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梦雷
(淮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安徽 淮北 235000)
高中是夯实基础教育发展的最后阶段,也是开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预备阶段。高中育人模式改革不仅是关系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到能否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河北省“优质示范”高中普遍具有悠久的建校历史、鲜明的办学理念、精细的教育管理、卓越的办学成效,长期以来备受社会的关注和家长的青睐。但与此同时,这些名校的发展也隐匿着较为凸显的问题及矛盾。本文以石家庄二中、衡水中学、邯郸一中为例,考察河北省“优质示范”高中的办学现状,剖析其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成因,对管窥高中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回应当下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争鸣”,实现高中育人模式的转型,加快我国高中教育现代化改革的步伐,建设教育强国具有现实意义。
河北省三所“优质示范”高中一直以来秉持促学生全面发展之基,示教学育人之范,创鸿途教育之优的目标,展现了河北省优质教育发展的潜力,发挥着示范引领的作用。
三所“优质示范”高中在其办学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理念。邯郸一中成立于1945年,学校继承“师生幸福、家长满意、政府放心”的教育宗旨,坚持“以师为本、励志博学、成就学生、勇于超越”“一切为了生命的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紧跟时代步伐,走“素质教育立校、名师团队兴校、教育科研强校”之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高中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石家庄二中成立于1948年,学校秉承“学生好,一切都好”的办学传统,坚持稳健发展,恪守“坚毅、勤奋、诚朴、健美”的校风,构建“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师生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学习兴趣[2]。衡水中学成立于1951年,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全面优质、追求卓越、和谐发展”的办学方针,大力推行高质量教育,全力践行育人理念,努力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激发创新活力,推进学校科学化发展,创出全国一流高中[3]。这些“优质示范”高中注重结合国家教育方针、地区教育规划、学校实际办学情况,积极制定近期发展目标和长远战略规划,将教育理念融合于办学实践上,充分展现出新时代高中教育发展的多元化、开放化、特色化,极大地激发了办学活力。
精细化的教育管理是三所“优质示范”高中共同的管理举措。学校能够依据科学的管理规划,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机制。在学科教师配置上,实施“跨班级,分小组”的交叉管理制度,形成了结构合理、科学分配、编制队伍安排妥当的管理模式。同时,学校通过采用全脱岗、半脱岗、专家指导等多种学习形式,建立健全教师教育制度,鼓励与支持教师在岗学习及职后培训。在班级管理方面,三所高中都有明确的制度公约,尤其在新生前两个星期的入学教育上,班主任对其进行强化管理。如衡水中学,为了培养学生养成专注、守时、高效的学习习惯,学校有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包括学生的就餐、学习、活动、休息等都有具体的行为规范,明细的时间管理。当然,学校除了在学生的学习上建立班级管理制度之外,还在学生的身心健康方面建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如学校医务室、心理咨询室等。
三所学校注重将不同主题、不同方向的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新的发展规划中,以动态的、全景式的文化内涵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在师生文化方面,普遍重视塑造积极健康的校风、厚德朴实的教风、如饥似渴的学风,将教师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学成果以及学生学习进步、创造发明、团结友爱等事迹展览在学校校园文化墙上,多角度、宽领域、深层次地反映学校的办学情况,为充分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在德育文化方面,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德育工作。如石家庄二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参观校博物馆、观看战争纪录片、服务社区等活动,教育学生树立人生远大的理想。衡水中学则通过每个星期开设专门的德育大讲堂,聘请名师开展道德宣讲课,充分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教育联系起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道德内涵的认识。
