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历史逻辑与实现路径

2023-06-04 20:45:47于静张翠珍
兵团党校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安全观体系国家

于静 张翠珍

[摘要]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经过70多年如火如荼的大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道路。随着历史的流水滚滚向前,国家安全形势和治理方式在不断更迭,维护国家安全贯穿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全领域和全过程,蕴藏着深厚的历史基础。新时代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必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这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为国家安全治理提供正确的思想指引;必须健全现代化国家体系,为国家安全治理提供制度保障;必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强化落实国家安全执行力。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历史逻辑;实现路径;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631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3)02—0029—07

[作者简介]于静,女,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张翠珍,女,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进入新时代,世界力量平衡发生深刻变化,国际体系进入加速演变的调整时期,国家安全面临的威胁和挑战空前严峻,有效解决国家安全的问题和提升国家安全治理能力是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国家安全在不同阶段都有其独具特色的内涵,但在新时代的中国,百年变局与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国家安全治理带来了新挑战,国家安全的含义更加丰富。国家安全能力是党和国家能科学预判和化解危及国家安全的风险,解决危及国家安全问题的能力。国家安全体系是我国通过建立国家安全组织并开展制度、体系机制的建设,其目的在于防范或解决我国安全风险,保障我国安全。国家安全体系现代化是一个逐步发展的动态过程,是动态发展的以及逐步向理想的目标状态靠拢,直至完全实现的过程。

一、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历史逻辑

(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国家安全体系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稳固国家政权和反侵略就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任务。明确时代主题,是国家安全体系建设的开端。1949年至1978年,在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形成了以维护政治安全为核心,以维护军事安全为主要方式,统筹兼顾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等其他安全为从属的传统国家安全体系。

新中国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家安全环境,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争锋之下,我国在国际社会上既孤立无援又经受他国的抵制与封锁,仍然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时期我们选择与苏联进行友好建交,实行“一边倒”政策。在1950年,朝鲜和韩国在“三八线”附近武装冲突不断升级,在各种矛盾冲突不断累积下,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这场战争愈演愈烈,将战火烧到了我国东北边境,使我国领土安全和人民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与破坏。为了捍卫领土安全,中国人民组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0月25日出发前往朝鲜参战,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与此同时,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中国主动与其他国家建立友好关系,与印度、瑞典和缅甸建立了外交关系,这既有利于改善我国周边环境,又避免在外交上陷入孤立状态。20世纪60年代以后,我国不仅要应对美国的封锁孤立,还要防范苏联的军事威胁,我国外交不得不采取“两个拳头打人”的策略。由于中苏关系不断恶化,为了对冲苏联对中国边境的威胁,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了联美抗苏的“一条线”缓和与美国的关系。中美关系的改善促进了中日两国外交关系正常化,有利于中国与更多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维护军事、政治和政权安全为核心的传统国家安全的需要决定了外交政策的确立、调整和修改。1

国内安全环境存在很多隐患,反动势力的破坏和帝国主义“和平演变”威胁着社会主义政权安全。20世纪50年代初期,针对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大肆毁坏以及强盗土匪等黑恶势力的猖獗,全国上下开始整顿和镇压反革命分子的政治运动,取得了显著效果,我国社会秩序获得了旷古未有的安定。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毛泽东敏锐地察觉到资产阶级残余势力仍然存在,走资派并没有被彻底消灭。同时,面对帝国主义的渗透和干涉以及苏联修正主义的影响,毛泽东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存在被“和平演变”的可能性。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和“反右”运动,保证了社会主义政权的稳定。

面对波云诡谲的国内外形势,维护国家安全,必须加强军队建设,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发展军事力量被认为是确保国家安全的最重要途径。中国共产党主要把建设正规国防军、敢于开展军事领域斗争和加强国防工程建设,作为捍卫国家安全的主要路径。在这一时期,鉴于当时的社会条件,党中央决定加快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础建设,大力发展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这也是党中央依据时代要求作出的战略决策。这些措施为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防能力提供了重要条件。

