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神实质、总体要求及根本所在

2023-06-06 15:21乌洗尘
行政与法 2023年5期
关键词:依法治国法治思想

摘      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有必要对习近平法治思想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文认为,可从三个维度强化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解和运用,即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神实质,精准掌握更高水平法治中国建设的行动先导;对标对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总体要求,紧密围绕更高水平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任务;高度聚焦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根本所在,扎实推进更高水平法治中国建设走深走实。

关  键  词: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依法治国;更高水平法治中国建设

中图分类号:D92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23)05-0001-10

收稿日期:2023-03-23

作者简介:乌洗尘,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法理学、法政治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1]全面依法治国要到位、要彻底、要成功的前提是必须有正确的思想来武装指导,习近平法治思想正是新征程上法治中国建设的创新理论和行动纲领。只有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引领下,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才会得到更好发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才能行进在法治轨道上,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才将得到全面加强。[2]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扎实推进更高水平法治中国建设,一定要高度重视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精神实质、总体要求及根本所在的深入研究和有效应用,确保全面依法治国提档增速、提质增效。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神实质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提出

“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县命也。”(《管子·禁藏》)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法治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法治、建设法治、推进法治、厉行法治。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丰富发展为全面依法治国,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3]2014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法治”为核心内容作专题研究部署,这在我们党历史上尚属首次,全面依法治国就此成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进行顶层设计,首创“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这一机构,由习近平总书记担任主任,进一步强化了党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创造性地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这一概念,为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了更为直接的科学理论指导和实践参照;2022年10月召开的党的二十大在报告中史无前例地将法治内容作为“第七部分”专章阐述,1100多个文字紧紧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展开,为实现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指明了行进路径。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继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之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具有极为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习近平法治思想提供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整套具有原创性、标志性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逻辑,构成了一个富有开创性、实践性、真理性、前瞻性的科学思想体系,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实践达到新高度。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提出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密切相关。此次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以党中央工作会议形式专门研究部署法治工作,有必要对其进行更深入研究。首先,召开的时间节点值得关注。党中央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闭幕后不到20天召开此次会议,传递出强烈的信号——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聚焦“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而“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法治的保障作用尤为凸显。[4]其次,對建设更高水平法治中国提出了要求。在此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中央即将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和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新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也将很快出台,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抓紧抓实抓好”。2020年12月初,中共中央印发《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5]第一时间为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提供支撑;2021年初,中共中央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6]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专门规划;2021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7]“一个规划、两个纲要”对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提出了要求,划定了任务,提供了参照,发出了建设更高水平法治中国的动员令。再次,明确提出整顿全国政法队伍。政法队伍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主力军,在队伍建设上必须做到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从2021年初开始,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正式启动,通过一整年、多批次、多层级的教育整顿,政法队伍被打造成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铁军,政治生态进一步优化,纪律作风进一步好转,素质能力进一步增强,执法司法公信力进一步提升。

(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定位

中央宣传部、中央依法治国办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定位为“四个是”,即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重大创新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笔者认为,“四个是”中第一个“是”和第三个“是”尤为关键。

就第一个“是”而言,一方面,法律制度属于上层建筑范畴。马克思主义理论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法治模式取决于它所处时代的经济发展状况即生产力。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法治建设的科学理论总结,不仅契合经济发展状况,而且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积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不断传承与发展,在于不断结合中国的国情实际。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许多内容充分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如法治为民体现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

就第三个“是”而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的十九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8]其中,“十个明确”中的第六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中的第六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中的第六个方面成就都属于习近平法治思想重要范畴。[9]要坚持把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让理论入脑入心。

