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资源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及实际路径

2023-05-31 19:04赵延辉
学周刊 2023年18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作用初中数学

赵延辉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融入互联网资源是十分必要的,不僅能够拓宽数学教学的范畴,降低教学的难度,还可以吸引学生参与,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构建高效课堂。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互联网资源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计划,选择恰当的内容融入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思维,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互联网资源;初中数学;数学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18-0055-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8.018

在“互联网+”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迎来了发展机遇,互联网资源的融入为初中生学习营造了轻松、开放的氛围,增添了教学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欲。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尝试和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教学中多角度地渗透互联网资源,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

但是在互联网资源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问题,比如互联网资源脱离学生实际,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不健全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学的效果。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以直观的形式展现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生动,更有利于学生学习。

一、互联网资源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

(一)激发学习热情,改善学习状态

传统的数学课堂以知识灌输为主,教师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练习题,学生陷入题海之中,被动地学习,对于数学的学习热情不足,有的学生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随着互联网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生动、形象、趣味性强的内容改善了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让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对数学的学习热情高涨,数学水平得以持续提高。

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转变,不再死记硬背数学知识。在互联网背景下,初中生能够利用微课视频、多媒体、电子白板等工具辅助学习,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另一方面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实现资源共享,提供学习动力

互联网具有资源广泛、开放的特点,是初中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数学教师要根据实际学情,合理选择互联网资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初中生提供强有力的学习支持,使他们能够跟随教师一起探究数学知识,体会数学学科的奥妙。以前,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教学资源相对稀缺,一些优质的教学内容需要很久才能获得,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降低了学生对数学的好感。现在教师只要动动手指就能够从网络上获取海量资源,不仅对课堂教学做了有效的补充和延伸,也使数学学习更加有趣,构建起数学知识体系。

(三)创建交流平台,提高教学水平

数学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一门很难理解的学科,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理念应该与时俱进,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来辅助教学,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实际需求,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从而深刻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教学水平。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给学生创建互相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在能力和素质上获得更大的提升。学生不仅能够通过互联网与教师取得联系,还可以在网络中观看名师的教学视频,从中学习更多先进的数学思想和数学理念,把学习数学当成一种习惯。

二、互联网资源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路径

(一)构建教学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下,运用网络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已经成为广大数学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有助于解决与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构建“情境—问题”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数学课堂教学既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又具有时代特征,增强课堂的吸引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新课改后的初中数学教材内容设计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为了深化学生的感性认知,教师可以从网络中搜集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材料,再现真实的生活场景,让静态的书本内容动起来,调动学生的直观感受,引导学生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去理解和探索数学知识,解决实际数学问题。教师可以从网络中搜集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案例,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其学以致用的意识。

和教师直白的讲述相比,初中生对生动有趣的故事更有兴趣。教师可以从网络中查找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典故、数学家在数学探究中的趣事等,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受,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开拓思维。教师还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用学生喜欢的卡通动漫形象编制有趣的动画,将数学知识融入故事情节当中,带动学生思维的深入,使学生对数学充满期待。比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用故事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入,为学生讲述勾股定理在中西方被发现的历史,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勾股定理又被称为“商高定理”和“白牛定理”,领略古人的智慧。学生对勾股定理产生了好奇心,就为勾股定理教学的顺利开展铺垫好道路。

(二)开展微课教学,解决教学难点

互联网的发展为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也为微课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改变了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注入了新的活力,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促进作用。但是,在实施微课教学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深奥越好,要做到适时适度,必须根据初中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这样才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让每堂课都充满生机。

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以从网络中发掘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微课视频,将其进行相应的改编,使其成为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重要资源。教师可以将这些资源与电子导学案相结合,以超链接的形式加入导学案中,当学生无法解决导学案中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点击链接,观看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帮助学生突破预习的难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进行重难点知识的讲解。通常情况下,一个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微课,就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比如,在教学“旋转”中,学生对旋转现象并不陌生,但对于物体旋转的中心、方向、角度却很难理解和把握,对物体在旋转中形状、大小不变,只是位置改变的特性缺乏进一步的了解,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缺乏空间想象力。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向学生展示物体旋转过程,化抽象为形象,将数学知识用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消除学生的疑惑。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出示生活中的各种旋转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明确旋转点的概念,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旋转方向、旋转角度,清楚地掌握旋转的三要素,从而解决学习难点。课后,数学教师将微课视频、教学课件等上传到共享平台,学生可根据需要下载学习,实现线上和线下的结合,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水平。

