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建彬
摘要紫砂壶的造型出自于紫砂艺人的巧思精工,所制成的紫砂壶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他们的艺术成就是在生活中的发现和创造,紫砂壶造型设计之集大成者当首推清代壶艺大家陈曼生。
关键词 造型设计;美不胜收;发现;创造
紫砂壶的造型出自于紫砂艺人的巧思精工,所制成的紫砂壶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他们的艺术成就是在生活中的发现和创造。由于紫砂泥优良的可塑性,在大自然中发现充满生命力的物象都可以作为创作题材,用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熟练的制作技艺创作成紫砂艺术品。
在宜兴紫砂的造型中,有一类被称之为“光货”,又称几何形体造型,是根据圆形、球形、筒形、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形变化而成,壶体光洁、线型流畅,线、面结合明快自然、浑然一体,虽无装饰而令人赏心悦目。
紫砂壶造型设计之集大成者当首推清代壶艺大家陈曼生,《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载:“陈鸿寿,擅长砂壶设计、书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人,字子恭,号曼生,嘉庆六年拔贡,官至淮安同知。诗、文、书、画皆以资胜。为溧阳知县时,公余辨别砂质,创制砂壶新样,设计壶样十八式,请制陶名工杨彭年兄妹、邵二泉等制造。然后由陈曼生及其幕客江听香、高爽泉、郭频迦、查梅史等铭刻书画装饰,世称曼生壶。”
对曼生壶造型设计作深入的研究,对我们当前紫砂壶设计创作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制壶之暇,偶尔翻阅韩其楼、夏俊伟所著《中国紫砂茗壶珍赏》,其刊载有陈曼生设计、杨彭年制作的“提瓢壶”。其壶为葫芦造型,加提梁,引人注目的是其壶口为朝上的平口。与众不同,平中见奇。“奇”,《辞海》解释为“特殊的、罕见的。”一般的紫砂壶都为斜口,朝上的平口颇为罕见。心中猜想陈曼生的设计依据因“瓢提壶”为茄芦形,葫芦开平口,人们常用它来盛水或酒,《西游记》太上老君的仙丹也是用葫芦装的,所以是生活造就了“瓢提壶”的壶口设计。
艺术创作大多带有偶发性,即偶然的触发能产生艺术灵感用于紫砂壶的设计创作。英国画家弗朗西斯·培根曾说:“对我而言,绘画是一个偶发……它完成了很多远比我刻意要完成的好得多的东西。”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有时刻意要创作一件作品不一定能成功,而靠偶然得到的启示,即“偶发”却能顺利地创作出一件作品。陈曼生的设计创作完全是从生活中来,有时的“偶发”即突发奇想,像“瓢提壶”这样的作品就能应运而生。陈曼生“公余辨别砂质”,他在溧阳当县令时,抽出时间往来于溧阳、宜兴之间,走访紫砂矿泥产地,走访紫砂艺人,他的生活与紫砂壶紧紧地贴近在一起,生活与壶密不可分,紫砂壶设计也成了他生活的必需,所以陈曼生设计的紫砂壶精品迭出,为后人所称崇。
“曼生壶三十八式”有一式为“圆珠壶”,其造型精巧圆润、端庄大度。用陈曼生“瓢提壶”壺嘴设计的奇、巧结合“圆珠壶”的平、稳,“圆只壶”(见图1)平中见奇的壶式因偶然的触动顺利设计完成。
“圆只壶”的设计与创作与宜兴紫砂的全手工成型方式有紧密关系的,“圆只壶”壶体是由无数条自由曲线构成的。杨永善在《从陶瓷造型艺术》中论述到:“因自由曲线作为造型的轮廊线,大都在那些手工成型的陶瓷器具上占有绝对优势……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的陶瓷造型,大量的形体轮廓是由自由曲线构成的,这是由于传统的成型方法和审美习惯等诸多因素形成的。这类造型风格含蓄而自然,形态生动,富于情感表现,具有较强的韵味。”“圆只壶”用宜兴紫砂传统的泥片拍打成型方法,在制壶的过程中可以把陈曼生“圆珠壶”的形态完美地再现出来,并可以把自已的设计理念加进去,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自制的手工工具“篦子”,对壶体的规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上百次的明针打磨使壶体光润,毫无阻滞,这些都是达到线型流畅、自由圆转必不可少的工序,也是全手工制作引人入胜、引人入迷之处。
“圆只壶”的嵌盖设计使壶上下一体,形成一个整体,浑圆的壶钮与浑圆的壶体相映成趣,在壶把处增设一个“飞把”,使提握更加舒适,改“圆珠壶”的一弯嘴为三弯嘴,嘴下部圆浑的线型与壶体形态相协调,朝上的平口不仅设计新颖,也俊俏挺括。
“圆只壶”是以丰润的形态为特征的,人们对丰润美的追求历来已久。大唐盛世,当时画家笔下的仕女皆以丰润为美。当代著名画家傅抱石笔下的仕女大有盛唐遗风,丰盈的体态、精准的面部刻画,把有古代意趣的仕女画得栩栩如生。2021年12月3日,北京保利2021秋拍夜场举槌,傅抱石的一幅《为罗时慧作柳荫仕女图》以9 775万人民币成交,说明了有唐代仕女特征作品的艺术魅力经久不衰。
移花接木是艺术创作常用的手法之一,“圆只壶”就是用“移花接木”的手法把陈曼生的两个壶式融合在一起而创作而成的新的壶式,但其手法必须使用得当,不能生搬硬造,造型是否优美和谐是其成败的关键,这是学习、继承陈曼生造型艺术的一次尝试,今后要作进一步地深入研究,创作出新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