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王露瑶,段俊国
(1.成都中医药大学 眼科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5;2.成都中医大银海眼科医院,四川 成都, 610084;3.中医药眼病防治与视功能保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75)
白内障由晶状体蛋白的异常聚集引起,表现为晶状体混浊,主要包括视力模糊、视力下降、近视增加等症状[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白内障导致超过 40% 的失明病例[2],是全球首位致盲性眼病,随着人口的增多和老龄化进程,白内障患者随之递增。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唯一有效的手段[3],尽管近年来手术技术不断进步,但仍存在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另外,在财政资源和医疗设施有限的地区,高成本和技术要求限制了白内障手术的可行性[4],白内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造成了极大的社会负担。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白内障因其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广泛的治疗条件,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CiteSpace是由陈超美教授及其团队基于 Java 语言研发的一款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5]。本研究基于CiteSpace软件,对中医药领域白内障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定量考察和可视化分析,以知识图谱的形式客观展示其研究框架和基本发展脉络,以便广大学者能够更全面直观、清晰的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内容与热点,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更明确的研究方向,促进该领域的发展。
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查找中医药治疗白内障的相关文献。检索词设定为“白内障”,文献分类选择“中医学”“中药学”与“中西医结合”,检索语种限定为中文,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6月30日,共检索到文献1 456篇,根据纳排标准逐条阅读题目和摘要进行筛选,最终纳入896篇文献。
文献纳入标准:纳入中医药领域的白内障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完整、真实可靠。
文献排除标准:①会议论文、科普宣传、新闻报道、约稿信息、成果等类型文献;②研究内容与“中医药治疗白内障”不符合的文献;③重复发表的文献;④无法正常下载及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
将纳入分析的896篇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出,导出的题录中包含题目、作者、机构、关键词、摘要等。将题录命名为“download_??.txt”后导入CiteSpace 6.1.R2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软件参数设置:时间跨度(time slicing)为1957年4月至2022年6月(中医药治疗白内障的相关文献最早发表在1957年4月,故设置为1957年4月至2022 年 6月);时间切片(years per slice)设置为1;节点类型(node types)分别选择:作者(Author)、机构(Institution)、关键词(Keyword);“Top N”设定为 50;修剪方式(Pruning)为 pathfinder、pruning sliced networks、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根据以上设置进行可视化分析,生成中医药治疗白内障的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的共现、突现、聚类等知识图谱。
对中医药治疗白内障的研究文献发文趋势进行分析(图 1),发现有关文献首次出现在 1957年,沈祖寔对84例白内障运用“磁硃丸”治疗进行了临床观察,发现在服用“磁硃丸”期间,不但能阻止白内障视力恶化,且对视力较佳的早期白内障,有增进视力的功效[6]。此后相关文献稍有增多,总体来说,中医药治疗白内障的研究文献发文量较少且增长缓慢,1957-1985属于起步阶段,年发文量不足10篇;1986突破10篇,1986-1991在10篇附近波动;1992-2021发文量进一步增多,但波动较大,不均衡(13-43篇)。其中2007年发文量43篇,为目前为止最高年发文量。2022年截至 6月 30 日发文7 篇,预测该年度的最终发文量可能低于 2021 年。
图1 中医药治疗白内障研究发文量年度分布
