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对鲍威尔思辨唯心主义的批判

2023-05-31 04:07张思佳
今古文创 2023年13期

【摘要】 《神圣家族》是一本论战性的著作,以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学派以《文学总汇报》为基地宣传“自我意识”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了布鲁诺鲍威尔的思辨唯心主义。马克思从实践的角度肯定了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并以人民群众作为革命的领导者。马克思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揭示了历史发展进步的规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探讨的是鲍威尔思辨唯心主义思想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对这种错误思想的克服。第一部分通过论述鲍威尔思辨哲学思想的起源,分析鲍威尔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第二部分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视角揭示了鲍威尔思辨哲学思想的具体缺陷。第三部分分析在本书中马克思与恩格斯对思辨唯心主义错误思想的克服及意义。

【关键词】思辨唯心主义;自我意识哲学;《神圣家族》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13-0067-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3.021

一、鲍威尔思辨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不是在一开始就形成了的,这种新哲学是在与其他思想不断的交织、碰撞的过程中逐渐走向完善。早期的马克思受黑格尔哲学思想影响巨大,布鲁诺鲍威尔对于卡尔马克思来说是重要的教育者、论战对手和传递桥梁。

(一)鲍威尔思辨哲学的理论溯源

首先,鲍威尔的思辨唯心主义思想直接源于费希特的“自我”的概念。费希特的“自我”是可以设定出与之相对的“非我”的,他的“自我”意识具有较强的思辨逻辑。鲍威尔深受费希特的影响,认为自我意识是宇宙的真正来源,是世界和差别的设定者,认为它在所创作的东西中创作了自身。鲍威尔和费希特两人思想的不同就在于,自我没有被思考为绝对的东西,而是被思考为有限的东西。其次,鲍威尔继承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思想并对其进行发展。“实体就是主体”在黑格尔哲学思想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有过这样的表述,他认为实体就有普遍性和对其对象的直接性,只有现存的存在才能成为真正的主体,而且这种看法的正确性只能用它本身来证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对鲍威尔的影响至关重要,在一定程度上说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是鲍威尔提出“自我意识”概念的基础,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与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产生差异,形成鲍威尔“自我意识”哲学。

(二)鲍威尔思辨哲学的主要内容

“自我意识”是鲍威尔思辨唯心主义发展过程的核心,就像鲍威尔所描述的那样,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源自“自我意识”。从这种思想的发展过程中来看,黑格尔的思想对此有极大地影响,事实上鲍威尔也是青年黑格尔派的杰出人物。黑格尔在思想发展的过程中是一位优秀的哲学家,他第一次全面阐述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一般形式,但他的思想也并不是绝对完美的,他把世界及宇宙的一切变化看作是“绝对精神”的外化,最终导致了思想体系的僵化和瓦解。所以,在黑格尔去世以后,青年黑格尔学派在鲍威尔的带领下,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堕落,最终走向崩溃的边缘,蜕化为以“自我意识”为中心的思辨唯心主义。虽然他们已经远远偏离了黑格尔思想的哲学体系,却仍以黑格尔哲学思想的继承者的身份自吹自擂,他们认为是历史是由英雄创造的,将英雄的地位放在群众之上,大肆宣扬英雄史观和抽象的唯心史观。认为只有像他们这样的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纯粹的批判家”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是时代中的杰出人物。而人民群众被冠以这样的称号:是群氓,是历史发展的障碍。鲍威尔等人实际上已经远远背离了黑格尔主义的正统观点,却声称自己是对黑格尔思想体系中的不彻底和局限性的克服,这实际上是一种偷梁换柱的方式,他们用“自我意识”的概念偷换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概念,所以鲍威尔走向了最公开、最彻底、最极端的唯心主义。他们将自我意识看作人的唯一本质,更甚至在他们看来自我意识能够去创造世界历史的原则和工具。鲍威尔主观的认为,世界的一切都来源于主观的想象,自我意识拥有无限的权利,是整个世界所有物质的创造者。