三所“优质示范”高中教师普遍依据最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严格制定与落实高中教学计划,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研发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资源,有效地把教师的课堂教学与发挥教师对课程研发的积极性联结起来。如石家庄二中、邯郸一中把艺术课作为高中年级必修的课程,通过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将艺术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践活动相联系,提高了学生对美育的认识。衡中教师则通过每学期开设学生进社区义务劳动活动,将劳动教育与践行德育实践有机结合,把劳动实践学习作为激发学生课程学习兴趣的重要部分。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彰显了学生个性,而且还有效地积累了教师创造性教育教学的经验。
三所“优质示范”高中由于具有鲜明的办学理念、精细的教育管理、高效的课程教学等办学特色,其办学成绩可谓蔚然大观。以衡中2019年的办学成绩为例,学校以“立德树人”为引领,积极践行学校规划指南,实干创新,取得了斐然的办学成绩。学科奥赛获得亚洲、国家、省级第一名;200多人考入“清北”;体育摘获400多项荣誉奖励;艺术活动团队获得100多项荣誉;科技创新摘获200余项成果;社团活动获得100余项荣誉称号等。同时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也取得了新的突破,多人被评为高级教师、骨干教师、省管优秀专家,一些新的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课题立项,确保了全国一流名校的地位[4]。石家庄二中则在2019年高考中,有50多名同学被清北录取,本部高考文科一本达线率保持在100%,理科一本达线99.8%;其中600分以上人数创历史新高。截至目前,学校共荣获23枚国际奖牌,其中金牌17枚,位列河北第一,全国领先[2]。而邯郸一中自新世纪以来,每年都有数百名学生在全国学科奥赛、科技创新大赛、省艺体竞技等各类比赛中获奖,学校每年进入清北、一本上线人数在全省名列前茅,充分展现了邯郸一中在教学育人上的卓越成就。
三所“优质示范”高中作为省普通高中教育的领头羊,所取得的发展经验对深化高中教育育人模式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引领价值。但也存在着一些有悖于“优质示范”高中发展的顽疾。
从三所高中办学路径而言,有将人的全面发展让位于应试教育,将素质教育掩盖于“为了学生考一个好成绩”“上一所好大学”的功利化的办学目的中之嫌,这就吸引了家长们不惜花费重金将孩子送到每年高考成绩最优秀的学校。但是即便如此,学校在每年招生时,仍会面临生源压力,这种压力是源于对优秀生源的忧虑。学校为了吸引优秀生源,除了提出减免学生学杂费、发放生活补贴的承诺之外,还提供不菲的奖学金招揽其他非“优质示范”高中的优秀生。此外,学校还提供“诱人的条件”吸纳与挖掘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师。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城乡、校际之间的恶性竞争,扰乱了地方教育生态,破坏了教育资源的优化机制,扩大了教育的不公平。此外,教师为了消除由考试成绩所造成的不同学生之间在各项考核评比中的巨大差距,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会愈加功利化地对待成绩不同的学生。如学校每次月考,教师都会按照考试成绩对学生排名、安排座位,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随着考试次数的增加,教师会筛选出具有较大把握升入名牌高校的学生,逐渐将那些考试成绩差、学习不努力的学生悬置起来并边缘化。这些功利化的办学行为模糊了素质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逐渐阉割了教育为公共服务的特性[5]。
三所“优质示范”高中在学校管理目标上依据教育规划指标,将高考升学率“肢解”分配到班级,潜在地达成了只要班级升学率高,学校发展的各项指标都会优秀的“共识”。从学校实行的绩效考核量化内容来看,高考升入双一流高校的学生越多,教师的待遇就越好,各种荣誉就会更多。该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会在每年一度的教师表彰大会上,肩披红绶带,胸佩大红花,手持各项荣誉证书并现场颁发数目可观的现金,为的是激发与点燃他们为“教好”而奋斗的激情。为此,教师就把严格的班级管理公约视为规制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圭臬,学生几点到位,什么时候离开,多长时间吃饭、休息、学习都要按照“铁”的纪律执行。倘若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发现学生在班级嬉戏说笑,会对其严厉批评,以达“杀一儆百”之效。此外,在班级文化的墙壁上,“振奋人心”的高考宣誓口号随处可见,如“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今日不低头,明日何能抬头”等“雷人”的字句时刻提醒着学生高考的紧迫性。
