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迁园”到“思变”

2023-06-05 14:56吕晔张赛亚何萍任子昕张倩雯
教育·校长参考 2023年3期
关键词:新园果树幼儿园

吕晔 张赛亚 何萍 任子昕 张倩雯

浙江省杭州市象山县春晖幼儿园前身为象山县实验幼儿园,始建于1956年,1993年迁入象山县文昌街社区并正式更名为象山县春晖幼儿园。由于园舍老旧,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幼儿园迎来了迁址重建的好消息。一时间,幼儿关于“为什么要迁园,迁到哪里去,带什么东西过去,怎么带过去,新园好不好”等问题层出不穷,对迁园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基于此,幼儿园于2022年申报了课题“起于儿童疑问的‘跨场景学习项目的创设与实践”,并成功在浙江省规划课题中立项。自此分阶段开展迁园跨场景的学习与探索:第一阶段,在老园体验“告别”“畅想”“搬迁”三大主题活动,以模拟搬迁游戏与参与现实搬迁体验的交替融合来达到跨场景学习的目的;第二阶段,在新园体验“开园”“庆祝”“乐游”三大主题活动,以模拟万达小镇游戏与新园周边资源互动来凸显跨场景学习。实现跨越园区、跨越空间、跨越情境的多维度情感体验。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在开展预设大主题活动的同时,又萌生了很多灵动的、有生命力的班本项目活动,每一个精彩的项目背后都蕴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 再见·遇见,让爱的记忆留驻童年

浙江省杭州市象山县春晖幼儿园历经近三十年的时代变迁,园舍逐渐老旧,已不能为幼儿快乐童年遮风避雨。幸运的是,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我们开启了迁建工程。

分析迁园价值,萌课程之意

首先,课程是幼儿的课程。即将迁园的消息一出,就迅速引发了幼儿们的关注:为什么要搬幼儿园?搬到哪里去?这么大的幼儿园怎么搬?……基于幼儿的好奇与争论,我们开始盘点“搬园”的教育价值,以搬园为契机开发幼儿喜欢的课程成为我们的明确目标。其次,课程是有爱的课程。2020年起,我园以“智慧之爱”开启课改之旅,幼兒对迁园的关注,就是对幼儿园、教师、伙伴及所有关心照顾自己的人表达爱的最佳契机,也是对“慧爱课程”最好的诠释与实践。最后,课程是师幼共长的课程。独一无二的“迁园”课程为教师课程删选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广阔的练兵场。基于以上理解,我们开启了既唾手可得又具人文情怀和探究价值的“迁园”项目课程。

架构实施框架,笃课程之行

一是制定课程目标。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我们延伸并细化了“迁园”课程的“五多”目标:即多情感恩、多思善言、多疑善察、多想乐创、多玩趣动,这20个字涵盖了情感态度、探究兴趣、学习品质、动作体能的发展需求,也为“迁园”课程的实践树立了“风向标”。二是预设课程框架。预设“迁园”课程的框架:创生目标体系,奠定课程基础;衍生迁园机构,分组丰富搬园经验;确定跨场景体验内容;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分析检验课程实效。三是梳理课程主题。以“爱”作为课程核心贯穿始终,通过“再见老园”“遇见新园”两大项目为抓手,进一步梳理出“再见老园”“迁园搬家”“新园庆祝”“新园乐玩”四大主题。四是关注课程创生。强调“幼儿是课程的主体”,在最后进入班级审议阶段时,会依据幼儿的实际兴趣生发出很多灵动的、有生命力的班本课程。五是丰富课程策略。“迁园”课程内容以项目活动为主,同时在区域活动中进行渗透和融合。

聚焦过程评价,审课程之效

我们尝试运用多元策略,提升课程评价的实效性。一是引导幼儿做迁园的记录者和新园的畅游者。每个班级都备有个性化的“搬园日记”,幼儿在参与搬园或畅游新园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解决策略及体验感受等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加以呈现,为课程的评价提供了生动而真实的过程性资料。二是要求教师做量表的分析者和故事的分享者。量表是理性的评价,而课程故事则是感性的表达。一方面教师对照《幼儿发展评估指标》,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解读并及时作出调整;另一方面教师以课程故事的方式进行分享,述说课程的行进、审视课程的亮光,厘清课程与环境、游戏间的关联。三是鼓励家长做课程的参与者和成果的欣赏者。当每个主题行至尾声,师生会共同策划各种展览,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邀请家长参与,并针对主题内容、组织形式等给予第三方视角的评价。