(三)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逻辑

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具体内容上体现为“十一个坚持”,它给出了建设更高水平法治中国的全视角,涵盖了全面依法治国各层级、各环节、各维度。“十一个坚持”中每项内容的背后都有着清晰的逻辑表达,有学者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逻辑在宏观上概括为三个角度,即鲜明的实践逻辑、科学的理论逻辑和深厚的历史逻辑;[10]也有学者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逻辑概括为六个角度,即“六个深刻阐明”。[11]笔者认为,还可以从“为何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何种法治国家、如何全面依法治国”这三个维度来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逻辑,“法治三问”有助于深化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解和运用。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神实质回答的是“为何全面依法治国”。人类社会发展的事实证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古今中外,但凡一个国度要实现强盛崛起,无一例外都与当时的统治者、主政者、当权者善用法律、律令、规则的力量密不可分。“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有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之所以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同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经过广泛比较,人们所能想到的治国理政方式中目前最可靠、最稳定、最持久的治理,唯有依法治理。这源于法律自身的特点,法治本身的作用。“法律是肯定的、明确的、普遍的规范,在这些规范中自由的存在具有普遍的、理论的、不取决于个别人的任性的性质。”[12]相较于各种行为规范,法律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带来最大的确定性。国家有了确定性就能走向长治久安,社会有了确定性就能达到井然有序,人民群众有了确定性就能实现安居乐业。而且,法律是理性思维的产物,能够最大限度杜绝随意性,降低社会运行成本,减少重复博弈,带来稳定可靠。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遵守了规则就是选择了理性思维,就会避免头脑发热,避免任性妄为,避免三拍决策。法治强调以更和平理性的方式定分止争、化解矛盾、降低风险,实践已充分证明实现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基层治理现代化必须重视法治、善用法治。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构成了中国之治的内核,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之治的显著优势。法律本身就是集制度之大成者,法治又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依托,要真正实现新时代新征程设定的各项目标,就必须提供有力有效的法律制度供给,坚定不移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如吉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六个显著跃升”奋斗目标中,“法治吉林、平安吉林建设迈向更高水平,重大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公共安全事故明显减少,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就是社会治理效能显著跃升的重要指标。

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总体要求

“建设何种法治国家”中的“何种”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关联紧密,[13]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总体要求回答的正是这一问题。

(一)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确保法治中国建设有的放矢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明确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宏观上理解主要体现为法治体系建设与法治国家建设,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法治体系建设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心,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共同构成了法治中国建设的主要支柱。法治国家建设是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必须服从、服务于法治国家建设。[14]

(二)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抓手,明确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聚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涉及很多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有一个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抓手,这个总抓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15]这一论述具有原创性、时代性,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第六个坚持”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阐释。党的十八大之前,出于有法可依的考虑党中央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今天的“法治体系”与之前的“法律体系”绝非只是一字之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明确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含五个子体系,即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这五个子体系成为法治中国推进中必须要牢牢抓住的牛鼻子。在学界,通常认为,法律规范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属于静态的法治体系范畴,侧重于立法;其他三个子体系属于动态的法治体系范畴,法治实施主要侧重执法、司法、守法,法治监督主要侧重制衡制约,法治保障主要侧重人、财、物的支撑。前四个子体系属于较为传统的法治范畴,党内法规体系的提出则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创新。党内法规是依规治党、从严治党的主要依据,也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制度支撑,与国家法律之间要做好衔接,二者相辅相成。

(三)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和重要环节,明确法治中国建设的重点任务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第七个坚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共同推进、一体建设”意味着更高水平法治中国建设涉及的问题点多面广,不分谁先谁后,不能各自为政,要整体谋划、齐抓共管、同步进行。在“共同推进”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我们党要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要不断提高党的领导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能力和水平。法治政府建设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主体和关键,在“一体建设”中要做到率先突破、带头示范。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第八个坚持”(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昭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要“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点任务,着力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16]。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更高水平法治中国建设,一要强化立法支撑,加强农业农村、生态文明、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以及新兴领域的立法工作,完善与社会治理和美好生活需要关联紧密的法律法规;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全面落实重大决策程序制度。二要推进依法行政,精准区分公权力与私权利边界,不得随意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涉及行政相对人权利减损或义务增加时要于法有据;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和政府公信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大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推行柔性执法,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三要严格公正司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17]高标准建设智慧法务区,构建高能级法务生态体系。四要加快建设法治社会,树立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广大群众崇尚信仰法治,遵守法律法规,维护法律权威;[18]深入推进“八五”普法,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提高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发挥领导干部表率作用,促进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三、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根本所在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根本所在回答的是“如何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核心是处理好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以及人民当家作主的辩证关系,[19]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是70多年来我国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的宝贵经验,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前三个坚持”的明确要求,建设更高水平法治中国必须高度重视“党”“人民”“法治”这三个根本问题。

