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文庆 李宝艳 温福英 旷开金
【内容摘要】本文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传播教育为主题的研究论文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相关研究成果数量呈递增趋势,研究论文所属学科分布集中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教育学等学科,研究内容集中分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研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认同教育研究和大众化研究。同时,本文认为,相关主题论文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后续研究应不断聚焦新问题、丰富研究方法、突出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就如何科学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播的路径研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生;有效;传播路径;学术文本
当前我国高校都在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的传播教育工作,在新时期不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播已成为中国高校最鲜明的政治主题,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科学总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有效传播的基本现状、取得的重要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和实践发展进行探索和展望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播研究的基本概况
本文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知网学术论文电子期刊数据库中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年大学生中有效传播路径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与评述,并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视阈,以进一步探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播的路径。
本文主要依据文献计量学相关原理,通過“题名/主题/关键词”等进行检索,对中国知网学术论文电子期刊数据库中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播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统计和科学分析。文献检索项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大众化/传播/国际等作为联合检索词,并去除与本研究主题无关论文,基于此将检索出的相关文献进行基本分类和统计分析。
(一)相关研究论文数量呈迅速递增趋势
按年度出版时间检索和研究主题分阶段统计分析。2012年10月之前没有相关文献记载,2012年10月—2017年10月有一些文献,但总量较少,最早出现的高相关性文献是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众化的主题分析、大众化意蕴探索、在高校学生中有效传播研究为主题。2017年10月至2022年10月相关文献持续增长(见表1),其主要原因是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树立起了“新时代”思想旗帜。因此,这个时期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以及全面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为主题的相关研究文献逐渐增多。截至2022年10月共检索出较高关联度文献433篇,从论文分类来看,期刊论文379篇,不包括报纸、会议类文章,占比87.5%,其中核心期刊论文80篇,占期刊论文数的21.1%,学位论文54篇,占比12.5%。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数量在2017—2020年呈迅速增加趋势,这两类文献是本文分析研究的重点,说明学术界对此类主题的研究较为关注,也显得更为有价值和意义。
(二)相关研究成果所属学科分布较集中
通过对379篇研究成果进行学科类型归类分析,发现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教育学等一级学科。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论文334篇,占88.1%,而其中又以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研究论文居多;新闻传播学学科研究论文24篇,占比6.4%,教育学学科研究论文13篇,占比3.4%;其他学科8篇,占比2.1%,具体主要分布情况见表2。这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的宣传传播研究呈现出跨学科融合趋势,同时也显现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以外的学科领域研究还未完全铺展开,可以通过进一步引入新闻传播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理论和方法,来增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年大学生中的传播途径和策略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三)相关研究文献主题逐渐丰富
对具有相关性的文献内容和主要关键词的期刊论文进行定量分析,研究成果主要汇集在6个类别,其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传播研究”为主题的相关文献(U)16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为主题的相关文献(V)113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研究”为主题的相关文献(W)136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教育研究”为主题的相关文献(X)17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研究”为主题的相关文献(Y)28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研究”为主题的相关文献(Z)69篇,具体主要分布情况见表3。这表明大多数学者重点关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研究,其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教育研究。相比之下,有针对性的教育传播研究成果较少,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增强问题意识,丰富研究内容。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播研究的主题分析
当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播研究为研究视角和切入点的相关探索,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研究主旨主要体现在了解掌握有关文献成果和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从横向角度进行关键主题分析与总结。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传播的意义价值研究
学者们认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大学生,有利于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①②是巩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重要步骤,③也是高校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然要求。④有些学者认为,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是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青年大学生头脑的现实需要,是新时代改进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是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需要,是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⑤⑥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研究
