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南戏,活在温州

2023-06-05 02:04骆晓昀
瞭望东方周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鹿城区南戏市集

骆晓昀

《张协状元》巡游活动(鹿城区委宣传部供图)

2023年“五一”假期,“人从众”盛景在中国大地上演,温州鹿城区亦然。“九山书会·大宋戏仓”——全国首个戏曲生活市集,5月1日当天,在温州鹿城区拉开了帷幕。

故宫博物院博士后、国家京剧院一级编剧池浚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戏曲艺术是在政治稳定、社会繁荣、经济发展、市民文化不断蓬勃兴盛下应运而生。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美好生活就充满向往,戏曲艺术回归生活,将实现一种生活美。”

温州是南戏故里,九山书会则是南宋时期温州南戏创作与演出中心。“九山书会·大宋戏仓”戏曲生活市集让传唱了近900年的温州南戏,走进新时代的美好生活中。

吟唱800年

一身红衣状元服,一骑白马游街行。当漫天的金纸粉花撒落,宋时英俊的状元郎从九山公园“红门”踏马而现,“九山书会·大宋戏仓”正式开集。

800多年前,温州人写下了一个“状元的故事”——《张协状元》。这个故事在瓯越大地上传唱200多年后,被收录进《永乐大典》。记载着戏文的典籍历经磨难,流落海外一度失传,直到2009年才在中国台北“国家图书馆”重见天日。

温州大力实施南戏新编系列工程,推出诸多南戏新剧本,让“老戏”变“ 好戏”,让“国粹”变“国潮”,深受海内外年轻人的喜爱。

作为我国迄今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戏曲剧本,《张协状元》被史学界誉为“中国第一戏”和“戏曲活化石”。

温州有句话:“百戏之祖是南戏,南戏故里在温州。”

“南戏并不是一个剧种,它是戏剧的形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种以歌舞演绎故事的表现形式。这种形态规定了很多戏曲艺术规律。” 池浚说。

北宋宣和年间,南戏在温州滥觞。南北宋时期的温州,经济文化已相当发达。市肆中商贾买卖、百工技艺、娱乐表演十分繁华,南戏也在此后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当时的温州人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确认了温州南戏在中国戏剧史上的首创地位。南戏诞生后,很快向全国传播,受各地方言及民间曲调影响,衍变为海盐、余姚、弋阳、昆山“四大声腔”,影响至今。

20世纪90年代以来,温州大力实施南戏新编系列工程,推出诸多南戏新剧本,让“老戏”变“好戏”,让“国粹”变“国潮”,深受海内外年轻人的喜爱。南戏不断走向世界,也让世界更加了解温州。

2022年5月,温州鹿城区复原了这个深藏于典籍中的文化地标,将位于温州松台山下的九山书会打造成为专供温州南戏剧目演出的主舞台。此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戏曲晚会》选择在九山书会进行录制,这是33年来春节戏曲晚会首次将主场移步户外。

鹿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柯胡斌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文化优势是鹿城最深厚、最持久、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优势。我们将抓住温州加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城市联盟的契机,积极对接‘海上丝绸之路城市戏曲交流周,开展戏剧交流、巡演活动,不断做强名气和人气。”

再现宋韵

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古为瓯地,东晋太宁元年(公元323年)建永嘉郡,传说建郡城时有白鹿衔花绕城而过,故名鹿城。

今天的鹿城区是温州市政府所在地,294平方公里的辖域沿瓯江成东西向长条形布局。这里自古商贾云集,素有“东瓯名镇”之称。北宋时,勾栏瓦舍集中,九山书会余音袅袅,宋韵遗迹在鹿城比比皆是。

2021年10月,一处宋代古港遗址在望江路下穿工程项目考古前置工作中被发现。2022年9月28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温州朔门古港遗址重大考古发现。专家表示,其是温州作为“千年商港”的重要实证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绝佳阐释。

南宋时期,九山书会是一个由戏曲艺人组成的职业化团体。如今,这一名称被用来命名松台山西南麓新落成的温州南戏文化园。这处占地面积近7000平方米的戏曲主题文化园,由古戏台、西爽楼、茅草亭、高朋亭等建筑物组成。