梳理实施成效,品课程之果

“迁园”课程虽然只进行了短短的一年,我们却也收获了很多感想和启发。一是绽放了幼儿成长活力。在“迁园”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变化最明显的莫过于幼儿,他们的沟通表达、团结合作、解决问题、工具使用等能力都在悄然之中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也将爱、温暖和感恩的情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赋予了教师教改张力。随着课程的实践,教师从“课程的使用者”逐渐成长为“课程研究者”。受“迁园”项目的启发,一年来还涌现出一大批精彩的班本课程,如“我们的新‘藓事”“‘考古,我们这样做”等。同时,申报的课题“起于儿童疑问的‘跨场景学习项目的创设与实践”在浙江省规划课题中立项,以课题助推课程,赋予“慧爱课程”新的源动力。三是提升了园所办学影响力。我们在幼儿园公众号推出“看见课程”栏目,持续报道“迁园”课程的进展,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关注,也得到专家的肯定。多家媒体推出我园课程活动的报道,进一步提升了幼儿园的社会影响力。

(文/ 吕晔)

◎ 发现,让教育成为一场温暖的相遇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相遇,儿童是教育永不退场的主角,而“发现”则是站在最有利于儿童生命成长的立场,以时间为针,以爱心为线,以智慧为眼,让儿童在有意思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成长意义,支持儿童成为“有能力的学习者”和“有创见的表达者”,用积极的态度等待幼儿的成长。

发现儿童,让教育温暖有度

一是做眼中有“光”的温暖教师。发现幼儿需要教师以“儿童友好”为出发点,观察、接纳幼儿、尊重差异、解读幼儿的一言一行,从而全面认识幼儿。更要相信每个幼儿都有上进、向好的想法,相信他们都有成长为“最好的自己”的可能性,用善意的态度寻找他们的特点与天性,看见每个幼儿,全身心地爱每一个幼儿,在顺利推进个性化教学中,用爱的温暖源源不断地点亮教育这束光。二是做追随儿童的忠实粉丝。儿童有着与生俱来的探索欲望,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听闻、触摸……要当“导”师、不当“教”师,走进儿童的世界,尊重他们的好奇和天马行空的想象,给予他们自主探索和表达自我的机会,发现天真里质朴“真理”的存在,让幼儿真正在游戏中获得成长;要当“杂家”更当“专家”,着眼自我内在的觉醒和不断完善,在实践过程中努力不断“充电”成长,不仅要做兴趣广泛的“杂”家,更要成为谙熟儿童心理和教育规律的“专”家,努力成为现代化多功能型的专业教师,让手中招数“层出不穷”,以“有招”应“万变”。

发现课程,让教育温暖有力

一是放“眼”,让课程更有张力。自幼儿园要迁址重建的消息一出,“为什么要迁园”“迁到哪里”等问题便牵动着幼儿们的心。基于他们的问题,教师有意识地进行观察和倾听,发现什么是幼儿需要的环境、什么是幼儿喜欢的课程、什么是幼儿需要的教学,并开展了“告别老园”“憧憬新园”“跨园搬迁”“老园VS新园”等一系列“迁园”课程项目活动,使课程逐步从教材来源转向“生活圈资源”。二是放“手”,让课程更有活力。问题会随着幼儿的每一个发现而发散,而教师的层层追问则能将幼儿的兴趣点、问题、需要串联成课程内容。为了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搭建课程的框架,教师请他们从老园的人、事、景三大内容以情感脉络确定网络图,让他们对爱有更多的个性思考,让儿童在有意思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成长意义。

发现共生,让教育温暖有情

一是从“配角”到“主角”,家长参与更显温馨。在“迁园”课程中,家长积极带领幼儿参与新园打卡行动,真正打通育人的“最后一公里”。家长零距离参与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从第三方视角为课程助力,让以爱续爱成为“迁园”课程中一抹温暖的教育底色。二是从“忽视”到“重视”,社区融合更具温情。随着“迁园”课程的不断深入,幼儿通过亲身实践、沉浸式体验,对周围的人、事、物充满感激之情,激发了感恩之心和感恩行为,更掀起了一股温暖热潮:曾经的春晖童话、春晖老师、春晖记忆、园徽征集令、班牌设计赛等一次次让生活充满爱的行动,实现了“幼儿园—幼儿—家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让课程真正回归儿童、回归生活,让童年充满质感,让教育温暖有情。

(文/ 张赛亚)