学界主要在理念思路创新、整体系统发展、教学教法改进、教师队伍建设、信息技术融合等维度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学者从整体性、精准性、创新性和全局性四大思维,⑦从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思想政治工作体系,⑧从标准的客观性、方法的指导性、成效的激励性、工作的原则性,⑨从逻辑起点、逻辑指向、核心逻辑和方法论逻辑⑩等方面整体性推进这一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一些研究者认为主要是“创新教学理念、加強顶层设计、强化师资建设,推动教法创新、优化机制保障”,深化“三进”基础性学理、全局性系统、实证性调查,强化协同联动效应,完善课堂教学设计,加强思想引领和学生自我构建,切实提高有效性。还有部分学者从健全高校共青团学习宣传机制、强化高校辅导员作用、发挥学生理论社团功能、探索运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开展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加强不同类型高校特色化教育等维度来探讨“三进”工作。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学者们主要从融入的现状成效、思路构想、内容方法、话语体系、路径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究。一些学者认为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内化、渗透、柔性三原则,精准提炼动态教学内容、遵循大学生心理接受规律、创新教学方法、讲求语言艺术、融合现代手段改造传统课堂,是这一理论成果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路径。有的学者结合五门思政课呈现的具体特点、特色差异,强调从不同侧重增强全面融入的有效性。部分学者注重从话语主体、话语内容和话语语境等主要维度上着力,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增强融入的有效性。还有学者提出要构建高校协同育人体制机制,通过优化创新主渠道教学、有效开展课外活动、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推广强化网络信息教学等方式达到全方位融入的目的。
(四)当代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教育研究
学者们一般从学理分析、现状调查、机制培育、策略路径等角度来探究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同。有学者提出应构建健全动力、引导、保障三机制,提高学生“行为、认知、情感”参与,创新方法载体平台、体制机制,以提高学生对这一思想的政治、思想和情感认同。有学者从“发轫、认知、反刍、知行”四个过程环节,围绕教育原则、教育内容、教育重点和教育方法艺术等方面建构实践模式,全面推进强化认同教育的实现。还有学者从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形象化认同等具体角度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同路径问题。
(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研究
学界主要从价值取向、叙事方式、话语体系、机制路径、特殊视角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有学者认为应从目标导向、内容重构、话语创新、支撑体系方面入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的有机统一,理论追求、价值追求和个人追求的有机统一,对象化、分众化和差异化的有机统一,从而有效推进大众化。有学者根据这一思想本身具有的大众化鲜明特点,建议应从“形象概括、反向比喻、逻辑分析、使用警示话语、使用可视化语言”的大众化叙事视角,通过生动的故事、反向的比喻、精当的论断、可视化的表达、绝妙的逻辑把握、实践问题的理论升华、简明的设问、历史的叙说、斩钉截铁的话语等具体方式来不断推进大众化。还有的学者强调要始终抓住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线,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中的重要作用。
(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传播策略研究
学界普遍认为,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的有效性,核心在于采取有效的传播策略。有学者提出要在传播内容、形式、体制、机制等各方面创新传播途径,通过创新传播内容提升理论的吸引力、创新传播渠道提高理论的传播力、构造特色传播话语风格提高传播的感染力、打造丰富多样的传播符号提高传播的影响力。一些学者认为可以通过微传播、碎片化传播、人工智能嵌入,来开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的新路径。如何强化这一思想在大学中的有效传播,有学者提出要着力把握好学习的自觉性、长效性、渗透性和实践性等四重维度,在传播主体上追求传播高度、传播内容上增进传播深度、传播媒介上提升传播广度、传播受众上凸显传播效度。还有学者着眼于新时代教学模式、新媒体技术探索运用,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能够入脑入心。
三、当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传播及宣传引介研究
相关学者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对外传播,主要从价值意义、传播话语、传播策略等角度进行了研究。有学者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具显著的中国性与鲜明世界性的价值特质,推进其国际传播有利于拓宽这一思想的研究视角、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模式”的科学认知、彰显“中国方案”的独特魅力、推动全球治理,也有助于展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国际社会读懂中国、其他国家学习借鉴。有学者认为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的国家话语能力建设、国际话语权提升、对外话语体系构建,既有可能也有必要。在建构体制机制和具体实施路径方面,有学者认为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为内容凸显国际吸引力、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内容增强国际影响力、以新发展理念为内容彰显国际塑造力、以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为内容提升国际感召力,树立对外传播新理念、提升对外传播新能力、建构对外传播新制度、打造对外传播新平台,在传播主体上设计多元传播体系、传播对象上打造全效精准传播体系、传播内容上兼顾热点追踪与应急议程设置体系、传播机制上构建内外传播联动体系。
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国外在此问题上的探索与我国有较大不同,相关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但还是存在诸多涉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对外传播宣传等相关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国外专业学者、智库专家、新闻媒体人和政界人士等主要研究分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主要内容及其重要影响,普遍指出这一思想意义重大。他们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及其贯彻落实对中国和世界均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思想的形成确立是历史的必然,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理论的紧迫性,展现出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指导中国发展的灵魂,为建设和谐世界、推动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作出了巨大成就,具有时代性与民族性相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系统性与协调性相统一、战略性与开放性相统一、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的特点。还有学者就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对于中国在发展成就、制度优势、经济发展、绿色发展、党的建设、外交战略、减贫事业、前景规划、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模式、全球治理、“一带一路”倡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抗疫治理模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进行了多维度的探讨,这些研究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话语权。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传播研究简析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学术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年大学生中的传播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多有意义的成果,为进一步开展这一思想在大学生中的有效传播教育提供了理论借鉴,但从当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中传播的研究现状来看,不论是专门研究,还是整体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研究内容的创新性有待提高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上述大多研究主题相对集中在少数几个方面,并且存在较多水平不高的重复性研究,多数研究主要是从大众化教育、“三进”宣传、认同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等角度,以及侧重于某个方面来展开研究,对此问题的综合研究和一体化研究较少。此外,研究内容的深度还不够,相关探讨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高相关性,权威期刊、核心期刊的相关研究文献不多,也没有高相关性的学术专著。
(二)研究方法较为不足需要充实
相关探究多采用描述性和逻辑思辨性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相对单一,缺少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实证调查研究和基本现状的数据不足,存在“就事论事”“单兵突进”的现象。当前的研究多为横向性和静态性阐述,历史纵向和动态性研究较少,研究的深入度和可靠性方面须进一步强化。
