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莎莎 王江兵 许强 刘婷 王晔 陈振
摘要:为验证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本文选择25%咪鲜胺EC 50 mL/667m2、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 50 mL/667m2、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25%咪鲜胺EC 40+50 mL/667m2共3种药剂配方来研究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 50 mL/667m2在油菜盛花期一次施药,病株率为0.67%、病情指数0.38,发病最轻,防效达到88.74%,防效最好;且施药后无药害,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友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油菜菌核病;防治效果;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
中图分类号:S435.654文献识别码:A文献编号:1005-6114(2023)02-042-03
油菜是荆门市主要粮油作物,近10年种植面积稳定在9.56~13.2万hm2,产量28.59~37.36万t [1]。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支持双低优质油菜产业发展的政策出台,以及油菜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商品油菜籽及菜籽油价格的回升,油菜的种植效益得到提升,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增强。受气候、生育期、品种、耕作方式等诸多因素影响,油菜菌核病一直是荆门市油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常年中等以上发生[2]。为验证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麦甜)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2022年在荆门市掇刀区油菜种植区开展油菜菌核病防治药效试验。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荆门市掇刀区团林铺镇罗咀村,试验田面积1 700.85 m2,前茬作物为水稻,土壤为潴育水稻土,pH值5.61,有机质含量35.63 g/kg,全氮含量1.78 g/kg,有效磷含量115.13 mg/kg,速效钾含量238.64 mg/kg。试验品种为华油杂5R,2021年10月14日播種,播种量400 g/667m2,采用全程机械化精量直播,每667 m2施60 kg油菜专用复合肥作底肥,12月20日追施尿素3 kg,油菜长势均匀。
1.2供试药剂
25%咪鲜胺EC(史百克),安道麦辉丰(江苏)有限公司产品;
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麦甜),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产品;
1.3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共计12个小区,各试验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面积60 m2,具体见表1。
1.4施药时间及天气状况
2022年3月15日上午施药,试验田油菜处于盛花期,施药采用3WBD-18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台州航茂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生产),用水量30 kg/667m2。
施药当天天气晴朗、微风。附近气象台站数据显示,施药后3月16日~23日,累计雨日7 d,累计降雨量104.6 mL,平均气温8.3℃。
1.5调查方法
油菜黄熟期(5月6日)进行油菜菌核病定局调查。各小区采取对角线5点取样法取样,每点调查40株油菜,共计200株,记载各级病株数,计算茎病株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严重度分级标准:
0级:全株无病;
1级:植株1/3以下分枝数发病,或主茎病斑长度不超过3 cm;
2级:植株1/3~2/3分枝数发病,或发病分枝数1/3以下,但主茎病斑长度超过3 cm;
3级:植株2/3以上分枝数发病,或发病分枝数2/3以下,但主茎病斑超过3 cm以上。
计算公式:
病情指数= ∑(各级病株数×相对级值)调查总株数×3×100
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1.6数据处理
利用3414实验管理与分析系统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最小显著差数法(LSD法)进行显著性分析。2结果与分析
2.1安全性观察
施药后3~7 d观察,油菜植株长势正常,各处理均未见药害症状,说明本试验条件下试验药剂对油菜安全。
2.2防治效果分析
由表2可知,处理1(CK)的病情指数为317,病指最高。3个药剂处理病指为0.38~128,处理2病情指数最高,其次为处理4,处理3病情指数最低。其中,处理1与其他3个药剂处理之间病情指数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处理3与处理1、2的病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处理4无显著差异。处理2、4的病指之间无显著差异。
3种药剂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效为59.15%~88.74%,其中,处理3防效最高,处理2防效最低,3个处理间的防效差异不显著。
3结论与讨论
试验表明,本文选用的几种药剂在油菜盛花期施药一次对油菜菌核病均有防效,其中,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麦甜)50 mL/667m2的防效最高,病株率和病指最低;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麦甜)+25%咪鲜胺EC 40+50 mL/667m2处理增加了用药量,但防效提升不明显,25%咪酰胺EC防效最低,病指最高。综上所述,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麦甜)50 mL/667m2在油菜盛花期一次施药,对菌核病防效较好,施药后无药害,且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友好,值得推广应用。
掇刀区为水稻——油菜水旱轮作种植模式,油菜菌核病较旱地连作田块具有发病迟、程度轻的特点。本年度掇刀区油菜菌核病偏轻发生,5月7日在掇刀区团林铺镇、麻城镇进行油菜菌核病定局调查,平均病株率2.65%、病指2.25。试验地空白对照病情也较轻,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麦甜)防治效果未能很好的展现出来,但较25%咪酰胺EC防效高29.59个百分点。因此,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麦甜)在本地区油菜菌核病偏重发生年份的防治效果、以及该药剂的施药时间、施药次数对防效的影响均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荆门市统计局.荆门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167-170.
[2]陈雁,贺军,张敏,等.荆门市2015年油菜菌核病发生特点分析[J].湖北植保,2016(3):4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