(三)鲍威尔思辨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的早期,马克思接触到黑格尔派的思想被其深深吸引,并且成功加入青年黑格尔派。在此期间,马克思与鲍威尔有密切的文字往来和合作,可以看出在发展初期马克思对鲍威尔的思想是比较认同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其思想的全盘接受。所以,对鲍威尔思辨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的分析应从肯定与决裂两个方面进行。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程中可以看出鲍威尔思想的痕迹。早期的马克思与鲍威尔有着密切的书信往来,所以马克思的思想受其思想的影响比较大。作为青年黑格尔学派的一员,马克思对鲍威尔的思想大致上是支持的。《博士论文》中马克思也强调了人的意识的重要性。鲍威尔与马克思合著的《末日的宣言》也可以作为马克思对鲍威尔思想肯定的依据。但是马克思并不是全部接受了鲍威尔的思想,在早期思想中也有对鲍威尔思想的间接反对,例如对伊壁鸠鲁自我意识的批判。所以马克思没有完全延续鲍威尔的思想路径,后期的马克思投入到现实的政治斗争中,与鲍威尔思想的差异逐渐拉大,最终走向对立。“莱茵报”时期之后,马克思逐渐重视“现实的人”的地位,把重心放在人民群众上,而鲍威尔却变成了统治阶级的立场上,把自己框在了唯心主义的笼子里。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作为《莱茵报》主编的马克思与鲍威尔等人分歧越来越大,最终在政治层面上的对立使两人彻底对立,《神圣家族》应运而生。

二、马克思、恩格斯对鲍威尔思辨唯心主义的批判式揭露

(一)鲍威尔对黑格尔哲学的依附

在著作的序言中就阐明了以鲍威尔为首的青年黑格尔学派是主要论战的对象。他们以自我意识为基础,大肆宣扬主观唯心主义,他们远离现实世界中的政治运动和社会活动,宣称他们所倡导的“批判哲学”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唯一积极因素。鲍威尔等人在表面上似乎在反对老黑格尔的思想,标榜这种新思想的出现是对黑格尔哲学的不彻底性的克服,但是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这其实是对黑格尔哲学的一种依附,鲍威尔等人不仅没有跳出唯心主义的框子而且还将他推向更加极端的边缘。这样看来,鲍威尔仅仅是一个技艺不高的抄袭者,它不是“自我意识”这个核心概念的原创者,只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修改。用“自我意识”代替了“绝对精神”,从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部分出发,是一种对黑格尔哲学思想的歪曲性发展。

(二)鲍威尔对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弱化

坚持思辨唯心主义的青年黑格尔学派必然导致宣扬英雄史观,也必然会否定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的创造作用,更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鲍威尔等人堅持认为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批判精神在社会历史中具有决定作用,极力抬高批判哲学家自身历史地位,并且完全抹杀群众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首先,他们认为社会历史是由英雄人物创造的,以此来贬低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地位。青年黑格尔学派将自己标榜为“批判家”的身份,宣称自己是历史的创造者,把不具有批判精神的群众看作是乌合之众,认为他们不仅没有为社会历史的进步做出贡献,反而变成了社会历史前进的障碍。他们继成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理念,认为绝对精神是宇宙万物的源泉,宣称绝对精神就是他本人。所以,按照鲍威尔的逻辑,社会历史是由以他自己为代表的“批判家”所创造的,人民群众在历史的发展中基本没有任何意义,是历史中的无知群氓。其次,鲍威尔等人极力强调“精神”的重要作用,以此来达到打压群众的目的。只有主动的“精神”才是社会历史中的“英雄”,而消极的“物质”则意味着“群众”。如此一来,英雄与群众的对立就通过精神无物质的对立便显出来,社会历史就变成了精神与物质相对立、英雄与人民相对立的历史。

(三)鲍威尔“自我意识”哲学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纯粹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能使人科学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其目标是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鲍威尔等人的思辨哲学从主观意识出发,忽略人的存在,只能沦落为没有任何实际价值的“纯粹哲学”。恩格斯在《神圣家族》第二章说道:“自满自足、自圆其说和自成一家的批判当然不会承认历史的真实发展,因为这无异于承认卑贱的群众的全部群众的群众性,而事实上这里所涉及的正是要使群众摆脱这种群众性。”鲍威尔等人从自身的“自我意识”中出发来论述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思辨哲学,他们自己自圆其说、自成一家,不依赖于任何前提,在自身之中完善和发展,又被限制于自身之中。鲍威尔认为人民群众是愚昧的、是无知的群氓,企图用批判的理论去改造他们的思想,推动自我意识逐步从不完善的状态达到完善的状态,成为“普遍的自我意识”,这必然是不会产生任何成果,因为思辨哲学的纯粹性特征就使它从一开始就被设定在思维领域的内部,没有现实意义,也无法改变思想。这种纯粹哲学也仅仅是一种思想上的革命,不能拯救人类,更不能拯救世界。

三、马克思、恩格斯对鲍威尔思辨唯心主义的克服及其意义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鲍威尔思辨唯心主义的克服

在《神圣家族》的第五章中,马克思运用“果实”的例子,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思辨唯心主义的真正奥秘。马克思清楚的表示,鲍威尔等人把一切外部的感性斗争都变成了纯粹观念的斗争的做法是极其荒谬。所以对以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学派的批判也包括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清算,唯物主义的思想从此开始萌芽,向世界说明了客观存在的物质不以自我意识的变化而变化。观念中的东西只是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从客观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产物,只有外部的客观现实世界才是实实在在的存在。这表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克服了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思辨唯心主义,解决了思维与存在关系这个哲学的基本问题,以实践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开始形成。

