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特 李国强 马德朋
摘要:本文首先以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解读了我校提出的“五个层面”,即“爱”“数”“理”“策”“速”的内涵,探讨了“五个层面”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中的作用;其次剖析了基于“五个层面”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包括生本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协同性原则、创新性原则;最后从“五个层面”的内涵出发,构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路径。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五个层面”
就业问题是事关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高校毕业生是新增就业人员的主要力量。20世纪末以来,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根据人社部发布的数据,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1000万人,达1076万人,创历史新高。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形并不乐观。一方面,受贸易战、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等因素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能够提供给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减少;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就业能力低的问题,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1]因此,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工作就成为当务之急。“五个层面” 是我校从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态势出发提出的、旨在促進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整体方案,对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具有一定的作用。
一、“五个层面”释义
促进毕业生就业是高校的重要职责。当前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具有艰巨性、复杂性的特点,需要高校做好顶层设计,谋划整体方案,而“五个层面” 正是基于此考虑而提出的。“五个层面” 包括“爱”“数”“理”“策”“速” 五大层次:从“爱” 的角度而言,就业促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终端环节,以生为本,热爱学生则是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的基本要求。要以满腔的爱意来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工作,最大限度降低高校毕业生迷茫、焦虑的负面情绪;从“数” 的角度而言,高校毕业生就业既和外部市场环境有关,也和高校毕业生个人情况息息相关。[2]对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要做到心中有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中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从“理” 的角度而言,理性思维是高校毕业生就业中不可或缺的思维。要将培养高校毕业生的“理性思维” 作为就业促进的重点内容,让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从“策” 的角度而言,高校毕业生的个人情况千差万别,就业促进难以一概而论。要从高校毕业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因人施策,一人一策,提升就业促进的针对性;从“速” 的角度而言,市场信息瞬息万变,稍有不慎便可能丧失先机。要着力提升就业促进的速度,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就业促进服务。“五个层面” 囊括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能够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的深入开展。
二、基于“五个层面”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原则
(一)生本性原则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任务,而以生为本则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毕业生有别于一般的学生,他们面临着从学生到就业人员身份转换的问题,普遍存在思想压力大的现象。因此,基于“五个层面” 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要以生本性原则为核心原则,并从以下两点采取好措施:一方面,着力解决毕业生就业中的痛点问题。当前,毕业生就业中面临着不少的痛点,最为典型的便是对市场信息了解不充分,如专业相关岗位的供给情况、专业薪资情况、相关行业发展前景等。要做好毕业生关注问题的搜集、归类,并开展针对性的宣教工作,帮助毕业生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以毕业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毕业指导。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社会大众信息获取的方式也在变化,网络成为社会大众信息获取的主要途径。毕业生是最为活跃的网民群体,对网络的依赖性较高。在就业指导中,要从毕业生的认知心理、行为习惯出发,发挥好网络就业指导的作用,使就业指导能够落到实处,从而发挥就业指导在就业促进中的作用。
(二)系统性原则
“五个层面” 既各有侧重,又有着内在的联系,呈现出共融共生的特点,任何一个层面的缺失,都会影响到就业促进的效果。因此,要将系统性原则作为“五个层面” 视域下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的重要原则。首先,把握各个层面的重点内容。“五个层面” 是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问题提出的,每个层面均有很强的针对性。在实践中,要把握各个层面的重点内容,如在“数” 层面,要将毕业生理性思维的培养作为核心;其次,注重不同层面的衔接融通。“爱”“数”“理”“策”“速” 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转化。要从它们的内在联系出发,做好彼此间的衔接融通工作。如将“爱” 融入到其他四个层面中,始终以一颗仁爱之心来对待学生;最后,制定就业促进的整体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的顶层设计,“五个层面” 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宏观指导上。要围绕“五个层面” 的内涵、要求,制定就业促进的整体规划,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的有效、有序开展。
(三)协同性原则
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是一项整体性工作,仅凭毕业前的短暂的就业指导,难以实现就业促进的目标。因此,基于“五个层面” 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要将协同性原则作为重要原则,并从校内协同、校外协同两大方面,提升毕业生就业促进的成效。从校内协同的角度而言,毕业生就业促进不仅是辅导员、就业指导老师的职责,也需要其他老师的共同参与。要将就业促进融入到专业教育、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社会实践中,协同发挥各类教育、各门课程在就业促进中的作用。如依托思政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培育学生的职业道德。[3]从校外协同的角度而言,要深刻认识到家庭、学校、政府等在毕业生就业促进中的作用。一方面,做好政府相关部门的对接工作,及时向毕业生反馈和就业相关的政策,如求职创业补贴、租房补贴、失业保障,着力破解毕业生就业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另一方面,重视与毕业生家庭成员,如父母等的沟通,形成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的合力。
