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的辩证理路

2023-06-04 21:49郜志刚
兵团党校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辩证关系中国共产党

[摘要]《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要求全党要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于其伟大百年奋斗内蕴科学辩证理路,在实践前提下贯通历史与现实,在理论发展上坚持守正与创新,在意识强化上联系使命与问题,在原则坚持上把握自主与合作,在力量源点上密切政党与人民,在方式方法上注重总结与谋划,在行为过程上契合阶段与趋势,在精神状态上坚持斗争与包容,在革命品格上协同自我与社会,在规律把握上统一真理与价值。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辩证关系;成功逻辑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3)02—0041—07

[作者简介]郜志刚,男,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理论、思政课教学。

毫无疑问,当今研究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成功已成为一门显学,这是世界性的显学。在林林总总的解读中,中国共产党到底为什么能够成功,特别是成功的内在逻辑链条是什么,需要深入到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的统一中去剖析。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认识和把握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我们认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其成功的关键密钥。中国共产党百年成功实践内蕴科学辩证理路,在实践前提下贯通历史与现实,在理论发展上坚持守正与创新,在意识强化上联系使命与问题,在原则坚持上把握自主与合作,在力量源点上密切政党与人民,在方式方法上注重总结与谋划,在行为过程上契合阶段与趋势,在精神状态上坚持斗争与包容,在革命品格上协同自我与社会,在规律把握上统一真理与价值。

一、实践前提:贯通历史与现实

始终在辩证把握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中不断开辟未来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的实践前提。任何实践都是具体历史时空条件下的实践,实践必须在一定的时空场域中进行。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运动观,始终坚持運动着的物质与时空的内在统一。在推动社会变革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立足于实践场景转换,不断在解除旧历史的“制约”中回应现实,在现实的回应中创造新的历史,由此在贯通历史和现实中开辟未来。从历史逻辑看,中国共产党无论在哪一历史时期都紧紧把握历史和现实的统一,在不断开辟未来的理想图景中进行宏大奋斗叙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科学把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为指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基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的历史,及时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成功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基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继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基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

二、理论发展:坚持守正与创新

始终在守正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提供理论支撑。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1]437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同样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毛泽东更是把理论的作用比作指引方向的旗帜,“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2]498这个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真经”。要念好“真经”,不能只靠读马克思主义的“本本”,要把“本本”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这就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二个飞跃,即从理论到实践,在实践中证实理论和发展理论。所以,党的二十大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3]16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发展了的理论。发展了的理论,仍然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因为发展,而变成其他什么主义。在百年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守正,即坚持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般”来指导中国;同时坚持创新,即在观照中国的“特殊”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着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出发,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继续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继续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历史方位出发,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以“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飞跃深化着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同时推动实践的不断发展。反过来,实践的不断发展又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创造。

三、意识强化:联系使命与问题

始终坚持使命意识与问题意识相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意识层面不断破除障碍和不断开辟未来的重要密码。任何一种主动有效的具体社会实践活动,都一定来自实践主体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时的心理欲望和心理警觉,经过长期实践并内化为一定的思想品质。这种品质,集中体现为中国共产党强烈的使命意识。中国共产党是公认的使命型政党,与许愿型、欺骗型、私利型等政党不同。中国共产党作为使命型政党,其内在特质突出体现在把“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的历史使命熔铸于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序言开宗明义,“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这一使命是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主题。但是任何一种实践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不是直线似的展开过程,会遭遇显性或隐性、即时存在或将要突发等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就是不断把践行历史使命和回应不同历史阶段的实际呼声统一起来的历史。每个时代总有每个时代的问题,只要能够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和正确地解决这些时代问题,就能够把社会不断推向前进。由此,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从主体思想和心理层面主动地对疑难困惑的理论或现实问题进行积极深入的思考,呈现出来的是思想自觉,这就是问题意识。具备问题意识,才能直面问题,不回避不逃避问题。中国共产党是问题意识鲜明的政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恢宏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依次在各个历史时期递进解决如何实现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如何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如何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如何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使命意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反过来,问题意识也在不断强化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意识。

