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专业图书版权引进与出版的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

2023-05-31 10:00陈建峰马瑞
传播与版权 2023年10期
关键词:编辑加工图书出版

陈建峰 马瑞

[摘要]文章在对图书版权引进的一般流程、意义、现状进行概述的基础上,结合民航专业图书版权引进工作,分析民航专业图书版权引进与出版存在的选题规划有待加强、成本控制意识不强、翻译质量参差不齐、营销维护不足四个方面问题,并从“优化选题结构,加强成本预算”“提高翻译质量,规范审校流程”“完善产品维护,创新营销手段”方面提出优化策略,为专业出版社进一步完善图书出版结构,改进图书版权引进流程,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提供参考。

[关键词]版权引进;图书出版;专业译著;民航专业图书;编辑加工

《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指出,要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深化出版国际交流合作。图书版权贸易有助于促进出版行业的繁荣发展,进一步加强国际间科技、文化交流。民航专业图书出版对促进我国民航业快速发展,助力交通强国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引进国际优秀民航专业图书版权可为我国民航领域从业人员及相关研究人员了解国际民航发展现状提供有效途径,对提升我国民航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图书版权引进概述

(一)图书版权引进的一般流程

图书版权引进一般要经过选题策划、版权洽谈、版权合同签订、图书翻译、编辑加工、营销推广、后续版权相关事宜处理等环节。选题策划工作是图书版权引进工作的第一步。版权编辑根据出版社选题规划需求,基于深入的市场调查,开发原有板块的接续性和延伸性选题或新选题。在确定选题意向后,版权编辑需要先与外方出版社或代理商取得聯系并确定版权相关信息、索取工作样书等,然后在综合考虑图书首印数和预估中文版定价等基础上进行报价,最后促成出版社与外方出版社或代理商协商达成一致,签订版权合同或授权协议书,支付预付金等版权费用。在版权合同签订后,版权编辑随即根据出版社安排确定图书译者并让其开展翻译工作。在译者翻译完成交稿后,书稿则正式进入编辑加工及审校出版环节。在图书出版后,出版社通过开展媒体宣传和邀请原版图书作者签售等活动进行图书营销,并向版权授予方寄送样书、定期报送销售情况等,以良好信誉与外方出版社建立起长期稳定关系[1]。

(二)图书版权引进的意义

图书版权引进的意义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图书版权引进有助于丰富出版社图书品种,宏观上优化图书出版结构,助力出版社打造具有较高美誉度的图书品牌,进而创造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第二,外方专业出版社、行业知名作者著作的版权引进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出版社的实力,提升出版社图书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第三,出版社引进版权图书可以让读者了解国际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及研究动向,对促进我国相关专业领域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第四,图书版权引进有助于促进中外科技、文化交流,促进出版行业健康快速发展[2]。

(三)图书版权引进的现状分析

随着图书版权贸易的繁荣发展,近年来国内出版社积极引进版权优质图书作品。根据《202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全国引进图书(12005项)、音像制品(187项)、电子出版物(28项)版权共计12220项。当前,民航业取得长足稳定发展,民航大中专院校相关学科建设逐步完善,多家出版社引进大量民航相关教材、专著等具有品牌效应的精品图书,将国际民航最新技术、学术研究成果传递给国内读者,更好地服务于民航人才培养,为国内民航从业人员提高专业素养提供借鉴,既丰富了国内图书市场,得到了读者和民航业内认可,也为出版社塑造了良好品牌形象,带来了可观利润[3]。同时,国内出版社与国外民航类图书出版社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能够获得优先选择权。

二、民航专业图书版权引进与出版的问题

(一)选题规划有待加强

首先,部分版权编辑在一定程度上未对民航专业图书市场与读者需求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缺乏对民航领域发展状况及最新研究动向的全面了解,存在跟风引进的情况,同时其在一定程度上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精准研判不足,导致引进版权图书出版后市场反响平平。其次,部分版权编辑尚未充分从出版社发展定位、主攻方向、发行渠道等方面系统梳理产品线,存在引进相同、相似题材图书的情况,造成图书品种重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出版社无法有效积累稳定的优质版权资源、营销资源以及形成成熟的图书运作模式,较难凸显品牌优势和实现引进版权图书产品线的可持续发展,亟须创新。再次,出版社引进单本图书的情况较多,而较少整体引进系列图书。最后,部分出版社对图书内容质量把控力度不足,容易引进一些泛泛而谈的民航概论性图书等,不利于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民航专业精品图书[4]。

