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展 崔添添
[摘 要] 当前现代学徒制校企“双元育人”培养模式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和经验。针对以往现代学徒制下校企“双元育人”存在的一些有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综合分析风电系统运行与维护专业校企“双元育人”现状、问题、成因及相关政策, 提出针对性的策略,进而提出校企“双元育人”的共同体培养模式。
[关 键 词] 共同体架构下;现代学徒制;双元育人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4-0062-04
“双元育人”模式是打通校企合作通道、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加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有效育人模式。近年来,国家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增强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能力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高职教育其功能定位是为区域产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017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将产教融合纳入我国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指导方针,以此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进行全面整合,让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求,从而构建一条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路径。事实证明,高职教育只有与区域产业实现“产教融合”,才能培养符合区域产业实际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能促进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的协同、互动式发展。
现代学徒制起源于20世纪德国的双元制。与传统的学徒制相比,现代学徒制采用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最新趋势。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以来,很多高职院校在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的教学和培养模式,并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然而,在现代学徒制教育中普遍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校企合作不够紧密;二是企业的合作积极性不高;三是课程教学与产业融合不紧密;四是“1+X”证书制度推进缓慢。打造“1+N”架构的校企“双元育人”共同体能够为解决当前现代学徒制教育在实践中的问题提供支持。创建高职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是一项复杂且浩大的工程,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合作企业、行业协会和相关院校为主要成员组建全国新能源职教集团。这样能充分发挥学校、企业、行业协会、政府等多方主体的优势,优化资源分配,实现资源、政策共享,多方主体共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统筹融合专业与产业资源,打造新型现代学徒制“双元育人”教育环境,进而建构更加职业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校企“双元育人”机制。
一、共同体架构下现代学徒制校企“双元育人”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校企在现代学徒制校企“双元育人”教育合作中不够紧密
一方面,传统的现代学徒制学生培养过程中,学校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认识不深刻,过度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传统技能培养,而对当今社会企业实际所需的职业岗位技能支撑力明显重视不够,忽视了对学生今后企业就业所需的能力培养;另一方面,比起学生的理论知识,企业对学生的实际职业岗位技能水平更为看重,企业需要的是能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人才。校企双方对现代学徒制学生培养侧重点的认识不对等,导致校企双方对现代学徒制学生培养模式存在分歧。
(二)学校对现代學徒制校企“双元育人”的认识以及准备工作不达标
现代学徒制校企“双元育人”培养过程中,学校对“双元育人”的认识不深刻,过度重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教育,而对学生进入企业后的职场核心素养能力、职业规划、职业道德意识养成、就业创业规划指导等方面的支撑力明显重视不够,忽视了企业对学生的要求;另外,高职院校教师总体上缺乏相关企业的工作经验,很少人具有“双师型”相关证书,对企业要求的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同时教师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在开展现代学徒制项目过程中收集学生岗位能力学习情况与状态信息,只能在事后进行收集,这可能会导致教师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不够准确,最终影响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三)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校企“双元育人”积极性不高
首先,企业在现代学徒制校企“双元育人”过程中,需要给学校提供一定的资金、相关用于课程的设备以及派遣企业相关导师到学校授课,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其次,学校培养出来的不少学生很难达到企业的要求,学生进入企业后,企业还得重新培养。最后,企业即使不与学校合作育人,也能得到需要的人才。
(四)校企在现代学徒制校企“双元育人”方面缺乏一套针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考核与反馈机制
现阶段,高职院校普遍没有把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中,对于职业素养能力的考核方式依旧参考其他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缺乏改革与创新。传统的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对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督促和全程指导作用不强,大部分高职院校都缺少一套针对学生职业素养能力的考核与反馈机制。基于此,对学生来说,缺乏足够的约束力,并且高职院校学生普遍自律性较差,学习能力薄弱,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效果不佳。在此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应该包含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职场沟通、软技能等多方面内容,而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学生素质提升和人格完善方面相关考核和反馈机制不够完善,导致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培养质量效果不佳。
二、共同体架构下现代学徒制校企“双元育人”的意义
(一)顺应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培养新能源产业急需的专业人才