鲍威尔及其同伙坚持认为社会历史是由“自我意识”创造的,标榜自己“批判家”的身份,宣扬英雄史观,抹杀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极力反对主观的、意识的和精神的东西在历史中的决定作用,提出实践推动力是进步的观念,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一切物质生活的实施者,所以社会历史的缔造者永远是人民群众。马克思批判了鲍威尔把批判哲学家作为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的错误思想,指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真正的主体,实践的活动和思想的活动从根源上来说都是源自人,历史活动的失败的原因不可能使因为群众的热情被唤起,而是因为没有极大程度上唤起群众的热情,人民群众的参与程度还不够高。在马克思看来,历史活动就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改造的活动,随着历史的深入发展,人民群众的队伍必将不断扩大。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此已经克服了鲍威尔等人的英雄史观的错误思想,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和主体地位。

(二)批判和克服鲍威尔思辨唯心主义的意义

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费尔巴哈的思想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继承和克服,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认同并沿用了费尔巴哈“现实的人”的思想,但是这并不是对费尔巴哈思想的返祖和完全接纳。在这里,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的是可以在现实世界中进行实践活动的人,他们克服了“意识”在社会历史中的决定作用,指出历史的创造只能通过现实中的社会实践。在这本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超越了费尔巴哈思想中的局限性,关注点从抽象的人转移到了现实的人,重视人的实践作用,是对唯心史观的极大超越,初步论述了涉及国家与市民社会问题、真理问题、道德问题、社会生产问题和群众地位问题等唯物史观的一系列基本原则。从思想发展的角度来看,马克思对思辨唯心主义的克服是在数年中完成的,大学时期的思想就与青年黑格尔学派的思想具有了潜在的差异,《博士论文》时期,在马克思的思想中就包含了对鲍威尔思想的间接反对,没有完全延续鲍威尔的思想路径,《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开始加入到现实的政治斗争中,与鲍威尔思想的差异逐渐拉大,在《神圣家族》中对其进行全面批判和解构,克服唯心主义倾向,以现实的人和现实的实践活动来看待世界,标志着马克思对鲍威尔哲学的彻底清算。

四、结语

马克思与恩格斯曾经都是黑格尔哲学的信徒,是费尔巴哈哲学的坚定信仰者,早期的马克思还是青年黑格尔学派的重要成员,其思想也有明显的思辨哲学的痕迹。马克思在其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发现了政治运动和现实生活的重要性,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想碰撞,最终马克思与鲍威尔走向了决裂。这表明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强烈的与时俱进的意义,与社会的发展过程息息相关,马克思与恩格斯两位伟大的思想家敢于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时且不留情面地对过去的理论和自己之前的思想进行批判和发展,危险的理论和世界观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这种做法不仅没有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走向没落,而是以更加充满升级和活力的状态走向了今天。这启示我们要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品质,以问题为导向,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注入生机和活力,在新时代和新形势下不断自我审视,通过对自己的批判来对所信奉的理论进行修订和补充。我们站在时代的岔路口,听取时代的声音,结合时代的變化,发现和分析新问题,抛弃陈旧的观点和学说,总结新理论,以问题为导向,敢破敢立,才能真正应对时代的挑战,在新的时代和背景下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黄漫,刘同舫.马克思对鲍威尔的批判角度及其哲学定位[J].学术研究,2016,(06):17-23+177.

[3]李彬彬.恩格斯在唯物史观创立中的思想贡献——以《神圣家族》为中心[J].山东社会科学,2021,(07):44-49.

[4]李彬彬.从宗教批判到社会批判——鲍威尔对“犹太人问题”的解答及其对马克思的影响[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7,21(01):37-43.

[5]曹鹏.论马克思《神圣家族》对鲍威尔思辨唯心主义的批判[D].辽宁大学,2020.

[6]孙琳. “自我意识”理解之差异:鲍威尔与马克思[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04):1-6+107.

[7]曹亚蒙.马克思对布鲁诺·鲍威尔自我意识哲学的批判研究[D].河北大学,2020.

[8]吴炜生.马克思、恩格斯与鲍威尔等人的思想分歧——基于《神圣家族》的文本考察[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4):108-109.

[9]李彬彬.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对思辨唯心主义的批判[J].理论视野,2021,(08):31-36.

[10]任帅军.直面现实生活:《神圣家族》对思辨唯心主义的批判[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2):24-29.

作者简介

张思佳,女,汉族,河北唐山人,河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