中医药治疗白内障研究文献的来源期刊检索到295种。主要来源于《中国中医眼科杂志》(62 篇)、《国际眼科杂志》(20 篇)、《中西医结合眼科杂志》(19篇)、《江西中医药》(15 篇)、《辽宁中医杂志》(15 篇)等。发文量排名前 10 的期刊(图 2)累计发文193篇,占总文献量的21.56%。其中,国际眼科杂志、眼科新进展、中药药理与临床为中医药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学术影响力较大。
图2 中医药治疗白内障研究文献来源期刊
纳入的 896篇文献包含作者 955名,发文量 5篇以上的作者(表 1)以及合作网络可视化分析(图 3)共获得955个节点,1010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22,图谱中节点个数代表作者数量,节点大小表示作者发量,节点间的连线表示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连线粗细代表作者间的合作关系的亲密程度。结果表明,对中医药治疗白内障的研究主要形成了以祁明信、刘平、李翔为主的 3个核心研究团队,其中发文量最多、研究规模最大是以祁明信、黄秀榕、严京等为代表的团队,团队之间的合作较为紧密,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中药单体(姜黄素、榄香烯、金雀异黄素等)对晶状体氧化损伤的防护作用及机制研究[7-9];以刘平、关立南为代表的团队的研究方向侧重于中药单体(黄芪甲苷、红景天苷等)对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治疗作用[10,11];以李翔、黄秀蓉等为代表的团队研究内容涉及中药复方糖障明对糖尿病大鼠晶状体的实验研究[12]。余下的团队发文量较少,规模较小,合作关系较疏松。
表1 中医药治疗白内障研究发文量>5篇的作者
图3 中医药治疗白内障研究文献核心作者共现网络
纳入的896篇文献涉及716家机构,发文量≥6篇的研究机构统计有 13 家(1.82%)(表 2);3-5 篇的机构有 36 家(5.03%),剩余 3 篇以下的发文机构为 667 家(93.15%)。发文量最高的是福建中医学院病理生理研究中心(20 篇),其次为广州中医药大学(18 篇)、成都中医药大学(12 篇)、宁夏医科大学(12 篇)。对中医药治疗白内障相关文献的发表机构进行合作网络可视化分析(图 4),得到716个节点,252 条连线,图谱密度为0.001。可以看出,虽然研究机构数量较多,但各个机构间联系较少,合作机构多存在于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如广州中医药大学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研究机构之间跨地域合作相对薄弱,说明中医药治疗白内障的研究在各个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不多,存在地域局限性,缺乏多学科合作。
表2 中医药治疗白内障研究发文量≥6篇的机构
图4 研究机构共现图谱
2.5.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是论文主题的高度凝练,共现分析是指以关键词为节点,剪裁后的由节点和连线构成的共现图谱。对纳入的896 篇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共现网络分析,合并同类项后得到的可视化图谱由654个节点,979条连线构成,网络密度为0.0046。频次>10 的关键词18个(表 3),中医药治疗白内障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图 5)。结合关键词信息发现该领域研究主要涉及发病机制、并发症、治疗药物等。发病机制主要集中于氧化损伤、凋亡的研究;涉及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干眼症、角膜水肿、黄斑水肿等;治疗药物主要侧重于复明片、姜黄素的探索;有关中医药治疗白内障的文献类型主要有临床观察、实验研究、综述。中心性是评价节点在网络知识图谱中重要性的指标[13],在中医药治疗白内障研究的关键词中凋亡(0.24)、晶状体(0.18)、临床观察(0.16)、中医药(0.15)、圆翳内障(0.14)、丙二醛(0.13)、氧化损伤(0.12)、大鼠(0.11)、糖尿病(0.11)中介中心性≥0.1,表明其为该领域较热门且较重要的研究。
表3 中医药治疗白内障研究文献频次>10的关键词
图5 关键词的共现网络展示
2.5.2 关键词聚类分析
基于关键词共现网络,运用对数似然比(LLR)算法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可视化展示(图 6),结果中医药治疗白内障关键词聚类图谱包括644个节点,1196条连线。依据聚类划分的评价指标,聚类模块值(Modularity,Q),Q>0.3表示划分的聚类结构显著,聚类平均轮廓值(Silhouette,S),S>0.5认为聚类划分合理,S>0.7则意味着聚类效果令人信服[14]。该研究结果显示Q=0.859>0.3;平均轮廓值S=0.9369>0.7,提示本研究关键词聚类显著并令人信服。对排名前10的聚类进行分析,聚类#2表明矫正视力是白内障治疗的关注重点;聚类#3表明氧化损伤是该领域机制研究的热点;聚类#4、聚类#7突出该领域研究类型集中于临床研究、动物实验;聚类#5、聚类#9显示中医药治疗白内障的研究侧重于疗效分析,聚类#8提示针拨术曾是盛行一时的手术方式。
2.5.3 关键词突显分析