高中生为了从大量的试题检测中提高自己的解题技巧,几乎每天都在“刷题”。随着语、数、外等课业难度增加,学生也随之加大题海训练的砝码。笔者在对三所“优质示范”高中调研时发现,学生做题训练不会利用课堂集中的时间。课堂上主要是老师针对学科资料“跳跃式”地讲授重难点知识,以不同的学科教师轮流进行辅导为主。而课外,教师会鼓励学生积极地购买大量的相关资料和辅导书进行强化延伸训练,并“鼓吹”只要把与此相关类型的试题搞明白,就能“从容不迫”地应对考试。如此,学校购买考试辅导资料现象蔚然成风,学生每天埋头于“书山题海”,遨游在无意义的刷题中,这不仅“霸占”了学生们大部分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而且也“吞噬”了他们自身的兴趣爱好。
三所学校教师所讲授的课堂知识始终围绕着升学做准备,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模仿,注重知识的单一输入,把易考知识的重点、难点人为控制地“塞给”学生。诚如德国著名教育家雅思贝尔斯所言“教育绝不是按人为控制的计划加以实行,教育计划的范围是很狭窄的,如果超越了这些界限,那接踵而来的或者是训练,或者是杂乱无章的知识堆积,而这些恰好与人类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6]24。从课程上来看,“优质示范”高中的“课程目标未能很好体现学校”为学生终生发展“的办学理念与崇尚科学追求的真理……课程体系建设与课程目标、办学理念、育人目标未能实现有效融合”[7]。更不可思议的是,随着高考的临近,许多选修课逐年让位于必修课,只要与考试没有直接关系,必修课也会“名存实亡”。“在这种情况下,整体精神的传授,对教育团体的信仰都越来越不起作用。到处都为争夺学生数目而在各专业之间展开激战,以及为满足专业精细化而降低原来作为人的教育的总体要求。”[6]32课程实施的不完整性,使学生缺少了人文熏陶、通识素养、社会实践等全面发展的能力,牢牢地将学生嵌套在高考的几门课程上,加重了学生对枯燥课堂的厌倦。
三年高中的学习生涯,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个巨大的挑战。他们不仅要承受高考的升学压力,而且也要承受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的可能。由于示范高中实施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教师会对那些违反班级秩序的学生采取多种形式的惩戒措施,如言语辱骂、人格攻击、罚站、罚钱、罚跑等,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置若罔闻。英国著名教育家怀特海说“我始终信奉这样一条教育原理:在教学中,一旦你忘记了你的学生是有血有肉的,那么你就会遭遇悲惨的失败”[8]。如果学生心理素质弱,内心对别人的批评敏感,承受不了教师的训诫,则易对教师怀恨在心,产生畸形的心理行为。“当我们混淆身体上的结果和教育上的结果时,我们总是失去使一个人自己参与获得所希望的结果的机会,从而失去了在他身上正确的发展一种内在的持久的方向的机会。”[9]33学校过多重视学生的知识与成绩,忽视了身心健康教育,致使一部分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自卑、恐惧、忧虑的内心世界始终萦绕在学生的心头,成为他们学习过程中逃不掉、躲不开的心结,导致一些学生出现逃课厌学、早恋、上网成瘾、沉迷黄色影像书籍等违反班级秩序的行为问题。
三所“优质示范”高中在时代改革与发展的浪潮之中,以逐年递增的升学率赢得了家长与社会的不断关注,但其功利化的办学思路、统一化的管理、过多专注于学生成绩等做法,却逐渐远离了素质教育的发展理念。“现代教育在听命外部差遣的忙碌中逐渐丢失了‘人’。专注知识的灌输和职业的训练,却忽视了人的身心涵养,这是偏枯的教育。”[10]究其症因,还需要从僵化的教育体制、传统的思想观念以及师资素养等方面加以审思。
一种教育体制的形成与完善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会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迭而发生改变。反之,如果原有的教育体制机制不能与新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会产生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难题。自隋唐以降,我国实行了科举考试制度,它虽实现了数代书生官运亨通、成名天下的梦想,但其制度过度注重死记硬背,强调考试内容,关注考试成绩,逐渐失去了教育中“人”的本真涵养,致使人成为考试的奴隶。尽管当前考试招生制度强调多元化评价,坚持教育公平、德才兼备的人才评价机制,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仍普遍将高考分数作为录取人才的主要标准。这种考试的评价机制,造成教师的教学压力和学生的学习负担不断增加。从现在的人才市场竞争机制而言,即便学生完成相应的高等学业,但他们却发现社会用人机制对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更为青睐,而非名牌大学生。表面上,这和人才市场机制与高等教育不匹配相关,但实际上却与高中教育阶段过分追求升学率的机制有关,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导致学校所培养的人才与高等教育育人机制“格格不入”,因此高校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高中作为学生探求真知、实现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深受传统“学而优则仕”观念的影响。