(三)巧妙运用网络,欣赏数学之美

华罗庚曾经说过:“数学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但在学生的脑海中,一提到数学往往想到的是数字、数学符号,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认为数学很抽象,学起来枯燥无味。其实,数学是一门充满美的学科,里面蕴含着很多美感。但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只注重学生对算法、算理的学习与掌握,忽视了数学美,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的认知。为此,教师可以巧妙地将互联网资源应用到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尽情体验数学的美,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和欣赏美,领略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

算理与算法是数学学习的重点,其学习目的主要是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变得更为简单、便捷,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数学史内容,从网络中搜集古人计算的方法,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古人的计算过程,通过与学生算法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算理的简洁化,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还可以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在讲科学计数法时,教师从网络中搜集相关的数学史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人和古罗马人记大数的方法,同时展示现在使用的科学计数法的由来,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简洁之美。

数学中还存在很多对称美。教师从网络中搜集真实的生活图片,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对称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在“轴对称”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大屏幕上展示生活中具有对称特点的园林建筑、脸谱等实物,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美,利用互联网为学生动态模拟图形的变化过程,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变化美。

数学还具有神奇的美,让人惊叹。比如在函数图像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网络中查找关于比萨斜塔的相关信息与资料,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个塔能够倾斜屹立多年而不倒,是否违反了正常的建筑规律。用问题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对倾斜角度问题的探究,使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好奇心。

(四)组织实践活动,发展探究思维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少讲精讲,留出更多的时间开展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进行深度思考与探究,促进思维的深入发展。在“互联网+”背景下,数學教师可以将网络资源融入实践活动,一方面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面,丰富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另一方面提升活动的档次,为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合理规划内容是实践活动开展的第一步,决定着实践活动的效果。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与课程内容,合理设计实践活动主题,明确实践活动的名称范围与意义,并结合实际做好活动前的准备,使学生在活动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实践活动的有效性。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作为活动背景,引导学生站在生活的角度去了解有关数学知识,使学生在活动中展现自我,形成终身学习意识。比如,在“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播放了影视大片中描绘的恶劣天气,用触目惊心的画面给视觉与听觉带来刺激,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此基础上,教师为学生设计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低碳生活情况进行调查与记录,锻炼学生的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教师还可以开展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由结合,形成问题研究小组,让各小组自行分配成员的工作、自主确定实践活动的开展方案。教师可以为学生确定多个实践活动主题,各学习小组通过协商,选择适合自己的实践活动项目。在实践活动完成后,教师将学生的实践活动成果整理到网络资源库中,进行集体展示和成果交流,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活动过程,唤起他们的情感共鸣。通过互相点评,学生获得启发与教育,为今后的实践活动提供了依据,锻炼了他们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五)课后巩固提升,培养核心素养

在日常学习中,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大多是碎片化的,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时很容易出现思考不全面的问题,影响解题的质量。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课后巩固提升,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空间,使其及时有效地消化和吸收课堂所学知识,将数学知识内化为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要构建数学资源库,整理课堂教学中用到的课件、微课资源,并上传到资源库,使学生在课后能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选择地下载,通过反复观看和重复学习加深对课堂知识的巩固,消除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困惑与盲点。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相关的网络软件绘制数学思维导图,将阶段性的数学学习内容按照难易程度分层次、有重点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对数学的直观想象能力。教师将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上传到班级共享平台,让学生通过对比与参考,更好地优化自己的思维导图,提高学习能力。教师还可以将自己整理的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共享到班级学习平台,让学生感受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体会不同教师的数学思想方法,拓展思维空间。课后巩固提升离不开做题,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会采用题海战术,以教材和练习册为主,让学生反复、大量地做题。由于学生数学学习水平不同,相同的习题设计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易导致班级内出现“两极分化”。互联网资源的融入有效改变了这一现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设计差异化的习题内容,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拓宽学习渠道与空间,使学优生有拔高的机会,学困生有进步和提升的舞台,实现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互联网资源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数学教师要借助互联网的高效性,创新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让初中生在多样化的活动中锻炼逻辑思维,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鼓励学生展开自主学习,促进数学教学的信息化,为初中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鑫.互联网资源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分析[J].中国新通信,2021(22).

[2] 李正咳.浅谈将互联网资源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路径[J].小品文选刊,2020(3).

[3] 杨武.“互联网+”与初中数学教学的巧妙融合[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7).

[4] 费建法.互联网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转变[J].数学大世界,2020(8).

[责任编辑 张宏丽]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作用初中数学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