从多个题录中检测频次高,增长速度快的关键词,进行关键词突现分析,可据此判断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begin”表示突现开始时间,“end”表示结束时间,“strength”表示关键词突变强度,强度越大则影响力越大。中医药治疗白内障的关键词突现分析(图 7),共检测到11个突现词。结果表明多数研究开始较晚,2006-2013年对于白内障病因以及复明片和姜黄素的研究较多,2012-2022年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并发症开始引起重视。其中,突现强度最高的3个词为“干眼症”、“晶体混浊”、“复明片”;持续时间最长的词为“晶体混浊”,从1979年一直持续到1999年;自开始突现并持续至2022年的词汇有“补青颗粒”、“干眼症”,可能是今后的研究前沿和热点。
图7 关键词的突现分析
对已发表的中医药治疗白内障文献分析发现,第1篇相关文献发表于 1957年,研究开始较早,但长远来看该领域研究进展较为缓慢,发文量较少。从来源期刊分析,相关文献主要来源于眼科专业的期刊,发文量排名前10的期刊不乏学术影响力较大的核心期刊,表明该领域研究方向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从发文作者分析,形成的合作团队主要以祁明信、刘平、李翔等为代表,但总体来看,形成的学术团体较少,缺乏合作交流。从发文机构分析,福建中医学院病理生理研究中心是发文最多的机构,各个机构之间联系疏松,合作机构多存在于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未形成核心机构团队。
根据关键词共现分析与聚类图谱结果分析可见,中医药治疗白内障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病机制、治疗药物及并发症等方面。
3.2.1 发病机制
针对发病机制,该领域目前研究较多的是“氧化损伤”和“凋亡”。氧化损伤被认为是白内障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15],可以直接影响晶状体蛋白的溶解度,从而增加晶状体的不透明度。有文献报道,白内障组织中的活性氧(ROS)水平高于正常组织[16],高浓度的ROS会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凋亡和晶状体蛋白变性,从而促进晶状体蛋白的溶解度损失和聚集体的形成[17]。普遍认为,LEC凋亡是非先天性白内障形成的细胞学基础[18]。白内障发生发展与细胞异常生长及凋亡关系密切,线粒体通路是最主要的凋亡通路[19]。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ncRNA在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20]。南安超等[21]研究发现,miR-15a可以通过抑制SIRT1的表达,上调FOXO3a和p53的活性,加重细胞凋亡,影响白内障的发生。李阳等[22]研究证明miRNA-125b可以通过靶向调控BAK1影响HLECs的凋亡。李海燕等[23]发现上调miR-29a可促进H2O2诱导的HLECs的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减少氧化损伤。对白内障发病机制的深入探索有助于为白内障的药物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3.2.2 治疗药物
关键词知识图谱显示“姜黄素”,“复明片”是治疗药物的研究重点和前沿。姜黄素是姜黄根茎中的成分,是具有强大抗氧化活性的天然多酚[24],在白内障治疗中具有巨大潜力[25]。姜黄素已在许多白内障模型中进行了探索,证明其能够通过抑制晶状体中非酶促抗氧化剂的消耗来抑制硒诱导的氧化应激并延缓白内障的形成[26,27]。最近,Cao等人[28]使用亚硒酸钠诱导的体内白内障和体外LEC模型研究了姜黄素的抗白内障和细胞保护作用的潜在机制,结果表明姜黄素通过减少细胞内ROS的产生和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来减弱亚硒酸盐诱导的白内障形成。复明片是一剂滋补肝肾,养阴生津,清肝明目的中药复方,对于肝肾两亏、精血不足或肝经郁热引起的白内障具有较好的疗效[29]。卢童娟等[30]发现初发期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明片可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视力水平,提高生活质量。陈润通过72例未成熟期老年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试验得到了同样的结论[31]。周星利发现[32],超声乳化术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后,辅以复明片能有效降低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血清β2-MG和HbA1c水平,改善眼底病变程度;下调血清MDA和NO水平,升高SOD浓度,恢复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抗氧化能力。
3.2.3 并发症
