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兆鸿,刘红霞,刘有彬,陈斌艳
摘要:2021年于平乐县开展稻纵卷叶螟田间防治试验,选用3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WP、1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C等2种生物农药和20%氯虫苯甲酰胺SC、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12%甲维·虫螨腈SC等3种化学农药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期间共施两次药,间隔8 d,每次施药后7 d进行防治效果调查。结果表明,12%甲维·虫螨腈SC和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对稻纵卷叶螟有优异的防治效果;1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C对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稍低;稻纵卷叶螟对氯虫苯甲酰胺已产生抗性,防治效果明显下降;3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WP对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较差。建议在生产中推广使用12%甲维·虫螨腈和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防治稻纵卷叶螟。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农药;田间药效试验
中图分类号:S435.112.1文献识别码:A文献编号:1005-6114(2023)01-019-03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俗称卷叶虫、刮青虫、白叶虫、苞叶虫等,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水稻上重要的“两迁”害虫之一[1]。稻纵卷叶螟以幼虫缀丝纵卷结苞取食水稻叶片造成为害,高龄幼虫大量啃食稻叶叶肉后形成枯白条斑,破坏水稻叶片光合作用,致使瘪谷增加,稻谷千粒重降低,造成水稻减产[1]。
平乐县地处广西北部,桂林市东南部,常年水稻种植面积16 700 hm2,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12 600 hm2,占水稻种植面积的75.45%,是发生面积和为害损失仅次于稻飞虱的水稻主要害虫。2007年之前,甲胺磷等高毒农药对稻纵卷叶螟有比较明显的防治效果,曾经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广泛应用于稻纵卷叶螟的防治。自2007年1月1日甲胺磷、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对硫磷(1605)、久效磷、磷胺等五种高毒农药全面禁用之后[2],氟虫腈成为平乐县防治稻纵卷叶螟最主要的农药种类之一,但由于氟虫腈对蜜蜂和水生生物风险较大等因素,我国于2009年10月1日起停止氟虫腈在卫生和部分旱作种子包衣剂之外使用[3]。2010年之后,平乐县生产上推广应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的药剂主要有苏云金杆菌、三唑磷、毒死蜱、阿维菌素、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丙溴磷、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根据田间调查和走访发现,由于部分农户长期大量使用同种或同类药剂,近几年来稻纵卷叶螟对三唑磷、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等部分常用农药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导致农药使用剂量增加而防治效果却下降。
为明确球孢白僵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两种生物农药和当前生产上常用的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及其复配剂甲维·虫螨腈等3种化学农药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和使用技术,本文于2021年9月开展了以上5种农药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药剂
3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WP(山西绿海农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1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C(江西新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0%氯虫苯甲酰胺SC(美国富美实公司生产);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江苏丰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2%甲维·虫螨腈SC(山东焱农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2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广西平乐县平乐镇高埠村委高埠上村,试验田面积935 m2,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属潴育型潮沙泥田,肥力中上,土壤pH值6.8,有机质含量3.22%。供试水稻品种为野香优莉丝,栽培方式为育苗移栽插植,2021年7月15日播种,8月8日移栽,插植规格23 cm×20 cm,每667m2插14 500穴;第一次施药时水稻生育期处于拔节期,防治对象为第六、七代稻纵卷叶螟,成虫密度1 650头/667m2,幼虫以1~2龄虫为主,平均幼虫密度51.2头/百叢。各试验处理区的土壤性质、肥力、插植规格和水肥管理等栽培条件均匀一致。
1.3试验设计
试验设6个处理(具体见表1),每个处理重复4次,共24个小区,每小区面积30 m2,各小区之间起田埂间隔,单排单灌,田块四周设保护区,小区之间随机区组排列。
1.4施药方法
试验共施两次药,间隔8 d,第一次施药时间为2021年9月10日下午4点,施药当日天气晴朗,微风,气温24.3~36.8℃,相对湿度64%,施药后24 h无雨;第二次施药时间为2021年9月18日下午4点,施药当日天气多云,微风,气温23.2~33.7℃,相对湿度77%,施药后24 h无雨。
采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台州市椒江绿佳喷雾器厂,铭都牌,3WBD-20型,工作电压12V,工作压力0.2~0.4 Mpa)施药,按试验设计用药量兑水60 kg/667m2成均匀药液,对水稻植株进行均匀喷雾,重点喷施水稻叶片。试验期间不再施用其他任何药剂。
1.5调查方法
