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华
孔子让弟子颜渊、子路谈谈各自的志向,谈完后,子路问孔子有何想法,孔子只简单地回答:“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的话并没有从自己本身来说,似乎答非所问,实际提出了一个非常高的要求和标准。一个人能让老一辈对你感到欣慰而放心,朋友对你信任而依赖,年轻一代对你景慕怀念,这几乎是一个完美的形象。
孔子的三条标准都是以“别人眼中和心中的你是何种人”来做评判依据,这告诉我们:你是什么样的人,要从你在别人眼中的和心中的样子来找答案。作为教师,我们也可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在各项评比和展示栏里,写的往往是教师的个人荣誉,比如基本功比赛和评优课比赛中的名次,发表的论文,出版的专著等,这些确实可以看出一名老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但這样的介绍缺少了一个维度,那就是在学生心里,你又会是什么样子?学生不会用老师的荣誉来评判老师,他们所说的才是一位老师最真实的样子。老师要想真正知道自己的工作形象是什么样子,需要从学生的心中找答案。
冰心先生在回忆自己的数学老师时曾这样写道:“同学中敬爱她的,当然不止我一人,因为她是我们的女教师中间最美丽、最和平、最善诱导的一位。她的态度,严肃又和蔼,讲述时简单而又清晰。她善用譬喻,我们每每因着譬喻的有趣,而连带着牢记了原理。”这位老师的专业成就我们无从知晓,但从学生记忆的样子里,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位优秀且负责的同行。
所以,老师要知道自己的职业状态,首先应了解自己在学生心中的模样。是和蔼可亲,还是严厉冰冷;是真诚热情,还是厌烦冷漠;是循循善诱,还是急于求成;是平等公正,还是偏私袒护——这些样子,和个人成就大都无关,却是作为一名教师最需要反思的方向。
笔者上小学时有一位代课的钟老师。在我们眼里,老师是什么身份并不重要,只觉得他上课好有激情,同学们大多对他的课很有兴趣。有时候,为了一道数学题,下课了我们还围着他讨论解答方法。有时候,钟老师会出一些有意思的题目来考考大家,并且表扬和肯定我们找到的解题方法,再顺势出示他找到的更加巧妙的方法,让我们常常有豁然开朗的感觉。钟老师教学时的投入状态,以及真心想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深深感染了我,甚至影响了我作为一名教师的状态——如果我也能像钟老师那样对待工作、对待学生,何愁不能成为一名好老师呢?
我们常常在意的各种表现和成就,说到底只有与学生产生直接关联才会有现实意义,否则,就只是一名教师的“身外之物”。只有当我们真正走到学生中间,走进学生的心里,给每一位学生留下温暖、美好的记忆,给学生成长带来真实的帮助,令学生从此深深记住人生路上遇见时你的样子,才是一名教师最该感到欣慰和自豪的“荣誉”。
在学生心中找寻到的“你”,才会是你“最真”的样子。这个样子需要我们不断努力追寻。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学校 江苏苏州 215021)
责任编辑 余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