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开国
(贵州省镇远公路管理段,贵州黔东南州镇远县 557700)
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公路桥梁建设不断发展,施工技术取得较大进步。由于路基在桥梁工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有关技术研发也在快速发展之中。钻孔灌注桩具有强度高、刚度大、沉降小、承载能力好等特点,在桥梁基础建设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能显著提高工程安全性、可靠性及稳定性。但是钻孔灌注桩施工中还存在着诸多不可控因素,为此有必要从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方面研究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以进一步保障施工质量。
拟建仙人桥为改扩建工程,位于G320 国道上。桥梁起点桩号为K1804+199.194,中心桩号为K1804+242.694,终点桩号为K1804+288.194;设计桥孔和跨径(孔×m)为3×25m,桥长为89.0m,桥宽为9.0m;上部结构采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T 梁,简支转桥面连续;下部结构桥墩采用柱式墩桩基础;0 号台采用重力式台接桩基础;3 号台采用重力式台扩大基础;纵断面纵坡为0.5%。本工程的桥梁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设备布设如图1 所示。
图1 钻孔灌注桩设备示意图
2.1.1 施工方案编制和审核
桥梁钻孔灌注桩在施工准备阶段,主要是对施工方案进行合理地制定。施工方案要在对施工环境、设备状况、钻孔灌注桩的组织与管理、桩周地质及水文条件、施工组织方案等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的前提下,寻求最适合的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与管理方法[1]。该合同段拟设置1 个预制场,如图2 所示。
图2 预制场平面图
2.1.2 施工机械设备的检查
桥梁钻孔灌注桩体积大、施工标准高,施工机械设备是公路桥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确保在施工前彻底检查和维护机械设备,并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校准和检查,如有问题应立即修理或替换,保证施工顺利进行。要提供高效、专业的机械设备保证工程质量的稳定性,进而提升工程的经济效益。
2.1.3 施工材料检测
为保证钻孔灌注桩质量的稳定性,施工前应检测建筑材料,检测方法及操作程序应标准化。检测过程包括两个环节,一是采购环节,二是现场试验室对水泥材料级别及用量进行测试,判断其强度及性能[2]。
2.1.4 定位测量
定位测量前施工人员要做好现场全面清理工作,尤其是钻孔位置。测量开始前应先将测量设备标定好,拟定和确认测量方案,同时将桩坑中心位置以木桩或钢头设置标记,必须重复测量,以确保精准,如果出现错误则立即改正。经过测量后,会获得钻孔灌注桩的具体位置,浇筑混凝土加以固定,并将有关资料认真记录在案。
埋设护筒是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的关键阶段,施工人员必须按规定做好埋设处理,才能够为后续施工奠定良好基础。护筒内径应比桩径大20~40cm,竖直线倾斜不得超过1%,与桩中心线重合,平面误差不应大于50mm,以保证桩位平面位置准确。护筒埋置深度一般为2~4m,高度应高出地面0.5m,或高出水面1~2m;当钻孔内有承压水时,应高出承压水位2m以上。为了防止地表水及地下水流入,应提高孔内压力,保证桩口在施工期间不会坍塌。
黏土在山区比较常见,可以作为泥浆制备原材料。经试验室系数测试后,将黏土搅拌均匀置于泥浆池内,利用循环泵使其循环流动。钻进时,为确保钻进效率,测试人员需要对泥浆相对密度、黏度及含沙量进行测试。泥浆能形成薄而硬的泥浆护壁,有效防止井壁坍塌,可应用于复杂地层,简化钻井结构和降低钻井成本。同时,泥浆具有一定黏性,在钻进裂缝性地层时能发挥良好作用,并且能有效防止回填渗漏。良好的泥浆能和循环泵协同作用,增加除渣能力,确保施工进度。对于钻进时产生的污泥,为保护环境和降低污染程度,可对污泥进行预处理后使用专用车辆运输至指定垃圾场。
钻孔作业要求在施工之前对方案进行审核,并时刻注意工序中的各项细节,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并对坍塌现象进行有效预防。在进行具体作业时,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施工人员应格外重视对施工环境的观察与把握,关注施工细节,精确运行设备并采用先进技术进行钻孔作业。二是施工单位要安排专业人员对孔位、孔形和泥浆进行实时观测,一旦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三是钻孔时操作人员要以常速进行。尽管初期已确定钻孔位置及其他施工参数,钻进时仍应对钻孔尺寸及垂直度等进行检查,必要时对框架及钻孔水平位置进行调整,保证钻孔直径及垂直度满足要求。四是要实时关注钻孔地质情况。岩层与土层交叉处,钻进速度要减缓,要保证钻杆垂直度,钻进机械压力也要相应减小,若发生屈曲现象,要停钻进行调整,直至达到垂直度要求。五是要科学利用泥浆泵与空压机清除井底沉积物,使细砂黏附在循环泥浆中冲出井口,高效完成清淤工作。规范要求钻孔底部的沉渣厚度不应超过50mm,但实际设计往往比规范要求更为严格[3]。