(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国家安全体系

1970年前后,中国与美欧关系逐渐缓解,相对和平的安全态势开始形成,使中国领导人对世界事务和国际安全环境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战争可以避免”的观念不断发展。邓小平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他也明确指出:当今世界的主要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战略性,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2由革命转向发展、由对抗转向合作、由封闭转向开放。因此,中国的安全战略也发生了转变,由政治安全为主,拓展到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网络安全、社会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过渡型国家安全体系。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重新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战略,抓牢了经济建设这一关键点,初步形成了以发展为核心的安全观。因此,经济发展成为新时期安全观的核心,国防和外交也将逐步为国内经济发展服务。但这要求在本质上必须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3在安全维护方面,首先,中国因地制宜地采取防御性国防政策,通过减少军事人员,并将剩余的资源和军费用于支持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建设一支现代化的精英军队。其次,在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和澳门领土问题时,我们坚持“一国两制”的解决方案,但在面对威胁我国生存和安全问题时,不放弃采用武力的手段。最后,在这一时期我国仍然高度重视政治安全,中国的发展不仅需要外部的和平环境,国内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也不可或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发展和安全都是充分必要条件。在国际安全方面,我党逐步确立了“全方位和平共处”的国际策略和“不结盟”的外交模式,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更好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国际和平与稳定。

冷战结束后,一度被两极格局笼罩的地区矛盾冲突接二连三地爆发,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难民潮等问题日益凸显,国际安全形势更趋复杂。在当时的中国,信息革命带来了军事技术和战略的改革,使国内安全环境更加复杂。在对安全环境的评估中,中国认为全球的主题仍然是 “和平与发展”,国际事务的总体方向没有改变。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安全关切不仅包括政治和军事安全,还包括一系列非传统安全问题,包括经济安全、环境安全、文化安全和社会安全。针对这种情况,中国还与时俱进地提出了“互信、互利、平等、合作”的新安全观,强调各国应通过对话与合作而不是威胁或使用武力来解决争端。12001年9月11日的袭击事件对国际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改变了人们对安全的看法。非传统的安全威胁,特别是恐怖主义越来越被高度重视。

党的十六大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审视时度,支持新安全观的发展。进入21世纪,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许多西方国家认为中国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性质是一种 “威胁”,面对 “台独”“藏独”“疆独”等势力的分裂行动,中国受到来自外部和内部的 “中国威胁论 ”的压力,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产生了重大影响。2此时,胡锦涛同志倡导的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全面融合了科学发展观、人类安全观、国际安全观、安全合作观和综合安全维护观,成为国家外交政策和核心战略的重要着眼点。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国家安全体系的发展与巩固离不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和发展理念的逐渐转变。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安全体系

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的转型将加速进行,国际力量对比将趋于稳定,和平发展将成为必然趋势。鉴于中国的和平崛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固守冷战思维,对中国实施遏制、封堵、不断制造摩擦。我国国内改革进入深水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日益严重,意识形态挑战层出不穷,生态环境保护依然困难重重,腐败蔓延难以解决,等等。做好国家安全工作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思想指引,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任何行动措施都会偏离正确航向;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始终把人民放在国家安全首位,调动起人民群众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意志,切实保护人民安全权益,不断增强人民安全感。以政治安全为根本,我党将政治建设放在统领的位置,政治安全决定和影响着其他领域的安全,解决好政治领域安全问题,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前提。这一时期形成了统筹兼顾传统领域安全与非传统领域安全的开放型总体国家安全体系。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为破解国家安全难题提供了战略指导。在国内外复杂局势的相互交织之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根据国内外维护国家安全的理论与实践,科学研判国家安全形势变化的特征与发展走向,在2014年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上,根据国家安全形势与治理模式,我党正式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重要治国理政的思想。2021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大会上,我党将“统筹发展和安全”放在国家战略的重要位置,更加重视对国家安全发展,把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党治国理政基本经验之中。3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做出专章部署,这是党历史上第一次把国家安全与国家中心任务并列为同一战略高度。兼顾好国内安全与国际安全共同发展。从国内环境来看,我国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人民的诉求不仅仅停留在对物质要求上,更加注重对美好生活追求,更注重安全保障。我国作为后发展现代化国家,经济呈向上态势发展,但是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仍然存在,粗放式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和更新换代困难并未全部解决。当今世界正在加速发展,发生着百年不遇的重大变化,国际大国之间的冲突也在深度调整,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向我们袭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我国“妖魔化”以及在国际环境中散播“中国威胁论”,在国内外的双重夹击下,我国面临着双重复杂的风险态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国家安全体系与能力现代化是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的高招,我国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秉持共同安全与合作安全理念,呼吁共同行动,确保全人类生存利益的为本。

新时代新征程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必须洞察时事,认真分析实际问题,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思想指引,因为前进道路上很可能遇到大风大浪甚至冲击波的巨大挑战,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如果不能及时规避,就会延缓甚至阻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我党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中心任务的进程中,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和完善的国家安全制度基础,也需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这一重要举措。