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增长,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日益增多,而面对巨大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安装、调试与维护和服务市场,新能源类人才供不应求,从数量上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因此,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职教育必须顺应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培养新能源产业专业人才。
(二)有利于催生职业教育的转型升级
针对社会与企业对职业教育人才需求的变化,高职院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各高职院校应发挥各自一流专业群、特色专业群和高水平高职专业群的建设优势,将特色学科交叉融合,形成“立体、多维、跨界、多元、复合、互动、动态、智慧、精准”的产业特色专业和教育生态,对接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推动职业教育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加快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步伐。同时,通过教育信息化来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双元育人”理念的更新、课程体系模块的构建、校企协同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职业教育更加适应企业与社会的需要,让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走在世界的前沿。
(三)职业教育“双元育人”模式发展地位的要求
为应对新能源这一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政府和新能源行业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对新能源人才的培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工信部、人社部等印发的文件确定新能源中风力发电工程技术、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相关职业的分类,制定职业技能标准。教育部、新能源类行指委、全国机械行业新能源教指委为鼓励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发展企业新型学徒制、现代学徒制、订单式等培养模式,共建实用的新能源类人才培养体系。推动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专业特色化,结合学科优势和当地新能源建设情况,加快完善教材体系建设和内容更新,建立企业与学校师资库,因地制宜推进新能源类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三、共同体架构下现代学徒制校企“双元育人”策略研究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打造“1+N”架构的校企“双元育人”共同体
“1”代表风电系统运行与维护专业,“N”代表共同体下多家企业。根据“校企融合,多元参与”的理念,以校企合作、双元育人为共同愿景,扩大整个校企合作的范围,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校企“一对一”式合作模合,而是与相关风电系统运行与维护行业、新能源装备技术行业以及风电与新能源产业链上的众多相关企业共同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打造多元参与的校企“双元育人”共同体。
2.构建“双主体”校企共同体育人模式
新能源装备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充分利用企业办学优势,基于学校与湘电风能有限公司、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等企业成立的校企“双主体”二级学院—湘电风能学院以及明阳学院,夯实产教融合,推进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效衔接,共同探讨与实践“三融合,四进阶”的育人模式,实现校企人才双向柔性流动,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探索符合中国特色、适应区域发展的“双元制”技能人才培养机制。
3.“三位一体”校企深度合作,联合实施教学过程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统筹规划,对接企业湘电集团有限公司、哈电风能有限公司、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中车风电事业部、沈阳华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海上风电运维服务有限公司等风电企业,“引企入教”;以学校为主体,选取湖南省一流专业群重点建设骨干专业——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与新能源装备技术专业;聘请湖南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所进行全工程跟踪、考核、反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给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4.人才培养理念的研究与探讨
学生培养以满足风电系统运行与维护以及新能源装备技术企业需要为导向,根据相关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针对实际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并且按照相关风电系统运行与维护以及新能源装备技术的职业标准,根据“生手—熟手—能手—工匠”的逻辑规律,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根据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构建校企合作育人课程体系。
5.人才培养质量监控
湖南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所通过企业问卷、教师问卷、学生问卷、企业访谈、教师访谈、学生访谈等方式了解企业师傅与学校教师课堂组织的真实情况,综合比较分析教师评价与学生评教意见,找出共同体联合培养在课堂实施部分的优点与不足,不断改进,达到共同体内校企各方对于人才培养的最终要求。学生入职后,湖南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所还将对学生入职后的职业技能和职业岗位适应情况进行持续的跟踪评价。
(二)教学模式改革
1.教学方案的设计
在风电新能源现代学徒制班采用引导式、案例启发式、小组讨论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模拟风电运行与维护企业情境,让学生感受最真实的工作情境,同时把风电运行与维护行业以及新能源装备技术行业最前沿的成果與未来发展趋势融入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反思与改进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课程的开发
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能力为目标,根据共同体架构下的湘电集团有限公司、哈电风能有限公司、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中车风电事业部、沈阳华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海上风电运维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1+N”架构的校企“双元育人”共同体已开发8门工学结合一体化专业课程,分别是风电场规划与设计、风力发电机组安装与调试、风力发电系统控制技术、风电场电气设备调试与检验、风电场变电站自动化技术、风电场运行与监测、风力发电机组维护与检修、风电专案改善与技术文件编制。
