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伟业 柴勇琦 覃睿睿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在人工智能时代,技术的发展、信息的激增、知识的爆炸等都对传统教育产生了巨大冲击,这要求我们从思想观念和实践层面进行转变,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接纳和拥抱人工智能时代所带来的挑战。从思想观念和实践层面对终身教育进行深入探讨,以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时代。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使得很多原本需要依靠人力的工作被代替,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人机共生”时代。因此,人类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这也对社会中人的自我实现和终身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终身教育作为一种强调人的终身发展的教育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终身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它强调人在整个一生中都应该通过不断接受教育而获得自我发展和完善的机会,并最终实现人生价值。在人工智能时代的背景下,终身教育作为面向未来发展、以促进人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育观念面临着许多困境。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人工智能未来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将越来越重要,并且终身教育的过程必须对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对人类带来的影响进行综合考虑;其次,虽然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推动终身教育朝着个性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但人们仍然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以适应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挑战;最后,人工智能技术在未来将可能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从而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社会影响和改变。
这种观念认为人类在整个一生中都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自我能力,从而满足社会发展对各种人才多样化、个性化、高素质、高水平人才需求。这种观念不仅体现了人在一生中都应具备学习能力和学习愿望以及学习动力和学习习惯等方面所具备的素质要求,而且还强调了人在一生中都应该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化、个性化、高水平人才需求。这种观念是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接受且认可并追求的一种价值观[1]。
基于上述思考,我们需要从观念上对终身教育进行重新审视和认识,以更加开放和积极的态度对待人工智能时代所带来的挑战。
一方面需要借鉴西方终身教育观念中好的经验和做法以促进我国终身教育观念自身发展;另一方面,也需要更加开放地对待人工智能时代所带来的挑战并从中寻找发展机遇。首先,需要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对终身教育观念和实践产生了深刻影响;其次,需要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会对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个人生活方式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最后,需要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可能会改变人对学习本质、学习目的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认知。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人工智能时代对终身教育观念和实践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有必要对中西方终身教育观念进行对比研究,并从中得出有益启示,以促进我国终身教育观念和实践发展。
在终身教育观念发展的初期,人们往往将其理解为一种关于教育的观念,即将教育视为终身发展的关键阶段,并将其视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种行为。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终身教育的发展逐渐呈现出以下两大理念:一是终身教育发展应与社会生活、个人需求相结合。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人们认为只有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才算是完成了学习生涯。这种观点不仅忽视了人作为个体生命的成长,更是将教育视为一种被动的知识灌输过程[2]。终身教育倡导建立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型社会,强调从社会和个人两个层面对人进行全面的教育:在社会层面,强调人们对教育目标、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主动选择;在个人层面,强调人们要终身学习,通过学习实现个人价值。二是终身教育应关注个体学习、社会发展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传统教育观念中,个体通过学校来完成一生中的所有学习内容和活动。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这种传统观念逐渐受到挑战。
20世纪末以来,终身教育倡导将终身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它强调通过各种形式来获取知识、技能和经验,从而满足人们在不同阶段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素质。在社会层面,终身教育强调社会参与、参与体验以及参与发展。具体而言,终身教育不仅能够让人们获取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更是人们与他人建立联系、提升自我价值和完善自我人格的重要方式。
第一种理念与第二种理念形成了鲜明对比:前者将教育视为一种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后者则将其视为一种积极主动学习的过程。而人工智能时代对学习型社会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若要实现终身教育理念在现实中得到充分应用并取得良好成效,就需要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尽管二者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但这种差异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价值取向不同或者发展理念不同。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们分别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传统观念是“有教无类”(Learning from others)思想在教育中的体现;而人工智能时代所倡导的“学习无国界”(Learning from one’s home)则反映了当今社会在教育领域内对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理念的认同。如果说传统观念更多强调人对于自身发展、对知识和技能获取等方面所具有的权利和义务的话,那么人工智能时代所倡导的“学习无国界”则更加注重个体对于自身发展和个人价值实现方面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种理念以多元文化主义为基础,认为终身学习是个体进行自我发展与完善以及与他人建立联系和互动的过程。这种多元文化主义思想从终身教育产生之初就开始萌芽发展,并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逐渐成为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热点问题。它强调终身教育应具有包容性与多样性,鼓励人们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自我价值和完善自身人格。
