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
——一首深蕴傲骨的旷世仙歌

2023-06-02 02:48次仁吉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5期
关键词:蜀道难蜀地蜀道

次仁吉

(西藏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西藏 拉萨 850007)

诗作一开篇即突兀而来,以先声夺人之势惊叹蜀道之艰难。“噫吁嚱”为蜀地之方言,《宋景文笔记》中曾载:“蜀人见物惊异,则曰:‘噫吁嚱’。”之后又以两个形容词“危”“高”概括了蜀地的总体特点,到此太白觉得渲染的还不够,于是一句奠定全诗基调之语仿佛由天而降、凌空而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此三句开篇,全诗雄伟奇崛的艺术基调由此而定。真如凭空乍起晴天霹雳,蜀地之叹语,一个语言上的阻隔;一个危高之道是地理上的阻隔;一个难于上青天却是天之浩淼地之苍苍的阻隔。层层阻隔下太白把读者完全置于一个陌生而孤独的境地中去,使人发觉太白笔下那个妄图过蜀道的人完全陷入了一个不可超越的境界,太白似乎是在嘲笑他,但太白又何尝不是在嘲笑自己,蜀道是人之道吗?我们一群凡夫俗子来这里干什么?我们为什么来到这里?这样的追问贯穿了李白《蜀道难》的全篇,似一股精神的潜流浅浅流动,贯穿了全篇文章,以后的文字都是对这一追问的渲染和展示。

蜀道之难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诗人没有直接从正面描写,而是自然跳转到蜀道的历史回顾中去,“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在诗人的笔下它那样无所追寻,蜀道的开掘能上溯到什么时候实在难以考究,只知道是远古的远古,何其茫然,四万八千岁是多么久远的年代,那块土地都独立自主地生存着,那是一块人间的土地吗?那是一块只有鸟儿才能偶尔飞出的地方。原来那块土地的通绝竟然要付出那么惨痛的代价。在夸张的笔法与神话的奇幻的交织下,蜀地突然间变成了一片神秘奇异的所在,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诗人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在这里,我们感到蜀地已经不是一片实在的人间乐土,它更像一个天外的世界,一个梦想的所在,一个不可近人的仙界。

接下来,诗人以“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到“使人听此凋朱颜”这一大段,从历史的回顾中收笔,将抽象的感叹转化为具体的描写,驰骋自己的丰富的想象,综合各种艺术手段,写尽了山的高危之势。这里突兀而立的山峰,高标接天,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而这山下却是冲波激荡的、曲折回环的山川大河,山之高与川之深,山之危与水之险相互映衬更见奇绝。山高得连能健飞千里的黄鹤都不得过,连矫捷如飞的猿猴都愁于攀岩,真是难上加难。而那入蜀的唯一通路青泥岭又是怎么样的呢?“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峰路萦回,山势峻危,据载,青泥岭是“悬崖万仞,山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难怪过道之人都是,“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普通人的渺小在这里被书写得淋漓尽致,他们试图超越生命的绝境,他们有着高绝的理想,但是他们无法超越,他们在理想的高远与生命力的渺小中挣扎,难怪蜀道上的人们会自然而然地由生一丝幽情,“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空谷中的悲鸟在朽枯阴深的山林里上下翻飞,不时地发出一两声哀号;子规啼血,更添荒山的空寂悲凉。生命本是脆弱而不堪一击的,可是人类却总要不停地用脆弱的生命对抗洪荒自然的强大。在这本就充满着悲剧感的人生里,我们却依旧要用我们微弱但却不息的生命力去对抗,哪怕结局注定是幻灭的,但却正是在这不屈服的抗争中,人才不会堕落,人才活得有所尊严。

一程高危,一程神秘,一程荒凉,然而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山、壁、水,各有奇绝。“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两个静态的画面定格,既写山之高接云天,又见壁之险象丛生。忽而水光四射,浪石激荡,山谷轰鸣,飞快的画面闪过,惊险万状有排山倒海的艺术效果。接着,作者又开始了他延续全篇的追问,“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况且,这里并不是乐土,“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作者极力描写对蜀道的惊怖畏惧之感,极力渲染艰险之中的巨大气魄,为的都是那一句追问,你为什么来这里?我们为什么来这里?这是傲视吗?是悲哀吗?诗人在这里传达的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情感?我们为什么来这里?这不仅是李白在蜀道之上的追问,可以说是李白一生求索的追问。太白为人,是有着常人所无法企及的激情与气魄的。他一生积极入世,希图有所作为于人世,但却终生不得。但太白不是普通人,普通人不得志有的是失志之悲,是悲观是失望是灰心是丧气,但太白不是。太白不得志,可他依旧有超越自我的办法,他身上有着冲越一切阻隔,傲视一切樊篱的高度的自由精神。他不需要别人理解他,因为他身上有着与生俱来的自信,他是仙而人者,因此,在太白那里,一无所惧,纵然他很了解生命的结局在哪里,可他依然要不断开拓。李白写这篇文章,歌颂的其实就是那种无所畏惧的悲剧性的生命力量。我们在这里,其实都是走在一条艰难的蜀道之上,我们的结局都注定虚无渺茫,没有人能真正地超越,真正地达到完美的境界,但是我们依然要抗争,要开拓,要进取,因为我们要捍卫生命的尊严,我们不能在强大的自然规律的压迫下显得那样渺小而无力,我们就是要证明自我生命意志的存在,我们就是要超越生命的局限。太白在这个角度里傲视着我们,审视着我们,他把生命尊严最完美的一面展示给我们,于是他站在仙人的角度俯视苍生的生命选择,这就是蜀道难的精神气质,这也是太白的精神气质。

这样解读《蜀道难》不知是否有些过于抽象化,但是笔者以为过去对《蜀道难》的解读未免有些过于呆滞刻板,说其“讽严武”,说其“讽唐玄宗幸蜀”,说其“送友人入蜀”,甚至有说“别无他意”,这些都不甚接近太白的风格,太白决不会写一篇文章只言一事,太白的情感也不会简单地被桎梏在某一个条框里,他的情感是流泻着的,即使他真的是为上述某一个目的而写这篇文章,那他在真正落笔成文时也必会思绪纵横,百感交加,因此他的作品总是具有无限的可解读性的。

《蜀道难》作为李白的代表作和成名作,它刚一问世就受到了同代人的高度重视和激赏,而身后的赞赏之词亦不胜枚举。宋代的李颀在《古今诗话二》中记载道:

李太白始自西蜀至京,贺知章闻其名,见之,请为文,出《蜀道难》示之。知章曰:“公非人间人,岂非太白星精邪?”于是解金貂换酒,醉而归。及见《乌夜啼》曰:“此诗可以泣鬼神。”

可以说是一首《蜀道难》使李白见知于文坛名士贺知章,足以见这首诗功力之深。李白同代人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也曾说:“故其为文章,率皆纵逸。至如《蜀道难》等篇,可谓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也大加赞叹道:“太白之精下人间,李白高歌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落笔生云烟。”

《蜀道难》是一首奇异的诗,一首不俗的诗,是生命意义的探求和生命尊严的捍卫之歌,不论从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是一部旷世的优秀作品,值得我们反复体味,亘古传唱。

猜你喜欢
蜀道难蜀地蜀道
蜀道行
牛心山
蜀道向天开
开心校园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宝墩遗址:蜀地城市之源
蜀道除艰险天府尽欢颜
蜀道雄魂
地灵人杰 蜀地少年
追寻小平足迹: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地灵人杰蜀地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