(二)成本控制意识不强

出版社引进版权图书需要支付外方出版社版权费用,其形式包括版税、预付金、一次性买断版权费用、预付金加版税等。当前,民航专业图书因目标读者数量有限,图书预期销售收入也不会太高。同时,同类图书版权引进也可能存在无序竞争。换言之,多家出版社共同竞标,可能使图书版税畸高,导致出版社图书收益降低,甚至亏损。除了支付外方出版社的版权费用,出版社还需要支付翻译费用,且存在较高的图书库存成本、印刷成本。此外,部分版权编辑若在竞价环节中未能第一时间给出合理报价,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出版社无法获得优质版权资源[5]。

(三)翻译质量参差不齐

对引进版权图书而言,翻译是影响其质量的关键环节。部分出版社为了追赶出版进度,或者控制翻译成本,未对译者进行严格筛选,难以有效保证图书翻译质量。民航专业引进版权图书中常见的翻译问题包括:过多采用归化译法,只注重语言的流畅性,不忠实于原著;采用机器翻译,未进行深度润色,使译文晦涩难懂或存在语法错误;多人合译,存在漏译,对人名、地名、机构名等专有词语和术语的译法不一致,造成前后文不统一;对文化相关内容注释过多,造成译文冗余拖沓,或者未添加有助于理解的注释等。这些会增加读者的阅读困难。

(四)营销维护不足

出版社的营销维护不足包括在引进版权图书出版后未按合同要求寄送样书、未按约定定期提交版税报告等,这不仅会给出版社的信誉造成不良影响,还可能导致出版社与外方出版社合作终止。同时,由于专业引进版权图书目标读者群体较小,在图书出版后若出版社投入的营销宣传力度不足,或者完全依靠自然销售,就容易导致该图书被淹没在图书市場中,无法达到预期销售目标。

三、民航专业图书版权引进与出版的优化策略

(一)优化选题结构,加强成本预算

就民航专业图书而言,出版社应根据民航发展趋势,充分开展市场调研,细分目标市场需求,即根据目标读者的年龄、性别、职业进行市场细分,有针对性地进行选题策划。例如,对民航类教材图书引进,出版社应尽量选择国外民航专业出版社出版的权威教材,确保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促进我国民航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对满足普通读者需求的民航科普类图书引进,出版社应注重图书的实践价值,满足读者现实需求。内容质量是引进版权图书的生命线,出版社要始终绷紧政治导向这根弦,避免出现导向问题。此外,出版社应注重系统梳理自身图书产品线,做好系列规划。出版社应关注外方出版社较成熟的民航系列图书产品线,如英国罗德里奇出版社的“航空运行管理系列”、施普林格出版社的“可持续航空系列”等。对自身空缺或薄弱的产品线,出版社可采用引进优秀系列图书的方式快速弥补欠缺,从宏观上完善出版结构。对自身已出版的单本引进版权图书,出版社也可以将其归入系列图书产品线进行宣传推广。

在版权洽谈方面,出版社先要了解版权归属,与版权所有人取得联系,然后结合出版社成本构成进行精准核算及成本效益分析,并综合考量自身图书销售渠道,寻求最佳的图书定价和印数方案,以减少库存,争取有利授权条件,尽力规避风险,扩展图书引进后的利润空间。同时,出版社也可探索多种合作方式,如电子版图书版权引进等。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出版社应明确授权方的相关要求,如授权出版物的载体形式、出版时间、授权期限、定价及印量、版权登记、版权声明、销售报告等,避免后续出版过程出现违约情况。

