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
盲人博士蔡聪
——我们的人生只是换了一种新的活法
【人物卡片一】
现年37岁的蔡聪,毕业于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针灸推拿系,却没有走上盲人按摩师的“传统”职业道路,而是从视障者广播节目制作人、中国第一本残疾人杂志《有人》主编、公益集团合伙人、非视觉摄影培训师,一路发展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传播学专业在读博士生。前不久,他参与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项目,开发了一套针对媒体从业者的残障意识入门课。对此,不少网友纷纷评论:“感人、励志。”
这些旁人眼中的“励志”故事,在蔡聪看来都很普通,“之所以显得不普通,是因为一个典型的盲人不是这样生活”。他想做的就是打破人们对残障者的刻板印象,认识到“残障不是一种错误,而是人类多样性的一种状态”。希望大家把关注残障问题的视角从关爱模式转换到尊重权利、尊重残障者个人的生命经验和价值,让残障人都能过上“普通人”的生活。
罕见病患者段冬
——把苦难当作责任,努力活得饱满
【人物卡片二】
连睡觉闭眼都可能会造成眼皮拉伤,26岁的段冬深受中性脂肪沉积症伴鱼鳞病的折磨。这是一种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患者先天性地对甘油三酯代谢有障碍,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皮肤异常发红、脱屑;此外,还有耳朵畸形、眼皮外翻、走路不稳等症状,还会由于汗液不能排出而浑身散发着“腐肉味”。段冬的成长,一直伴随着身体的痛苦和他人的不解、排斥甚至是恶意。
可是,深受疾病折磨的段冬却展现出比许多普通人更多的生活热情,努力活得饱满。他坚信,“人人都可以活出自己的天赋和优势”。他说:“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对待生命的态度。”
在这样的生命意志下,他组织起一个看望罕见病患者的志愿服务团队,为罕见病患者带去安慰。他发起了中性脂肪沉积症(LSM)病友组织,在帮助病友的同时,也为医生提供更多的研究案例。同时,他又现身说法,把疾病当作自己的“天赋”和“优势”,将罹患罕见病的苦难,转化为科普罕见病的责任,通过向社会介绍自己所患疾病,鼓舞其他的罕见病患者。他把苦难当作责任,“看见了自己存在的人生价值”。
【人物精神】
角度一:突破局限,生命不止一种选择
生命的力量不因受到肢体残缺或病痛的局限而减损,正是由于有不屈的精神、顽强的意志。史铁生先生在《我与地坛》中言道:“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无论是盲人博士蔡聪,还是罕见病患者段冬,他们都没有被自己残缺或病痛的身体所局限,他们用努力学习来充盈自己的内心,他们积极地投身公益和志愿者活动,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他们是特殊的,可他们也是不特殊的。若都能像他们这样不曾停下努力的脚步,不曾屈服于世俗的偏见与局限,不曾放弃生命的诸多可能,不曾停止追问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那么,无论是谁,无论身体局限与否,都会将生命变得如此饱满丰盈。
一个人怎样看待自己,决定了他的命运,指向了他的归宿。入选202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张顺东、李国秀夫妇,一个“没脚走出幸福路”,一个“无手绣出幸福花”,他们用实际行动与不公的命运对抗,一点点打拼出属于自己的幸福。和盲人博士蔡聪、罕见病患者段冬一样,他们生而不屈,我们当致敬每一个这样坚韧的生命。
角度二:不傲慢、不偏见,平视与尊重每一种人生
2023年2月28日,是第16个国际罕见病日。目前,全世界有7000多种罕见病,我国罕见病患者约有2000万人。罕见病群体因为发病人群少,在疾病的诊治和药物的研发上往往容易被忽视和滞后。截至目前,残疾人占全球人口总数15%,我国残疾人总数在8500万以上。
残障者一直渴望平等地、以普通人的身份融入世界,却总是被主流世界排斥在边缘地带,少有人问津。提到残障者或罕见病患者,人们往往会联系起“身残志坚”“悲惨世界”“大爱无疆”这些词语。媒体中报道的残障者往往划分两极——要么是负担累赘,要么是学习榜样。更有甚者,将残障者当作慈善作秀的工具。我们或同情怜悯,或佩服慨叹,或鄙弃偏见,这些都在深深刺痛着这些社会边缘的残障者、罕见病患者,也在刺痛着我们整个社会的良知与道德。
我们对待残障人士的态度,某些程度上讲,是在通过他们来塑造自己的“人设”。我们并非每个人都生而健全,生命本有各种不同的形态,每一种形态的生命都有获得阳光、自由生长的权利。比起同情和怜悯的眼光,放下傲慢与偏见,平等对待他们,这样更能营造包容和谐的环境。让他们易于走出家门、融入社会,这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和最好的关爱。
【名言警句】
1. 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 ——曹 植
2. 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 ——史铁生
3. 看不见是一种局限,看得见同样是一种局限。 ——毕飞宇
4. 不要光赞美高耸的东西,平原和丘陵也一样不朽。 ——菲·贝利
5. 大自然规定生命的入口只有一个,生命的出口却有成千上万。
——蒙 田
6. 一个人怎样看待自己,决定了他的命运,指向了他的归宿。
——梭 罗
7. 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
——J.K.罗琳
8. 过多的同情是错误的。当然,过少的同情更是错误的,在这方面就像其他任何事情一样,走极端都是不好的。
——罗 素
9. 一个人的同情要善加控制,否则比冷淡无情更有害得多。
——茨威格
10. 生命因为付出了爱,而更为富足。
——泰戈尔
【人物链接】
唐恬——用歌词治愈别人,也顽强地自愈
极富文学才华的唐恬,患鼻咽癌十多年,在病痛和化疗、放疗的痛苦中反复折磨,凭借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生命意志涅槃重生,治愈癌症。她创作出《无名的人》《人世间》《如愿》《孤勇者》等许多脍炙人口的歌词,歌词中满是与命运对抗的勇气,充满了爱与希望。而《孤勇者》里那个孤身走夜路的不屈的灵魂,正是她自己的写照。
江梦南——从无声的世界里突围
江梦南幼时双耳失聪,却从未将自己当作弱者。她没有去特殊学校,在普通小学和中学就读,努力适应环境,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最终,她凭借优秀的学习成绩,考上重点大学,又到清华大学念博士。她“从无声的世界里突围”,只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希望可以通过自己所学,帮助更多人解决生命健康的难题。
邢益凡——立志做“中国的霍金”
2021年,年龄18岁、体重仅有18公斤的渐冻症患者邢益凡,以645分的好成绩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在初中时,他就立志要做“中国的霍金”,用自己的知识改变世界。如今,他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尽管命運如此残酷,可生命的力量从未因身体的病痛而萎缩,反而因不屈的意志而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