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齐长城沿线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2023-06-04 21:13孟令森王星张宁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文化资源文旅融合

孟令森 王星 张宁

摘 要:山东省淄博市拥有非常寶贵且丰富的齐文化资源,主要分布在齐长城沿线的乡村之中。当下,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进行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淄博市齐长城沿线的文旅融合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齐长城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不够;齐长城文化资源挖掘利用程度有待提高;齐长城沿线文旅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宣传方式不能与时俱进;齐长城沿线文旅融合发展缺乏科学统一规划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守好、护好齐文化资源;科学规划,政策引领,构建齐长城沿线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格局;突出特色,打造齐长城文化旅游精品项目;完善各种配套设施,优化环境,加大宣传力度等对策。

关键词:齐长城;文化资源;文旅融合

齐长城是历史上修建年代最为久远的长城,被誉为“中国长城之父”,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齐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2001年,齐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长城沿线保存了大量物质文化遗产,除城墙遗址外,还遗存诸多关隘、烽燧、城堡、兵营等文化古迹。不仅如此,齐长城沿线地带同样拥有极其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久以来积淀了丰厚的风土民情,流传着许多历史传说和动人故事。此外,齐长城沿线地带还有优美的自然风光,使绵亘于齐鲁大地脊梁之上的齐长城,成为自然和人文旅游的横向中轴线,具有巨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文旅融合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态势。现代旅游已经从传统“看山看水看风景”的观光旅游向以文化为主题的内涵导向型旅游转变。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是旅游发展到高阶段的重要标志,可以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和人们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2017年,“全域旅游”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成立,标志着我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旅游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也成了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在具有丰厚文化资源的乡村地区进行旅游开发,实现乡村地区文旅融合发展,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淄博市齐长城沿线文旅融合发展的现状

(一)淄博市齐长城沿线文化旅游资源现状

据有关专家考证,淄博市境内的齐长城共有两条:主线由霹雳山入境,经岳阳山西北方的围屏山,到达太平山后,沿沂源边界线西行后至大峪顶出境,全长72864米;复线由望鲁山北729高地至梯子山南坡,长2350米,历经212座山头,其中有遗址者20850米,占整个境内齐长城总长度的27.8%。目前淄博境内保护和开发利用较好的齐长城遗址主要有博山区境内的北大岭遗址、凤凰山遗址、黑山遗址,淄川区境内的岳阳山遗址、雁门寨遗址、博山复线遗址、沂源遗址,而这些齐长城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主要是依托于凤凰山、黑山、城子冈3个风景区地带。

凤凰山景区位于博山城区西南郊,景区内山势险峻、地貌奇特,森林茂密、环境优美。战国时的齐长城贯穿于景区东西,景区内更是古迹众多,不仅有状若长虹的齐长城遗址,还有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很多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颜文姜祠、明代红山、宋代玉皇宫、碧霞元君行宫、药王庙等。据有关专家考证,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也是发生在这个地方。1983年,博山区政府将凤凰山辟为颜山公园,1994年更是投资140万元,在公园里修复了500米长的齐长城以及长城上的两过门、烽火台。这里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不仅使凤凰山成为鲁中的游览胜地,也带动了沿线地带的乡村旅游发展。

黑山风景区内拥有淄博市内最有代表性的齐长城遗址。多年前,八陡镇重建了300米的新长城,该段齐长城所穿越的秋谷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同样是极其丰富的。秋谷内林壑优美、泉水四溢,有范公祠、范泉、后牙桥等古迹名胜。而后牙桥所保存下来的清初著名诗人赵执信的别墅和其叔祖赵进美的别墅怡园,更是北方园林艺术之瑰宝。此外,该地段与长城连为一体的众多半穴式圆形兵营遗址,亮兵台遗址,北门、西门遗址,以及玉皇庙和文昌阁等古迹,共同构成了开发黑山的重要旅游文化资源。

