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
幼儿期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睡眠习惯的重要时期,如果家长在这一时期忽视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会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比如造成孩子作息时间紊乱,严重的话还可能影响孩子的记忆力,降低孩子的学习效率。
晚上十点半,爸爸妈妈已经昏昏欲睡了,琪琪还在玩玩具。妈妈催促她早点睡觉,她却像没听到似的。过了一会儿,她想喝牛奶,妈妈递给她一杯牛奶,喝完牛奶,她又说:“妈妈,我想看动画片。”妈妈不耐烦地说:“不行,赶快去睡觉。”琪琪放声大哭:“我不睡觉,我就要看动画片!”妈妈束手无策,只能答应她的要求。看完動画片后,琪琪终于上了床,却说:“妈妈,我睡不着,给我讲个故事吧。”就这样一直拖到晚上十二点多才睡觉。
第二天早上,妈妈叫琪琪起床,第一遍叫,她没有反应;第二遍叫,她应了一声后又钻到了被窝里。妈妈走过来叫道:“再不起床,我们要迟到了。”琪琪坐起来噘着嘴哭闹着:“我要睡觉!我要睡觉!”说着又躺下了,还想继续睡。最后,妈妈只好强行将琪琪抱出被窝,给她穿上衣服。母女俩好不容易走出了家门。
案例中的琪琪经常找各种理由不按时睡觉,可是到了早上又起不来,逐渐养成了不良的睡眠习惯。生活中像琪琪这样的孩子很多,他们是怎么变成赖床“小懒虫”的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白天睡眠不规律。有的孩子午睡时间过长;有的孩子只有在特别困的时候才睡觉。另外,有时家长会根据自身情况决定孩子的午睡时间,造成孩子睡眠不规律。
其次,睡前过于紧张、兴奋。心理学家认为,紧张的心情是人对事物的一种有效反应方式,是人应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准备。但是,如果人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则会扰乱机体内部的平衡。如果孩子睡前受到某些外界刺激,比如,看过于刺激的电视、玩激烈的游戏,会使头脑处于亢奋状态,从而难以入睡。
最后,家长不良生活习惯以及日常生活变化的影响。孩子晚睡,很有可能受到家长的影响。如果家长很晚睡觉,孩子也容易形成晚睡的习惯;如果家长习惯睡懒觉,孩子可能也不愿意早起。另外,家长带孩子外出游玩、在外面住宿等也可能使孩子感到不适应,从而影响孩子的正常睡眠。
面对喜欢赖床的孩子,家长要用心体会孩子的感受,控制自己的情绪,理智地寻找原因,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
第一,创设适宜的睡眠环境。家长要为孩子创设一个安静、宽松、自由的睡眠环境,不过分逗弄孩子、不讲惊险恐怖的故事、不看过于刺激的电视节目。另外,孩子上床后,家长最好不在屋内走动,不大声说话。如果孩子难以入睡,家长可以放轻缓的音乐帮助孩子入睡。同时,家长要引导孩子白天按时、准时睡觉,还可以帮助孩子制定一张早晚活动时间表,内容包括几点睡觉、起床等,使孩子从小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第二,使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一般情况下,年轻的父母都会忙于工作,将孩子交给老人带,下班回家后,也只是和孩子进行短暂的交流和互动。久而久之,孩子对家长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就可能出现在睡觉前缠着家长、坚持等家长下班才肯睡觉等情况。所以,家长在下班回家后,应抓住时机陪伴孩子。当孩子的情感需求被满足,晚上才会安心入睡,早上起床也会更容易。
第三,正确看待个体差异。在睡眠方面,孩子之间的需求和表现具有很大的差异,家长可以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有的孩子虽然觉少,但是能很快入睡,而且睡眠质量好,此时家长可以适当延长孩子玩耍的时间。对于睡眠习惯不好的孩子,家长要学会宽容,积极寻找多种策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第四,家园共育,适当奖惩。家长要和教师多互动,让教师重视并鼓励孩子的进步。教师的夸奖会让孩子更有坚持的动力。家长还可以和孩子制定奖励约定,比如孩子如果能做到每天按时起床,可以适当满足孩子的要求;如果孩子赖床,则可以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