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彬彬 陆夏铭 陆肖乐
[摘 要] 高职院校开设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职业能力、综合技能”的同时,更要强化“人文素养、职业道德”的工匠精神的养成。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以工程造价控制课程为例,选取重难点知识案例,探索工程伦理教育融入工程造价专业课教学中的路径,思考“问题融入”案例的教学方法在构建工程造价专业体系的同时,如何将“道德、伦理、人文”等思政元素沉浸式融入,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符合国家现代化发展需求的建筑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 “工程人”。
[关 键 词] 工程伦理教育;工程造价;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4-0111-04
2020年5月29日,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歷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工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一、高职院校工科专业课开展工程伦理教育的必要性
(一)工程伦理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关联
工程伦理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是集思想、道德、人文、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交互融合的教育载体。从本科院校开设的工程伦理教育课程分析,其思想导向、课程内容、立场观点、教学方法等与当前高职院校“专业+思政”具有一致的教育理念和趋向。在职业本科探索发展和试点实施的过程中发现,高等职业教育所面对的教育群体、思想道德教育目标定位、职业素养要求等,需要探索一种更接地气的教育载体,才能在当前“大思政”格局下更好地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理学、工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因此,工程伦理教育作为推进“道德、伦理、人文、专业”教育的一个载体,是实现思政教育融入工程专业教育的沉浸式教育方式的一种,其显隐并重的教育过程更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工程伦理教育与工程造价专业的契合点
高职院校中开设工程造价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以“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导向,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并能够从事工程造价工作的技术人才。实际工程造价行业工作的大额性、差异性、动态性和层次性等特点,对从业人员有更高的道德准则和要求。因此,在造价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融入造价行业工作中有关法律、道德、价值观、职业操守等工程伦理的案例,通过显隐并重的授课方式将道德、法律、价值观等知识与专业知识渗透融合,从而使得思政教育更具体、更透彻。
(三)工程伦理教育融入工程造价专业课
造价工作是综合运用管理学、经济学和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对工程成本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评价。因此,对从事造价工作人员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要求,对工程造价职业行为提出了更具体的内容,这些内容包括循规守法、诚实公平、负责担当、合作共创,以及在解决造价工作中伦理两难的困境、角色与义务的冲突、利益与价值的选择等方面问题的能力。工程伦理教育融入工程造价专业课,可以在搭建造价专业体系的同时,将“道德、伦理、人文”等思政元素沉浸式融入,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符合国家现代化发展需求的建筑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 “工程人”。
二、创新教育载体,搭建符合课程实情的育人框架
(一)工程伦理内容与课程思政教育同向同行
工程伦理理论中包括的“道德、伦理、人文、专业”的教育内容与“课程思政”具有一致的教育理念和趋向,是实现思政教育融入工程专业教育的浸润式教育方式的一种。教高【2020】3号文提出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使得工科类专业课课程思政有了全新的突破口。如何确定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契合点,并通过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课程标准、课程授课计划等课程落地形式,才能将思政教育落于专业,融于课程。
(二)围绕“工程事件”搭建案例库,“育人”和“塑人”齐头并推
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工作事件”搭建案例库,深挖依托“工程伦理”原理为载体的思政元素的融合点和外延点,通过课程搭建的案例库中的“正”“反”面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我应该成为怎样的‘工程人”和“面对问题,我应该怎样做?”,以显隐并行的方式实现思政教育的传导,塑造学生“遵守工作规则,务实严谨、诚实守信”的工作作风 ,实现“育人”和“塑人”齐头并推,从而塑造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
三、专业课程重难点知识案例建设
(一)重难点知识案例概述