走进“九山书会·大宋戏仓”戏曲生活市集,亭台楼阁间着汉服者众多,沉浸式国风宋潮美学现于眼前。这是一场穿越,也是今时与旧日的文化交汇。

鹿城區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常春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九山书会·大宋戏仓系列主题活动将围绕九山书会厚重的戏曲文化底蕴,以时下流行的跨界合作模式,通过‘戏曲+的方式叠加更多年轻化娱乐形式,打造集戏曲文化、非遗手工、茶点咖啡、美食游乐于一体的沉浸式九山书会梨园游乐场,探索传统的戏曲文化如何在现今的潮流文化下传承与发展,赋予其新的生命力,让戏曲回归‘娱乐大众的本质。”

市集汇聚全国60余家非遗、文创、美食摊位,共安排了3种类型的摊位,分别是油布伞摊位、戏曲业态亭、由竹子搭建的摊位。油布伞摊位主要以食品类为主;戏曲业态亭摊位以非遗类为主;竹子搭建的摊位则以销售手作类和饮品类为主。

摊主中不乏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气摊主,如来自杭州的国潮原创服饰品牌“范青松”,来自成都的美食“糖满满手作”,来自北京的手作画文创“三味·福禄寿喜财”,来自南京的手艺匠人“巅峰铁工”等。

“戏曲的国粹元素十分贴合范青松的产品风格,让传统元素设计贴合年轻人潮流也是我们追求的美学理念。”范青松说。

杭州福明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嘉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这里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市集摆摊,也不是单一老套的梨园聚会,它有非常精准的文化属性——戏曲。以后每个月我们都会做不同主题的‘戏曲+市集。‘五一的主题是‘戏曲+茶,后续有‘戏曲+露营、‘戏曲+电竞等等。”

小朋友参与投壶游戏(鹿城区委宣传部供图)

走进年轻人

在各类市集应接不暇的今天,如何在温州做一个有城市符号、有文化沉淀、有生命力且吸引年轻人的市集IP,是鹿城区在策划“九山书会·大宋戏仓”时思考的問题。

任何一个行业、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没有年轻人的加入,生命力将变得孱弱。戏曲,数百年中国历史文化沉淀的艺术,又如何能得到更多新时代青年的青睐?

柯胡斌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我们在谋划‘2023南戏新春季时,就如何吸引年轻人参与,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比如在抖音设置‘我在春戏晚拍摄地打卡话题、视频刷爆朋友圈;组织‘梨园桑梓情,侨娒闹元宵戏曲专场演出,并通过网络视频直播;邀请海外传播官、华裔青少年、外国留学生、侨界代表共同参与举办‘南戏走向世界系列活动,让全世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张协状元》剧本署名为“九山才人”,5月1日当天,以此命名的“九山才人沙龙”在九山书会开启。池浚、昆曲表演艺术家林媚媚、浙江永嘉昆剧团国家二级演员金海雷来到现场,向观众普及南戏的前世今生。沙龙现场有十几名幼童,主持人对小朋友们说:“你们听懂了,说明大家都能听懂。要是打瞌睡了,就举手示意,我们让金姐姐唱一段。”

2023年3月,青春版《牡丹亭》上中下全本在武汉剧院亮相,现场座无虚席。自2004年首演,青春版《牡丹亭》迄今已演出400余场,每一场演出年轻观众的占比均在60%以上。

昆剧表演艺术家汪世瑜曾经在多个场合呼吁:“昆曲要年轻化,只有走向了社会,走进年轻人的心里,昆曲才有希望。”如今,老先生夙愿成真,昆曲以一种优雅而入世的姿态,成为当代年轻人向往的精神文化生活。

金海雷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年轻化是戏曲的生命力,不仅需要吸引年轻观众,在演员梯队打造方面,我们也一直在布局。2022年永嘉昆剧团招收了20多名上初中一年级的小演员,通过外派培养学习,今年他们已经有能力登台。”

戏曲是开放、包容,不断向前发展的艺术。“就像硬币的两面,一面是传承,一面是创新,两者融为一体。也像是一个钟摆,它摇向历史的深处越深,摆动的幅度就越大,摇向未来的远处便越远。戏曲是有容量的艺术,当在时空的宽度中认知它,我们就能打通历史、现实和未来。寄予更多的年轻人,一代一代的年轻人都能够享受戏曲之美。”池浚说。

猜你喜欢
鹿城区南戏市集
古味市集
瓯剧高腔与南戏渊源关系考
鹿城区:全力推进检察公益诉讼工作
市集
“南戏遗响”莆仙戏:从“草台”到课堂
揖美手作市集与艺术节
“印度戏剧输入说”的生发与南戏研究的专门化
浅析《拜月亭记》中所体现的“南戏”艺术风格
商圈场景:“市集”+“体验互动”
爱唱不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