(一)堅持党的领导是建设更高水平法治中国的根本保证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2021年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是”对党的领导做了精准定位。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言,就中国各族人民而言,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最有力的保证,是绝对的压舱石。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十一个坚持”中的第一个坚持,是首要的根本性问题。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根本保证,是我国法治同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治最显著的不同。[20]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关键是要解决好党与法的辩证关系,这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处理好党与法的辩证关系要做到“两个必须”。一是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推进,不能弱化、疏离、背弃党的领导。二是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解决大党面临的独有难题,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

处理好党与法的辩证关系要做到“三个统一”。一是将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治国理政均须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二是将党的全面领导与国家机关依法办事统一起来,党领导一切是在方向、大局、政策、改革等方面进行总揽协调,党保证执法、支持司法,与国家机关依法依规开展具体工作不冲突。三是将党领导立法与带头守法统一起来,每个党员干部都应成为带头尊法守法的典范。有些事情要提交党委把握,不是私情插手,不是包庇性干预,而是一种政治性、程序性、职责性的把握。[21]

处理好党与法的辩证关系要做到“四个善于”。一是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二是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三是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四是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22]

(二)坚持人民至上是建设更高水平法治中国的根本立场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淮南子·氾论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就是人民的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十一个坚持”中第二个坚持的明确要求,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立场所在。

坚持人民至上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立场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最根本的政治立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百年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一直都是我们党不变的努力方向。作为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立场永远站在人民这边,这也是我们党与西方其他政党最大的不同。新的征程上,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要站稳人民立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人民急难愁盼问题。

坚持人民至上要始终具备人民情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和人民是鱼与水、舟与水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每逢元旦新年发表致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不变的初心、至深的情感始终都在“人民”二字,充分体现出大国领袖浓浓的人民情怀。见贤思齐,党员干部要始终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在工作中对人民饱含真情,与人民亲近,向人民学习,以人民满意为根本出发点,为人民造福。

坚持人民至上要始终坚持法治为民。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在建设更高水平法治中国过程中,要做到法治惠民、法治安民、法治利民,做到立法为民、执法为民、司法为民、普法为民。法律千万条,人民第一条。人民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给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人民自然把我们党高高举在头顶。

(三)坚持依法治理是建设更高水平法治中国的根本要求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黨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十三个方面的显著优势之一。法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要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治理。法治思维是指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以法治精神为指引,以法治理念为基础,以合法与非法为重心,综合运用法律规范、法律原则,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法治方式是法治思维的外化,与法治思维是想与做的关系。聚焦法治思维,应重点关注法治思维的主体认定。法治思维是给公职人员包括普通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量身定制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备的一种本领。与经济、政治、道德等其他思维相比,法治思维的重心在于合法性的分析,即谋划工作、处理问题,说话做事时要首先考虑一下是不是合法。尤其是在进行重大决策部署时,如果涉及到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义务的增减,一定要做到于法有据,按照法定程序的要求进行合法性审查必不可少。如2022年2月初,为保障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安全、顺利进行,需要在当天对国家体育场周边及相关道路进行交通管制,这会给群众带来一些不便。为得到群众的支持、理解和配合,北京市在发布道路交通管制通告时明确此次交通管制主要依据的是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而非行政命令或强制。这改变了以往单纯依靠行政手段进行治理的逻辑,值得点赞、学习和推广。实践证明,要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必须高度重视并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要做好法治顶层设计,强化组织保障。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的十九大首倡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并由习近平总书记担任主任充分体现出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上的深谋远虑,体现出我们党对法治工作的重视达到全新高度。随即,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区)、县(区)、乡(镇)纷纷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为模板设置法治委员会及办公室并在当地法治建设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新的征程上,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要一以贯之地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具体要求,精准细致地做好顶层设计和引导,积极谋划、主动作为。