(二)提高翻译质量,规范审校流程

在筛选译者时,出版社应注重对译者双语能力、翻译技能、相关专业知识储备进行综合考查。在确定译者前,出版社可要求译者试译,并对试译稿件进行评估,以筛选优秀译者。在翻译前,出版社可结合原著情况,与译者沟通需要注意的事项,确保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既尊重原文,又考虑到读者感受,在保持原著语言风格的基础上,熟练运用中文精确传达原著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对多人合作的译著,出版社应确定由一人进行统稿,对人名、地名、机构名等专有词语和术语的翻译应根据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进行统一校对,采用规范译名,并保持全书一致。同时,出版社也要做好时间规划。

编辑在拿到译稿后,应先通读全稿,对翻译质量进行整体把握,并根据要求将译稿返回译者修改。在进入审校环节后,编辑要严格按照审校流程,根据国家标准及出版行业相关规定对稿件进行审读和加工。就民航专业译著书稿而言,编辑加工要确保量、单位的使用符合出版规范,图片符合印刷标准等,尤其标点符号的使用应符合《标点符号用法》的国家规定,避免与原版图书中标点符号用法相混淆。在发稿后,图书版式、封面设计也应与图书内容紧密呼应,为内容服务。此外,出版社还应注意引进版权图书与普通图书在结构上存在的差别,要按照版权合同约定,在版权页上添加“版权声明”,在封面添加版权所有人防伪标志等。

(三)完善产品维护,创新营销手段

出版社在图书出版后应按合同约定寄送样书,定期向外方出版社提供图书发行报告,使外方出版社充分了解图书的销售情况,并对工作样书、低折扣图书、退货残书、库存损耗残书等做好记录,就该部分图书的版税减免问题与外方出版社沟通。在版权合同到期前,出版社应及时与外方出版社协商合同续签事宜,如不再续约应按合同约定在一定时间内销售库存图书,并按时下架。出版社也应对图书出版后的营销工作进行整体规划,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对图书进行有效宣传推广。除了借助实体书店、书展等传统渠道推介,出版社还应创新营销模式,利用京东、当当等电商销售平台,以及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将图书的内容特色等充分展示给读者。对销售较好的图书,出版社还应跟进外方出版社相关的主题新书,了解最新书目,从而第一时间获得优质版权资源。

四、结语

图书版权贸易的繁荣发展,促进了中外科技、文化的深入交流与合作。但图书版权引进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选题规划有待加强、成本控制意识不强、翻译质量参差不齐、营销维护不足。因此,出版社应优化选题结构,基于自身专业优势,开发优质选题产品,在版权引进过程中加强成本预算、合理报价。出版社也应在遴选译者过程中注重对译者语言功底及专业能力的双重考查,确保译稿既忠实于原文又符合出版规范,保证图书质量。在图书出版后,出版社还应及时寄送样书、定期向外方出版社提供图书发行报告,加强图书宣传推广,创新营销手段,以实现引进版权图书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参考文献]

[1]夏小雪.引进版科技类专业图书编辑策略探赜[J].出版与印刷,2022(05):52-56.

[2]闻通.疫情之下图书版权引进工作面临的困境和应对策略:以科技类专业图书为例[J].科技与出版,2021(06):83-88.

[3]宋欢迎.我国版权贸易发展SWOT模型分析研究[J].中国编辑,2018(11):78-84,90.

[4]杨利平.浅谈引进版图书出版工作[J].中国编辑,2018(03):69-73.

[5]刘文昕.建筑类图书的引进输出历程、特点及发展[J].出版参考,2022(07):28-31.

[作者简介]陈建峰(1985—),男,河北高碑店人,中国民航出版社有限公司编辑;马瑞(1980—),男,北京人,中国民航出版社有限公司编辑。

猜你喜欢
编辑加工图书出版
策划编辑成长之路
网络语言模因传播的规范化探索
论中国图书出版业品牌化运作的理想模式
西班牙出版业发展现状
出版产业链视角下的图书质量建设
全媒体时代图书策划的传媒化探索
中小学读本编辑加工中易忽视的几个问题
体育图书出版与营销策略刍议
专业学术图书审读及编辑加工的三个能力
责任编辑如何防范版权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