二、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一)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至今取得的历史重大成就是在荊棘载途中形成的,面对新的时代任务与新的挑战,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特别是防范和化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并发安全问题的外溢影响,必须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在实践中有不同的具体体现,涉及国家安全的各要素也是环环相扣。在维护国家安全实践中,我党也会根据安全要素特点而制定不同的安全战略,加强重点领域安全治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实践中,我党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是我党在历史实践中形成的“总体国家安全观”。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要以“总体”为关键,国家安全不仅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免受灾祸,还包括国家之间经济、科技、资源方面的竞争。一个领域的安全问题可能威胁到整个国家的安全,这就要建立大安全格局。贯彻国家安全观中的五对关系,要相互统筹,要以系统性辩证性思维进行国家安全治理。要及时化解小风险和局部风险,以免演变成大风险和整体风险。总体国家安全观覆盖了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我国完善国家治理的方向指南,强调把国家安全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各个领域和实践之中,并与经济社会发展共同筹划、共同部署、共同落实。确保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努力解决国家安全工作中的不平衡、不衔接问题。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的领导,坚持党带领全党全社会全政府,形成党、政、军、民、学的强大合力,共同面对国家安全面临的严重危险挑战。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要以“十个坚持”为核心。“十个坚持”就要求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新时期的国家安全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复杂的,必须在党的绝对领导下,贯彻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打造全方位的国家安全格局。历尽百年征程只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才是推进我国繁荣发展的正确之路,人民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推进国家发展,要以政治为统领,这就需要国家安全工作把维护社会稳定与保护人民权力有机结合起来,把维护安全秩序与解决社会矛盾相联系。坚持把防范化解国家安全放在重要位置,提升对风险预见和判断的能力,力求把可能导致重大风险的隐患及时制止于幼芽阶段。“十个坚持”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阶段面临的特殊安全问题与国家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安全共性问题的有效回答。“十个坚持”的提出,阐述了由谁来领导新时代中国国家安全,遵守什么样的原则,未来走什么样的道路,明确了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任务和关键举措。

总体国家安全观包含了国家安全治理的各个领域,涵盖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层面,是全方位的安全战略观,它不仅是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的价值追求,还为新时代国家安全保护提供了新的道路。1这一战略思想科学系统地回答了维护国家安全所面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为推进新时代国家治理提供了思想指引。

(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保证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制定正确的战略决策,实现了全国人民翘首以盼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未来道路上要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态度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一切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个领域的国家安全问题都被妥善解决,国家安全体系得到加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不断强化,为维持国家的长期稳定提供有利条件。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为推进国家安全和能力现代化提供动力,是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根本保证。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动力源泉。自近代以来,在内忧外患、民族危亡之际,维护国家安全就已经刻进了中国人民的骨子里,中国共产党把维护国家安全扛在肩上,也一直将国家安全工作贯彻至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保卫领土主权,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最初形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和政府消除了政治、经济等领域出现的安全问题,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经济基础。改革開放以来,我党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建设促进发展的安全环境,主动处理了改革与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将维护国家安全看作是“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亲力亲为、亲自规划、亲自推动之下,建立了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和应急管理机制,将国家安全责任制度落到各级党委的职责中去,提高各部门工作效率这也表明了党能够迅速调配经济能力与资源,避免各行其是,推脱责任等问题。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要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全局的统筹谋划。

坚持党对国家工作的全面领导是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根本保证。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国门被迫打开,逐渐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境地,领土主权和国家主权被侵犯,国家核心利益失去了基本保障。因此,历史上很多先锋勇士为保护国家核心利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实现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带来了光明,为新中国的发展找到了社会主义这条新的出路。进入新时代,党坚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我国取得了一系列的历史性成就,国家核心利益进一步得到了巩固和彰显。确保国家安全是第一要务,以中国共产党为引领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国家能力现代化,有利于提高党委和主要领导干部制度体系和治理现代化的认识,发挥其引领和示范作用。我们党顺应时代潮流并与时俱进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大安全格局,为新时代国家安全治理提供方向指引,这是“抓大”在我党实践中的体现。党根据各个主体的能力与特征设定主体的权力边界与职权范围,确保了国家安全治理各主体各尽其责,充分授权,不能横加干涉,不拘泥于国家安全治理的具体细节。党也需要起到监督作用,如果其他主体的国家安全治理行为偏离了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就要及时纠正。

(三)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

健全现代化国家安全体系,要特别关注目前国家安全问题涵盖领域广泛的现实状况。从推进国家安全工作的实际来看,涉及国家安全治理的各个领域,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包括立法上的空白或缺失和体制机制的短板,相关法律法规的协调性和联动性较差。因此我党要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不断完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和关乎国家安全的法治、战略、政策等体系。2