要不断创新法治培训方式,使培训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笔者建议,以“法治讲堂·逢九开讲”模式为参照,打造各地“法治讲堂”品牌,提高党政干部、人民群众学法热情和用法主动性。“法治讲堂·逢九开讲”模式由新疆阿勒泰地区于2021年年初首创。讲堂定期邀请全国各地法治领域专家学者于每月9日、19日、29日晚间九点以全地区设置的600多个教学点为分课堂,采用视频会议方式对各级党政干部、市民、村民、牧民等群体开展法治专题培训。讲堂授课主要围绕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采取案例教学方式展开,深受各族群众欢迎,被“法治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誉为“家门口的法学院”。2022年年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全面依法治疆委员会在借鉴阿勒泰地区经验和做法基础上,将这一培训模式更名为“法治讲堂·逢九必讲”,提级扩展到全自治区加以推广。2022年5月9日下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法治讲堂·逢九必讲”第一讲开讲,全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人员共计11.2万余人在7300个分会场同上一堂法治课,反响强烈。打造各地“法治大讲堂”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有力举措,是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加快建设更高水平法治中国的务实做法,有利于全方位提升各地党政干部依法治理效能,全面提升各地广大群众法治观念,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各地财政可配备专项资金,由各省省委依法治省委员会统筹,省委政法委主抓,司法行政部门落实,聚焦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解运用、法治化营商环境打造、民法典解读等实现高质量发展重大法治问题,面向全国各地法学院校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专题授课,听课对象为本地各级党政机关干部以及普通市民、村民,省市县(区)、乡(镇)各层级依托视频联网系统或者腾讯会议、阿里钉钉等网络平台设置教学网点,采取线下+线上、现场+分会场收听收看方式全面提升尊法、学法、普法、守法、用法水平,打造“政府讲法,百姓守法”新气象。

【参考文献】

[1][8][11][12][13][2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2/content_5722378.htm.

[2]张文显.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J].中国法学,2022(1).

[3]张文显.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精神和核心要义[J].东方法学,2021(1).

[4][17]黄文艺.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 构建人类法治文明新形态——对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法治要义阐释[J].中国法学,2022(6).

[5][22]孟祥锋.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N].人民日报,2022-11-25.

[6]中共中央印发《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EB/OL].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2020-12/07/content_5567791.htm.

[7]中共中央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zywj/2021-01/10/c_1126966552.htm.

[9]董瑛,李济林.行动与经验:清廉中国建设的新实践新成就[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22(2).

[10]景俊海.高举旗帜牢记嘱托 踔厉奮发勇毅前行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精彩篇章——在中国共产党吉林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新长征,2022(7).

[14]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1.

[15]吴丹.马克思自由思想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界定及其现实意义[J].牡丹江大学学报,2022(2).

[16]公丕祥.习近平法治思想述要[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5(5).

[18]金国坤.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思想渊源、逻辑主线和思维方式[J].新视野,2021(2).

[19]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EB/OL].人民网,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5926150.

[20]习近平.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J].求是,2015(1).

(责任编辑:刘亚峰)

Abstract:To thoroughly implement the spiri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promote the rule of law in an all-round way,it is necessary to conduct a more in-depth study of Xi Jinping's thought of rule of law.This paper holds that we can strengthen the 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 of Xi Jinping's thought of rule of law from three dimensions,that is,to understand the spiritual essence of Xi Jinping's thought of rule of law and to grasp the action guid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higher level of rule o f law in China;According to the overall requirements of Xi Jinping's thought of rule of law,we should closely focus on the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building a higher level of rule of law in China,highly focus on the fundamentals of Xi Jinping's thought of rule of Law,and firm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higher level of rule by law in China.

Key words:Xi Jinping's thought on the rule of law;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 the rule of law;building a higher level of rule of law in china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法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