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推行劳动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2023-06-03 15:23刘舒婕范榕郑青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14期
关键词:劳动技能教育

刘舒婕 范榕 郑青

[摘           要]  通过对高校劳动教育的概念、特点、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建立高校劳动教育的理论体系、丰富实践内容和完善实施机制的对策与建议。研究发现,高校劳动教育存在理论基础不足、实践内容不够丰富和实施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旨在推动高校劳动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    键   词]  高校劳动教育;理论基础;实践内容;实施机制;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4-0026-04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变革,高校劳动教育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高校劳动教育在实践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理论基础不足、实践内容不够丰富和实施机制不健全等。因此,本文旨在探讨高校劳动教育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高校劳动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高校劳动教育的概念和特点

(一)高校劳动教育的概念

高校劳动教育是指高等院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劳动态度和劳动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全面成长的教育活动。高校劳动教育是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手段之一。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补充,更是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和综合素质塑造的抓手。通过劳动实践,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了解自己,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可以锤炼毅力和坚韧性格。

(二)高校劳动教育的特点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校劳动教育的特点之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劳动实践中,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实践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和困难可以促使学生反思,从而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2.学以致用

高校劳动教育的特点之二是学以致用。劳动实践活动是以实践为主要内容和手段的教育活动,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学习一定的理论知识,更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个性化培养

高校劳动教育的特点之三是个性化培养。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相应的实践活动,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才能。同时,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完善。

4.培养综合素质

高校劳动教育的特点之四是培养综合素质。劳动实践活动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责任感。这些素质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职业生涯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校劳动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活动,也是一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手段,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个性化培养和综合素质培养等特点。高校应该注重劳动教育的开展,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多样化的教育体验。

三、高校劳动教育概况

(一)高校劳动教育的发展历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劳动教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劳动教育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

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高校开始开展劳动教育。当时,学生主要通过参加学校的劳动组织,如田间劳动队、工厂实践队等,进行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这种形式的劳动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

到了20世纪70年代,高校的劳动教育逐渐转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向,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生产实践中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高校也开始在课堂上开设一些劳动教育相关的课程,如工程实践、实验技术、工程制图等。

21世纪以来,高校劳动教育不断深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一些高校还开始实行学分制劳动教育,在学生的毕业要求中增加了一定的劳动教育学分。

(二)高校劳动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的劳动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和体系,涵盖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社会实践和学分制劳动教育等多种形式。其中,实践教学是高校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和实践经验。此外,高校还在劳动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创新尝试,如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劳动教育”,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增強社会责任感。然而,高校劳动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高校的劳动教育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劳动实践和技能培训阶段,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一些学生对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积极的参与意识。

(三)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施情况

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施情况因地区和学校而异。一些高校的劳动教育注重实践教学,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他们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如“三下乡”“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锻炼能力。此外,一些高校的劳动教育注重社会责任和公益活动,如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通过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增强社会责任感。但是,一些高校的劳动教育仍然存在问题,如劳动教育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劳动教育内容比较单一,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

四、高校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劳动教育的理论基础不足

高校勞动教育的理论基础不足是当前高校劳动教育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高校劳动教育的理论体系相对薄弱,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导致高校劳动教育的实践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此外,高校劳动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也存在较大的滞后性,未能及时把握新时代背景下的劳动教育发展趋势和特点,影响高校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二)高校劳动教育的实践内容不够丰富

高校劳动教育的实践内容相对单一,缺乏丰富性和多样性。目前,高校劳动教育主要以实习、实训为主要形式,但实习、实训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此外,高校劳动教育的实践内容也存在一定的功利性和灌输性,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影响了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实用性。

(三)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施机制不健全

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施机制相对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施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缺乏有效的评估和监督机制,导致高校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二是缺乏有效的资源配置和管理机制,导致高校劳动教育的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三是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导致高校劳动教育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较低。

五、高校劳动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高校劳动教育的理论体系

建立高校劳动教育理论体系是推进高校劳动教育的重要保障。建立理论体系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对于推进高校劳动教育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理论研究可以探索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明确劳动教育的概念和范畴,阐明劳动教育的本质和特点。其次,理论研究可以明确高校劳动教育的目标,为高校劳动教育制定科学的目标提供理论依据。最后,理论研究可以探索高校劳动教育的方法,为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指导,确保劳动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因此,需要加强对高校劳动教育的理论研究,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为高校劳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理论创新

高校劳动教育的理论创新是推动高校劳动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高校劳动教育的理论创新首先应该注重对劳动教育的本质和目的进行深入探讨,明确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为高校劳动教育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其次,应该关注高校劳动教育的实践问题,如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实施劳动教育活动、如何评价劳动教育的效果等,为高校劳动教育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最后,应该关注高校劳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探讨高校劳动教育与当前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的关系,如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如何推动绿色发展等,为高校劳动教育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3.理论应用

理论研究和创新成果的应用,可以为高校劳动教育实践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指导。例如,通过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实践需求和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设计出更加符合实际的劳动教育方案;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管理水平;通过与社会各界合作,拓宽学生的实践领域和就业渠道,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社会贡献。

(二)丰富高校劳动教育的实践内容

高校劳动教育的实践内容应该是多元化、丰富多彩的,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劳动技能培养

