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技管理的全社会研发投入培育创新主体研究

2023-05-31 10:19王红仁
国际公关 2023年5期
关键词:科技管理培育

王红仁

摘要:近年来,九江市全力实施研发投入攻坚战,以创新主体培育提级为主线,完善研发创新管理体系,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科技研发投入,做强科创驱动“主引擎”。本文以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意义为切入点,通过资料分析法剖析九江市创新主体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加强创新主体培育的三条路径。

关键词:科技管理;全社会研发投入;创新主体;培育

近日,科技部公布《“十四五”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十四五” 国家高新区的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从我国现实需求讲,我们越来越迫切地需要科技类型的解决方案,越来越需要增强创新的第一动力。面临全球环境的巨大改变,也面临日益加剧的单边主义与环境保护主义,我们要找到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创新之路,尤其要把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放在一个更重要的位置,争取从“0” 到“1” 的多点突破。要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发与技术创新的整合,不断增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培育新的发展优势,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如何将创新与研发融入到整个国家系统之中,使其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是加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一个重要课题。贯彻“四个面向” 的技术工作策略,即以政府引导、措施促进、业务带动、考核、市场引导为基本方法,充分调动各种技术创新主体进行研究活动积极性,加快提高政府研究活动投入水平,提高科技产业发展内生动力,积极推进构建国家创新型九江体系,为九江市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技术保障。加大科技企业的研发投资力度,加大对科研活动的支持力度。加强对科研院所的培养力度,加快对科研院所的建设力度,加强对科研院所的管理力度,促进精准服务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九江市为了推进城市高新技术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推动城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再上新台阶,坚决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的重大谈话及市党大会的精神,以落实推动全面建成创新型江西、高标准构建长江经济带关键节点城市为契机,进一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继续把全社会增加科研投入当作科技助力九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强培育创新主体为发展目标。

一、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国家根据当前国际和国内的现实情况,已经明确提出加速科技创新的要求。当前,人类世界正经受着一个世纪以来最大的变化,人们所面临的全球与本土环境都在产生着巨大而复杂的改变,“十四五” 规划的实现乃至更长远的发展需要加快科技创新速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需要”:第一,要以国家发展水平为起点,加快科技创新,以促进高质量发展。要实现经济的现代化,必须要有质量、效率、动力的支持;第二,坚持从缓解社会生活矛盾出发,促进科学技术发展,以适应群众的高质量生产需要。目前,我们的经济社会主要矛盾早已转化为人民群众追求生活的需要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社会问题,为了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我们必须在科学技术创新方面取得更多的成果;第三,从未来发展政策的视角来看,在新的发展模式中加速科技创新。推动大循环的演进,必须将供给侧的变革当作重点,持续提高供给的效率和能力,让有效的供给带来创新的增长,而技术的革新则是基础;第四,从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要更成功地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途,还需要进一步加快科学技术发展。从初期的“四个现代化” 到现在的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国,科技创新发展一直都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国家科技部网站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科技工作中,全社会研发投入约2.7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2.44%;基础研究经费比上年增长15.6%,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重为6.09%,技术合同成交额预计超过3.7万亿元,[1]国家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2位,实现“十四五” 良好开局。当前,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创下新高,是国家技术创新动力更加强劲、技术能力不断提升的有力保障。具体来说,其具有如下几方面意义:第一,全社会的投入可以确保技术领先位置,如对于部分电子产品的研发工作,先进的核心技术能够促进产品的更新与迭代;第二,全社会开发投入可以促进企业的健康成长,推动经济的发展,以芯片等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为例,如果企业掌握了核心科技,则掌握了获取经济效益的筹码;第三,增加全社会研发投入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国际地位,如果一个国家最新研制的产品在领域内拔得头筹,则该国的科研地位能够得到显著提高,体现出整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二、创新主体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创新投入积极性不高,研发投入结构亟待优化

雖然近年来我国的科研投入总量不断增加,对国家科技创新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总体上还是处于“多而不优” 的状况,在科技型企业的投入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结构性缺陷。地方政府部门持续增加对科研工作的投入支持,但是部分科技企业对科研创新的投入力度不够,投入对象不够集中,即便部分公司投入规模较大,但是结构难以优化。多数公司对创新投入进行盈余控制,难以在战略规划中合理规划创新投入数量与结构,对企业发展造成一定风险。

(二)创新主体投入支撑不够,创新主体发展不足

我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当前全社会研发投入力度随之扩大,这为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并跑” 和“领跑” 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多数科技型企业在快速崛起的同时,难以避免暴露出自身发展的弊端,并受到外界复杂环境的重重阻碍,从而导致创新质量较低。即便具有科研创新潜力的企业,也因为研发投入力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创新之路。[2]部分的科技型企业未能处理好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创新的关系,陷入了“引进—落伍—再引进—再落伍” 的恶性循环,使得科技型企业的创新投入造成浪费,创新行为无疾而终。

