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当代意蕴和价值研究

2023-06-05 11:50:19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产教体系职业

王 鑫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

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尤其是对于职业教育提出了“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发展新方向;2022年底发布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从“一体、两翼、五重点”提出了新阶段职业教育改革的一系列重大举措。百年前黄炎培先生提出的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同样强调打破教育边界,将职业教育放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中,强调职业教育应是“一贯的、整个的、正统的”自上而下自成体系,并且与普通教育等量齐观。这些思想理论一直深刻影响和指导着中国职业教育百年来的实践探索,对新时代发展建设中国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一、思想内涵: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与现代职业教育同向同行

(一)思想底色是职业教育救国强国

黄炎培大职业教育思想与百年红色建党精神,有着相同的背景和相近的内核,初心和使命都是救民救国救社会。黄炎培先生于20世纪初投身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实践之中,那时的中国内外交困,产业凋敝,民不聊生,社会矛盾加剧,民族危机加深,如何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纷纷探寻救国救民之道。黄炎培先生把职业教育思想与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认为职业教育不仅仅是解决人们的生存问题,解决经济发展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增强国家实力,为国谋利。他明确表示“惟有沟通教育与职业,此为救国家救社会唯一方法”“提倡爱国之根本在职业教育”。

当前,教育已成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1]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一环,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使命。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仅约占全国超2亿技能劳动者的1/4,需要发展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以解决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黄炎培先生百年前职业教育强国的梦想和精神,需要在当代继承,在改革实践中不断发扬光大。

(二)思想内核是职业教育社会化

在实践中,黄炎培先生更加明确教育救国的方式应该是把教育与社会相结合,逐渐形成了职业教育社会化、科学化、平民化的思想内涵。黄炎培先生在《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征求同志意见》一文中,深刻地阐述到“只从职业学校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教育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农、工、商职业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办职业学校的,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沟通和联络;提倡职业教育的,须分一部分精神,参加全社会的运动”。[2]可见,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的主要内核就是打破教育边界,跳出就职业教育论职业教育、就教育论职业教育、甚至就部分产业论职业教育的“小视界”,突破了传统教育发展的思维局限,将职业教育放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中,反映了黄炎培对职业教育本质的认识以及解决职业教育生存发展困境的基本思路。

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包含了职业教育社会化和职业教育化社会两层涵义,前者是职业教育生存的基本前提,是对职教战线从业者的建议;后者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是面向社会公众发出的号召。突出表现为与社会各界的大融合,使职业教育更加贴近现实。[3]

(三)思想实践是职业教育的适应性

职业教育的诞生与发展与科技革命产业革命息息相关。黄炎培先生在数十年的职业教育办学中,不断在实践中丰富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理论,形成了“手脑并用”“双手万能”“劳工神圣”等理念,并逐渐将工作重心由学校转向社会:走大众化和平民化的道路,通过职业补习教育走向社会、走向农村 ,在农村推行义务教育、成人教育、通俗教育、卫生教育,开办农村改进试验区。从重视个人谋生技能,重视个人利益,逐步丰富发展到强调“群”的价值,强调人的社会性。

职业教育的根本属性是适应性,需要根据时代发展需求,系统性、针对性的改革人才培养体系,增强适应性,应对新挑战。国家“十四五”规划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为题目对职业教育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如何高质量发展进行了规划,这与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中蕴含的,职业教育要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思想在内涵上是高度一致的。

二、当代意蕴: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揭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特性

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对于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有指导价值。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大职业教育体系是完整的、与时俱进的,它与外部各界协调发展,是能够服务于社会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开放型教育体系。其特性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与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相协同

黄炎培先生提出“只从职业学校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应该贯穿受教育者学习的全过程,倡导普通教育职业化,从小学阶段起进行职业陶冶,初中阶段起增加就业指导课、劳动教育等课程,加强职业理想的树立,使职业教育融入人们学习、工作、成长的全过程中。大职业教育主义主张的“全面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要沟通普通教育”、“职业教育要沟通社会各界”的思想,在理论层面上为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和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了依据。

当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类型,同等重要”的类型定位已正式写入新职教法,实现了职教类型定位的重大提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可见,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定位还要从类型“不同”进一步跃升到创新“协同”。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与职业、产业、企业相结合

黄炎培先生提出“职业教育,以广义言之,凡教育皆含职业之意味”,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最后的归途都是就业,因此,都要进行相关的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与职业界相联系是其必然选择。大职业教育体系要充分反映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殊性,要符合产业和企业的岗位需要。在办学模式上注重学校教育与企业参与的结合,即校企合作;在教育形式上强调校内教育与就业培训的融合,即育训结合;在教学内容上强调技能教学与德育培养的同一,即德技并修,在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体现职业性。