第一次施药后7 d(9月17日)和第二次施药后7 d(9月25日)分别进行调查。调查方法为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小区选取5点,每点调查5丛,每株禾苗调查倒数三张叶片,调查记录各处理区25丛水稻的总叶片数、卷叶叶片数,统计卷叶率,计算防治效果。每次施药后1 d、3 d、7 d分别观察各处理小区药剂对水稻植株是否产生药害及出现药害的症状和类型。卷叶率和防治效果计算公式为:
卷叶率(%)=(卷叶叶片数/调查总叶片数)×100
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卷叶率-药剂处理区卷叶率)/空白对照区卷叶率]×100
1.6数据处理
采用 DPS数据处理系统(v8.01版)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DMRT)进行显著性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对水稻安全性
每次施药后1 d、3 d、7 d分别对试验田水稻植株进行观察,各施药处理区水稻植株生长正常,株高和叶片颜色等与清水空白对照区水稻无明显差异,未发现有因施药引起的药害症状,说明这5种农药在本试验剂量下对水稻安全。
2.2对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
从表2可以看出,在本试验农药的剂型、含量和使用浓度下,第一次药后7 d,甲维·虫螨腈对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高达9017%,极显著高于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氯虫苯甲酰胺和球孢白僵菌,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无显著差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稻纵卷叶螟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达到8157%,显著高于氯虫苯甲酰胺,极显著高于球孢白僵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和氯虫苯甲酰胺防治效果分别为67.08%和64.34%,两者间无显著差异,均极显著高于球孢白僵菌;球孢白僵菌对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較差,仅为12.78%。
第二次药后7 d,5种农药对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比第一次药后7 d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甲维·虫螨腈防治效果仍然最好,为81.83%,极显著高于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和球孢白僵菌等4种农药;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防治效果分别为66.01%、64.56%、57.36%,三者间无显著差异,均极显著高于球孢白僵菌;球孢白僵菌防治效果仍较差,只有10.82%。
3小结与讨论
在本试验用药剂量下,生物农药3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WP在第一次药后7 d和第二次药后7 d对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分别为12.78%和10.82%,说明球孢白僵菌对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较差,不宜在生产中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
本试验中,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对稻纵卷叶螟仍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第一次药后7 d和第二次药后7 d防治效果分别81.57%和64.56%,速效性较好,建议继续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虫螨腈的复配剂12%甲维·虫螨腈SC对稻纵卷叶螟表现出优异的防治效果,第一次药后7 d和第二次药后7 d防治效果分别达90.17%和81.83%,具有速效性好、防治效果高、持效期长等特点,是当前防治稻纵卷叶螟比较理想的化学农药,建议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使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及甲维·虫螨腈宜在低龄幼虫期用药,在稻纵卷叶螟发生虫量大时,应间隔7~10 d连续用2次药。
试验药剂1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C对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稍低,但却是5种农药当中第二次药后7 d比第一次药后7 d防治效果下降最少的药剂,表明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稻纵卷叶螟速效性稍差,但有较好的持效性。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还具有毒性低、对环境友好、对天敌安全等优点,可在稻纵卷叶螟防治中推广使用,用药适期在稻纵卷叶螟卵孵盛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4]。
平乐县从2009年开始推广使用氯虫苯甲酰胺,由于其具有毒性低、持效性好、对非靶标天敌生物影响小等优点[5],迅速被大面积应用于稻纵卷叶螟、三化螟、二化螟等水稻害虫防治,并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本试验中,20%氯虫苯甲酰胺SC在第一、二次施药后7 d对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均偏低,说明稻纵卷叶螟对使用期超过10年的氯虫苯甲酰胺已产生较高的抗性,防治效果已明显下降,建议在生产中逐渐减少使用或与其他不同作用方式的药剂混合使用。
参考文献
[1]邱强.作物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彩色图谱[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3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 第322号[J].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报,2004(2):4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公告第1157号[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9,30(3):52.
[4]黄海兵,关洪丹.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SC 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试验[J].上海农业科技,2020(3):136.
[5]邵振润,梁帝允,郭永旺,等.农药安全科学使用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