四、原则坚持:把握自主与合作

始终坚持自主与合作相统一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的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系统论视野下,立足于社会系统的非加和性和结构性优化,突出自主性,把我们党作为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中心要素。坚持自主,说到底,就是不受外界干扰能够独立作出决定并加以坚持。言易行难,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之始,力量还较小的情形下更难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中国共产党在经历过把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等历史教训后,逐渐认识到自主是成功实践的逻辑起点。党的二十大指出,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3]19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主张不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始终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自己来处理作为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反对“一切经过统一战线”和“一切服从统一战线”;建设时期强调以苏为鉴并探索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反对把苏联经验神圣化;改革时期开创、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反对“马教条、洋教条、古教条”等;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都是坚持自主原则的逻辑结论。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突出自主性时,绝没有唱独角戏,还始终坚持与社会系统中其他要素的合作,实现中心要素与其他要素相互协调、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统一战线,把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作为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依靠统一战线,我们党凝聚起国民革命、抗日救亡、反对内战、建立新中国的广泛力量;坚持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推进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进一步坚持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统一战线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国者的联盟。中国共产党坚持自主与合作相统一的原则,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五、力量源点:密切政党和人民

始终在保持政党和人民密切联系中形成并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输出无穷动力。任何一个政党要想取得成功,既要把握好实践过程中的核心力量是谁,又要在本体意义上认清并解决力量到底来自哪里的命题。不解决力量来自哪里,无法为实践输送前进动力;同样,如果不能把握核心力量,则不会在实践中凝聚起所有力量。力量到底来自哪里?推翻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的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主观原因之一,就是不敢也没有依靠人民。鲁迅的《药》对此刻画的十分中肯,革命者夏瑜面对屠刀,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但故乡的人们对他的牺牲反应却十分冷淡。孙中山也认识到,“农民是我们中国人民之中的最大多数,如果农民不参加来革命,就是我们革命没有基础。”[4]523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5]1031,把紧紧依靠人民和一切为了人民结合起来,从而汲取前进动力。人民,在革命年代被视作“铜墙铁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更是被视作“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同时做到一切为了人民,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定位为党的根本宗旨,在革命年代把“改良群众生活”视作与“组织革命战争”并列的主要任务,人民群众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从事的革命事业代表了他们的利益,从而“为了保卫苏区发展苏区而手执武器上前线去”[6]340;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并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及时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判断,以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百年实践充分说明,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中国共产党清晰和明确了力量来源,还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实践过程中的核心力量。坚持党的领导,是《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和“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7]44重要观点的理论要求;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能够扭转历史命运并取得伟大成就的历史结论;是治理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和人口最多的国家的现实需求。始终坚持政党和人民的统一与联系,凝聚起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力量、以人民为力量来源的强大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动力供给之源。

六、方式方法:注重总结与谋划

坚持总结与谋划的辩证统一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的重要方式。在实践中提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并把这种认识应用于未来的实践,这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不断总结经验,是在实践过程中提升认识的重要方式。“只要这样按照事物的真实面目及其产生情况来理解事物,任何深奥的哲学问题……都可以十分简单地归结为某种经验的事实”[8]156。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是一个从不知到知的逐渐深入的过程,“归结为某种经验的事实”是重要的层次。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从胜利中总结经验、从失利中汲取教训,才从战略高度来科学认识中国革命问题。毛泽东深有体会:“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9]299依靠“归结为某种经验的事实”,最终认识了中国革命的规律。正是从这个角度上,毛泽东说,“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建党以后特别是党的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前的历史经验进行了总结,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了一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做了总结,对如何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逐渐明确;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运用大历史观审视百年历程特别总结了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加深了对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的认识。总结经验反映的是“向后看”,但更要“向前看”即谋划未来,也就是邓小平强调的“向后看为的是向前看”。党的历史上的三次历史决议就高度体现了“向后看”与“向前看”的统一。列寧说,“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10]138,像党的代表大会和关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等,都是在总结过去成绩、经验和教训基础上,来总体谋划未来五年甚至更长一段时期的发展。所以,有国外学者感叹,“纵观历史,世界上有哪个政党提出过100年计划?而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两个一百年计划。”还有外国专家这样探讨中国共产党成功密码的答案,“中国的强大在于,领导中国的政党能够放眼未来,并从过去的包括别人所犯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这个政党能够规划并制定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战略计划。”

七、行为过程:契合阶段与趋势

坚持阶段与趋势的辩证统一是回应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的过程性体现。马克思主义者是历史过程论者,强调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人的活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受目的的驱使。除了各种不同的目的外,还有不同的层次,如有一般性的目的和最高目的之分。党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趋向共产主义过程中,“人类的最高任务,就是从一般的和基本的特征上把握经济演进(社会存在的演进)的这个客观逻辑,以便使自己的社会意识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阶级的意识尽可能清楚地、明确地、批判地与它相適应”[10]111。这也就是说,必须把社会存在演进过程中的阶段性与趋势性结合起来,才能趋向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自党的一大就以高度的历史担当精神把实现共产主义明确为党的最高纲领,党的二大作出以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实质内容的最低纲领。党在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中,把握着发展的趋势。基于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我们党以“两步走”厘清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两个不同的革命阶段,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向社会主义前途的过渡阶段,不仅回击了“二次革命论”“不断革命论”,而且解决了中国跨越“卡夫丁峡谷”的难题。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实践,中国共产党对未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目标这一应然性的趋势越发高度清醒,尤其是“未来”到底如何去把握和理解其时间的长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想一下子、两下子就进入共产主义,那是不切实际的。中国共产党坚持从实际出发,胸怀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把奋斗目标置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之上,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重大理论判断,进而在标识社会性质的生产关系方面成功探索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并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郑重作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的判断基础上,进一步作出要认识和把握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新的阶段性特征,探索性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纳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同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提出分两步走并在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中国共产党依据新的阶段及时作出新的回应,终将一步步地趋向共产主义。

