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吴艳明,雷恩思
(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西 南昌 330000)
在我国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的指导下,按照江西省委网信办、省农业农村厅《江西省数字农业农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省农业农村厅《关于贯彻实施省委省政府深化发展和改革双“一号工程”的通知》文件要求,对全省93个涉农县(市、区)开展了江西省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监测评价工作。2022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发展环境、基础支撑、生产信息化、经营信息化、乡村治理信息化、服务信息化六个方面。
2021年,江西省数字乡村发展水平为4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9个百分点,略低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42.5%),全国排名第十、中部地区排名第四,如图1所示。
图1 2021年江西省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在全国排名情况
2021年全省农业生产信息化率为29.3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01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信息技术在大田种植、设施栽培、畜禽养殖中的应用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水产养殖的应用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畜禽养殖信息化率最高,为35.22%;大田种植信息化率为30.1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36个百分点。
2021 年全省县域农产品网络销售额占全省农产品销售总额的15.2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48个百分点。
2021年全省“三务”(党务、村务、财务)网上公开行政村覆盖率达88.8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52个百分点,较上年提升1.37个百分点。
2021年,江西省乡村治理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三务”网上公开行政村覆盖率、公共安全视频图像应用系统行政村覆盖率、县域涉农政务服务在线办事率、村级在线议事行政村覆盖率、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行政村覆盖率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2021年全省村级综合服务站点行政村覆盖率达93.3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38个百分点,较上年提高2.63个百分点。全省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率达61.74%,高于全国及中部平均水平。
2021年全省乡村人均农业农村信息化财政投入43.87元,较上年提升8.56个百分点,高于中部平均水平。全省乡村人均农业农村信息化社会资本投入67.91元,较上年提升57.93%。全省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设置了承担信息化工作的行政科(股)或信息中心(信息站)等事业单位的占比为95.7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14个百分点。
2021年,全省县域互联网普及率为70.1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全省县域行政村5G通达率为62.56%,高于全国和中部平均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17个百分点。
江西省数字乡村发展总体水平较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策利好,2021年,省委网信办和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了《江西省数字农业农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编制了《江西省“十四五”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江西省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等。二是基础设施,行政村宽带通网率达100%,5G网络全省“乡乡通”,物联网终端用户数达到1496.2万个;初步建成了江西农业农村大数据总平台、数据资源库、大数据治理子系统和数据运营平台,并在全省推进市、县重点平台的升级改造,实现纵向平合互联,横向数据互通。三是发展态势,2021年江西省数字乡村发展水平为4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9个百分点;近6成县(市、区)的数字乡村发展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发展比较均衡,占比82.8%的县(市、区)发展总体水平在30%~60%。可见,信息化对数字乡村发展的驱动和引领作用逐步凸显,呈现出整体向好态势。
2.2.1 数据应用手段多样
全省智慧农业“123+N”体系基本建成并在全省应用推广。以江西农业云及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为依托,初步搭建了水稻、生猪、渔业、茶叶、柑橘五个特色单品大数据库。
2.2.2 信息化服务覆盖面广
江西“12316”服务形成了集热线、广播、手机、网站、电视、益农社“六位于一体”的三农服务“金字招牌”,“赣机惠农”“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等涉及种养殖业、农业农村监管、农技服务等近50个业务系统上线运行。
2.3.1 数字治理畅通社情民意
随着“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乡村信息惠民便民不断深化,大幅提升了农村基层党务、村务、财务“三务”公开力度,保障了农村居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拓宽了党群沟通渠道。2021年全省“三务”网上公开行政村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52个百分点,其中,党务、村务、财务公开覆盖率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9.95个百分点、10.05个百分点、11.56个百分点。
2.3.2 村级事务管理智慧化
县域政务服务在线办事率、公共安全视频图像应用系统行政村覆盖率、村级在线议事行政村覆盖率、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行政村覆盖率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有1个设区市、72.04%的县(市、区)行政村“三务”综合公开覆盖率达100%。
抓住江西省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有力契机,全面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数字技术推广应用,发挥数字技术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加速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
促进新基建向农业农村领域推进,加快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进一步提高网络质量和覆盖深度。重点关注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与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
依托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加强数字农业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应用场景,加快智能农机研发推广。
布局建设一批数字农业、数字乡村试点示范县或示范区,推动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中的应用场景;探索农业农村在推进数字技术产业化方面的潜力,丰富农业农村数字经济新模式新业态。
通过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农业企业等机构培养数字农业专业人才;通过“新农人”等线上、线下培训的方式,提高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字技能。
一方面,完善数字乡村建设相关支持政策,加大对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智慧农业建设等财政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数字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