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飘出幽香

2023-06-04 17:42杨欣瑜
雨露风 2023年4期
关键词:幽香季羡林萤火虫

“兰幽香风远,松寒不改容。”造化之妙,此句可昭,就像歌德在《少年维特的烦恼》当中所说的:“唯有自然才是无穷丰富的,唯有自然才能造就伟大的艺术家。”我不是一个艺术家,但这并不影响我靠近艺术。如果我们亲近自然,生命会缓缓飘出幽香。

我们总是在路途中不断邂逅、告别,即便是漫无目的的散步,也是一种享受。正如梁遇春先生曾在其散文《途中》所抒:“只有路途中,我们的方寸是悠然的,不专注于一物,却是无所不留神。”而我对于此间感悟,也大多来自途中。

生命是个很大的话题,每次行在途中,或观之一物,或察之一事,总是可以引起我的感悟。季羡林先生在佳作《黄昏》当中著:“说不出来,只能去看;看之不足,只能意会;意会不足,只能赞叹。”这是季羡林先生看到黄昏时的赞叹,何其有幸,我与季羡林先生对于黄昏的惊诧是一样的。年滚着年,月滚着月,活下去有数不清的天,也就有数不清的黄昏。这数不清的黄昏,又何尝不伟大呢?我说不出来这黄昏的夕阳照耀了多少岁月,见证过多少生命的绽放,然,我很清醒地知道,生命会飘出幽香,绽放于黄昏,与夕阳做伴,与暮风共舞,与自然交融,形成独一无二的生命迸发的奇迹。

春夏之月,望之如绣,凝其可映性,散步途中,时常望之,多有感悟。《菜根谭》当中云:“听静夜之钟声,唤醒梦中之梦;观澄潭之月影,窥见身外之身。”有多少生命在月夜寂静地绽放,又有多少生命的幽香在月夜中溅散开来,我大抵是说不出来的。每每在月夜寂寥中散步,我总觉万物的呼吸似乎与我同频,是月清洒池中,多有浸色,更多几分空而不着,多了几分物我两忘。一灯萤然,万籁无声是何其寂寥,我在散步途中,见到过萤火虫。初初看见时,我是顶诧异的,以前只在课本中读过,从未见过。以致初看这小小的萤火,我竟分辨不出来这是什么。思索良久,一时惊醒,大抵这便是萤火虫了。刹那之间,我更多几分手足无措。竟不知如何与其相处,我静静驻足,双目凝之,此时我才惊觉,我是真真被这生命全然吸引了。我的內心却是极其欢喜的,在心中迸出花来。以前,我是不懂,那些文学家看见一个小小的生命会有那么多的感悟,而我如今便是懂得了。小小的“灯”,忽而往左,忽而转右,左右悠然之间,其便流入丛中了。生命是有幽香的,所以才会那么悠远。萤火虫飞走了,而我还在回味。脑海中突然想起“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诗句,想来当时的儿童和我如今看到的这萤火虫,也颇有几分相似吧。路,还是要走。月亮带来静谧,我抬头望之,突然想起“昨日潦倒归里,几急急忘之”这句锦绣。我想,如果他看到了这月色的静谧,还会急急忘之吗?这问题,我是回答不上来的。但,我想这月,应该可以回答。“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古人笔下的月亮照见人间百态,给予孤独之人永恒的慰藉。是哪一个人最先看到了月亮,而月亮最先看到的人又是何人。这些问题,不是我所要考虑的,可我还是在月光下,看到了生命的绽放。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月,是古往今来的月;生命,又何尝不是常常绽放于这月之下?我想,这生命的幽香,又何尝不是岁月的沉淀?这生命绽放的幽香,是极值得人去细细品味的。

“阳光上了窗棂,屋外檐前正滴着融雪水。我年纪刚满十八岁。”我喜欢沈从文先生在其散文《雪晴》当中所写的这句话。我不知道是倾心于初初卧上窗棂的阳光,还是陶醉在滴融着的雪水,抑或是惊艳于那刚刚好的18岁。我相信生命见证过多少真实,付出过怎样的努力,就会绽放出多伟大的奇迹。生命的幽香,如何离得开那斟满岁月的阳光,更是离不开那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温暖。阳光照耀的岁月下,会有远近的杂象,光与声,形成另一意味的谐音,这音会被风带向远方,活跃在桨声倒影里。在这幅岁月的画卷中,万物各得其所。我想,生命的幽香,便从这各得其所中,成为独一无二的风景。

生命绽放的幽香便是这自然赋予的礼物,它散发出的气息与万物相互交织,构成了生命之间微妙的联系。这种沁人心脾的幽香不仅令人陶醉,更是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的表达。

作者简介:杨欣瑜(2003—),女,福建漳浦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幽香季羡林萤火虫
我的书斋
听雨
一缕幽香
萤火虫
幽香的女人
季羡林的养生启迪
萤火虫
故乡
你不出现
咪咪(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