多元文化主义虽然强调终身学习对于个体发展、社会发展以及二者之间关系建立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一方面,多元文化主义所倡导“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并非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人人都享有同样的学习机会和权利;另一方面,多元文化主义要求人们在追求自我发展与完善时考虑到他人同样需要自我发展与完善。因此,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观念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以促进其在现实中更好地运用和发展。
不同国家对终身教育的目标不同,体现了其自身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追求,也影响着终身教育在全球范围内的实践。从全球来看,美国是第一个将终身教育写入宪法的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开始向社会推广终身教育理念,并对其进行立法和监督。
20世纪60年代,美国设立了全国学习型社会联合会,以协调和促进全国各个社区的学习活动。20世纪70年代,美国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开始着手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科技创新体系。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通过《国家竞争力和技术政策》,在宏观上提出了“以知识为基础的创新”战略。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通过《教育现代化法案》和《21世纪教育计划》等文件的颁布,进一步强化了终身教育观念。此外,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也都通过宪法或相关法律文件明确了终身教育目标。
从中国来看,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学习型社会的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在法律层面上明确了终身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从全球范围来看,我国对于终身教育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构建学习型社会来促进人的终身发展;二是通过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来保障社会成员获得足够的职业技能和工作技能,进而促进个人的发展。具体来看,我国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和“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社会整体角度看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是从个人角度看要促进个体全面发展。此外,我国还强调了“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3]。从实践来看,我国在多个领域都在进行终身教育实践探索和实践活动。
1.在基础教育方面
西方国家的基础教育通常是指在正规学校中所进行的教育,这也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国家的基础教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正规学校中所进行的教育,主要指学校内的课程教学,如小学、中学和大学;二是社会上所进行的各种学习活动,如语言、文学和艺术教育;三是工作场所中所进行的各种教育,如社区服务等[4]。其中,基础教育又包括正规学校内教育和社会上各种学习活动。而我国基础教育则主要是指在正规学校中所进行的教育,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等。虽然在这三个方面,我国与西方国家都十分重视基础教育,但不同国家之间还是存在一定差异。如在美国,其基础教育包括四个阶段,即预备教育阶段、正规教育阶段、高级教育阶段、社区学院或大学。
2.在职业技术教育方面
我国在职业技术教育方面已经开展了多年。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已经将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纳入正规学校教育之中,并且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这一教育形式的发展。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如在西方国家,其职业技术教育具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并且在实施过程中也具有较为成熟的课程体系。在我国,由于其职业技术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其所开设的课程也较为简单;由于我国缺少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体系以及与之配套的劳动力市场需求体系,因此我国必须加强对职业技术教育内容的研究。
3.在成人继续教育方面
成人继续教育是指对已达到一定年龄的人进行的具有职业发展目的的教育,既为在职人员提供培训以及进修机会,也为那些希望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技能的人提供一种新的途径。从本质上看,成人继续教育是一种在职培训,即对尚未离开学校或正在离开学校但工作或学习需要更新知识、提高技能的成人进行培训。成人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教育所不具备的优势。成人继续教育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对老年人进行的社会福利服务;二是对中年人进行的职业培训;三是对年轻人进行的职业培训。
为最终建设成为学习型社会,我国必须依靠教育这一重要手段,特别是高校教育,而终身教育理念的发展与普及是最终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要途径。终身教育理念的普及不仅促进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还对高等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终身教育理念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使高校成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20世纪40年代,“终身教育”的概念开始被提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压力的增加,人们逐渐意识到单纯的学校教育已经无法满足个体的发展需求,人们开始尝试通过各种途径对自己的知识、技能、职业生涯进行不断的补充与完善[5]。在这一过程中,终身教育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并逐步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终身教育最早源于英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都在进行教育改革和探索,以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需要。