八、精神状态:坚持斗争与包容

坚持斗争与包容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的精神状态的体现。斗争性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鲜明本色,“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11]527。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特质体现在辩证运用“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从筹备建党起就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批判武器同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一开始就坚持马克思主义革命原则。革命年代开创性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命题,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崭新提法破解了如何在中国科学地有效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的难题,在实践中纠“左”、反右,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以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面对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挑战,及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以及提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开始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勇于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彻底否定“两个凡是”,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史无前例地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伟大历史主动和巨大政治勇气,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所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与“斗争”相反,中国共产党还以包容的状态艺术地处理着矛盾冲突。包容的重要表现是开放。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时,不仅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且还注重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坚持开放不搞封闭,提出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主张文明没有高低之分,但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等。

九、革命品格:协同自我与社会

坚持把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协同起来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的独特革命品格。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经说过,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解释和探讨时代的变革,需要从社会生产力和交往形式即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寻求解释。特别当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的桎梏时,社会突变的革命时代就会到来。革命的根本在于要变革社会关系,社会关系不会自然而然地变革。革命年代需要夺取国家政权的政治革命才能实现社会关系变革。显而易见,政治革命以社会革命为依归,而政治革命通常由政党来领导。当无产阶级通过政治革命夺取国家政权并确定社会主义先进的生产关系后,还需要进一步通过改革为生产力发展创造条件,带来的社会变化也是一场“革命”。政党精神品格直接关系着社会革命的成功与否。中国共产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且没有任何自己的私利的政党,才能始终从谋根本、谋大局出发,为了人民根本利益来检视自己;才能不掩饰缺点、不回避问题、不文过饰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国历史上的最为重要的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的一大党纲明确指出党“以社会革命为自己政策的主要目的”。毛泽东还强调:我们永远是社会革命论者,永远不是改良主义者。[12]243这就需要把中国共产党锻造成永葆青春活力的先进政党,才能实现社会革命的目的。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成功奋斗,依靠的是内蕴于肌体的自我革命精神以及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但从历史上看,对于任何一个政党,革别人的命容易,革自己的命不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勇于刀刃向内开展自上而下的全党整风,在《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125次提及自身“错误”,统一了思想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开展整风整党、党内教育以及“三反”“五反”运动,抵制住腐蚀的中国共产党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置于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高度,开展一系列学习教育,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定不移地推进了改革开放,在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全力扭转管党治党宽松软现象,突出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做实反腐败斗争并取得压倒性胜利,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依靠在自我革命中的不断淬炼,成为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必然结论。历史证明,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回答“窑洞之问”的第二个答案。通过自我革命锻造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证实了中国共产党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并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十、规律把握:统一真理与价值

坚持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成功奋斗在规律层面的科学体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就是一部把真理和价值统一起来并科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坚持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意味着一方面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另一方面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实现共产主义具有真理性,这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趋势。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把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为文章上篇和把社会主义革命作为文章下篇结合起来,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把改革开放作为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成功开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为时代方位,成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同时,实现共产主义的过程具有价值性,这契合人民主体需求。中国共产党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张以人为本,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并主动回应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既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又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的真理性体现和价值性体现。

综上,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于其伟大百年奋斗内蕴科学辩证理路,在实践前提下贯通历史与现实,在理论发展上坚持守正与创新,在意识强化上联系使命与问题,在原则坚持上把握自主与合作,在力量源点上密切政党与人民,在方式方法上注重总结与谋划,在行为过程上契合阶段与趋势,在精神状态上坚持斗争与包容,在革命品格上协同自我与社会,在规律把握上统一真理与价值。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4]孫文选集:下册[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5]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9]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0]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2]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张洋

猜你喜欢
辩证关系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扶贫生态移民工作中一些辩证关系的处理
语言学习与不同语境的辩证关系
劳动价值与制度价值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研究
浅谈艺术设计与设计艺术之间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