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描学习中的问题及对策

2023-06-02 02:48:02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5期
关键词:素描本质整体

董 帅

(伊犁师范大学,新疆 伊宁 835000)

素描是独立的画种和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多年来,素描与其他画种同存并茂,成为艺术宝库中别具一格的珍品。当今市面上有很多关于素描基础学习的指导类和临摹类书籍图册,但是对于针对素描学习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纠错的书籍反而是很少有文献和专著出版,本文选取素描学习中的问题和对策作为自己研究的题目,希望可以丰富关于素描学习过程的纠错理论。

一、学习素描的作用和意义

(一)训练和提升造型基本功

在美术专业教学中,素描课是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和写实能力的基础课,作为基础课,如果不抓好基本功训练,就失去了基础教学的本来意义,我们的学生还没具备最起码的写实能力,就急着搞起“独特风格”来,实际上是借此逃避基本功训练,目睹这一现实,教师应认识到,素描是理性认识的教学过程,不能在初期就夹杂主观成分,在教学中若过早强调“个性”,提倡“风格”,对学生写实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法国野兽派画家马蒂斯1948 年在美国费城举行个人画展,为避免对青年人的消极影响,他写的《致青年美术家的信》信中有这样一段话,“美术家应当深刻地认识大自然,应当和它的节律合拍这就要经过努力来使自己掌握技巧,有了技巧,往后就可以用独特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他的话,令人深思根深方能叶茂,没有扎实的根基就很难在艺术上有所造诣。凡是在美术史上垂名的有成就的美术家,无不是呕心沥血,穷其毕生精力苦练基本功的。只有苦练基本功才能为后期的个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艺术审美能力与感受

现代素描无论在造型观念、表达方式以及材质的选择上均与传统素描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20 世纪后半叶伴随西方进入所谓“后工业社会”而在艺术界出现的后现代主义,使素描的内涵与外延变得模糊不清,但从另一方面讲,这也体现出了素描在当代艺术中的独立价值,证明了素描同样也能登上当代艺术的舞台。

现代素描更重视素描艺术中精神层次的营造。现代素描生长和发展于现代艺术诸流派,它有极其丰厚的现代营养,现代各种文艺思潮使传统素描的再现技法体系不再能适应画家的现代艺术诉求,因而现代素描着眼于对传统绘画思维模式的创新与突破。

现代素描的观念更强调“发现”,这种观念包括:对熟视无睹的事物转化为画的可能性的发现,对艺术史甚至对其他艺术形式的纵向观看,从中发现可演化为素描艺术形式的异常迹象。这种观念解放了素描的视觉思维,客观上激活了对素描的多维度认知,观看的多样化造就了实现素描作品意义的渠道的多样化,素描在获得独立性意义的同时,使解读或独立审美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现代素描更关注对物象以及素描对象的个性化阐释,艺术家使用个性化的甚至隐秘化的视觉语言,拓宽了素描既往的审美空间,素描追求艺术语言的纯粹性与个性化,为了作品的个性化,现代素描总是夸大或强调素描中的某一因素,而不是被动地再现。对素描进行系统的研究与学习不仅是我们所从事的专业需求,更是内在的精神需求。

二、基础素描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观察方法不正确

学生在面对写生对象时,表现最多的是激动、热情和兴趣,其实就是对一件新的物象的新鲜感和关注度。这时他们不会将这份兴趣转化为理智的观察、而是急于投入到动笔的表现之中。在这样情绪支配下,一般会出现几类问题:形体的比例不准确、主要的特征抓不住。而出现问题的学生没有意识到这是因为观察方法的不正确,以为过多在意观察是在耽误时间,与其耗费时间和精力观察,还不如早点动手刻画。另外,还存在边观察边画的方法问题。出现这样问题的学生也知道观察的重要,但认为只要不断地看物象,边看、边画就不会有错误。持有这样绘画态度的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是:虽然看物象了,可是没有认真分析具体的形体、比例、结构、外形与内部的关系,所以他们基本上是持续边看、边画边想,缺少对物象整体的观察与分析、由内到外、由现象到本质的理解与认识。