(三)研究指导实践的针对性不强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在如何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有效传播的载体途径、路径策略和体系机制等方面,研究显得还不够深入,指导性、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研究有待提高。这一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腦”工作具体的操作性、执行性和实践性还不强,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性有待提高,措施路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够,宏观性和一般性的结论指导具体实践的实效性不强,相对缺少吸引力和说服力,随着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实际需要,此问题的深入研究就显得更为迫切重要。
(四)国外引介研究的丰富性不足
国外学者主要从政治学、意识形态视角,探讨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观点、指导意义和重要影响,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加强了这一思想的国际传播,从而有助于海外今后继续深入研究这一课题。这些研究也丰富了我们对这一领域内容的认知,并对当今中国学者进一步研究此课题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对国外学者的有些观点和分析须作进一步厘定,尽量减少相关认知差异。此外,目前国外在相关传播路径的基本研究方面尚不多见,具有较强的借鉴性成果相对较少。
五、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播路径研究展望
(一)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播路径的基本理论和实证调查研究
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有效传播策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丰富和发展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有利于确保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最终落实,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新路径。学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有效传播的价值意义、必然性、主体性、大众化、机制建设以及对策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究,但仍存在很多的不足,亟待深入探讨。同时,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要进一步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学、教育学等学科角度来增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有效传播理论维度的思考,进一步科学理清构建有效传播的主客体、有效性、关键特征、载体途径、运行机理、话语体系、方法艺术、内在逻辑关系和有效传播机制等。针对当前这一思想在大学生中的学习宣传贯彻现状、问题及其原因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应进行更加客观系统的研究,力求在高度性、综合性和实效性等方面有所突破。同时,还应吸取借鉴国外有关经验,从而丰富相关研究内容,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拓新的思路。
(二)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播路径研究的新常态思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播路径研究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时代新课题,只有持续创新探索,才能促进研究的突破和发展。一是须进一步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播的重要特征、基本规律、主要原则和内在逻辑,以及对传播主客体、运行机制、载体方式等概念做出界定以及特征形态分析,深入揭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播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总结分析其中的重要意义和主要价值,以及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紧迫性和历史必然性。二是深入强化新形势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播的现状调查分析,科学系统编制和设计信、效度良好的相关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主要以问卷、访谈、座谈等形式对当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播的实际状况进行实践调研,同时从主客观角度全面分析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找出根源及影响因素。三是要优化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播路径的策略、载体和艺术,科学构建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新机制和新模式,既要结合理论研究,更要依据样本的实证调查分析,以点带面,由此及彼,动态跟踪,从而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播路径和作用的重要性认识,科学构建富有成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新机制和新途径,真正提高传播教育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三)注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播路径研究方法的规范化、科学化
一是要通过广泛搜集和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在进一步规范、梳理、归纳、分析、消化和综合的基础上,对新形势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播路径的相关研究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从而科学确立研究的立足点和侧重点。二是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指导下,通过实证调查法,确保研究的科学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并依据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多研究些新问题,进一步探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播路径存在的新情况、解决出现的新问题、开拓新思路,使研究更具有学术性、理论性、前瞻性和应用性。三是要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根本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矛盾分析法、历史文献分析法、传播学研究方法以及组合体系式的“科际整合”研究方法,使研究背景、问题导出、意义目的、措施机制等做到科学化、客观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时,注意突出研究对象选择的针对性、丰富性和可实施性,使研究成果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内在价值和指导意义,真正推进和实现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总体目标和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注释:
①韦洪发、张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几点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年第5期。
②查少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原理”课教学的总体构想》,《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年第1期。
③李玲、刘锐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方位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年第3期。
④王建国:《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思考》,《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12期。
⑤吴爱萍:《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思考——以“概论课”为例》,《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年第2期。
⑥李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年第4期。
⑦洪晓楠、张存达、方玉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状况调查与对策》,《思想教育研究》2021年第7期。
⑧张毅翔:《系统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的整体性视角》,《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年第3期。
