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行为分析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研究

2023-06-03 23:08吴雨欣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14期
关键词:设计方案调研案例

吴雨欣

[摘要] 环境行为分析在环境设计类课程中一直是前期调查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但是在课程教学中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学生能够根据要求在前期搜集大量的人群与行为数据,但是数据在后期设计中的使用和借鉴效果较差,往往存在调研与设计割裂的情况。从理论和教学实践分析了此类情况的原因,并在教学方面提出了改进方向。

[关 键 词] 环境行为分析;教学;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4-0155-02

一、环境行为分析及应用意义

(一)环境行为及分析

20 世紀六七十年代,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行为学兴起,人们开始深入地研究人的活动行为与空间之间的关联,以提高城市空间作为物质功能的品质。

环境行为主要研究“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即环境影响人,人也会通过行为改变环境。在这个过程中,人的行为通常是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而产生的,所以,环境行为分析一般会采用多种分析方式来获得信息,从环境和人两个方面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和推测,并将结果运用到设计中去,提高设计方案的质量。

(二)在设计中实施环境行为分析的意义

环境行为分析是设计师在做项目场地调研时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因为设计是为人服务的,了解人的需求是设计的首要目标之一。了解人的需求需要分析人的行为,行为是人内心需求的行为反射,可以通过分析理解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和引发这种行为的诱因,进而梳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设计出宜居、舒适的生活空间。

环境行为分析重在分析,这是一种由表及里的探索实践,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法、资料收集法、统计分析等分析手段,锻炼学生理性思考能力和寻找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

二、在课堂中重视行为分析的意义

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学生在做设计时很容易从主观意识和生活经验出发,从而忽视场地本身的情况和特点,进而使设计犹如凭空捏造。引导学生使用环境行为分析,真正了解场地的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使设计从实际情况出发,从问题根源出发,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切实解决场地问题,提升设计能力。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掌握人的行为活动的产生和意义,并与设计理论建立联系,强化将行为分析的结果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使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得到提升。

另外,设计的目标是为人服务,可以从使用行为分析的过程中锻炼、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

三、目前在教学中遇到的挑战

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面对的设计大多为公共空间,即指所有人都可以参与的空间,相较于室内空间来说,往来的人群更加复杂和多样化,所以课程安排一般是提供任务书,学生根据任务书展开前期调研,然后构思草图设计,经过扩初设计,完成最后成稿。

环境行为分析属于前期调研的项目之一,针对环境行为的分析,学生往往通过多种办法收集材料,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分析图的表达方式也很丰富,从职业、年龄、出行时间与方式,调查全面,但是在草图构思环节中,却很难将行为分析的结论运用到设计中去。因为相比较前期分析中的结论,学生更关注任务书的要求、设计的造型、设计的主体和立意等是否足够与众不同,从而忽视空间环境与人行为需求的不匹配。而后期如果教师提出关于前期行为分析的结论在设计中如何体现或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的时候,学生往往含糊其词,然后大多数学生试图通过增加基础设施来解决问题,但是很明显,问题并不是仅靠增加基础设施就可以解决的。

因此,课堂教学需要采取一些行动来促使学生主动将前期分析的结果融入后期的设计当中,使整个设计方案在具有新意的同时,也做到“以人为本”。

(一)环境行为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课程理论的学习,学生对于行为分析已经很熟练了,而且随着网络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丰富和快速,相较于以前去现场做问卷调查或者是观察往来的行人,学生更倾向在网上寻找答案,尤其是一些评价类的网址,可以很轻松地获得很多信息,但这些信息很难判断项目空间与人行为的关系,再加上后期的设计对于调研结果的忽视,大多数学生仅满足于有环境行为分析的过程以及图片展示,并没有费很多心思在这个部分。另有少部分学生经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教师在课堂讲解经典案例,总结出一套行为分析的模板,遇到调研的项目场地,很容易不假思索就照搬模本的分析内容,不愿意主动去考察调研,只凭空想象。

另外,学生对于收集到的数据和结论如何运用并没有很清晰的认识,往往后期设计与前期分析是两个分裂的部分,彼此互不相关。

(二)分析产生的原因

针对学生更倾向于网上收集资料,或者是套用其他案例的分析内容,其主要原因都是针对环境行为分析的数据和信息往往复杂且工作量大。比如,对于人行为的分析,首先要关注关于活动尺度的合理性;其次,一天24小时人的行为以及频率均有不同,根据四季的演变,人的行为也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所以,如果仅靠课程安排一周或者几天时间,学生很难完成这些庞大的收集和分析整理的工作,而网上可以通过搜索直接获得相关信息,从而免去这些庞大的工作量。