◎ 奏响“活教法”四部曲,探索课程实践新路径

教育家陈鹤琴提出“活教育”思想,包括活教材、活教师、活教法,他认为教育要打破只用眼睛看、耳朵听,而不用口说、脑子想的固化教育。随着课改的推进,幼儿园课程虽然体现出生活化、班本化、项目化等特点,课程来源似乎是贴近了幼儿的生活,但在实践过程中却容易缺乏幼儿自主性。下面,笔者以园本“迁园”课程下的“果树搬家”项目为例,谈谈在“活教法”思想引领下,如何以幼儿兴趣点为抓手,以幼儿生活经验为基石,融合“活教法”的观察(实验)、参考、发表、检讨四个步骤深入开展班本课程实践。

观察——调研果树现状

活动流程。“活教法”实践的第一个步骤是实验观察,实验是指幼儿用多种感官去感受,以兴趣来促发探究欲望。一次散步,幼儿看到满园的果树后提出“幼儿园要搬家,果树要不要搬”的问题,一场关于幼儿园果树的调研行动正式拉開序幕。首先,亮观点,辩论迁树与否。“果树搬不搬”这一话题引发了幼儿的共鸣,迁移会让果树受伤,但又舍不得陪伴自己多年的果树,幼儿对此产生了分歧,最后决定开展辩论赛,并获得了园长妈妈的支持。其次,进果园,统计果树种类。幼儿园果树品种繁多,那到底有多少种果树?每种果树有几棵呢?带着这些问题,幼儿开始行动起来,但汇总时还是说不清数量,于是调整策略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负责寻找一种树,最后进行汇总。最后, 说想法,梳理欲知问题。“搬树步骤是什么?”“需要用什么工具来搬?”“从幼儿园哪个大门搬合适?”……孩子们梳理了一串的问题。

教师感悟:尊重和信任,促发幼儿思考。“活教法”中的观察强调充分尊重儿童学习的主体地位,把关注、思考、探究的始发性和主动性留给儿童。因此,只有让幼儿充分接触这些果树,用多种感官观察和了解果树,才会形成问题,这些问题才能促发他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参考——寻找迁树方法

活动流程。“活教法”的第二个步骤是阅读参考,这里的参考是儿童在对实物或现象作一番观察之后,在问题的引导下充满意图地阅读和对信息的主动攫取,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高效途径。首先,查询移栽资料。针对第一阶段梳理的果树问题,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开始分组查找资料:第一组从科学图书入手,了解果树的秘密;第二组采用网络搜索的方式寻找搬树和迁树后如何照顾的视频;第三小组以采访大人的方式获得资料,还邀请到一位从事园艺工作的家长来助教,三管齐下获取信息。其次,分享所获经验。获取相关信息之后,班级内开展了一次小型的信息交流会,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资料:第一组以剪贴画的方式介绍小组的发现;第二组带来了三段搬树的短视频;第三组将采访到的信息录制下来,并配上自己的表征进行介绍。最后,选择移栽树种。获取相关经验后,幼儿开始聚焦“要带走哪些树”的新问题。在采访了有经验的家长和食堂师傅之后,大致确定在橘子树、金橘树、樱桃树之间,最后用投票的方式选出最适合搬迁的两棵。

教师感悟:扩展和选择,掌握学习方法。“活教育”中的参考环节旨在拓展儿童获取经验的途径,重在授之以渔。例如,幼儿想方设法寻找资料,掌握的不仅仅是果树搬迁的经验,更是在此过程中掌握了获取资料的方法,这才是通过课程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意义所在。

发表——迁移迁树经验

活动流程。“活教法”的第三个步骤是发表,是指在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互相作用后获得了对某个事物或现象的独特理解。经过前期的调研和准备,幼儿迫不及待地想要将“理论付诸实践”,因此,在园方的大力支持下、在家长的全力配合下,“果树搬家”正式开始。首先,实践移栽好方法。果树移栽开始动工,幼儿们信心十足,准备了小铲子、绳子、运输车,还邀请了三位强壮的家长参与。但在移栽过程中却遭遇了“泥土太硬挖不动”“树根处的泥边运边掉”“大卡车进不来”等问题,一次次遇到问题,一次次尝试解决问题,在这个螺旋递进的过程中丰富了移栽的经验。其次,发表果树小图书。部分果树搬迁之后,幼儿将整个迁树的过程、果树的秘密以小图书的形式发表,内容包括小班摘橘子、吃枣子;中班打李子、尝樱桃、食杏子;大班吃枇杷、吮梨头、嚼桑葚。最后,迁移搬树小游戏。自从参与了整个迁树的过程,自然角热闹了起来。幼儿纷纷将果树迁移的方法转移到花花草草上;在建构区搭建迁树的路线图,设计方便进出的移动门、载树的大吊车等,移树游戏一波接一波。