2022年新修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及二十大报告提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等当代职业教育相关发展理念,是“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提出的,职业教育要与职业界相联系及其一系列相关思想的当代表达,其思想内涵相近相通。

(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与全社会相融合

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需要整个教育界发力,更需要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脱离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指导,职业教育就会沦为纸上谈兵;社会各界脱离了优秀的职业人才,发展进步也将沦为空谈,二者互相支撑,才能实现共赢。黄炎培先生提出“提倡职业教育的,同时须分一部分精神,参加全社会的运动。”“对外还须有最高的热诚,参与一切;有最大的度量,容纳一切。”他强调将个人职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为全社会、全民族的发展服务。

现代职业教育既要服务人的全面发展,也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这与大职业教育主义倡导的“职业教育要与全社会相融合”保持一致。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激发大量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职业、新岗位。职业教育要紧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及时调整专业布局,实现专业设置的灵活性、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校企对接的有效性,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符合区域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规格的要求。[4]

三、现实价值:大职业教育主义指导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实践路径

黄炎培先生在其坚持不懈的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一直重视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他发起并成立了全国教育会联合会起草,提出了《学校系统改革案》,于1922年正式在全国实施,即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教育体系改革——“壬戌学制”,同时,也关注职业教育在不同地区的具体实施和推广,对河南、江苏、安徽等省份提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具体设计指导。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对高素质技术技能的需求更加迫切。在职业教育进入大发展大改革黄金时期的当代中国,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更是凸显了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方面的重大意义,对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实践更具指导价值。

(一)“一体两翼”的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践——以山东省为例

《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一体两翼”新格局。“一体”即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两翼”即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山东在2020年和2023年相继被确定为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和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试点省份,职业教育为山东省深化动能转化、增强发展后劲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山东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积极助力。近年来,山东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创新改革上取得重要突破,在构建制度体系,形成高质量发展模式等方面提供了经验。

第一,坚持系统思维,强化省域职教体系的顶层设计。山东的职教高地建设不仅建立了部省主要领导任组长顶格推进的机制,还在全省16个市均被列为“一把手”工程,党政主要领导带头研究职业教育,逐市逐校制定实施方案,向全社会传递重视职业教育的信号。2020年以来,山东省围绕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共发布相关政策文件20多份,形成政策体系。在全省及各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职业教育建设发展均作为重要任务。建立并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职教高考制度,拓展职业学校学生发展空间,建立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通道。

第二,坚持创新思维,改革职业院校治理模式。山东落实“五权下放”,将研发机构设置权、人才招聘权、职称评审权、内部薪酬分配权、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处置权全部下放到学校,激发职业院校的办学活力。[5]改革职业院校教师招聘制度,吸引更多能工巧匠、技能大师走进学校,使全省职业院校“双师”比例超过60%。改革考核评价制度,以毕业生就业率、创业率及平均薪酬、“双师型”教师比例、师均技术服务到款额等为指标,综合利用学生、教师、用人单位、企业、行业、第三方、同行、教育主管部门等多方评价结果,全方位考核办学质量和效益。[6]在全国率先出台混合所有制办学政策和“金融+财政+土地+信用”产教融合激励措施,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职教集团,认定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大型智能公共实训中心,支持职业院校与大型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构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社会协同推进的多元协调育人机制。

第三,坚持融合思维,突出职业教育社会化。2023年5月19日,《教育部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升级 赋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正式实施,全面启动打造职教高地“升级版”和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样板,加快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目前,已围绕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优势产业集群和区域发展需求,组建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12个覆盖全省的产教融合共同体,以及26个市域产教联合体。面向产业分专业集群成立了23个省行指委,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在职业院校设立126个新技术研发中心,建设72个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协同创新中心,重点服务企业产品研发、技术升级、工艺革新。组织47所职业院校与11家央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15所海外职业技术学院。[7]

(二)“五大重点任务”职教改革实践——以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还提出了五项重点工作:即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投身于“一体两翼五重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建设之中,统筹推进创新发展高地和“双高计划”建设,深耕细作建设任务,从五个方面发力,实现突破。

第一,以提升关键办学能力为核心,构建“专业群建设逻辑体系”,增强专业(群)适应性。学校以“对接产业链、增强适应性”为目标,凸显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特征,在诉求、策略、导向等方面明确职业教育育人方向,解决“为何建”的问题;在优化专业结构、共建共享资源、重构治理体系、凝聚办学特色等方面布局建设路径,解决“如何建”的问题;在科学组群、重构课程、因材施教、产学研融合等方面探索实施,解决“怎么建”的问题;从产业契合度、数字化转型度、校企协同度、发展贡献度、学生成才度等方面评价其建设成效,解决“科学评”的问题。借助“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经验,带动学校专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形成“山商”特色专业群建设理论体系。

