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美术教学个案研究剖析
——李瑞年先生个案研究实践展示

2023-06-02 00:42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李瑞个案研究油画

刘 晨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北京 100054)

个案研究在艺术专业学员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学习绘画的学员而言,更是重中之重。个案研究可以培养和锻炼学员的探究能力,可以相对完整地呈现出艺术家的从艺与人生经历、艺术思想认知的变化及其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等,个案研究为学员日后撰写论文、论著奠定重要的基础。

笔者从事成人教育教学工作20 余载,在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艺术系教学中发现,个案研究对于成人学员的专业提升有着深刻的影响,但是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却相对薄弱,这是由成人教育的现状决定的。成人学员的专业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是艺术专业的部分学员入学时接近零基础,部分学员从事的职业与所学专业相差较大,即便是专业基础相对好一些的学员也常常是重实践、轻理论,这些因素不利于入学后的专业学习,尤其是理论学习。

在以往的个案研究教学活动中,学员在实践环节上,有些学员基础虽好,却表现出思想上不重视,忽视个案研究对其自身专业提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进行个案研究时,深入探究不足,缺乏深刻的分析,存在敷衍了事的现象;有些学员由于本身基础弱,加之任课教师缺乏有效的引导,使其在进行个案研究时,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知所措,抓不着重点,或者简单罗列、照搬、抄袭网络或书籍中的资料,导致学员提交的个案研究作业千篇一律,条理混乱、不严谨。

基于上述情况,笔者在艺术欣赏的课程中强化了个案研究的内容。在学员开展学习实践时特意选取学员们不太了解的画家,通过分段引导,鼓励他们主动收集相关资料,分析整理素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撰写准备。在本文探讨的教学活动中,笔者选取了画家李瑞年先生作为个案研究对象。画家李瑞年先生之所以比较特殊,源于他是一位被“遗忘”的艺术家,至今认识和了解他的人依旧寥寥无几,选取瑞年先生作为研究对象对于专业教学和学员习得是极具价值的。首先,互联网等媒介关于瑞年先生本人的信息较少,这就给学员营造了良好的研究环境,避免了借助互联网或书籍资料进行简单照搬和抄袭。其次,笔者长期以来将瑞年先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个案研究,得到业界的认可,笔者的研究经验可以为学员们提供良好的借鉴与指导。

现将课程实践中指导学员进行李瑞年先生个案研究实践的过程展示如下。

一、通过收集、分析和整理李瑞年先生相关资料,对李瑞年先生进行总体性了解

学员探究结果:

李瑞年(1910—1985),是与徐悲鸿同时代的中国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他曾培养出一大批美术人才,如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斛、戴泽、韦启美;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雕塑系主任钱绍武,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侯一民,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院长靳尚谊等,这些人后来均成为中国现实主义美术的领军人物,为中国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李瑞年先生擅长油画风景,20 世纪40 年代瑞年先生与徐悲鸿先生在重庆相遇相识,徐先生非常欣赏他的油画风景,给予高度的评价,称其画好似抒情诗一般,国内油画风景第一当之无愧。

二、分析为什么社会上认知李瑞年先生的人不多

学员探究结果:

李瑞年先生的作品风格独特,绘画技艺水平精湛,受到老一辈艺术家的称赞。20 世纪50 年代后,社会和艺术界兴起大型历史性题材创作的潮流以及反映时代生活的主题性与情节性的绘画内容,在这一时期李瑞年先生心如止水,始终坚持以风景作为创作的主题,他所遵循的绘画道路与当时的主流相异。基于此,李瑞年先生慢慢淡出绘画主流的视线,他的艺术命运发生了改变,从艺术的中心地带逐渐退居到了边缘,这就是社会上认知李瑞年先生的人不多的原因。

三、李瑞年先生的人生与从艺经历探究

学员探究结果:

1.家族背景的影响

李瑞年先生,1910 年出生于天津,父家和母家均是天津的名门望族,家族成员成绩斐然,在新与旧交替的社会变迁、东西文化交融碰撞的时代中,家族成员在实业、社会政治领域、文化领域、军事领域等都有涉及,这些都对他的性格养成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深厚的传统文化家庭的底蕴和新式科学教育的内涵悄然融汇在一起。综上所述,家族背景的影响为瑞年先生人文修养的奠定起了基础性作用。