教师感悟:制作和发表,孵化崭新经验。“活教法”中的发表环节给儿童创设了运用知识的情境和机会,孵化出新经验。果树搬迁后,幼儿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迁树日记,又开发了新的移栽游戏,这就是新经验的孵化。

检讨——交流迁后思考

活动流程。“活教法”的第四步是检讨,这里的检讨其实是指集体的讨论和反思,是前期实践过后的集体评价。果树搬家的第二天,洋洋在来园路上发现工人叔叔在给树刷白漆,保护大树过冬。于是,幼儿们也想给幼儿园的果树进行保暖。首先,帮助果树过冬。在征得同意后,幼儿承包了幼儿园的“护树工程”。整个护树行动持续了两周,幼儿分时、分段、分组把老园和新园的大树都刷上了保护漆,还发表了自己的护树感想。其次,跨园照顾果树。果树搬家快一个月了,幼儿们时常去新园看。但由于每个幼儿都会给树浇水,导致浇水过度,于是幼儿基于讨论设计了一张记录浇水时间的表格,这样就能知道浇水的频率了。

教师感悟:反思与评价,延续课程内容。“活教法”中的检讨,以集体反思的方式来进行评价,通过对话融合产生新的话题和经验,为课程的延续保驾护航。通过这一整个系列活动真正激发了幼儿对果树的关注和情感,也建立了老园和新园之间的联系。

随着课改浪潮的迭代更新,幼儿园课程不能仅仅停留在探索课程来源层面,更应该从“活教材”开发向“活教法”研究转调,突破课改之瓶颈,开启课改新篇章。依靠幼儿好动好问的天性、在探究和创作中获得建设能力和创造能力,才能通向陈鹤琴先生提倡的“活教育”目的: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文/ 何萍)

◎ 由问及思至行:幼儿园“告别”项目课程实施

为幼儿的快乐童年遮风挡雨的老园即将拆除,这对于幼儿来说意味着什么?幼儿与老园有着牵扯不断的情感联系,对于这场告别,我们不局限于“悲伤不舍”的基调,从对儿童需要与情感的尊重出发,来一场美好教育的告别活动。

由问及思,捕捉经验生长点

迁园,看似是一件成人关心的事,却蕴含着特殊的教育价值,小小孩童可以在这场告别活动中萌发新的经验生长点。因此,我们以儿童为中心,带着对儿童需要的尊重,对儿童情感的满足,对儿童智慧的保护,仔细捕捉他们在这个课程中的经验生长点。一是敞开,问告别心情。在告别基调中让幼儿先发声,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围绕“最想和谁告别”“告别时说些什么”等问题畅所欲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动人的讲述,将告别活动推向了第一个小高潮。二是接纳,问告别对象。在这场告别活动中,教师接纳幼儿的提议与想法,幼儿接纳同伴的“不一样”想法,将告别对象选择的主动权交给幼儿。通过交流与调查,搜集幼儿最想告别的三件事物,汇总整理,梳理各类属性,最终确定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三组对象——告别景(物)、告别事、告别人。

思而后行,外显情感迸发点

幼儿的表达是感性且显性的,所以我们将告别可视化,将情感显性化。通过主题课程活动、离园日记、一米摄影、告别派对四大形式开展,让幼儿深入体验,多元智能发展核心经验。一是主题活动,全面铺垫。幼儿的学习不是按领域发生的,而是在活动中整合进行的。这场告别是做好准备的告别,我们关注在园所搬迁之际,幼儿生活的小事、温暖的谈话、快乐的游戏和别样的体验,并根据告别行动,以情感体现为维度加以梳理,一步步推动情感的深入。二是离园日记,娓娓道来。随着搬迁日子的临近和幼儿情感体会的变化,老园最后时光事件的记录都将在离园日记上呈现和记录。离园日记是幼儿个人情感流露最好的方式,最能直击幼儿情感深处。三是一米摄影,触景生情。以幼儿的视角,拍攝心中的最美角落。幼儿手中相机的记录,画面也许模糊,构图也许不完美,但他们对老园影像的记录是弥足珍贵的。幼儿园与环境的互动,让告别的情愫更具迸发力。四是告别派对,珍藏于心。幼儿分组讨论和策划告别派的举行地点、举行方式、前期准备、邀请嘉宾等,从派对海报的设计到人员分组分工,体现着幼儿对美好事件的积极和活力。在这些告别行动中,幼儿的情感在真实体验中步步转变,逐步深化。

