教师的建议下,乐乐家长已联系了专业机构对乐乐的问题进行干预。家园都力求早干预早康复,通过专业心理治疗手段的介入,让乐乐能尽快融入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当中。
四、研究结果与反思
通过三个月的IEP计划,乐乐对幼儿园的排斥情绪很大程度上已得到缓解,甚至有时候会表现出乐于上学的意愿。另外,乐乐在园的人际交往情况也有所改善,已经能够很好地融入游戏活动,与其他孩子进行一定的配合与互动。可见,多动症幼儿的融合教育离不开家园合作,只有家园双方积极配合,并针对孩子的情况从不同方面进行引导与干预,才能共同为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本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未解决的问题。例如,对于乐乐出现的自言自语和走路模仿青蛙跳等特殊行为,目前教师没有找到有效的干预方法。针对此情况,教师将从以下三方面规划未来的工作重点:首先,多渠道查阅、收集相关的书籍、资料,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教育特殊儿童;其次,利用科学的教育评估量表对每个特殊儿童进行专业评估,为实施幼儿IEP提供有力支持;再次,建议幼儿园尽快建成面向特殊儿童的资源教室,为观察、促进特殊儿童的发展提供温馨、适宜的活动空间。
注:本文系2021年度南平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在混龄游戏中培养学前特殊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NJYKT2021-109)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