2.从艺经历的影响

李瑞年先生生于天津,自幼喜爱绘画,学成于北京,留学于比利时和法国。李瑞年先生毕业于北平大学艺术学院西画系(即北平艺术专科学院),师从卫天霖,在绘画题材及风格上受其影响。艺专毕业后,留学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接受Van Haelen 老师的严格训练。其间瑞年先生素描技艺精湛,获学院表彰,之后又赴法国攻读博物馆学,在各博物馆研读名画经典,同时进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受曾教授过徐悲鸿的老师Simon 的亲手点拨,打下了坚实的古典主义油画造型基础。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对他的作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四、李瑞年先生作品个性化解读

学员探究结果:

李瑞年先生的风景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暴风雨》(原名《挣扎》)。这幅画创作于1944 年,是瑞年先生第一个创作高峰期的代表作品,这幅作品有别于其一贯的恬静的、唯美的作品风格。在《暴风雨》这幅作品中,呼啸的暴风、滂沱的大雨、滚动的乌云、地面腾起的尘气被他以多变的笔触呈现出来,笔法浑厚而有力度,一气呵成,横扫、斜摆、刮皴的笔触布满画面,看似无序随意乱涂,实质上精准表现出暴风雨的猛烈,雷电相融、风雨交加迫人心怀的视觉景象跃然其上,这样的画面形式令不大的画幅充满张力与动感。

一个顶逆风雨而前行的白衣人背影构成了画面的主角,整幅画充满了动感。多种艺术对比手法的运用,在此画中已相当娴熟,这也是这幅作品的特色所在。浓密的乌云与泥泞地面的反光,狂野的飓风与被吹弯的小树,色感上冷与暖、明与暗、远与近交错安排,画面上厚与薄、繁与简、粗与细交相运用……这一切都使得画面的效果更加丰富而感人。

经过归纳的色彩,整幅画面大面积的暗色与小面积亮色对比分明,从这种处理手法可以看出瑞年先生的独具匠心之处,他将欧洲古典主义的明暗对比法巧妙而自然地融入自己国家的风情中,寓意丰富。沉闷而压抑的气氛由整幅画的暗调营造出来,喻示着国难当头人们共同心境的写照。大面积堆积的暗色同时施以小部分亮色进行比对,极富隐喻性,让整个画面呈现出活力,给人以鼓舞、振奋。画中的白衣人,不只表达了画家自己的感受,而且代表了一种伟大的抗争精神以及对自由和胜利的渴望,反映了当时国民的共同心声。这幅作品不仅表达了画家在国难当头、山河破碎的苦难中的心境,更展现出一种充满悲剧色彩和抗争力量的情怀。吴作人先生在看了这幅作品时,给予“仰天长啸,一吐积愤,富有时代感情之作”的评价。《暴风雨》的内涵是丰富的,它以人物和自然的两个元素弱与强的对比,巧妙地从另一方面表达对人的坚强的生命意志的歌颂,与画者的从艺经历和人文品质相联系,可以理解为是瑞年先生坚韧不拔的性格及其不断探索创新的从艺一生的真实记录。

同是反映抗争的题材,法国画家欧仁·德拉克洛瓦运用浪漫主义的写实手法在《自由领导人民》中幻化出纯洁无畏的自由女神,带领民众于枪林弹雨中争取自由的胜利,画作展现出的场景犹如纪念碑般崇高,令人敬畏,给人以激情。瑞年先生则在《暴风雨》中将大写意的笔法贯穿在油画的写实技巧与中国传统的借景抒情、强调意境的语境之中,表达方式合二为一,创造出情景交融、情景互化的象征主义情境。如果说《自由领导人民》是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那么《暴风雨》则是《命运》与《黄河大合唱》的交汇曲。

最后从画面风格上看,这幅创作于20 世纪40年代的作品所体现出的视觉符号化艺术表达,在当时是超前化的。就当下而言,每每观之依旧觉得它即便是当代之作,也绝不落伍,这大概就是这幅作品的经典之处。