在家长眼中,从政是让孩子受教育的目的,只要孩子能考上名牌大学,就能当大官,挣大钱,光宗耀祖,但却忽视了孩子个性与兴趣爱好对其一生成长的重要性。从学校管理角度而论,以“官本位”观念嵌套在高中教育体制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学校科层管理行政化、统一化,但却忽视了学校发展特色与办学自主性,尤其在忽视学校发展传统与经验的状况下,统一化的管理会阻碍学校发展的空间,降低学校自主办学的效力。如果“什么地方计划和知识独行武断,对精神价值大张挞伐,那么这些计划和知识就必然会变成自身目的,教育就将变成训练机器人,而人也变成单功能的计算之人,在仅仅维持生命力的状况中可能会萎缩而无法看见超越之境”[6]35-36。从教师的角度而言,“官本位”就是按照上级的教育精神,提高学校的升学率,至于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不重要,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殊不知填鸭式的讲授方式,让学生死记硬背、头脑僵化地接受知识早已泯灭了学生课堂上的创造性。“教育没有教一般人做人,更没有教一些有聪明智慧的人做士,没有教大家见利思义,安不忘危,没有教我们择善固执”[11],只教会了学生成为会考试的“机器”。
赫尔巴特作为首位将心理学与伦理学视为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学家,系统地论述了明了、联合、系统和方法的教学过程,但却把学生学习与生活完全统一于教师的课堂管理之下,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角色。对此,杜威指出“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9]46。学校教师严格的管理与惩戒措施,使学生不敢越雷池一步。尽管学生有不同的见解与启发,但教师照本宣科的课堂教学已经遮蔽了学生对教育的认识,不能真正地让他们认识学习的本质。虽然从表面看来,学生已对教师所教授的课程、过程与方法尽相熟悉,但事实上,学生对老师这一“官方”权威是心生厌恶的,班级活动的不自由,课堂教学的不民主,班级管理上的不平等使师生关系愈加不和谐。这种畸形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为完成教育目标急功近利地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果[12],是教师缺乏真知灼见,认识不到学生自我创造性、健全的人格、终身性学习的意识要比掌握知识更为重要的结果。此外,学校存在部分教师滥收费、参与办补习班、言语攻击、侮辱学生的人格尊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违反师德师风现象。尤其是教师在为人师表与行为示范上,很难在课堂上做到上课不迟到、不拖堂、不接打手机等。教师如果做不到在课堂上言行一致,生活上表里如一,就起不到良好的带头表率作用,很难使学生信服。
三所“优质示范”高中在深化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具有普遍性,但不能因此否认其发展过程中的成绩。从上述所阐释的高中办学状况来看,要解决其中的发展问题,需要从完善高考教育与人才培养机制、全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及强化学校师资队伍管理等方面着手,“打破传统的单一办学模式,办出质量,办出特色,多样化发展”[13],真正地发挥出“优质示范”高中的引领作用。
在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的多重背景下,未来的考试评价机制将会紧扣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科素养目标,大力推进“课程——教学——评价”一体化改革,着力从考试制度的单一化评价转向多元化评价,有效地规避学校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的弊端,减轻教师教学压力和学生学习负担[14]。学校要持续推进以评促改的策略,从教学管理、学生发展、教师教育、课程建设、考试评价五个方面,按照学生兴趣爱好、个性发展,创造性地进行“私人订制”,摒除唯考试成绩、唯升学率的做法,有针对性地设计出学生多项考核方案,将学生的创造性与人格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实行教考统一,特长发挥,多元并举,解决好“指挥棒”问题,使每一位高中生在面对升学压力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人生前行的航标。此外,教育主管部门应设置非示范学校的高考专项计划,通过简政放权、调整教育资源配置、增加教育经费投入等方式,鼓励学校在办学特色上自主创新,打出一套促进高中教育公平而有质量,缓解择校难、学业重的组合拳,使学校发挥出办学特色。同时,还要鼓励非示范高中与其他“优质示范”高中之间建立联姻办学关系,通过多种形式建立办学支持,构建定向培养学生的体制机制,激发学校办学的活力。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为推进高中教育素质教育改革提供了行动指南。但高中升学不是高中教育的目的,它的使命是正确引导学生掌握学习之法,发掘创新之道,涵养人性之品,坚守家国之情,培养健全之人。新时代发展加速了人才培养的步伐,对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将会成为高中育人模式转型的关键。