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平
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奋斗的一年,我们从艰难中跋涉而来,勇毅笃行、坚韧开拓。这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我们站在了新的起点;这一年,新冠疫情跌宕起伏,很大程度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这一年,媒体格局深刻变化,全国电视媒体经营成断崖式下滑;这一年,也是中国教育电视台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尽管题目很难,附加题还超纲,但中国教育电视台还是逆风稳盘,给2022交上了一份可圈可点的答卷。
虽然这一年的成绩不俗,但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起点上,媒体变革瞬息万化,传统电视媒体何去何从的紧迫性日益凸显,容不得我们再犹豫徘徊!在不可阻挡的洪流倾覆中,唯有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洞悉时代潮流,在发展面临重大挑战时勇毅前行,在新的时代和行业发展中重新认识、定位、重塑自我,或许才是新征程的正确打开方式。
新征程中,再问“我是谁?”——直面挑战,我就是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鲜明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为党和国家的教育舆论宣传主阵地,姓“党”名“教育”是我们永远不变的信念,唯有坚守阵地、不忘初心,保持“我就是我”的定力,才不会被疾风劲雨抽打到失去方向,乱了阵脚。
要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保证节目制作的质与量,形成合力、口碑、影响力和战斗力;要牢牢抓住自身的独特优势,紧盯教育、扎根师生、持续发力;要牢牢守住电视这个“责任田”,用好用足“中国”“教育”“电视台”三个维度构成的金字招牌,体现国家气派、国家立场、国家水准;要牢牢守住作为电视人的标准规范、气质和节操,深耕电视本行;要牢牢树立生命线意识,守好安全播出阵地,确保安全播出。这是我们的生存之本。
新征程上,明确“我是谁!”——主动转型,我将非我
我是我,我亦非我。潮涌百年,我们既要有岿然不动的定力,也要有主動转型的魄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互联网日益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互联网是我们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受众在哪里、读者在哪里、用户在哪里,我们的工作重点就在哪里;要坚持移动优先策略,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这些重要论述是中国教育电视台战略转型的根本遵循和指引。
深思而慎取,谋定而后动。战略转型一直都在我台事业改革发展的布局之中:从推出建党百年24小时大型直播《风华正青春》,到打造教育新闻融媒体旗舰品牌“育见新闻”;从《同上一堂课》创造直播新记录,到汇聚优质教育资源;从长安书院App上线,到寻求在线教育融资;从与业内同行讨论如何深耕教育资源,扬独家优势汇天下精华,到台“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确定加快一体化发展,构建媒体深度融合新格局……在转型实践探索中,我们清晰了自己独特的可持续的优势和路径,坚定了走好战略转型之路的信心。
新征程上,重塑“我是谁!”——领异标新,何以成我
“领异标新二月花”。在保持电视节目基本盘的同时,需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创造性开展工作,走创新发展之路。这条路,是从内到外的革新之路,是重塑自我、再造新我的涅槃之路。
要塑造教育新闻宣传的全媒体格局。坚持网上网下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完善融媒体大编辑部运作模式,以媒体融合为抓手,全面升级“新闻全媒体采编平台”,提升采编报道能力、移动直播品牌的垂直精准传播和服务能力、新闻评论话语平台建设和新媒体传播影响力。
要推动国家中小学电视空中课堂平台建设。在总结《同上一堂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国家数字教育行动战略为抓手,推动建立中国基础教育电视课程国家标准。按照“移动优先”和“互动创新”的原则,采用大数据等新型信息技术,提供“千人千面”的全平台教育内容服务,打造中国教育的“今日头条”“大众点评”。
要发挥电视资源优势,积极拓展节目市场。进一步推进品牌节目、品牌活动进网络、进校园,在学校、学生和家长中形成知名度和影响力,产生用户黏性,开拓市场资源。
要不断学习新的技术、新的语言、新的表达方式、新的媒体工作方式。打造一支真正具有融媒体思维和全媒体能力的队伍,不断优化组织架构,推进建设全媒体工作室等新型节目生产模式,构建具有教育传媒特色、体现媒体深度融合的考核体系,多措并举持续激发队伍活力。
新征程已然开启,对教育电视人的责任寄托绝不是纸上谈兵。“远望方知风浪小,凌空始觉海波平”,是在新征程上,站高看远的从容和格局;“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是在新征程上,无悔追梦的信念和憧憬;“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是在新征程上,艰辛跋涉的勇毅和路径。
我们就是这样一路风雨兼程向前进,中国奇迹也就是这样一步步创造出来。此刻,中国教育电视的新篇章也将如此开启新的征程,教育电视人需要以凤凰涅槃的重生与再造,呈现新的画面,写出新的故事,再续新的篇章。
(作者系中国教育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
【责任编辑:韩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