⑨孟宪平、魏嘉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路径分析》,《广西社会科学》2019年第8期。
⑩何建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四重逻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年第5期。
唐平秋、原理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研究回顾与展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年第2期。
刘宇、张红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年第7期。
李艳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思想教育研究》2019年第4期。
刘函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状况调查与对策——以北京市高校为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2022年第3期。
龙献忠、陈方芳、周继超、李梦伊:《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中国高教研究》2018年第19期。
张春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思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年第8期。
冯留建、王雯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机制研究》,《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汪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教育的路径探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
王帅、荆蕙兰、徐成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教育规律研究》,《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0年第7期。
张妍:《当代大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教育的现实困境与路径规划》,《宜春学院学报》2018年第8期。
常轶军:《政治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线》,《探索》2018年第6期。
杨丽艳、王珏:《论如何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情感认同》,《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
王西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象化认同教育探析》,《伊犁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第2期。
周良发、唐冰冰、余孜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研究》,《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岳鹏:《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广西社会科学》2020年第3期。
辛向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叙事的多维视角》,《北京社会科学》2021年第6期。
辛向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的主要方式研究》,《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1年第12期。
巩建青、乔耀章:《从“化大众”到“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二阶性——兼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的路径转向》,《广西社会科学》2018年第7期。
聂家华、王立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路径研究——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视角》,《学习与探索》2022年第5期。
门艳玲、王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当代中国传播的若干思考》,《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
梁庆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若干传播策略浅析》,《新闻爱好者》2017年第12期。
余九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微传播的现实路径》,《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
王军、银宝:《碎片化传播视域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研究》,《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
周良发、唐冰冰、陳元晴:《人工智能助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
叶汶坤、姚燕平、管凤贞:《高校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头脑的四重维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传播的路径》,《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
文学、王华庆、陈顺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传播的四维解读》,《高校辅导员学刊》2020年第5期。
李博、倪松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的教学新模式探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年第2期。
孙成聪、徐晓东、梁丽:《运用新技术 传播新理论——在大学生中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径的思考》,《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刘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研究》,《教学与研究》2019年第4期。
刘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的价值定位、机遇条件与实践方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年第4期。
周良发、陈元晴、袁柏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海外传播研究》,《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
刘勇、邱雨:《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的三重维度——基于国家话语能力建设视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
李海玉、赵素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探析》,《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年第8期。
项久雨、马亚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年第3期。
刘江波:《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传播体系研究》,《传播》2021年第11期。
颜军、王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年第5期。
郭亚莉、张泽一:《海外视域的習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国际话语权提升》,《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
贾力楠:《海外中国学认知中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于欧美学术界认同者的研究述评》,《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1年第2期。
任成金、潘娜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海外研究评析》,《国外社会科学》2021年第1期。
陶季邑:《国外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
邹洋:《国外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综述》,《社会主义研究》2018年第6期。
余维海、王晓青:《国外共产党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2年第4期。
苏珊珊:《国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述评》,《社会主义研究》2020年第1期。
(作者裴文庆系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李宝艳系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通讯作者温福英系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旷开金系福建江夏学院金融学院讲师)
【特约编辑:张志君;责任编辑:韩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