(四)创新性原则
就业促进是高校的重要任务。高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促进工作,但在实践中,却面临着理念、方法、考核陈旧、僵化的问题,对毕业生就业促进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基于“五个层面” 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要以创新性为重要原则,并从以下三点采取好措施:首先,创新就业促进理念。彻底摒弃被动应对的理念,树立主动出击的理念,结合当前市场环境以及毕业生就业需求,及早谋划,将就业指导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改变以往就业指导中“临阵抱佛脚” 的现象;其次,创新就业促进方法。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提供了极大的支持,成为驱动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方法创新的关键力量。要加强信息技术,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技术、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在毕业生就业促进中的应用,增强毕业生就业促进效能;[4]最后,创新就业促进考核。将毕业生就业促进作为相关主体,如班主任、辅导员、思政教师等考核的重要内容,依托完善的考核体系,增强相关主体在毕业生就业促进中的履职表现。
三、基于“五个层面”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路径
(一)以“爱”为前提,化解心理困境
教育事业是基于爱的事业,仁爱之心更是“四有” 好老师的必备条件。基于“五个层面” 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要以爱为前提,着力化解学生的心理困境。第一,做到与学生共情。学生在考研失利、就业碰壁、创业资金短缺的情况下,难免情绪低落,甚至出现自我否定。对此,要善于共情,理解学生的困难,并在此基础上,疏导学生;第二,消除学生的负面心理。当前毕业生普遍存在负面心理严重的现象,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已经从原先的高速发展转变为中高速发展,并面临着经济下行的压力;另一方面,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屡屡暴发,越来越难以控制,市场就业环境不佳。负面心理对毕业生的就业乃至生活,均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以“数”为基础,把握就业环境
在毕业生就业促进中,无论是高校,或是毕业生本人,均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此,才能胸有成竹。因此,要将“五个层面” 的“数” 作为就业促进的基础,并从以下两点采取好措施:一方面,做好市场环境分析。拓展信息来源渠道,精准把握市场情形;[5]另一方面,做好学生心理环境的分析。要详细建立学生就业信息台账,区分考研二战、慢就业、就业困难、建档立卡等不同的群体,详细了解学生的想法、需求,为接下来的就业促进工作夯实基础。当前,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信息时代,市场环境、学生心理环境,均体现在丰富多样的数据上。因此,在环境分析中,要做好数据分析工作。大数据技术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具有海量数据的搜集能力,并能通过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发掘数据的价值。
(三)以“理”为重点,培育理性思维
当前,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问题,和自身理性思维的缺失有着很大的关系。一些毕业生对市场环境缺乏正确的认知,对即将入职的岗位期待较高,甚至存在不切实际的现象,这导致他们在职业选择中挑三拣四,最终也没有得到理想的岗位。[6]也有一些畢业生优柔寡断,对自己的决策缺乏信心,既希望创业,又害怕创业失败。对此,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中,要以“五个层面” 中的“理” 为重点,培育毕业生的理性思维。比如,依托思政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准确把握思政教育在就业促进中的作用,将和就业相关的内容,如职业品质、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等融入到思政教育中,依托常态化的思政教育,端正学生对就业的态度。
(四)以“策”为关键,增强工作效能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而言,针对性强的策略是保证就业促进效果的核心。因此,要以“五个层面” 中的“策” 为关键,着力增强毕业生就业促进工作效能。一方面,树立因人施策的思路。不同毕业生的就业条件、就业诉求有着很大的差别,有的毕业生准备继续深造,复习考研,有的毕业生准备参加国考、省考,力求进入机关单位,也有的毕业生意欲自主创业。在就业指导中,要从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差异化的指导。如针对有志于创业的毕业生,要将创业能力的培训作为重点,帮助毕业生拟订创业计划;另一方面,打造多主体施策的格局。除学校外,家长、企业、政府等,均是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的重要力量,而协同发挥好各主体的作用,也是毕业生就业促进精准施策的要求。要打造多主体施策格局,如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争取家长的支持。通过家长微信群、一对一联系等,分析、探讨学生的优势与短板。
(五)以“速”为要求,提高服务效率
就业促进本质上是高校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而提供的服务,以往的就业促进在效率上存在很大的不足,根本难以满足毕业生就业的需求。因此,要以“五个层面” 中的“速” 为要求,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服务效率。一方面,发挥好专业平台的作用。当前,市面上专业化的就业平台有很多,如智联招聘、BOSS直聘、前程无忧、58同城等,这些平台不仅会提供就业岗位信息,也具有市场分析、预测的功能。要将专业平台作为就业促进的外部资源,提高就业促进服务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发挥好新媒体平台的作用。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新媒体,如微信、微博、抖音等,在大学生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要将新媒体平台作为传声筒,向毕业生传递就业信息。[7]
四、结束语
就业难是当前高校毕业生中客观存在的问题,也是高校不得不重视的问题。“五个层面” 紧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围绕“爱”“数”“理”“策”“速” 提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的要求,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此,要从“五个层面” 的内涵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目标出发,围绕化解心理困境、把握就业环境、培育理性思维、增强工作效能、提高服务效率五点内容采取好就业促进对策。
参考文献:
[1] 赵文学.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2):133-138.
[2] 徐晓丽,万小羽,吴彦宁.需求层次理论视域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22,(1):51-58.
[3] 权松立.创新人才培育机制视域下课程思政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21,(30):96-98.
[4] 李敏艳,高建波.大数据时代基于就业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6,(3):92-96.
[5] 陈泉键.应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心理危机”[J].人力资源,2021,(20):114-115.
[6] 赵爽,周文军,包卓,等.新常态下大学生创业促进就业的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2):75-76.
[7] 吴蓉蓉,王宁.微信公众平台在毕业生就业促进中的价值分析[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