(二)齐长城沿线文旅融合发展的实践已初见成效

近年来,齐长城淄博段沿线的乡村,已经根据其丰富的文化资源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为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实践之路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第一,加快推进了重点文旅项目建设。依靠齐长城的历史文化价值推动乡村地区的“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产业链条向多产业辐射,释放了齐长城沿线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动能。如齐长城山脚下的响泉村,群峦环抱、古树参天、曲径通幽,原石砌成的民房错落有致,更有一对上千年雌雄相依的古流苏树;他们通过挖掘这里独特的乡村文化资源,于2018年11月建起了占地2400余平方米、有21张床位的幸福院,成功探索了“幸福院”“响泉模式”,还先后推出了“响泉的传说”“流苏仙女的故事”“北斗七星村”等脍炙人口的美丽故事,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了响泉村的发展振兴。土峪村借助淄川区投资5.2亿元打造的“齐长城青未了”项目将齐长城作为品牌加以宣传推广,发展了独具特色的高端民宿“咏归川”,推动了土峪村的振兴发展。齐长城脚下文旅融合的发展也使得沿线乡村产业间的交流进一步扩大,真正使齐长城沿线乡村从完全依靠农业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如今,齐长城淄博段沿线乡村的产业,如以博山区“红叶柿岩”为代表的旅游业、以淄川区芭山集团为代表的中医制造业都迅速发展起来。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齐长城沿线的农民不再靠单纯的农业收入作为经济收入的唯一来源,而是主动参与到产业发展之中,增加收益、改善生活。

第二,扎实做好了齐文化遗产保护。以齐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为重点,加强遗址保护工作,有序推进齐景公墓殉马坑、排水道口、桓公台保护展示工程,依托深厚的齐文化底蕴和特有的文物资源,发挥“情满故都行”山东服务品牌优势。齐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建成后将成为群众旅游休闲、娱乐健身、学习齐文化知识的好去处。实施了田齐王陵、临淄墓群安防工程,悉心守护文化遗产,传承文明,惠及民生。如今,临淄区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省级11项、市级28项、区级214项,非遗保护工作在全国区县级名列前茅。

二、淄博市齐长城沿线文旅融合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齐长城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不够

过去几十年来,淄博市境内齐长城遗产遗迹毁坏较严重,沿线一些区段甚至只剩部分零星的石堆。原因有二:一是政府部门的宣传力度不够,保护措施不得力;二是齐长城沿线的普通民众对齐长城的巨大价值认识不到位。多年来,从齐长城取土采石、甚至在齐长城周边垦荒种地的行为不断发生。这不仅使齐长城的长度和高度不断被削减,更使得齐长城遗产所在地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二)齐长城文化资源挖掘利用程度有待提高

笔者经过实地调研发现,目前齐长城淄博段沿线的文旅产业,无论是民宿业还是旅游观光业,在关于齐文化资源的挖掘上还不够深入,只是将其当作宣传的工具而已,不利于后期游客黏性的保持和增加。

(三)齐长城沿线文旅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宣传方式不能与时俱进

齐长城遗址多分布在偏僻的山区,道路交通和饮食住宿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严重降低了游客的舒适感和文化体验性,甚至会使游客对齐长城文化资源遗址产生負面印象。在宣传推广方面,齐长城沿线文化与旅游项目的宣传主要依靠传统的电视、广播,没有与时俱进地结合当代网络传播形式,不能充分引起游客的关注。

(四)齐长城沿线文旅融合发展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

经过走访调查笔者发现,先期开发的许多景区,都是各地在条件较好的区段独立进行的旅游开发,这就导致了严重的文化资源保护事故。即使是前期区段好的地方,在开发之前也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对齐文化资源的内涵把握并不深刻,不利于齐长城沿线文旅融合发展的长久性。