3.教学团队的建设
“1+N”架构的校企“双元育人”项目组聘请具有丰富校企合作改革经验的赵志群教授团队对学校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帮助共同体内校企双方建设一支由企业资深工程师、院校专业带头人、企业一线技术能手、院校一线骨干教师、院校学生专职辅导员等组成的“会教学、懂风电、爱学生”的师资团队。
(三)校企合作模式改革
1.实现校企联合招生招工
实现校企双方联合招生就业,通过哈电风能有限公司、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中车风电事业部、福建海上风电运维服务有限公司与学校的签订“联合办学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共同体内各学校与企业的责任与义务,搭建学校与多家风电企业组成的联合主体的“双元育人”模式。共同体内各学校与企业联合制订学生在学校和企业的相关管理办法,共同体内企业根据校企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安排学生岗位,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合理分配工作任务,让学生既能满足学校的要求,又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2.校企联合推进学生职业素养教育
聘请共同体企业相关人员定期来学校为学生授课,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由于学生今后需要进入企业一线班组长岗位中,让学生提前接触以及感受一个职业班组长的职业素养,对于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是相当重要的。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定期邀请企业各个工序的优秀班组长岗位的职业技术人员,给学生做关于他们自身的职业生涯演讲,让学生了解企业以及行业专业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通过企业优秀的班组长的亲自授课,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一名企业员工身上的职业素养,对入职企业后相应岗位所需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场礼仪、职场作风有清晰和深刻的认识。
3.利用高度真实的企业实践模拟,培养学生的企业适应能力
现在不少高职院校安排的企业实践停留在参观企业以及听企业导师讲解,很少让学生真正地参与企业岗位的实际操作。所以,大部分高职学生通过传统的企业实践,很难得到真正的锻炼,一般只能接触到企业相关岗位的皮毛。“1+N”架构共同体项目组为学生建立了“学校工作台”,“学校工作台”通过与“1+N”架构企业类似的生产线设备以及企业的工作流程,利用高度真实的“1+N”架构企业相应岗位的实践模拟,配合与“1+N”架构企业共同开发的典型工作任务,在工作任务中,按照企业的工作标准和职业规范来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培养企业核心岗位能力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加深对学校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理解,真正提升企业相应工作岗位所需的综合素质能力,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企业岗位人员。
4.联合推进“双证书”制
“1+N”架构的校企“双元育人”项目组建立“多元参与,责任共担”的运行约束制度,对学生人才培养的最终质量,共同体内校企双方共同负责。建立“多元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制订企业与学校共同认可的考核评价标准,将学生自我考核、学校教师考核标准、企业实际岗位考核标准、行业考核标准结合,考核合格的学生,毕业后颁发毕业证以及共同体下所有风电运行與维护企业与新能源装备技术企业共同认可的技能资格证书。
四、反思
通过两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双元育人”教育理念已经初步融入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双元育人”教育模式的推行还需继续深入,对推行产教融合共同体架构下现代学徒制校企“双元育人”教育研究的反思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要注重对学生企业忠诚度的培养
忠诚度是指员工对所就职的企业由心底产生的一种强烈的企业归属感以及企业认同感,实际上,也可以视为员工对所就职企业的奉献程度。校企共同实施教育教学,共同构建基础课程,让学生参观企业岗位,了解企业文化制度和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将企业文化植入学生的心中,培养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
(二)要注重学生软技能的培养
软技能是一个人的情商、沟通能力、管理情绪能力的综合体。学校利用现代学徒制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兼顾学生个人素质的发展和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将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软技能”融入教学实践中,通过合作学习、互动交流、协同创新等方式,培养既懂高技术技能,又拥有成熟的情商的一线基层管理人才。
(三)要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工匠精神是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刻苦钻研的职业精神,是一种精神内涵,包含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国家的进步与创新需要工匠精神,而高职院校作为一个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培养工匠型人才的主阵地,理应担负起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时代使命。
五、结论
通过实践发现,实施共同体下校企“双元育人”教育是高职院校育人模式改革的趋势,是实现共同体下校企各方互利的共赢举措,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如何实现校企“双元育人”的健康长足发展至关重要。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与“N”家企业通过深层次的合作,并结合新一代智能信息技术,打造契合风电行业发展的专业共同体和“1+N”架构的新型校企“双元育人”共同体,通过研究形成一种适用性较强、可复制程度较高的校企育人机制。
参考文献:
[1]何正英.新时期校企协同育人的国际经验借鉴和中国发展路径:职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创新论坛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8):136-141,134-135.
[2]杨蕊竹,李晨.教育生态理论视域下校企双元育人的内涵、结构与实践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4):38-45.
[3]王卫民,吴永乐,张一凡.产教融合视域下芯片领域校企合作双元育人模式探索与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21(6):67-71.
[4]周晓飞.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机制与路径研究:评《现代高职的产教融合范式》[J].中国高校科技,2021(3):102.
[5]王玉龙,郭福春.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现实样态与路径选择[J].职教论坛,2021,37(2):40-45.
[6]陈志军,李时辉.高职“学赛一体、研创融教”的双元协同育人体系创新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3):138-142.
编辑 尹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