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强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0)
中国的山水文化源远流长,反映了中国人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风土条件下经过长期积淀所形成的大自然崇拜及由此衍生的山岳信仰等文化理念。周易有云:“润万物者,莫润乎水。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易·说卦》),至春秋时,孔子有“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名言(《论语·雍也》)。 因此,早在在秦汉时期的中国古典园林中就开始出现了人造假山以模拟真实山水,“初,始皇引渭水为池,东西二百里,南北二十里,筑为蓬莱山, 刻石为鲸鱼, 长二百丈”(《元和郡县图志》);东汉时梁冀“广开园囿,采土筑山,十里九坡,以象二崤…”(《后汉书》);唐宋时期假山建造之风大盛,出现了专门堆筑假山的工匠,宋徽宗在政和七年修建艮岳,以“花石纲”的名义广罗江南奇石花木运往汴京(今开封),由此也带动了民间赏石筑山蔚然成风;[1]明代太僕寺少卿徐泰时于万历二十一年兴建私家园林东园(今留园),其中的太湖石冠云峰为江南四大名石之一, 号称“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2]直到今天,假山置石等园林石景依旧是中国传统和现代园林中非常重要的造景要素,对表达自然情趣和意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所谓“吾国园林,无论大小,几莫不有石”。[3]因此,研究园林石景的历史源流、文化内涵、技法创新等内容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通过对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的相关期刊论文进行检索,进而使用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软件CiteSpace 对检索数据进行量化统计分析,希望对国内近几十年来的园林石景理论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探索该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历史演变、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为探索园林石景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建议。[4]
研究基于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进行园林石景文献的检索,检索日期为2022 年8 月9日,检索该数据库中篇名含有“山石”“置石”“石景”“景石” 中任意一个词汇同时在全文中含有“景观”或“园林”的中文期刊文献,期刊来源选择全部期刊,发表时间不限,共得到419 条检索结果,选择其中与园林石景研究相关性较强的307条文献并以Refworks 格式导出,作为后续量化分析的基础数据,检索结果中包含有篇名、作者、期刊名称、关键词等主要文献信息。
对检索到的相关文献信息, 首先使用Excel软件进行论文年度发表数量的变化、重点期刊及作者所在机构进行基础分析;其次使用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软件CiteSpace 进行检索文献的关键词共现、聚类、突现等分析,以探究园林石景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演变。[5]
2.1.1 年度论文发表数量分析
园林石景主题论文的年度发表数量及变化是该领域研究热度发展趋势的重要评价指标。如图1 所示,CNKI 数据库中关于园林石景研究的第一篇中文文献出现在1964 年, 是原华南工学院的夏昌世等人发表在《园艺学报》上的《粤中庭园水石景及其构筑艺术》,[6]之后近20 年未有相关文献收录, 直到1983 年才又开始出现,1983-2000 年期间年发文数量较低,介于0-4 篇之间,且1991、1993 两年未有发表;2001-2008 年期间年发文数量逐步增长, 介于5-11 篇之间;2009年开始年发文数量较稳定地保持在10 篇以上,最高峰出现在2013 年, 发文量达25 篇;2020、2021 年的发文量有明显回落,降至7 篇,2022 年度截至8 月9 日发文量为10 篇。
图1 关于园林石景文献发文数量及趋势分析图
整体来看, 园林石景研究领域在2000 年之前处于慢速发展期, 发文量较少且不持续;2000年后逐步进入快速发展期, 发文量虽有波动,但整体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预计后期相关研究的热度还将持续增加; 但相较于其他研究领域,园林石景研究的总体发文量仍然较低,未来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2.1.2 发文期刊分析
园林石景研究的主要发文期刊包括园艺盆景类、园林类、文化文艺类及其他类等类型,其中《现代园艺》发文量最高,为38 篇,该期刊创办于1978 年,由江西省农业厅主管,属园艺实用科技期刊,主要栏目包括试验研究、产业论坛、园林园艺、景观设计、花卉苗木等;其次是《花木盆景》,该杂志于1984 年由湖北省林业厅创办, 主要介绍花木盆景, 分为花卉园艺版和盆景赏石版,设有“赏石天地”“盆景技法”等栏目,因此收录石景类论文较多,共22 篇;园林类期刊中的《中国园林》是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于1985 年创办的,是“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前也是风景园林领域最重要的科技期刊之一,主要设有历史与理论、规划与设计、园林植物、城市绿地系统、风景名胜等栏目,迄今为止发表园林石景相关论文共8 篇(详见图2)。
图2 园林石景文献来源期刊分析图
2.1.3 作者机构分析
使用CiteSpace 软件对作者和发文机构(Institution)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园林石景类文章的作者机构有三种主要类型,一是国内开设有风景园林或景观园艺相关专业的高校,如北京林业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等;二是各类园林景观设计或工程施工单位,如杭州市园林绿化股份有限公司等;三是各级地方园林管理部门,如安徽省巢湖市园林管理处等。作者共现分析中的节点数量382 个,连线165 条,密度值0.0023;机构共现分析中的节点数量241 个, 连线37 条, 密度值0.0013;均未形成明显的合作聚类,表明石景研究领域的作者之间和机构之间合作研究均较少,研究热度偏低。