手术是目前白内障最直接、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尽管手术效率高,但仍存在角膜水肿[33],黄斑水肿[34],干眼症[35]等并发症。中医药在预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并发症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与年龄、晶状体硬度、前房深度、灌注时间密切相关[36]。龚华等[37]通过临床研究发现,西医结合除风益损汤加减治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水肿的效果更佳,可明显缩短角膜水肿消退时间,减少不良反应,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研究发现,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高脂血症、病程长、糖化血红蛋白高于7%是白内障术后发生黄斑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38]。李江玲[39]用加味五苓散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水肿患者,结果显示该疗法效果肯定,能有效减少患者的视网膜中央厚度,缩短黄斑水肿消退时间,提高最佳矫正视力。干眼是白内障术后最为常见的不适主诉之一[35],目前西医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的主要治疗药物有人工泪液,抗炎类药物,促进角膜修复的药物等,但治疗效果欠理想[40]。郭景新[41]将9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新泪然滴眼液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熏蒸,观察组的BUT、SIT、FL等均显著改善,提示中药熏蒸联合新泪然滴眼液对改善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效果更为明显,具有推广价值。
研究表明,中医药除了在防治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发症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还能促进术后患者视力恢复。苟廷春[42]通过对白内障手术患者施行穴位按摩、耳穴压豆中医操作,添加中医膳食调理明显促进了患者视力的快速恢复。尹晓红[43]对92例白内障手术患者进行临床试验得到了相同的结论。权联姣等[44]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给予通瘀明目汤煎服,发现中药组视力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推测其对黄斑具有减轻水肿和抑制炎症作用。
根据关键词突现分析提示,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以及中医药针对白内障发病机制的作用研究可能是中医药治疗白内障未来的研究趋势。
中医药在防治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并发症如角膜水肿、黄斑水肿、干眼症方面优势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视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普及,并发症的临床难题日益突出,亟待解决,对此,中医药具有较大推广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突现图谱显示,“补青颗粒”自2015年开始突现持续至2022年,有文献报道,补青颗粒对高糖诱导的HLE细胞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有显著影响,改变线粒体自噬可能是补青颗粒改善白内障发病的机制之一[45]。在动物实验中,补青颗粒不仅可以减轻db/db小鼠体重、晶状体浑浊度和病理损害,还可增加晶状体细胞自噬水平,来治疗早中期糖尿病性白内障小鼠[46]。另一项研究表明,补青颗粒联合石决明水提液治疗白内障大鼠,主要通过抑制大鼠晶状体TFAR19蛋白表达和视网膜JNK3磷酸化,来调节氧化应激反应水平[47]。范博妍团队[48]也发现补青颗粒对紫外线诱导的大鼠晶状体氧化应激具有保护作用,可有效延缓白内障的形成。白内障发病机制主要为LEC凋亡、氧化应激、晶状体蛋白质变性等[49],中医药具有多靶点、多成分、整体调理的作用特点,将中医药与现代医学发病机制结合,可以开发白内障新的治疗靶点,将是未来的研究趋势。
综上,中医药治疗白内障的研究热点随时间不断变化,贯穿始终的是发病机制探索、治疗药物开发、并发症治疗等,该领域未来主要围绕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以及中医药针对白内障发病机制的作用开展研究。遗憾的是,虽然中医药以其整体优势和辨证论治在白内障治疗中显示了较好疗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50],但该领域的研究文献数量相对较少。建议广大学者进行高质量、多中心的研究,广泛深入利用祖国医学的精华,进一步开辟新的治疗思路和靶点,以更好的突显中医药治疗白内障的优势,为白内障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