《雏鸡》是李瑞年先生讴歌生命的又一力作,这幅作品创作于新中国成立之后。万象更新、热情高涨是对新生国家最恰当的表述,画家也不例外。20 世纪40 年代挥之不去的压抑的偏灰色调,在这幅画中不见了,轻松的画面辅以清新、明快、柔和的色调,心情所致画风变革。不同毛色的可爱的小鸡们,三五成群挤作一团,散落在灰色地面上,毛茸茸的,憨态可掬,观看后令人陶醉其中,清脆稚嫩的叫声似乎也在耳边回荡。对新中国的期望,对未来新生活的向往,画者将满腔的热情全部倾注在了对小生命的赞美上,感情之真自然流露。

这幅作品在整体色彩把握上,统一和谐而又富于变化,黑色块的精心运用,散发着宝石般的光彩,打破了画面的沉闷,令画面瞬间明亮起来,犹如画龙点睛一般,正如雷诺阿所言,黑色是色彩中的皇后。在用笔技巧上,雏鸡的毛色、形体、质感结合自然流畅,展现了瑞年先生深厚的素描功底和高质量的油画水准,层层堆积的油画厚画技法丝毫不影响浓浓的水墨味道渗露,这便是此画的绝妙之处。

画者采用俯视构图,呈现着对生命关爱的视角,这样的构图方式显然是借鉴了中国水墨画的构图特征(中国画在表现雏鸡这样的小动物时常采用俯视构图)。这里体现了瑞年先生在创作上不断探索、尝试与祖国传统艺术相结合,从中国画中汲取营养,努力寻求将中西绘画技巧结合起来。不仅是他,与他同时代的艺术家们也在进行探究摸索,但是道路不同,如徐悲鸿、吴作人等开始在中国画上寻求突破,将西画的技巧融入其中,而瑞年先生是将国画融入油画,也是为数不多的始终如一坚持油画创作的画家之一。

画家眼中的世界是与常人不同的,这种不同往往体现在对事物的深层认知上。在普通人眼里不屑一顾的事物,在画家看来却是另一番景象,瑞年先生就是这样的人,他用精妙的画笔赋予平凡的事物以深刻的内涵。

《死不了》描绘的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花,用美丽形容它实不相符,它与牡丹相比永远是陪衬。有人栽种它只是因为此花易活,即便几天忘了浇水也依然死不了。或许就是因为它死不了,有顽强的生命力,画家体味到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才选择了画它,将一腔爱意凝注笔端。

在画家笔下,“死不了”被夸张了它的动势,充满了生命的律动,大面积绿色饰以小面积的暖色,使这些小花分外鲜艳,放大了它的美丽。纷乱繁杂的细叶汲取了中国画线造型的精髓,巧妙地将兰花的造型笔法应用其中,经过精细的梳理与组织,让造型更具挺拔柔韧之势,微风拂过,叶浪起伏,好似一首生命的抒情诗。这不起眼的小花经过艺术加工,一下子变得那么吸引人了,那么有人情味、有意义了。正所谓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对于生命的赞美不同时代有不同方式,文艺复兴时期,大师巨匠以西方式的直接的形式,用人体来表现生命的活力,赞美生命;瑞年先生则以东方式的含蓄展现中国人的情怀和感受,在《死不了》这幅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小题材、大内涵的表达方式让人不仅联系起瑞年先生艺专的老师卫天霖的作品,继而品味出师承后印象主义注重色彩与光线的变化的同时,将中国传统用线造型的手法穿插于其间,东西相融,浑然一体。

《芍药》带有十足的中国味道,是瑞年先生作品中最有影响的一幅。芍药花与牡丹花齐名,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花卉,被列为“六大名花”之一,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是绘画艺术中的常见花卉,象征友谊和情爱。芍药花在中国古代也是爱情的象征,现今已经成为了七夕节的代表花卉。因此从这个角度讲瑞年先生笔下的《芍药》,也可看作是其献给夫人的爱情之作,是他们之间朴素、真挚爱情的见证。