2.2.1 关键词共现分析 (Keyword co-occurrence)
对前述从CNKI 数据库检索得到的与园林石景研究相关的307 条文献信息,使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得到了如图3、图4 所示的文献关键词共现统计图表。 在图3 中,共现关键词以圆形节点表示,关键词共现频次越高节点越大,如频次最高的关键词“置石”(45 次),其节点最大,与置石相近的关键词还有“园林置石”(9 次)、“假山置石”(7 次)等;其次是“山石”(32次),“园林”“古典园林”等依次递减;这些共现关键词多与“石”直接关联,如置石、山石、景石、太湖石等;其次是与“石”相关的环境要素,如园林、古典园林、现代园林、植物等;再次是与“石”的设计施工相关,如园林施工、布局、山石造景等;还有一些与盆景相关,如盆景文化、山石盆景等。图3 和图4 显示了共现频次为5 次以上的27 个共现关键词。
图3 关键词共现图
图4 关键词共现词频统计图
2.2.2 关键词聚类分析
对园林石景研究文献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得到图5 所示的关键词聚类图和表1 所示关键词共现聚类表,这些聚类将该领域的主要研究热点概括为若干集合,具体包括了标签分别为“山石”“园林”“制作技艺”“园林建筑”等12 个主要聚类,可以进一步归纳为下述5 个方面:
表1 关键词共现聚类表
图5 关键词聚类图
(1)山石造景
12 个聚类中超过半数体现了山石造景为主的相关研究,包括0-4 号及6 号、10 号7 个聚类,共现标识词包括:山石、布置形式、叠山、石景、应用、置石、布局、掇山、艺术手法、意境等,这些聚类文献组成了园林石景研究的主体,主要关注了假山置石等石景的风格流派、选石要求、布局原则、掇山技艺等内容。[7]
(2)植物配置
5 号聚类的共现标识词有:植物配置、岩石园、园林植物、罗汉松等。 园林石景除了自身的设计布局、施工技法外,植物景观的配置也是实现石景艺术效果的重要内容,诸如迎春、松类等植物与山石搭配能够形成自然天成的艺术效果。[8]
(3)施工技术
9 号聚类的共现标识词包括: 园林施工、假山置石、施工工艺、应用分析、施工技术等。 对于园林石景而言,施工技术是实现设计意图、表达艺术魅力的关键,如掇山包含选石、采运、相石、立基、拉底、堆叠、中层、结顶等诸多施工环节,只有高质量地完成这些环节,才能保证假山石景的艺术效果。
(4)盆景技艺
7、8 号聚类主要从盆景技艺角度进行研究,标识词有:制作技艺、盆景创作、盆景艺术、盆景文化、中国盆景文化史、柯九思等。聚类中的文献从盆景的历史发展、山石盆景制作技艺、盆景文化欣赏等角度进行了研究。
(5)园林建筑
11 号聚类的共现标识词有:园林建筑、云梯、山石踏跺、抱角、山石花台等。对于传统园林建筑而言,假山石景是非常重要的构成要素和配景要素,云梯、踏跺等既有建筑构件的实用功能,又和抱角、镶隅、山石花台等一起实现软化建筑棱角,增加自然意趣的装饰效果。[9]
2.2.3 关键词突现分析
对园林石景研究文献使用CiteSpace 软件进行关键词突现分析(Keyword Bursts),其原理是寻找在一定时期内出现频率突然增加的关键词, 进而呈现出每个时间段的研究主题焦点和持续时长。 图6 显示了园林石景研究在2000年-2022 年时间段共探测出9 个节点突现词,这些词代表着某一时期该研究中热点问题及发展趋势。 如“山水盆景”一词的研究热度从1990年持续到2006 年,这一时期就山水盆景的发展历史、 风格流派创作技法等方面发表了若干论文,研究热度较高。 又如关键词“假山置石”在2014 年-2017 年期间成为研究焦点,持续期为4年,突现强度(Strength)达到了最高值3.12,这一时期的石景研究较多地关注了假山置石的施工工艺和技法。 同时,在图中也能发现,最近时期(2019 年-2022 年)园林石景研究的主题焦点是传统经典园林的山石造景研究,突现词为“太湖石”。
图6 1964—2022 年关于园林石景研究的9 个节点实现词
基于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对园林石景研究的期刊文献检索查阅,进而以文本挖掘及可视化软件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园林石景研究的论文数量偏低。 在园林、园艺、文化等专业领域发表的期刊论文数量为307 篇, 自2000 年起论文数量总体上逐年增加,但与园林景观其他研究方向相比较,数量偏低,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是发表论文的层次和整体质量偏低,其中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8 篇,仅占5.86%;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论文6 篇,仅占1.95%,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3 篇,仅占0.98%,其余绝大部分为普通期刊论文。
三是相关研究方向较窄。现有研究文献多聚焦于园林石景历史的研究及传统掇山理石技法的梳理总结与传承,而像“不锈钢假山石”[10]能够体现创新性设计表达和材料使用等方面的创新内容较少,总体而言研究方向单一、缺乏创新性及研究热点轮动,导致研究热度较低。
四是研究的深度不够园林石景研究涉及环艺、园林、古建、文化等学科,相关课题需要跨学科的合作研究,目前的文献发表显示研究作者及机构分散, 缺乏高产作者和跨机构跨学科的合作,未来需要完善和改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园林石景作为穿越古今、历久弥新的景观要素,在本土地域文化表达及自然意趣创造方面应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坚定文化自信,以开拓创新的姿态开展园林石景研究。 具体来说,笔者建议业界着力加强针对园林石景主题研究的重视程度,一方面专业学者可以结合当下前沿的美学理论及研究方法对传统和现代园林石景的审美内涵及设计理论等深入探索;另一方面,工程界可加强对新型石景材料及施工工艺和营造技法的创新性使用,久久为功必定会推进园林石景研究的良性发展,促进这一传承千年的景观文化要素焕发青春,助力城市自然魅力增强和空间文化品味提升,使中国城市环境景观走上生态和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