钢筋笼制作过程中,其规格尺寸应结合单元槽段、接头形式和设备吊装能力等因素确定。在相同截面、相同钢筋接头个数的情况下,要增设箍筋并与主钢筋相连,钢筋搭接示意图如图3 所示。
图3 钢筋搭接示意图
螺旋箍筋与主筋连接采取满绑,相邻两个绑扎接头成“八”字形,其中绑扎搭接处箍筋加密为@100。焊接所采用焊条应符合JGJ94—2003 钢筋焊接规程要求,采用E4303 以上焊条。要求保护层垫块每2m 安放一组,一组三块沿钢筋笼环形均匀布置,保护层垫块强度与桩体同强度,保护层厚度为50mm,如图4 所示,以此增大钢筋笼截面尺寸和提高钢筋笼刚度,避免吊装时钢筋笼发生形变。
图4 钢筋保护层同强度混凝土垫块安装示意图
钢筋笼制作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吊放,不宜长期存放。起吊钢筋笼前应按顺序对各焊缝进行质量检查,如果发现问题则立即补焊。吊放钢筋笼时应细心观察,避免钢筋笼和井壁相撞。钢筋笼吊放到位之后,要调节钢筋笼保护层厚度,并将钢筋笼固定。在吊装过程中需要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并设专人进行指挥,以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水下灌注混凝土之前,需要对孔底矿渣进行检测,必要时进行二次清孔,以避免矿渣混入混凝土影响桩体质量。混凝土运至现场后,需要对坍落度及均匀性进行检验。技术人员利用绳索对孔深进行测量,计算出导管需求量。导管下放时应避免与孔壁摩擦碰撞,导管底部与孔底之间的距离控制在30~50cm。混凝土必须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含砂率在40%~50%之间,精骨料粒径不大于3.8cm,水灰比在0.44 上下;可以在混凝土中掺入外加剂,如缓凝剂、塑化剂等。灌注混凝土时需要着重解决钢筋笼上浮、保护层厚度不足等问题。混凝土灌注收尾阶段,需要超量灌注以清除桩顶的浮浆,规范要求超量灌注高度超出桩头0.5m,实际工作中一般超出1m 左右[4]。
导管发生阻塞可采取以下方式解决:一是提高混凝土和易性;二是提高混凝土灌注速度,以混凝土的冲击力克服泥浆的阻力;三是保持连续灌注,使混凝土始终保持流动状态;四是导管上部阻塞可利用钢筋进行疏通,下部阻塞可上下振动导管。
钻进过程中,钻机局部变形、钻头受力不均匀等因素都会导致钻孔偏斜。针对此类问题通常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合理控制泵量,避免钻机振动幅度过大;二是钻具直径应与孔壁相适应,减少二者之间的环状间隙,进而减少钻具的径向振动;三是钻进工艺及技术参数应科学,做到定向准确、钻速合理、钻杆质量合格等;四是使用地锚紧固钻机底盘,使钻机始终保持平稳状态。
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极易发生钢筋笼上浮问题,对整体工程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针对此类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予以解决:一是在钢筋笼上施加重物;二是将钢筋笼焊接固定在护筒顶部的施工平台上;三是在钢筋笼上加焊防浮倒刺;三是在混凝土灌注到钢筋笼底部时,小幅度提升导管,并减缓混凝土灌注速度。
混凝土搅拌不充分不仅会对混凝土性能造成影响,也会造成管道密封性不足,造成混凝土卡管问题。其解决方案是,利用起重设备将被卡导管连同灌注料斗快速拆除,然后插入备用导管,将小型潜水排污泵从备用导管中放入已灌注的混凝土中,抽尽备用导管内的泥浆,取出排污泵后,采用“二次剪球法”灌注混凝土,利用混凝土的冲击力将卡管混凝土冲到导管外[5]。
针对断桩问题的常用处治措施包括接桩法、原位复桩法、桩芯凿井法、补送结合法、纠偏法等。其中,原位复桩法效果较好,但施工难度大、周期长、费用高;桩芯凿井法进度慢、施工难度大。这两种方法应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和工期要求谨慎采用。接桩法、补送结合法、纠偏法应用较为广泛,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合理应用。
综上所述,通过对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进行剖析,以重视工艺优化为重点,实施质量控制措施,提高人员、设备、物资等生产要素的调控管理能力,以匹配施工过程中各环节的技术及质量要求。同时通过做好技术管理工作,确保施工工艺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并以此提升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