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红 贺新生* 王正前 杜春雪 王潇 肖朗 张文
(1 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 绵阳;2 广元市科学技术局,四川 广元;3 广元博创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广元;4 广元市农业农村局,四川 广元)
广元市位于西部地区面积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四川省[1]的北部边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为菌菇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如今食用菌成为继粮、蔬、果、油之后的第五大种植产业[2],广元市也将其列为特色优势产业之一,积极引导市内利州区、朝天区等区县群众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不仅改善了种植结构,在拉动经济增长、助力精准脱贫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截至2021年底,广元市食用菌年产量突破3.1 万t,为历年最高,年产值36 084 万元,较上年略有下降,位居四川省第七名。与成都市、南充市等食用菌生产大市相比,广元市食用菌产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深入分析广元市食用菌产业生产比较优势,了解各区县的生产状况,对优化食用菌生产布局、调整资源禀赋、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量产值,促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目前,国内外学者重点聚焦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3-8],但绝大部分为宏观层面,鲜有从食用菌生产角度作定量分析,并且选取研究指标时忽略产业集中度、效益优势指数等重要指标,由此得出的综合优势指数往往存在精度上的不足。鉴于此,笔者收集整理并充分利用2010—2021年的宏观数据对广元市食用菌生产相关情况进行定量分析,选取6个指标对广元市各区(县)食用菌生产比较优势进行深入研究和归纳总结,以期为广元市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切实、有针对性的建议。
广元市地处四川省北部,嘉陵江自北向南流经城市中心,群山环绕、林木丰富、水源优质、空气湿润、气候适宜,其食用菌产业以黑木耳、香菇及其他种类少数鲜菇为主。笔者以广元市7个区(县)为研究对象,基于2010—2021年的宏观数据对其食用菌生产进行比较优势分析。
广元市食用菌栽培面积、产量及产值等数据来源于《广元统计年鉴》(简称年鉴)历年数据(2010—2021 年),年鉴中食用菌种类包含干品(香菇、黑木耳)及鲜品(双孢蘑菇)。由于年鉴中缺少2018年食用菌产值的统计资料,因此在后文的测算中部分数据会存在缺失;同时食用菌归属蔬菜一类,由此在规模、效率及效益优势指数的计算时,涉及的相关内容会参考年鉴中对应的数据,特此说明。广元市及各区(县)食用菌年栽培面积、年产量以及年产值如图1—图3。
图1 2010—2021年广元市及各区(县)食用菌年栽培面积
图2 2010—2021年广元市及各区(县)食用菌年产量
图3 2010—2021年广元市及各区(县)食用菌年产值
研究参考赵姜等、杨慧莲等、金琰等、范筱元等[9-12]的分析方法,采用产业集中度指数(CRn)、生产规模指数(PSI)、规模优势指数(SAI)、效率优势指数(EAI)、效益优势指数(BAI)以及改进后的综合优势指数(AAI)6 个指标对广元市各区(县)食用菌生产比较优势进行分析。由此得出更准确、全面的研究结果,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广元市食用菌生产的比较优势以及变化情况。
1.3.1 产业集中度指数
产业集中度指数指某农作物在某地区的产量占全市该农作物总产量的比重。公式如下[9]:
式中:Xi表示第个区(县)食用菌产量;n表示各区县食用菌年产量;N表示广元市食用菌总产量。
1.3.2 生产规模指数
生产规模指数指某地区某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占全市该农作物总种植面积的比重。公式如下[10]:
式中:GSij表示区(县)食用菌(j)栽培面积;表示广元市食用菌(j)总栽培面积。
1.3.3 规模优势指数
规模优势指数反映生产规模和专业化水平。通过分析某地区某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占该地区所有农作物总种植面积的比例与全市该比例平均水平的对比关系来考察该种农作物在生产规模上的优势。公式如下[11]:
式中:SAIij即为区(县)食用菌(j)的规模优势指数;GSij表示区(县)食用菌(j)栽培面积;GSi表示区(县)所有蔬菜种植面积之和;GSj表示广元市食用菌(j)栽培面积;GS表示广元市所有蔬菜总种植面积。当SAIij>1,表明与广元市平均水平相比较,区县食用菌在生产上处于规模优势;反之,当SAIij<1,表明与广元市平均水平相比较,区(县)食用菌在生产上处于规模劣势。SAIij越大则说明食用菌规模比较优势越明显(含义解释下同)。
1.3.4 效率优势指数
效率优势指数从生产力角度反映作物比较优势。通过分析某地区某农作物的单产占该地区全部农作物的平均单产比例与全市该比例平均水平的对比关系来判断该农作物是否具有效率优势。公式如下[11]:
式中:EAIij即为区(县)食用菌(j)的效率优势指数;APij表示区(县)食用菌(j)的单位面积产量;APi表示区(县)所有蔬菜的平均单产;APj表示广元市食用菌(j)的单产;AP表示广元市所有蔬菜的平均单产。
1.3.5 效益优势指数
效益优势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农业生产者在农业种植方面做出资源禀赋调整决策。通过分析某地区某农作物的单位面积收益占该地区全部农作物的平均单位面积收益比重与全市该比重平均水平的对比关系来考察某地区某农作物的生产效益的相对优势。公式如下[12]:
式中:BAIij即为区(县)食用菌(j)的效益优势指数;Eij表示区(县)食用菌(j)的单位面积收益;Ei表示区(县)所有蔬菜的单位面积收益;Ej表示广元市食用菌(j)的单位面积收益;E表示广元市所有蔬菜的单位面积收益。
1.3.6 改进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
改进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包括规模优势指数(SAIij)、效率优势指数(EAIij)和效益优势指数(BAIij)。其计算公式[12]:
式中:AAIij即为区(县)食用菌(j)的综合优势指数。当AAIij>1,说明与广元市平均水平相比较,区(县)种植食用菌(j)具有综合优势,AAIij越大,综合优势越明显。
广元市各区(县)食用菌产业集中度及变化情况如表1。与2010 年相比,2021 年除利州区与青川县的食用菌产业集中度指数有明显提高,苍溪县小幅度上升,其余区(县)均下降。2010—2021 年青川县产业集中度指数呈直线上升,由18.46%上升至39.82%,利州区、苍溪县则为波动上升;苍溪县的产业集中度指数历年来最小,但纵向分析,其增幅最大,达317%。此外,2021 年昭化区、朝天区、旺苍县、剑阁县的产业集中度指数较2010 年分别下降1.43%、9.37%、12.37%、2.51%。
表1 2010—2021年广元市各区(县)食用菌产业集中度指数单位:%
在测算7 个食用菌生产区(县)规模时,根据其地理位置划分成北部(青川县、朝天区、旺苍县)、中部(利州区、昭化区)和南部(剑阁县、苍溪县)三大区域。三个区域的食用菌生产规模指数及其变化情况如表2。
表2 2010—2021年广元市三大区域食用菌生产规模指数单位:%
2021 年,广元市的食用菌栽培面积为588.6 hm2,与2010 年(229.4 hm2)相比,扩大了359.2 hm2,增长156.58%,其中,北部、中部、南部区域分别增加了308.46 hm2、45.28 hm2、5.46 hm2,分别增长216%、156%、49%。各区域的食用菌生产规模指数及变化如表2。总体而言,广元市食用菌生产规模呈现“南北减小,中部扩大”的趋势。北部地区的生产规模指数变化相对稳定,在85%左右,中部地区由9.13%上升至11.25%,而南部地区的食用菌栽培相对落后,2021 年生产规模指数直降至2.84%。
广元各区(县)食用菌规模优势指数及其变化情况如表3。由表3可知,朝天区、旺苍县、青川县的规模优势指数均大于1,说明这些区(县)具备生产规模比较优势,利州区、昭化区、剑阁县以及苍溪县则不具备生产规模比较优势。利州区、青川县食用菌规模优势指数大致呈现上升趋势,并且青川县拥有绝对的规模比较优势,由2010 年的3.41 上升至2021 年的6.47,增幅89.7%,始终排名第一,可见其规模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遥遥领先,利州区为波动上升状态,目前规模优势指数还未达到广元市平均水平;昭化区、朝天区、旺苍县以及剑阁县的规模优势指数不断下降且幅度明显;此外,苍溪县的规模优势指数从最初的0.01突升至2014年的0.1随后又下降至2021 年的0.06,整体近似“倒V”形且远低于其他区(县),说明苍溪县在食用菌生产规模方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表3 2010—2021年广元市各区(县)食用菌规模优势指数
广元市各区(县)食用菌效率优势指数及变化情况如表4。由表4可知,广元市各区(县)的效率优势指数接近或大于1,并且较为稳定,体现出当地的自然资源禀赋和技术投入情况良好。旺苍县、青川县及剑阁县的生产效率优势指数虽然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但是始终大于1。说明这3 个区(县)与广元市平均水平相比具有比较优势;其中,青川县效率优势指数从1.79 下降至1.44,降幅为19.6%,但仍居广元市第一,效率优势显著。昭化区、朝天区、苍溪县效率优势指数逐渐上升,昭化区近两年更是达广元市平均水平,2021 年为1.01,表明其重视食用菌的生产,不断技术投入,提高单产,满足市场需求。苍溪县食用菌的栽培面积虽然不大,但是栽培技术和管理水平与广元市平均水平相比,差距逐渐缩小,整体态势向好。