第二,以推进科教融汇为抓手,实施双师型教师发展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机制创新。学校探索实践“大科研”管理机制改革,实施“揭榜挂帅”科研项目机制创新,[8]组建了商业信息安全技术、物流品质研判技术、冷库运营数字孪生技术等29支跨学科、跨领域、多层次的科研创新团队,每支团队由6—10名教师自由组合,用科学研究夯实教师成长路径,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融入课堂,成为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措施。同时,学校设定学生科研助理岗位,深入推进学生培养机制改革。2022年,通过严格的选拔机制,395名学生科研助理从2000多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深入参与科研工作,实现科研与专业结合,与创新创业项目结合,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科技的力量,以科研实践教学活动实施特色人才培养。

第三,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实现“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技术服务”的三维融合,赋能行业企业发展。学校积极牵头或共建市域产教融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科教融汇共同体。2023年,学校秉承“产教融合、合作分享、战略共赢”原则,陆续牵头组建了全国智能物联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山东省养老产教融合共同体、山东省现代金融产教融合共同体、济南市科创金融产教联合体、鲁商现代商业服务产教融合共同体等。通过积极打造学校、企业、行业、学会协同的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融汇最优科技技术、最优产业力量和最优教育力量,为培养高技术服务型人才提供更优势资源和更高端的平台。学校还整合现有国家、省级平台和教学团队,搭建了高职院校首个集群建设的产业会客厅。以产业会客厅为纽带,构建了“工作手册是教材、技术成果是内容、企业项目是考题、项目交付论英雄”的真实项目运作模式,形成科研支撑教研与社会服务、教研支撑教学与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反哺科研与教学的良性循环。

第四,以强化“三全育人”为导向,构建“协同、全程、立体”的育人体系。着力价值引领,将思政教育融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体系中,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大思政”工作格局。着力工程驱动,实施思想奠基、立身修德、精技强术等5大工程,形成“尚德论坛”“国学大讲堂”等系列育人品牌。着力资源支撑,搭建校内、校外、云端三个育人场景为依托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培育思政国家教学名师1名、省级以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9门、校级课程思政课程100多门。通过汇聚育人合力、打造育人品牌、整合优质资源,增强协同育人实效。涌现出“山东省技术能手”杨玉超、“山东省优秀共青团员”李婧毓等一批新时代奋斗者。

第五,以创新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为契机,打造中国职教新形象。学校与中国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巴基斯坦瓜达尔港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助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针对瓜达尔港技术技能人才紧缺、信息化水平低,超低温设备配置差等因素严重制约当地支柱产业渔业实现商业价值的“卡脖子”问题,研发定制国际贸易、网络信息技术、冷链物流技术等系列课程,为当地企业培养技术精通、技能熟练的员工。建设“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巴基斯坦冷链研究中心”,开展冷链物流关键技术和超低温冷冻设施设备研发和产业化应用,为当地海洋渔业冷链保鲜、物流配送、数字营销输出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

四、影响未来:基于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的改革实践依然任重道远

尽管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依然存在理念滞后、制度缺位、中职基础地位受到挑战、职业本科与应用本科关系不清、普职沟通不畅等问题,亟待构建更加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职业教育的适应发展能力。具体而言,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体系迫切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着重发力。

一方面,继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首先,职业院校在课程设置、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仍存在不足,不能很好地满足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其次,职业院校在大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时往往忽视了职业教育的教育性。此外,兴办本科职业教育等高层次职业教育工作的大力开展,使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受到忽视,只有夯实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基础,才能培养更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

另一方面,继续提高社会认可度。长久以来,职业教育在人们心中是比普通高等教育低层次的教育,这种社会偏见和刻板印象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虽然我国在中小学开展了职业启蒙教育和职业指导课等课程帮助学生们了解不同职业、树立正确择业观、职业平等观,但暂时并未取得显著效果。用人单位在实际招聘流程中的招聘标准难以考察,从立法到法定职责落地的过程需持续推进。

总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与时俱进地系统性、针对性的改革,增强适应性,应对新挑战,在实践中更好地将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内涵进行继承、发扬和丰富,构建起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大职业教育体系,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更多更高质量的当代高素质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

猜你喜欢
产教体系职业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 03:25:38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56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商周刊(2018年22期)2018-11-02 06:05:30
我爱的职业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