在我国,终身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之间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并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结果,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多成就,终身教育理念也随之不断完善,并逐渐为公众所接受,但在高校终身教育领域,我国却一直都缺乏相关的理论体系或者是完善的实践模式。一直以来,我国高校终身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活动主要集中在成人高等教育领域,成人高等教育内部也没有形成关于终身学习的系统理论。虽然学界已将高校终身教育列为研究主题,但学界对此的研究多限于理论探讨和个案分析,尚未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成果。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终身教育理念在我国越来越被重视,终身教育也逐渐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但由于受传统观念和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人们对终身教育的认识还存在很多误区和短板,高校终身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但还存在诸多问题。终身教育对于教育发展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趋势,也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要手段,高校应把终身教育理念贯穿到办学全过程,在开展教育活动过程中,始终将终身教育的理念贯穿其中,始终将建设学习型社会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使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高校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终身教育作为学校发展战略目标来落实,使得终身教育的理念能够始终对教育过程产生影响,并且要加强教师与学生对于终身教育体系的认识。终身教育是一种具备创新性的教育理念,从其诞生到现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但并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稳定的理论体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高校要以正确的认识和心态去理解终身教育理念。终身教育理念的精髓就是“人在一生中始终处在不断学习和接受教育的状态”。这种观点强调了学习是人一生中始终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因此,我们应该把学习作为人一生中不断发展、不断进步、不断完善的重要方式。高校必须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理念。学生在大学期间就要注重培养自己对知识和技能不断学习和更新能力。高校应该立志于培养具备创新精神以及能力的人才,同时要保证最终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从而形成终身学习型社会。
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不是以传统学校为主体的学校教育,而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教师、教材、教学设施为辅助的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为了使高校终身发展教育能够更好地实施,高校必须依据终身教育理念的发展特点,建设一支能够促进终身教育发展的教师人才队伍。为此,高校应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和规划,并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既要不断提升教师的个人素质,也要对教师的思想以及职业方面进行道德教育,从而保证教师能够真正地去认识到终身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素质以及道德水平。
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必须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如果基础设施不完善,就不可能开展好教育活动。而我国高校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工作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但由于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一些高校在终身教育设施方面仍然存在严重不足。因此,高校必须在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大对终身教育设施建设工作的投入力度。
首先,应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有关文件等方式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到高校终身教育设施建设工作中来。其次,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高校终身教育设施建设工作的支持。社会各界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高校终身教育设施建设工作提供支持,如企业可以为高校提供实训场地;社区可以为高校提供更多的活动场所;个人可以为高校提供免费学习机会等。通过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不断完善我国高校终身教育设施建设工作[6]。
开发高校终身发展教育的课程体系,完善终身教育内容,是实现终身教育目标的前提和保障。课程是教师、学生和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交流和互动的载体。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发、整合多种类型的课程,丰富课程内容,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在个人学习以及发展方面的需求。同时,还应不断丰富和完善终身教育内容,并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对教育的内容进行及时的完善和优化,对其缺乏的内容进行补充。在对课程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相关的教育规律以及学生的成长规律来进行,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实践性、应用性、创新性。如在高等数学课程建设过程中,可以开设一些与当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新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真正实现“活到老、学到老”。
终身教育要取得实效,就必须优化终身教育质量。具体而言,一方面要不断提高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只有教师具备了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能力,才能确保终身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为此,高校必须重视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并且要加强对高校教师的培训力度。另一方面,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一步优化。终身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形式单一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终身教育的发展。为此,应积极推进高校终身学习理念转化为学生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学校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特长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学习的空间更加广阔,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为了推进高校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应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保障终身教育实施。一是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推进高校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工作;二是制定相关政策、制度,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三是要建设学习型的机构以及社区教育机构,负责高校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工作;四是加大对终身教育的投入,设立专门的经费预算,保证终身教育工作开展所需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