表4 2010—2021年广元市各区(县)食用菌生产效率优势指数
由表5可知,效益优势指数波动较大且不稳定,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的有昭化区、朝天区、剑阁县以及苍溪县,增幅最大的是昭化区,为91.6%;呈现下降趋势的有利州区、旺苍县、青川县,并且部分区(县)食用菌生产效益优势指数排名发生明显变化。除此之外,利州区、旺苍县、青川县2021年生产效益优势指数相比2010 年降幅较大,分别为60.5%、52.0%、42.6%,均低于广元市平均水平;相反,苍溪县的食用菌生产取得质的飞跃,除个别年份低于广元市平均水平,排名落后,其余年份均拥有在食用菌生产效益方面的绝对优势,食用菌的经济效益情况远远超过其他区(县)。
表5 2010—2021年广元市各区(县)食用菌生产效益优势指数
由表6 可知,青川县拥有显著的食用菌生产综合优势(始终排名第一);利州区、昭化区、剑阁县、苍溪县等4个区(县)不具备食用菌生产综合比较优势且远低于广元市平均水平。但是近些年苍溪县的发展突飞猛进,生产综合优势指数从2010 年的0.26 上升至2021 年的0.51,增幅达96.15%,有望成为具有食用菌生产综合优势的产区;朝天区的食用菌生产综合优势指数常年在1 左右波动,说明与广元市平均水平相当;旺苍县2020 年、2021 年食用菌生产综合优势指数分别突降至0.41、0.91,波动幅度较大,究其原因,与食用菌生产的经济效益紧密相关。广元市食用菌生产综合比较优势总体平稳,综合优势指数围绕0.93 左右波动,绝大部分区(县)的波动幅度保持在5%以内,只有2020年的降幅最大,为10.7%。
表6 2010—2021年广元市各区(县)食用菌综合优势指数
根据2010—2021 年广元市各区(县)食用菌生产规模、效率及效益优势指数,计算12年的平均值,将7个区(县)按照SAI、EAI、BAI三个指数的大小归为以下5 个大类。广元市7 个食用菌生产区(县)的空间分布如图4。
图4 广元市食用菌生产比较优势与空间分布图
(1)“三高区(县)”(SAI>1,EAI>1,BAI>1),包括旺苍县和青川县,这两个县在规模、效率、效益三个方面均具备较强的比较优势,食用菌栽培规模较大,专业化程度较高,并且投入和管理水平远超过其他区(县)。
(2)“规模优势区(县)”(SAI>1,EAI<1,BAI<1),朝天区属于食用菌生产“规模优势区”,可见朝天区食用菌产业规模化产业化程度较强,虽然在生产效率、效益方面未达到广元市平均水平,但有极大潜力成为“三高区(县)”之一。
(3)“效率优势区(县)”(SAI<1,EAI>1,BAI<1),剑阁县具备生产效率比较优势,但是不具备规模优势和效益优势,属于“效率优势区(县)”。
(4)“效益优势区(县)”(SAI<1,EAI<1,BAI>1),昭化区、苍溪县属于“高效益、低规模、低效率区(县)”,但是近些年生产效率优势指数不断向广元市平均水平靠近,有望跻身“高效益、高效率区(县)”。
(5)“三低区(县)”(SAI<1,EAI<1,BAI<1),利州区规模优势、效率优势及效益优势均低于广元市平均水平,属于“三低区(县)”,这主要与其资源禀赋和行政规划有较强的关联。利州区为广元市的主城区,全区70%为山地类型,因此无法保证食用菌的栽培规模、效率以及效益,从而不具备食用菌生产优势。
2010—2021 年,广元市食用菌的栽培面积、年产量、年产值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并且生产规模呈现“南北减小,中部扩大”的趋势。朝天区、旺苍县、青川县的生产规模比较优势始终高于广元市平均水平。广元市各区(县)的食用菌生产效率优势指数相差不大,说明当地的自然资源禀赋和技术投入情况良好。在生产效益比较优势方面,经济效益波动大且不稳定,增幅及降幅最大的分别为昭化区、利州区,旺苍县、青川县的食用菌经济效益欠佳,苍溪县除个别年份之外,其余年份的效益比较优势远超其他区(县)。青川县的食用菌生产综合优势显著,而苍溪县虽然低于广元市平均水平,但增幅却高达96.15%。旺苍县、青川县属于“三高县”,朝天区属于“规模优势区”,剑阁县属于“效率优势县”,昭化区、苍溪县属于“效益优势区(县)”,利州区属于“三低区”。
食用菌生产比较优势的变化是农业自然资源禀赋、科学技术、政策制度、管理观念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广元市各区(县)应根据食用菌生产区域优势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三高区(县)”应积极创新食用菌产业发展模式,培育龙头企业,辐射周边区(县);“规模优势区(县)”应加速新品种研发,提高设施化程度;“效率优势区(县)”应优化食用菌生产布局,提高资金扶持力度;“效益优势区(县)”应因地制宜选择优良的食用菌品种,在提高品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规模;“三低区(县)”应学习食用菌生产优势区(县)先进经验,取长补短,高效利用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