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坤范:小社区有大作为

2023-06-03 09:44郑超
社会与公益 2023年2期
关键词:号院社工居民

郑超

在北京市东城區建国门街道赵家楼社区,社区居委会的大门随时向居民敞开。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金坤范说,居民有事找社区是出于信任,“他相信你才来找你”。

曾经,在金坤范的印象中,基层社区工作无非就是“胳膊别上红袖章,每天在辖区里溜达几圈”。

如今,她在社区工作了近14年,从一名普通社工做到了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再苦再累,她从未退缩,因为她坚信:在这个服务百姓、连接政府、回馈社会的岗位上,能大有作为。

从高薪白领到普通社工 一度因工作琐碎而委屈

回想起自己在社区这一路的成长时,她这样形容:有苦涩,有失落,更有成就与收获。

2007年以前,金坤范是一名公司白领,工作强度大、薪水也高。为了能多陪伴即将上小学的女儿,她和从事医务工作的丈夫刘更槐商量后,辞掉了这份工作。半年后,闲不住的她经邻居介绍,通过招聘考试,进入社区做起了社区工作者(以下简称社工)。她笑言:“那时选择去社区,就是想找一份工作轻松、能顾家的工作。”

让金坤范没想到的是,社区工作一点也不轻松,而自己竟然一干就是14年。

“小节小忙、大节大忙”,是对社工工作状态的真实描述。金坤范入职建国门街道大雅宝社区不久,就赶上两项重大活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09年国庆60周年。做宣传、挂彩旗、组织人员、维护秩序……金坤范忙于一项项繁杂的工作中。

起初,金坤范也曾动摇过。每次社区组织社工在户外清理小广告、垃圾时,她都会因为做这些“灰头土脸”的工作而感到不好意思。但看到小区居住环境变好了,听到居民的称赞,加上丈夫的鼎力支持,她坚持了下来。

2015年,东城区完成了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与网格化城市管理体系的“两网融合”,带来了全区社会治理方式的深刻变化。金坤范见证了基层社区治理方式的变革。社区服务窗口由“指定窗口”向“综合窗口”转换,服务人员、接线人员由“专科医生”向“全科医生”转变,百姓办事,不会再遭遇“踢皮球”了。

成为社区“挑大梁”的人 一堆遗留难题摆到面前

在“副手”位置锻炼了几年后,金坤范自己也成了“一把手”:2018年年底,45岁的她正式当选为建国门街道赵家楼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成了那个在社区“挑大梁”的人。

赵家楼社区位于二环内,地处中心城区,当年这里的居民楼既不“好看”、也不“好住”,隐藏了太多的岁月痕迹。楼龄老化,长期缺失物业管理,让这里成为“失管小区”,社区治理工作一度让社区工作人员头疼。

赵家楼社区党委副书记徐爽记得:“金书记刚来赵家楼时,经常被气哭,没少掉眼泪。”

据金坤范回忆,刚上任当书记的日子里,每天一上班就有居民上门反映各种问题,下水道堵了、燃气漏气了、灯不亮了、暖气不热了……

赵家楼社区大羊宜宾胡同31号院1号楼建于1988年,楼里共有5个单元,住着91户居民。由于企业亏损、改制、转让等多种原因,致使院内长期无人管理,环境脏乱。居民习惯了大杂院的生活方式及单位宿舍服务全包的模式,尚未形成“花钱买服务”的意识,连收卫生费都很难。

这样的老旧“失管院”,赵家楼社区共有10个。

2019年3月,建国门街道党工委围绕居民诉求,在大羊宜宾胡同31号院1号楼率先启动“党建惠家”品牌项目,成立了该项目临时党支部,尝试引入非公物业管理企业,积极探索“社区+非公企业+居民”共同参与老旧小区治理的新路径。

刚开始,项目筹备工作进行得并不顺利。在赵家楼社区党委开展居民动员工作中,金坤范第一次给居民开会,就屡次被居民的埋怨声打断。“你到我家去看看,不解决问题说多少都是白搭”“物业来了不就是为了收费吗”“你一上任,就要收我们老百姓的钱”……面对居民的质疑和埋怨,本来怀着一腔热情的金坤范回到办公桌前,偷偷掉眼泪。

但金坤范心里明白,作为社区“一把手”,工作仍要继续推进,还得寻找解决方法。为破解僵局,金坤范发动居民楼内的在职党员、退休党员、居民代表等一起做大家的思想工作。同时,社区党委号召党员周末开展大扫除,带领居民自己动手打扫楼道卫生,清理长期占用公共空间的废旧家具和车辆。大扫除时,金坤范跟大家一起埋头干活。

为培养居民“花钱购买服务”的意识,社区党委以居民需求迫切的智慧门禁为突破口,尝试要求每户居民承担更换智慧门禁系统的部分费用,经过细致沟通,100%完成了门禁费收缴工作。

一年后,“党建惠家”项目初见成效,大羊宜宾胡同31号院1号楼的电线、网线等线路捋顺了、管道疏通了、破损窗户换新了、各单元安装了智慧门禁,严重困扰居民生活的难题一个个得以解决。小区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善。“党建惠家”项目经验也拓展至赵家楼社区的其他居民楼。

猜你喜欢
号院社工居民
启 事
青春社工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工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
1/4居民睡眠“不及格”
离奇的凶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