(二)过分强调写实表现技法与具象效果

素描作为对一种技能的训练,培养了学生耐心、细致、深刻的观察能力和严谨、扎实的再现能力,但是过分强调写生和写实。长期的石膏像素描作业,学生习惯了在一个静止的状态去临摹对象,由于过分追求“准确”的再现客观对象而盲目摹仿事物的表象,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到对象的比例、透视、形体、空间、质感等再现技法问题,而忽略了想象、夸张、抽象形式等的思考,忽视了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学生作品过分中规中矩、往往死板而缺乏生气。

由于以前的教学体系过分依赖观察而忽视想象,过度安排长期作业而缺少生动的短期速写,单一的强调扎实的写实而摒弃夸张、装饰、变形和抽象,导致培养的学生大都沉实、稳健、古板而缺少浪漫、生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作业也是深受影响的。不少学生素描画得很好,创作不行;写生很好,想象不行;写实很好,夸张、联想、处理不行;具象可以,抽象不行等,这是传统教学过分片面注意写生、写实导致。由于传统素描教学重视写实、写生能力的培养,缺少创意、创新思维的训练,容易使基础教学与艺术创作脱节,许多学生写生时是高于创作时的不思考者。

(三)深入程度不够

素描学习中虽然一直强调“写生、默写、摹写、速写”的四写训练结合,但是实际操作太少,而且这四写都是传统、具象、写实范畴的造型练习,而对素描的形式及素描语言本身及创造力培养等一些基本问题不够侧重,最终导致深入程度不够。而对今天重视个性,注重独创的当代艺术思潮,传统素描教学方式就更加显得力不从心,更加凸显其过于片面写实,而缺乏对创新思维的深入培养。

(四)缺乏整体统一性

整体统一性在素描学习中至关重要。但是很多人在学习初期甚至具备一定基础后仍然对整体性不够重视。如在画组合静物之时,只注重对主要物体的表现和描写,或者出于擅长或对某物的兴趣而情有独钟,从而造成配属物体的表现营养不良,这就导致作品缺乏整体统一性,进而造成作品头重脚轻的畸形现象。

三、解决办法

(一)建立正确的观察与表现方法

关于素描学习方面,在我个人多年的素描学习经验我总结了几点的方法。

第一是构图均衡饱满,比例准确,造型严谨,结构正确结实,塑造深入,形象刻画生动,有一定的表现力等。初学者学习素描需要学习掌握一系列的方法和程序。比如,首先就是“整体地观察和理解”,相信每个学生最初碰到的并不是如何画的问题,而是需要克服局部观察和塑造的本能,培养“整体观察”的习惯。为什么要整体?为什么要违反天生的本能?因为只有“整体地看”,才能把握住正确的比例和透视关系,才能比较出五官位置、双眼远近、嘴唇厚薄,色调浓淡等。

第二个对于初学者来说重要的原则,就是绘画过程中,由大到小,由整体到局部,先概括后深入,“整体推进”的程序和次序的养成。为此,前人总结了很多方法,比如“宁直勿弯”“宁方勿圆”等。画一条轮廓线,眼中看到的明明是一条弯弯曲曲、变化多端的线条,为何老师要反复强调,必须先画一条直线,从明显的“错误”开始,一点点修改,最后画出一条与对象接近的曲线。在绘画的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配合“整体地看”,培养学生形成一套“整体的”工作方法和先后秩序。

(二)细心观察,耐心深入

素描教学中“看本质”的观察方法就是观察结构。例如画石膏像就是要观察人物头像的结构,画头像就是要观察头部结构、骨骼、肌肉等。其中,结构关系是既是固定的还是相同的,在此基础上才有区分,这个区分就是特征,每个人的特征都区别于他人的形体特征,而这些都是表面现象,要透过现象观察本质、更要观察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联系。如眼眶与眼轮匝肌之间的关联,鼻翼与鼻唇沟之间的关联。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从学习观察方法起,就学会既要观察物象的表而、又要分析理解连同表而的本质。