还有一部分学生,相较于前期调研,他们更加专注于灵感的推演,这部分学生思维活跃,有设计想法,但是基本是从主观意识出发,常常忽视人使用空间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其中有一部分学生开始尝试使用行为调研的数据去做一些设计,来完善设计方案,但是根据实际反馈,效果并不理想。根据学生反馈,使用调研数据做出来的设计方案与预期并不相符,造型设计上也有所欠缺。

然而大部分学生不愿意从分析结果出发,其实还是由于设计思维的局限。比如,在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学生通过人群行为分析,得出场地活力缺失,后期需要在设计中想办法提高公园活力,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在通过增加活动项目和活动设施上下功夫,却很少有人通过设计活动和设施来达到提高公园活力的目的,这就使得所有设计项目的活动场地设施和活动类型都是大同小异。

在通过课程尝试分享一些设计案例及设计思路、设计师的思维等后,学生的思维比之前开阔了许多。比如,课堂中引入了成都的云朵公园作为案例分享:设计师没有直接放置游玩设施,而是从水的不同形态出发,设计了一系列互动性极强,且不分年龄可以从头玩到尾的一系列景观节点,对每一个节点的设计亮点、景观之间的串联方法等的介绍,学生对于设计思路又有了新的思考方向。

四、教学中强调使用环境行为分析的策略研究

综上所述,若想学生重视且在设计中使用环境行为分析的结果,需要培养学生主动使用环境行为分析的意识,使设计的每一步构思都从调研结果出发,真正为场地解决问题;需要开阔学生的设计思维,将理论联系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创新思维。

(一)培养使用意识

不论是环境行为分析与后期设计方案的断层,还是学生专注于设计的形式和表达,归根结底都是没有从前期的行为分析中去思考,单纯地把行为分析作为教师布置的一项单一作业,忽视了场地与人的关系和存在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考虑采取以下两种教学方式加以引导,其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行为分析的重要性,以及多提醒学生关注并使用;其二是在构思设计时,引导学生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设计思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初次构思设计方案的提交,几乎所有学生都分享了灵感来源和设计元素的提取过程与成果,对前期分析只有寥寥数语,于是在第二次构思设计提交时,提出所有学生需要根据前期的人的行为进行调研分析,针对分析制作思维导图,并对每一点提出设计思路。

第二次设计构思提交之后,大部分学生理解了对人的行为分析的意义,以及在设计中开始主动使用行为分析的结果,促使设计真正成为为场地服务的设计,而不是只有设计灵感的空谈。

(二)开阔学生的设计思维

在学会主动使用环境行为分析之后,一部分学生发现对于分析中人的行为需求和心理需求如何满足而感到困惑,课本中对于相关知识和理论的介绍虽然很详细,但是实际运用到设计中,学生发现大家的设计措施都差不多,而且也与自己的预期设计相去甚远。这时,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其他设计方向,寻找新的设计思路,如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和前沿的设计方案。

同时,一些教师会给学生分享优秀案例,也可以尝试反过来,引导学生每天主动分享一个优秀设计案例,或者是教师给出一个优秀案例,由学生对案例展开分析并分享,使学生参与到案例学习中,真正开阔学生的设计思维和提高设计审美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行为分析在设计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全面地认识场地,还是设计思维和思考的起点。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使用好环境行为分析,还需要在教學过程中不断地实践、反思与总结。

参考文献:

[1]吴向阳.关于《环境心理学》本科教学的思考[J].南方建筑,2009(2):61-64.

[2]许芗斌,夏义民,杜春兰.“环境行为学”课程实践环节教学研究[J].室内设计,2012(4):18-22.

[3]王琰,黄磊.应用导向下的案例式教学在环境行为学课程中的实践[J].华中建筑,2013,31(3):174-177.

[4]戴晓玲,吴涌.以项目式教学为主线的《环境行为学》教学探索[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7,32(3):51-57.

[5]李斌.环境行为学的环境行为理论及其拓展[J].建筑学报,2008(2):30-33.

编辑 栗国花

猜你喜欢
设计方案调研案例
基于可持续理念旧建筑改造设计方案探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数据中心ECC设计方案研究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高压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方案探讨
某轻卡线束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