(三)内生创新动力不足,创新主体研发能力不强

部分科技型企业管理者还未能切实意识到技术创新是灵魂、是富强之本、是复兴之本。尤其是部分民企对自身创新能力的意识还不到位,缺少内在的驱动力,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薄弱,其直接制约着民企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多数企业更多关注于自身生产规模与产能的扩大,导致产品走向中低端发展之路,缺乏优质项目;重大领域的关键技术基础研发不足,投资不够,尤其是部分原创性、前沿性、引领性的创新项目突破较少,自主研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科研联合投入制约,“产学研”联系不牢固

科技的创造和发展都离不开技术资源的支撑,而技术资源的共享则能够让国家的技术服务能力得以显著增强。但是,目前国内的科研机构,各个机构都是独立的,彼此之间没有技术交流,也没有研究成果的展示,缺乏协作精神。在我国现行科技体制下,科技创新的主体是科研院所,科技计划、立项、审批、经费分配、组织、鉴定等工作都是由科研单位承担,科技企业资金不足,面临着研发、转化、市场、管理等方面的风险,而不愿意全力投入科技创新活动。与大学、科研机构相比,科技企业的技术能力基础较弱,仅靠技术力量进行科技创新,所需的时间较长,在短期内难以提升。如果科技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各自独立,那么科技企业的创新能力就无法适应市场的需要。这就导致科研单位、高校的科研成果不能通过市场检验,无法实现产业化、规模化,无法真正实现其商业价值。

三、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加强创新主体培育路径

(一)开展辅导“把脉问诊”,开展“小—高—规”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对此,九江市政府应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九江,加大创新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引力度,坚持“人才下沉、服务企业”,如组织专家咨询服务队伍深入中小企业全程参与培训指导,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把脉问诊”,开出“创新良方”,提高中小企业申报通过率。以科学技术中小企业孵化项目、创新孵化基地等创新创业载体为重点,培育入库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要求在2022年底数量达到900家,力争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同时,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发展,增强技术支持保障能力,引导其加强对科研投入、高新技术成果转移和技术人员的培育,积累技术基本要素,并按照技术发展要求,争取科技型中小企业三分之一份额的申报为高新技术企业。此外,积极增加高新科技企业增加值,并争取发展80%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入规,确保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入统;推动公司加快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产品竞争能力,促进技术公司向高规格转变。[3]

(二)深度挖掘“潜力企业”,实施“突破清零”行动

面向优质的潜力企业,政府应积极赋能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型的中坚力量,在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增加社会就业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对此,科技部门应支持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完善中小微企业孵化育成体系,深入挖掘潜力公司,建设高增长公司培训库,实施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和新兴企业梯度培养。加大政策扶植力度,对发展速度快、有潜力的科技型公司,在科技研发项目、科技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根据本市已有的高新技术产业、高新科技企业、“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小巨人” 产业,将着重从本市产业、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发掘和培养一些独角兽、瞪羚企业,力争2022年突破30家,到2025年实现翻番,实现所有县(市、区)独角兽、瞪羚企业“零” 的突破。

(三)精准打通“问题堵点”,实行“提量提质”行动

当前,要以高质量服务支撑高质量发展,紧盯企业创新服务的质量和效果,聚焦难点堵点问题,为九江市创新建设提供全程跟踪式保障服务。对九江市拟申请的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独角兽和瞪羚企业的信息进行线上介绍及申请过程的知识培训,提高重点企业的申报数量。[4]同时,对重点对象进行摸排,由税务部门牵头指导企业规范财务数据相关材料,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另外,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训库。各县(市、区)对属地科技型企业做好摸排,对基本具备申报条件和条件稍有欠缺的企业进行培育提质服务,做好宣传培训和现场指导。

(四)高效打破“科研束缚”,推动协同创新机制

对于高校、科研院所来说,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形成合作的关系,可以使得研发工作与市场需要连接,适时地实现市场效果,促使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同频发展。通过协同创新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优化和合理地分配创新资源,达到资源的有效补充,从而有效地改善了企业的创新效率。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行业骨干科技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共建研发平台、共享科研仪器设备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信息沟通,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九江创新体制,推动科学合理配置、有效地使用科技资源,是构建“协同创新” 的重要环节。要发挥地方政府部门的牵头和纽带作用,更有效地把地方产学研资源整合起来,通过引导和支持地方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结成研究发展机构、行业科技联合体等,加强了对“产学研” 紧密结合协同发展的投资和扶持力度,形成若干特点突出、研究方式靈活多样、有助于破解社会重大问题的重要协同研究重点,并推出了若干可以激发社会各方积极性的重要协同研究创新工程。

四、结束语

高新科技企业是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主力军,九江市政府必须深入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据不同的合作主体,确定投资比例,从而达到引导各方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基础科研支持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全社会增加对科技企业的创新投入,支持企业高新技术发展,采取多渠道、全方位、多学科手段整合企业各种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创新投入,提供精准优质服务,促进科学技术向产业转化,从而促进九江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专家解读《2021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J].河南科技,2022,41(18):4-5.

[2] 张俊军.科创新带动我市全社会研发投入达34.4亿元[N].安阳日报,2022-09-05(002).

[3] 涂宇露,陈科.精准服务、高效“资”润成都着力培育创新主体[N].科技日报,2022-06-24(007).

[4]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J].江西省人民政府公报,2017,(Z1):81-85.

猜你喜欢
科技管理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