高中应把握这一时代机遇,加快育人模式改革。首先,“优质示范”高中要改变精英式教育培养目标,“应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在完成国家课程标准全覆盖的基础上,尊重并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科特长”[15],将立德树人的标准融合到学科课程教学实践中,创建多重形式的育人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优质示范”高中的多元化办学应尊重人才成长规律,以人的全面发展理念为基础,坚持以服务社会发展为导向,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魅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终身学习的意识。再次,学校在面对多样化人才规格与地区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不均衡的矛盾上,还要兼顾学校传统特色与现代教育发展趋势、国际化与本土化、激发学生个性与统一思想行动的问题,运用发展的观点,以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重新审视办学思路,构建出新的文化育人、实践育人、课程育人体系,充分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
从高中学校管理的角度而言,学校应发挥教代会的职责,对学校的财务、收费、管理进行监督。建立健全代表广大师生根本利益的各项制度,发挥师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参与治理的热情。学校各部门之间也应密切合作,完善学校校长负责制,加强领导班子队伍建设,使人员职责分明,各司其职,切实把管理育人、实践育人、教学育人的理念深入到教育管理者的思想中,使管理工作进一步民主化、制度化。在培养班主任的管理素养上,学校应创新教育管理范式,通过实施网络培训、组织专任班主任参观学习其他学校班级管理经验、举办班主任经验分享大会等多种形式来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同时也要联合发挥社会、家长、媒体的监督作用,为促进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添油加力。在教师专业评价方面,“优质示范”高中应在学校的教师管理上建立健全教师评价机制,改变传统仅以升学率为指标的教师评价,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多元的评价方式,开展学生、家长、同事等多重评价主体的评价,真正地发挥出评价的激励、改进、导向的功能。此外,学校还要完善教师的聘任制,打破教师“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对于那些违反师德师风、政治思想意识不坚定、责任与担当意识淡薄的教师要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同时学校还要完善教师岗位竞争机制,选拔那些科学文化素质高、政治品德正、业务能力强、敬业爱生的教师上岗,并依据教师培养计划,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创新教师在职业务培训模式,使学校在新时代的教师队伍建设上,打造出一支年富力强、敢于创新、勇于担当、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16]。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校除了教授知识之外,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具体举措上,一是学校主管部门不能下放升学指标,不准班级在节假日、寒暑假给学生补课;班级不能张贴学生的成绩排名,不能让学生购买教辅资料和布置超越学生休息时间之外的作业辅导、课外练习等;教师还应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提高教学效率,强化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摒弃那些难繁偏旧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塑造轻松、活泼、愉悦的学习环境。二是学校应重视学生体育健康教育。没有好的身体,就没有好的学习效果。高中学习课程多,知识难度高,学习压力大,没有健康的身体就很难适应高中的学习与生活。为此,学校主要领导和班主任要引起足够重视,建立有效的健康教育活动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锻炼活动,将学生每天运动一小时纳入班级日志中,倡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活动,保证学生每天睡眠8小时。三是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学校要充分利用建立起来的心理咨询室,对学生的学习压力及其心理问题适当干预,鼓励学生战胜心理障碍。同时,学校也要严格落实有关生命教育活动,每年对学生进行体检,积极传播健康、卫生、营养等生命教育知识,让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懂健康、讲卫生的好习惯,提高他们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