《芍药》是瑞年先生别有用意的一幅作品,瑞年先生与女儿李蒂亚一起各画了一幅,两幅画内容同一但是含义各异。女儿李蒂亚的作品是向父亲兼导师的瑞年先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而李瑞年先生的作品却有更深层次的意义,画作寓意深刻,既表达出了父女之间深厚的感情,又阐释了师生在艺术上的友谊与传承之情。可以这样讲,《芍药》不仅仅是一幅作品,它体现出的更多的是一种希望,一种艺术生命的延续。

瑞年先生《芍药》作品中的蓝印花布是刻画的重点,它起到了统领全局的作用。印花图案的蓝色用色准确,刻画细腻,光投射在图案上形成的明暗变化、图案底色上的高低起伏都被完美地呈现出来。红色的花瓶弱化了光影效果,与蓝印花布在技法的处理上形成了繁与简的对比。花朵的描绘是经过反复推敲的,芍药花瓣细密多层的结构变化,是依靠油画颜料厚堆,同时施加皴、点、揉、勾、扫等多变的笔法来表现的。为了画面效果的统一,花卉在整体的色彩调和上做足了功夫,整体降低纯度,却又不失色彩倾向,花的雅致与蓝印花布的朴素相得益彰,质朴之美油然而生。

瑞年先生在处理这幅画时大胆减弱了直接的光影,以平光造型,巧妙地将中国绘画重视固有色的特点融入其里,绿叶的处理能看出用线的痕迹和国画写意的表现手法,可以说这是中西技巧完美结合的一个典范。看到这幅作品不禁让人联想起靳尚谊在20 世纪80 年代的作品《青年女歌手》,靳先生在技巧的处理上也是采取了平光造型,以北宋名画为背景,现代人物端坐画前,人物处理上色调含蓄、细腻,没有强烈的光影对比,造型体量上厚重、结实,营造出东方式的典雅与含蓄之美。《芍药》与《青年女歌手》虽然在内容、题材上有所不同,但是所反映出的是两代画家在艺术追求中西融合上的异曲同工之妙。

《生命》是瑞年先生的最后一幅作品。象征主义手法的应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富有寓意的景色开门见山式地点明了主题。绿色的主调洋溢着生命的活力,挺拔的苍松枝叶繁茂,铺满画面,犹如生命之海,戏耍的孩童游弋其中。意境上,表达了人类的理想,讴歌了对生命的热爱,画家将希望寄于年轻的一代,对祖国的未来与人类的未来充满了乐观和希望,他将自己的希望都浓缩在《生命》之中[1]。

五、对李瑞年先生作品风格及其艺术价值的探究

学员探究结果:

李瑞年先生的作品没有轰轰烈烈的主题,旨在打造一片内心世界的净土,在热闹的文化环境中构筑起自己的艺术世界。李瑞年坚持他的风景画创作,用画笔表达他的发现、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观读瑞年先生之作品,要像品茶一样,细品他作品的韵味,便只觉回甘无穷,香醇持久。李瑞年先生的作品不仅技法出色,而且更多地展现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都与他的出身和从艺经历密不可分。

在西学东渐的历史大背景下,自油画引入中国起,“中西融合”便成了中国美术一个时代的课题。李瑞年先生在探究这一课题时,既尝试了在绘画形式上的融合,又在意境上进行了融汇。瑞年先生的作品所呈现出的是把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理解自然融入西式油画的表达之中。瑞年先生作品很少有废笔,笔到型坚,色彩准确,笔到意到,令他的作品富有隽永的内涵,显示出油画大家的风范。徐悲鸿大师给予了李瑞年先生精辟的点评:“李瑞年教授留比、法多年,浸润其艺术作品,好为深沉雅逸之音。”[2]李瑞年先生的油画,在结构与色彩、大景视野与地貌特征、厚重与写意等方面达到的高度与深度,在20 世纪的中国油画中有着绝对的代表性[3]。

猜你喜欢
李瑞个案研究油画
一张油画
Molecule opacity study on low-lying states of CS
Wimbledon Tennis
Highly accurate theoretical study on spectroscopic properties of SH including spin-orbit coupling*
油画《塬下》
油画
小学课程整合模式的个案研究
艺术百家:李瑞
《岁月长又长》(油画)
ICF-CY在学前融合教育中的应用探索——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