三、淄博市齐长城沿线文旅融合发展的相关对策

(一)加大保护力度,守好、护好齐文化资源

加强文化资源摸底保护,深入挖掘研究其蕴含的时代价值。齐长城的开发利用,必须坚持保护优先、整体开发的原则。根据文化生态学理论,文化的产生与其所在的文化环境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所以在对齐文化进行保护时,不应只单独保护其中的某一项,而应该考虑其整体性。比如,针对齐文化遗迹的保护,如果我们只是保护遗迹本体,那么遗迹就是孤立的存在,会失去其原本所具有的深刻感染力,因此,我们在加强遗迹本体保护的同时,还应该保护好遗迹周边的建筑格局、风俗风貌等。此外,要深刻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人是文化的核心和传承者,更是齐文化精髓的讲述者。笔者认为,在对齐文化资源进行保护时,更应注意对人才的培养和保护。

(二)科学规划,政策引领,构建齐长城沿线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部署中,乡村文旅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高度契合。在政策规划上,省市层面要做好统一科学的规划和政策引领,对齐长城沿线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必须形成一个完整而成熟的齐长城文旅融合开发计划。近年来,淄博市先后组织进行了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全球旅游发展规划、齐长城生态旅游带开发建设规划,及一些度假区和重点文化游旅项目规划,但在具体实施上应更加注重可操作性,规划要更具体科学,政策要更明确,在文旅融合发展中科学推进齐长城沿线乡村产业经济发展,争取把齐长城淄博段打造成省内示范区段。

(三)突出特色,打造齐长城文化旅游精品项目

现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普遍存在同质化的问题,而创新发展正是避免同质化的路径,需要在理解文化的基础上,将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在旅游资源的打造上,应该深挖原汁原味的齐长城文化资源。旅游项目或者是旅游设施,应该建立在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的基础之上。创办的旅游活动应该有明确的文化主题,使旅游者在参加活动之后能获得切身的齐文化资源体会。举例来讲,游客在旅游地游玩之时获得的文化知识多是从石碑或宣传海报上看到的,感触并不深刻,如果能够组织一支齐文化表演队伍,游客获得的信息就不仅是来源于静止的文字,还有现实的表演,自然就会加深其对齐文化的感受和理解,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在参观表演之时,还可增加表演者和游客的互动,让游客能亲身感受那段恢宏的历史。在旅游设施的建设上,应该尽量还原历史建筑设施的原真性。一些建筑设施类的文化资源留存至今,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破损和毁坏,在修缮时应该尽可能还原它们,较少留下现代建筑技术的痕迹和特点。此外,在新建一些基础设施时,也应尽量按照传统的建筑风格修建。

(四)完善各种配套设施,优化环境,加大宣传力度

齐长城淄博段沿线文旅融合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各种配套设施,尤其是要加强服务设施建设。旅游出行时,人们对“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特别注重。齐长城遗址多分布于偏僻的山村,要想真正吸引游客,除了保证交通设施的完备,还应尽快完善齐长城的配套基础设施。结合齐长城沿线乡村旅游,建设比较舒适整洁又有特色的乡村民宿,美化乡容乡貌,着力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同时,应加大对齐长城文化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微信、QQ、抖音、快手等平台进行广泛宣传,不断提高齐长城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

四、结语

淄博市在推进齐长城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应积极开展与齐长城相关的休闲娱乐、创新设计、体育运动、主题演讲等特色文化活动,聚力打造一批文旅融合产业园区、生态园区、长城特色小镇、长城民宿等,以更好地推动淄博齐长城沿线文旅融合发展,在弘扬齐文化的同时,助力乡村经济的发展和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姚英.河南黄河文化旅游精品工程创新路径研究[J].西部旅游,2022(24):94-96.

[2]肖凌之.大力推动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J].新湘评论,2011(19):35-37.

[3]张莹.齐长城旅游开发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9.

[4]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高春平.山西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与文旅融合路径研究[J].经济问题,2020,491(07):106-115.

[5]刘婷,梁千雨.“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协同发展模式研究[J].南方农机,2022,53(01):69-74.

[6]冯健.“文旅融合”该从何处着手[J].人民论坛,2018,613(32):86-87.

[责任编辑:朱松琳]

作者简介:孟令森(1986—),男,山东淄博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旅融合发展。

通信作者:张宁(1980—),女,河北邢台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传统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文化资源文旅融合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
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