建立系统完备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包括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机构、机构设置、权力职责、程序规范、救济机制等。1同时也要完善党委(党组)领导的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组建了应急管理部、国家卫健委、平安中国建设协调小组等部门,逐步形成各司其职、分工协同的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在法律维度,牢固树立国家安全领域法的权威,要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国家安全法治体系必须融入国家、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才能使国家安全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夯实国家安全法治思想的根基。战略维度,新时代在新的战略全局上,明确未来新的国家战略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安全领域的主要目标在接下来的五年中要把重心放在把维护国家安全落到实处,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2我国对战略目标的规划主要聚焦在国内任务上,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我们还有很多缺点和不足,我们不仅要克服自身的劣势还要把国家安全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去。在政策维度,我国重视政策在国家安全治理中的落实,根据国家安全形势的变化调整政策内容,做到与时俱进。强化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风险社会”,不仅要面临传统风险,也要面临非传统风险,在国家安全治理中应坚持“预防为主,惩防结合”,提升我国防范抵御内部安全和外部安全风险能力。

国家安全防护体系需要我党在国家治理的各个领域建立完善制度体系,但在各体系中占据首要位置的是“人民安全”。围绕维护和建设国家安全的战略需要,更多地考虑到协同增效,更多地考虑到法治建设,更多地考虑到科技能力建设,更多地考虑到公民需求,培养解决整体安全治理能力中的差距和不足的精神,总体国家安全观对国家安全治理的思想指引。

(四)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维护国家安全能力,要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制度执行能力。由党、政府和公民主动执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规条例,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体。国家安全是被维护的对象,即客体。行为主体则根据自身能力的大小来捍卫国家安全。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现代化,必须防止其他安全领域的风险蔓延到政治安全,并升级为系统性和全球性风险,坚持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3

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一是在粮食和能源安全层面,保障中国的能源和粮食安全,不仅对维护中国人民的安全和福祉十分重要,而且对全球能源和粮食安全也有重要贡献。 在气候、疫情以及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复杂挑战的综合影响下,中国必须继续加强确保自给自足和粮食安全的能力,扩大和深化国际合作,提高对能源和粮食生产和供应威胁的抵御能力,促进能源和粮食安全,增强本国的粮食产量和储蓄,为人民提供最基本的保障,为人民获得更多福祉奠定坚实基础。我们必须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实施新的能源安全战略,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能源技术革命和能源体制革命。注重新型能源安全,稳步推进低碳转型。二是在产业链供应安全层面,面对国际经济和政治环境的重大变化,确保产业链安全性和稳定性是一项战略挑战,要敢于破除“卡脖子”“断供”等威胁,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强化底线思维,主动识变应变求变。

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風险的能力。 一是采取措施,建立健全风险排查和评估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问责机制,加强协调合作。国家安全工作涉及军队、情报、外交等多个领域,要统筹谋划,协调配合,应对重大风险的能力。二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底线思维,坚决捍卫国家安全。要有效应对重大安全事件,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深化政法队伍的培训和协作,维护全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不能放慢步伐。①党要始终坚持居安思危,把握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提高风险预判评估和化解处置的能力,以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预测风险的能力。

提高全民国家安全意识与各级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维护国家安全需要全民主动参加到国家安全的工作中来。要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把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体系,推进安全教育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在学习和宣传中加深群众关于国家安全的意识形态,深化群众对国家的安全认知和学习,引领群众将身边有关安全的小事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统筹发展与安全的能力是新时代对党提出的新要求,培养国家安全各级领导干部预判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当务之急是让广大干部坚持底线思维,负责任地行动起来,提高以小见大的能力,加强战略谋划,识大体、顾大局,坚决走在斗争的前列。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编.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3]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4]冯登国. 准确把握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发展的新特征 全力助推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11):1539-1542.

[5]蒋华福,刘军.新时代国家安全治理战略:体系、理念与路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6):105-111+178.

[6]袁继红.中国式现代化的安全面向[J].学术交流,2022(12):15-24+186.

[7]李文良.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框架构建研究[J].国际安全研究,2022(5):3-29+157.

[8]李文良.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内涵、特点及建设路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115-123.

[9]赵磊,刘超.构建新安全格局: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J].科学社会主义,2022(6):80-92.

[10]徐明.国家安全治理现代化:伟大变革、战略安排与实现路径[J].理论视野,2022(11):99-105.

责任编辑:张彦

猜你喜欢
安全观体系国家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重庆与世界(2022年6期)2022-06-22 10:26:48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重庆与世界(2022年6期)2022-06-22 10:26:48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推动国家总体安全观入脑入心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38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华人时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38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中国火炬(2010年7期)2010-07-25 10:2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