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综合实验课程评价方法和模式的改革探索与分析

2023-06-05 12:21:04宋健坤宋爱丽刘倩倩侯鸿敏刘建龙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3年1期

宋健坤 宋爱丽 刘倩倩 侯鸿敏 刘建龙

摘要:园艺综合实验是园艺专业的重要课程,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有重要意义。对园艺综合实验课程的评价方法和模式进行改革探索与分析,以期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园艺实验课程;评价方法和模式改革;探索与分析

课程评价是对课程教学效果的反馈,能较好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和教学质量。好的课程评价方法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将更多注意力用在重要的知识环节,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实验课程是农业高等院校的重要课程内容,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专业应用技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我国强调,本科教学在提倡“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整体思路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2]。因此,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是培养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要提升实验课程教学质量,除了改革教学内容外,还要对课程评价方法进行改革和完善。通过改革课程评价方法,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园艺综合实验课程评价现状分析

园艺综合实验是面向园艺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实验课程,共包含13个实验内容,涵盖了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及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等理论课程的全部相关实验。其目的是在上述理论课的基础上,让园艺专业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掌握相关的实验操作技能,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目前,园艺综合实验的课程评价方法主要是考试、考查等,其中,考勤成绩占总成绩10%,平时成绩占20%,期末笔试成绩占70%。這种课程评价沿用了理论课的评价方法,侧重考试,无法有效考核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和动手能力,不符合实验课的教学宗旨。从往届三个年级学生的成绩分布可以看出,学生的园艺综合实验课成绩普遍较高,绝大多数在90分以上,占到83.33%(见图1)。这说明此种考核方式不能真实反映学生之间的差距;学生无论实验做得好不好,期末笔试前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应付考试,最终都能获得高分。这导致很多学生在实验课程中积极主动性较差,动手意愿低,无法实现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容易出现高分低能现象。因此,对园艺综合实验课的课程内容与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二、从实战牵引、需求与创新驱动二个维度构建园艺综合实验课程内容

(一) 以实践案例牵引园艺综合实验课程内容重建

综合实验课程是园艺专业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与验证,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但实验与实践往往有很大区别。实验课教学只是简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粗鲁地为书本理论作证,在内容安排上没有以实战为导向,无法满足实际生产所需,不符合实用性这一宗旨。改革后的综合实验课程应以提高实践技能,满足实际工作所需为目的。唯此,园艺综合实验才能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承,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教师应多以实际案例分析、实践解决分享、实验后实际问题解决方法等贯穿重建园艺综合实验课程。

(二) 以需求与创新驱动园艺综合实验课程内容重建

培养学生的内在力量是社会需求。园艺专业培养的是能在农林、生物、商业、园林管理等领域和部门,从事与园艺科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科学技术人才。培育社会所需人才是教学的基本目标。因此,园艺综合实验课应该围绕需求做好内容重建。社会所需即是教学所要努力达到的。多种不同的教学目标将重塑园艺综合实验课程内容。多层次、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也构建了园艺综合实验课程内容层次化、差异化的评价体系。需求同样会推动实验创新,进而赋能教学理论和实践。

园艺综合实验是园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为了配合理论教学而开设的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具有验证性、操作性和综合性等学理特征。早期的课程建设没有围绕实战和需求展开,也就无法完全达到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目的。现阶段的课程内容建设要求我们做出必然的改变——以实战牵引、需求驱动为中心,重构园艺综合实验课程。

三、园艺综合实验课程评价方法和模式的改革探索

园艺综合实验课程评价方法和模式改革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将更多精力用于课程中的实验环节,敢于动手操作,并通过实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园艺综合实验课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一) 降低笔试成绩占比,加大对平时成绩的考核力度

期末笔试成绩只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程度,不能反映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学生在课程中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核只能体现在平时成绩。在园艺综合实验传统考核方式中,期末笔试成绩占到70%, 比例过高。因此,应大幅降低笔试成绩占比,加大对学生平时成绩考核力度。改革后,学生综合成绩还是由三部分组成,但调整为考勤成绩占10%,平时成绩占50%,期末笔试成绩占40%(见图2)。考勤成绩主要根据学生的出勤率进行评定,迟到、缺勤都扣除相应的分数,以督促学生按时上课;平时成绩主要反映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表现,注重对其动手能力的考核;笔试成绩主要反映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理解能力等。通过改革,平时成绩在综合成绩中占比最大,为考核的重点。这可引导学生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平时的课堂操作上,积极参与实验过程,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

(二) 进一步完善平时成绩考核内容,注重动手能力

在以往的考核中,平时成绩主要来源于实验报告。但实验报告具有滞后性,不能很好反映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动手能力。改革后,平时成绩的占比增长,应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其考核指标,更加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核。平时成绩应依据课前预习情况、课堂操作和提问、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等,涵盖课程的方方面面,重点反映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手操作情况,如实验中的参与程度、操作步骤和完成情况等。可以按如下内容(见表1)对平时成绩进行考核。改革后的平时成绩考核,其指标更加完备,课堂表现成为主要考核内容(占比60%),尤其注重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查,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引导学生更好完成实验,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

(三)调整期末笔试内容,加大主观题的比例,增加实验安全内容

对园艺综合实验课程期末笔试内容进行调整。以往期末笔试内容主要以实验操作步骤、操作原理等识记性的客觀题为主,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主观题占比较低,导致学生的考试分值差距往往不大。因此,在出题时,应提高主观题的占比,以更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能力,使学生能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实验安全教育是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实验室安全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进行课程考核时,也应加强对实验安全教育的考核。在期末笔试内容中,可以增加部分实验安全教育的内容,其比例可以占到20%,以引导学生重视安全教育。改革后的期末笔试内容可以按照如下比例分配(见表2):客观题和主观题各占40%,安全教育20%。这样的笔试内容安排更加合理,考核也更有针对性。

结语

园艺综合实验课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其发现、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其在此基础上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理论和方法创新,毕业后可以独立开展相关工作。此外,对园艺综合实验内容的学习和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敬业、独立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提高其实现细心踏实、思维创新和科学统筹的素质。园艺专业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适应现代园艺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其基本特征是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3]。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能将所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生产。因此,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园艺专业的一个重要培养环节。以往的课程改革更注重对教学内容的改革,忽视对课程评价方法的改革,但科学的课程评价方法同样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园艺综合实验作为园艺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来说非常重要。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的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很差,不能适应现代园艺教育的要求。要改变这种现状,除了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还要对课程评价方法进行改革。通过改革课程评价方法,可以进一步补齐园艺综合实验教学改革的短板,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高水平的园艺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彩虹,宋健坤,李鼎立,等《. 果树育种学》课程建设和教学中的经验与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4):355-356+359.

[2]周俊国,李桂荣,杨鹏鸣,等《.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02):107-108.

[3]周玉丽,李慧敏,陆晓民,等.应用型本科高校《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02):98-99.

基金项目:2019 年青岛农业大学教学研究与课程改革重点项目“ 《园 艺 综 合 实 验》 课 程 评 价 方 法 改 革 实 践 ”, 项 目 编 号 :XJY2019091。

作者简介:宋健坤(1978-),男,山东烟台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果树育种。

(责任编辑 张萌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