工程造价控制是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造价专业知识体系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工程管理科学中一门技术性、专业性、实践性、综合性、政策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课程目前已经根据课程知识体系划分为四大模块,构建八个重难点讲解案例,本文引用课程案例“定额人工单价和市场人工单价的差异剖析”,属于“定额基础知识”模块中“人工单价”的内容之一,理论知识架构简单、清晰,但是结合造价行业实际工作,发现 “定额人工单价与市场人工单价存在差异化”且应该如何取定人工单价,是造价工作中常见且需要技巧解决的问题。在分项工程人工费的计算中, 定额消耗量、人工工日单价和定额工程量三个指标中,定额消耗量和定额工程量都属于不可变更的计量指标。但是,人工工日单价的确定却会受到定额消耗量、细化分工、市场劳务关系、劳动者工作效能等方面的影响,并且人工单价对分项工程人工费的计价是否能够满足市场要求有直接的影响。
案例引入“砌筑工程中的墙体工程量计算”为前景内容,在完成定额工程量计量任务的前提下,详细剖析定额人工单价和市场人工单价的差异化,从符合市场实际情况出发完成人工费的计算。本知识授课采用“问题导向”的案例教学方法,导入三个工程伦理知识点,在培养学生将专业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促使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二)重难点知识案例实施过程
1.因课施教,清晰课程案例设计思路
根据工程造价控制课程划分的四个教学模块,八个重难知识点的架构,案例人工单价课程知识点属于“工程造价基础知识内容”模块,教学要求侧重对于“单价的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授课过程中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考虑引用案例的实操性、应用性和拓展性,从而更好地提升授课的效果。
2. “案”“课”互融,明确课程教育目标
(1)树立学术志向,工程伦理。造价行业工作中,定额工程量的计算必须严谨认真地查阅定额计量规则,并按照定额计算规则完成工程量计算,遵循行业工作中基本的规范和准则是坚定学术志向、坚守工程伦理的第一步。
(2)尊重劳动价值,民本思想。工作不分贵贱,不分粗细,都是人生价值的体现,作为建筑行业的劳务工作者,人工单价确定是应该在尊重劳动者价值和尊重生命的背景下,考虑市场劳动力的供求、工人工作效率的差异化、劳动者想获得更多报酬的心理、合理计算工人薪酬等因素,充分体现民本思想。
(3)坚持理实互促,与时俱进。判定工程造价行业中工作好坏的标准,不应该注重报价的高低,而应该注重造价从业人本身是否能够立足行业现状,掌握市场需求和导向,使从业人与项目之间达成一个有机的契合,而不是盲目将定额的理论规则生搬硬套,这样才能更顺应行业发展的需要,才能走得更远。
3.有序推进案例实施,达到良好的效果
教学设计过程(见文末表1),检验学生对专业工程计量规范的理解和执行,强调“树立工程造价人员应具备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必要性和养成严谨认真的遵循定额计量规则完成计量工作的职业素养。本案例授课的重难点,需要剖析定额消耗量、定额人工单价和市场人工单价的组成和影响因素,要求学生在搭建造价专业知识架构的同时,从“劳动价值、民本精神”的角度出發思考人工单价;在最后的组价工作中,立足“理实互促、实事求是”的原则,实现尊重劳动者付出、符合市场需求和体现经济价值的目的。从一些不同的维度切入,依托项目案例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既锻炼了专业应用能力,又培养了造价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4.教学相长,使教学向深度学习延伸
“问题融入”案例,思考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定位提升职业素养,巧妙融入思政内容;注重课后反馈,适时辅导并调整后续教授进度,作为授课的三条主导线路,不但优化了老专业课的授课方式,更提升了当前造价行业对于从业技术人员的实操能力。然而,案例融入专业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存在授课课时少,涉及信息量大、师生理解时效差异、讲解过程不够生动等各种问题。因此,对教师而言,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并且对案例进行优化浓缩是必要的。同时,探索更优化的课后学习跟踪和辅导方式,才能促使“案例导向”教学工作能够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价值;对于学生而言,能够更好地获取专业知识和锻炼专业能力,自主学习和及时复习思考是必须掌握的,同时利用课后的反馈和跟踪,才能实现自主学习与教师辅助共享,才能促使学习效能发挥最大化,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结语
探索“思政引领、专业融入、案例导向、提高能力”的课程新思路是当前工科类课程发展的必然之路,教师要做到“盐溶于水”并非易事,既要实现教学目标,又要做到“润物无声”,这就需要专业教师做好课前“显性”备课,课堂“隐性”讲授。不断地优化课程资源,拓展授课方式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深入挖掘“点对点”(思政元素点对接专业知识点)的思政元素,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发学生技术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参考文献:
[1]买歌菲热提.工程伦理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路径研究:以工程制图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22(S1):84-87.
[2]王秋辉,李诚.高等工程伦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关系探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24):141-142.
[3]王丽丽,杨光军.计算机类专业中工程伦理教育的案例库建设探索[J].计算机时代,2022(1):61-63.
[4]庞丹,唐丽,庞佳,等.工程伦理融入思政课教学改革初探[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