原则上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首先,两者是相互依存的。现象是本质的现象,本质是现象的本质,他们之间是表现和被表现的关系,例如素描写生中各类质感的日用品就是如此。其次,本质和现象是相互包含的。本质寓于现象之中,本质也包含现象,因为现象尽管是多种多样的、纷繁复杂的,但毕竟是由本质决定的,早己潜在地包含于本质之中。再次,现象与本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本质变现象应理解为本质表现为现象,现象与本质的相互转化,正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转化的客观基础。

其次是要区别真象与错觉。真象是从正而表现本质的现象,而错觉是由于感知判断错误造成的,如素描写生胡萝卜时,初学者往往更热衷于胡萝卜的根须、或是胡萝卜上坑坑洼洼的刻画,且越画越具体、越画越细腻,这样导致了胡萝卜本身立体感被忽略。这是典型的忽略了本质特征而揪住表面现象不放的错误判断。问题的根本是没有观察、理解、判断胡萝卜本身是一个圆柱体,根须也好小坑也罢,都是胡萝卜圆柱体的一部分,包括任何光线下都是这样的从属关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观察而进入周转,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运用一样。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么观察就是思考和识记知识之母。”可见,正确的观察方法不单单是作用于素描、有益于绘画,已对于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也是大有裨益的。

(三)坚持画速写,提高造型能力与速度

对于造型框架的直觉感悟认知有赖于对形体结构和造型规律的理解。形体结构可分为“几何结构”和“解剖结构”。然而日常的速写也可以充分锻炼学者对人或物表象的造型能力,正如一个长期画速写的人,他在长期对人物或某一事物的练习后就一定能对他的方法活学活用,假设将他的模特变换多种姿态,也可以手到擒来。这就源于他对物象内涵的充分掌握。在充分表现的同时更是可以很迅速的把内心的理解跃然纸上,这就与长期的磨炼和细心的观察以及正确理解方法是密切而不可分开的。

(四)加强整体观念,局部服从整体

“整体的观察,局部的表现,再回到整体”这是所有上素描课的教师都知道的观察与表现的要领。然而在素描中“做到始终从整体出发和刻画形象,始终使局部服从于整体特征,表现局部只是为了更充分地表现整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整体的观察是科学的观察方法,只有认识、理解、掌握并运用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观察活动。无论是素描石膏像、还是素描人头像,“整体的观察”都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它贯穿着素描教学的始终,包括长、中、短期素描作业的训练。

整体是相对局部而言,局部是整体的一部分,局部存在于整体之中,整体通过局部得到体现。如在塑造石膏像暗部时,大多数学生往往只看到了“发卷”,没能整体观察到“发卷”与头部的关系、头部与整个石膏像的关系,为此,所画石膏像,不是整体的石膏像,而是十分跳跃又个个孤立、脱离石膏像整体关系的“发卷”。究其原因,学生没有掌握整体观察的方法。这时,教师的引导最为关键:整体的观察方法是科学的观察方法。以课堂作业为实例,现场纠正“发卷”与整个形体之间的关系。一是“发卷”与头部结构的关系;每一个“发卷”都是依附于头部结构的毛发,而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无论有多少个发卷都是从属于整体的。二是暗部中的亮部与整体中亮部之间的关系。特别强调:每一组发卷都是一个复杂的几何体,已有着上下转折、左右转折的关系,同时,发卷与发卷之间有叠压和由于投影和反光产生的相互关联。上述纠正,不只是一幅作业的问题,而是一种科学的观察方法,要将其运用于以后的素描训练中。

猜你喜欢
素描本质整体
初夏素描
武汉素描
歌剧(2020年4期)2020-08-06 15:13:32
素描
雨露风(2020年8期)2020-04-26 19:55:51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流行色(2019年7期)2019-09-27 09:33:10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凡·高的早期素描
读者(2016年23期)2016-11-16 13:2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