劳动技能培养是指通过开设劳动技能课程、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用技能的过程。这种培养方式既有理论基础的学习,又有实际操作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竞争力。首先,劳动技能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能力。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开设相关的实践课程,如机械加工、电子维修、美容美发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技能,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接受培训,更好地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其次,劳动技能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实用技能。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专业知识,还要求他们具备实用技能。通过劳动技能培养,学生可以学习到实用技能,如电脑操作、汽车维修、厨艺等,这些技能对他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最后,劳动技能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竞争力。在现代社会,职业素养和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劳动技能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这些方面的能力。学生在学习实际操作能力和实用技能的同时,也会接触到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等方面的知识,这些都是提高职业素养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2.劳动实践活动

劳动实践活动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劳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过程。这种活动包括社区服务、义工活动、科研实践等。首先,劳动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和义工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了解社会上的各种问题和需求。同时,学生还能够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出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其次,劳动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参与科研实践等活动,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最后,劳动实践活动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劳动竞赛活动

劳动竞赛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掌握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能增强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技能比赛是一种常见的劳动竞赛活动,通过比赛,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掌握和提高专业技能,同时也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例如,可以开展机械制造、电子技术、计算机编程等方面的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创新大赛是另一种常见的劳动竞赛活动,通过比赛,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出新的创意和想法,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例如,可以开展创意设计、科技创新、文艺创作等方面的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劳动文化教育

劳动文化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让学生了解劳动的历史、文化和价值,培养他们的劳动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过程。劳动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节。首先,劳动文化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劳动的历史和文化。通过学习劳动的历史和文化,学生可以了解到劳动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到劳动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意义。同时,学生还可以了解到各个时期的劳动方式和技术,从而更好地理解和珍视现代工业化带来的生活便利。其次,劳动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劳动精神是指具有勤劳、刻苦、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通过劳动文化教育,可以让学生明白劳动是一种必要的生活方式,让他们认识到劳动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一种精神追求。通过劳动,学生可以体验到付出劳动所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进而培养自己的劳动精神。最后,劳动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劳动文化教育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了解到劳动对于社会和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劳动,学生可以体验到劳动对于社会的贡献,从而更好地理解社会责任的重要性,进而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三)完善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施机制

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施机制是保障高校劳动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完善实施机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机构设置

建立完善的高校劳动教育机构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建立完善的高校劳动教育机构能够明确机构职责和权责,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高校劳动教育机构应该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任务,如制定和实施劳动教育计划、组织和指导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开展劳动技能培训等。同时,机构应该清晰分工,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建立科学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确保工作有序开展,高效运转。其次,建立完善的高校劳动教育机构能够提升高校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高校劳动教育机构应该建立健全的教育教学体系,制定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案,注重学生实践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机构应该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完善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再次,建立完善的高校劳动教育机构能够有效推进高校学生的就业创业。高校劳动教育机构应该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帮助学生了解职业规划和市场需求,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同时,机构应该积极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合作,搭建实习就业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资源,促进学生顺利就业和创业。

2.人员配备

高校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劳动教育质量的基础。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第一,要注重教师的专业素质。劳动教育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熟练掌握各种劳动技能,并能够将其教授给学生。第二,要注重教师的教育背景。劳动教育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教育背景和教育理论知识,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制定教学计划,并能够有效地进行教学评估和反思。第三,要注重教师的培训和发展。高校应该为劳动教育教师提供各种培训和发展机会,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这样可以保证劳动教育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3.经费保障

高校劳动教育的开展需要充足的经费保障,这样才能确保教育质量和效果。因此,加大对高校劳动教育的经费投入力度是非常必要的。首先,经费保障是劳动教育的基础。高校劳动教育的开展涉及场地租赁、设备购置、人员工资等方面的费用,这些都需要经费支持。如果经费不足,就会导致劳动教育的质量下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经费保障是劳动教育的保障。高校劳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稳定的经费支持,才能保证教育的持续开展和稳定性。只有经费得到保障,才能够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劳动技能和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再次,经费促进劳动教育的发展。高校劳动教育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这需要有足够的经费支持。只有经费得到保障,才能够让高校劳动教育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4.评价机制

高校勞动教育的评价机制是促进高校劳动教育不断改进的重要手段。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对高校劳动教育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促进教育改进和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评价机制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评价指标。科学的评价指标是评价机制的基础。评价指标应该从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过程和效果等方面进行考虑,既要注重定性指标,也要注重定量指标。如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劳动技能的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等。(2)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应该根据评价指标的不同特点而灵活运用。评价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专家评估等多种形式。同时,评价方法应该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3)评价主体。评价主体应该包括高校学生、教师、专家等多方面人员。评价主体应该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能够对高校劳动教育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4)评价结果。评价结果应该及时反馈给高校的相关部门和劳动教育工作者,促进高校劳动教育的不断改进。评价结果也可以用于高校劳动教育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劳动教育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

六、结语

高校劳动教育不仅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未来,高校劳动教育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加贴近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开展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劳动教育活动,为培养优秀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韩奕文,朱丽华,郭婷婷,等.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展望[J].职业技术,2023,22(4):56-62.

[2]陈苗,陈丽军,付太安,等.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成效强化对策研究[J].贵州农机化,2023(1):29-32.

[3]薄爱敬.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5(1):57-61.

[4]张敏.我国劳动教育政策变迁的轨迹、机制与成效[J/OL].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4(2):93-100.

编辑 马花萍

猜你喜欢
劳动技能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题解教育『三问』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劳动技能up up!
热爱劳动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