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宝贝、瓷娃娃、月亮孩子、牵线木偶、天使综合症、星星的孩子、玻璃娃娃……在这些美丽的名字背后,是我们无法想象的煎熬与痛苦,他们就是罕见病患者。
2008年2月29日,欧洲罕见病组织(EURODIS)发起了第一届国际罕见病日。选择此时间点是由于这是每四年才出现一次的日子,寓意罕见。2009年2月28日迎来第二个国际罕见病日,在各国的一致拥护下,将每年二月的最后一天定为国际罕见病日。今年2月28日是第16个国际罕见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Share your colours”(點亮你的生命色彩)。
近年来,为加强我国罕见病管理,提高罕见病诊疗能力,国家卫健委、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共纳入121种罕见病,这是国家层面首次官方定义罕见病,被业内认为是罕见病领域“零的突破”。日前,第二批罕见病目录正在征集意见中。
罕见病常为先天性、慢性、消耗性疾病,疾病给患者和其家庭造成的痛苦巨大,罕见病患者和其家庭亟需社会给予生活、医疗、心理等多方面帮扶支持。
我国人口基数大,罕见病患者占比虽小但绝对数已达上千万,不少罕见病患者依然面临“诊断难、治疗难、治疗贵”的难题。由于罕见病药物研发费用昂贵、风险巨大、市场需求量小,多数制药企业不愿进行开发。据了解,国际上仅有约1%的罕见病有特效的治疗方法,而在我国注册的罕见病药物微乎其微,因此部分罕见病的有效治疗药物价格昂贵,且未能进入医保或商业保险,多数患者家庭无力支付。
我们要依法加强预防,抓好源头防控,努力降低罕见病发生率;我们要摸排底数,及时更新罕见病目录,提高诊疗能力;我们要促进罕见病药品创新研发,提升药品供应保障水平;我们要推进罕见病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加强罕见病社会保障和慈善救助,让更多罕见病患者吃得起药、看得起病;我们要加强罕见病防治能力建设,努力提升罕见病防治工作法治化水平,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守护人民健康福祉。
“罕见”需要被看见,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健康中国建设道路上,坚持对每一个困难群体都要关爱、都不能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