行至所延,深挖课程生发点

在这场活动中,幼儿自发延伸出新的经验生长点,这不是预期的,却也是意料中的,教师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去协商讨论,并在背后搭建支架、提供支持。一是告别时间留白——离园倒计时。以三个月为期限,制作成日历本。但三个月是多长?日历本是怎样的?一天、一周、一个月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倒计时可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幼儿在实践中不断出现问题,又思考如何调整问题,在这样螺旋式的循环往复中提升了能力,丰富了经验。二是告别项目留白——带不走怎么办。随着离园日子越来越近,离别情感在幼儿内心越来越满。他们想到了要带走的陪伴,如陪伴的老师、形影不离的小椅子等。但总有带不走的东西,为此,幼儿在这个经验留白点上又有了新的讨论——带不走怎么办。三是新园期待留白——探索新园的秘密。在告别活动中,幼儿萌生了浓厚的不舍情感,同时也对即将搬入的新园充满期待。他们好奇“新园到底有多少教室”“有几个大型玩具”等问题,给新园探究营造了气氛,又拓展了新的课程落脚点。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回观这场告别项目活动,正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从儿童视角出发,多元活动并举,融合推进,在一次次生发点的形成中共生互长。

(文/ 任子昕)

◎ 以大班活动“新园路线图”谈“迁园”课程下教学活动的开展

“新园路线图”是我园“迁园”项目课程下的一个教学活动,此活动贴近幼儿生活,从大班幼儿最关心的搬园事件着手,是基于幼儿兴趣而生发的活动。大班幼儿在空间方位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日常交流中他们会用前后左右等方位词,但是对于左上、右下等斜面方位词接触较少,这也符合幼儿最近发展的需要。因此,我设计了四个环节:回顾方向符号—找出新园路线—模拟情境游戏—设计新园路线,由浅入深,融入情境,让数学活动更具生活性、游戏性。

活动目标。了解方向指示符号的作用,能按照方位语言的指令行动(重点);尝试设计从起点到终点的路线并能用方位词讲述(难点);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在完成去新园路线设计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白板课件、操作纸、笔、背景音乐、新园路线图模拟场地。经验准备:幼儿能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前后左右,了解幼儿园的周边店铺,知道幼儿园即将搬迁到万达广场旁。

活动过程。一是直接导入,方向指示符号。出示指示符号,提问:“你们看这是什么呀?你在哪里见过它?它的作用是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及时给予回应。小结:这是方向指示符号,它会告诉我们怎么去我们想去的地方,今天我们就用这些符号来设计去新园的路线图。二是观察地图,找出新园路线。出示新园地图,提问:“请你们看一看,地图上都有些什么标识呢?”小结:新园地图上除了新老幼儿园,还有很多我们熟悉的地方和店铺。找一找路线并记录,指着地图上的箭头问:“请你们看看,这又是什么?这是什么意思呢?”追问:“你们知道哪个是起点,哪个是终点吗?为什么呢?从老春晖到水果店怎么走呢?一个格子代表走一步,谁来试一试?”请幼儿在课件上演示。回忆从老春晖到水果店的方向和路线;尝试记录路线;依次出示后面两条路线,请小朋友操作看这条路线起点在哪里。三是模拟情境:看图寻找位置。出示老师路线图的方向指示图,并提出:“老师们在探路时,发现手机不见了,落在哪里了呢?请你们帮助老师找到手机;根据方向指示图,帮助老师找找手机到底在哪里?”请幼儿根据大家的方位词讲述,在模拟地图上走一走并找到手机。小结:原来张老师的手机落在了水果店,郑老师的手机落在了面馆,吴老师的手机落在了邮局,谢谢大家的帮助。四是自主实践:设计出行路线。教师提问“从老园到新园可以怎么走”,请幼儿找到一个好朋友一起合作,找出他们喜欢的线路并做好记录。请小组代表分享设计的路线,并辅助提问:“每个小组设计的路线有什么不同?转弯的多少对我们的路线有影响吗?谁的路线最短?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请小朋友互相点评设计的路线,了解多种不同的走法。小结:我们的小朋友设计了这么多的出行路线,现在有了路线图,我们可以更方便地从老园前往新园,我们回去找找还有什么不同的走法吧。

(文/ 张倩雯)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象山县春晖幼儿园)

猜你喜欢
新园果树幼儿园
果树冬季要休眠 易受冻害要注意
天渐冷果树防冻要抓紧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辛风杨
爱“上”幼儿园
怎么解决施肥引起的果树烂根
游圆明新园
双层雨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