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春江花月夜》的意象与意境

2023-05-30 10:48:04王千水
青年文学家 2023年11期
关键词:张若虚思妇春江

王千水

一、《春江花月夜》基本概述

《春江花月夜》的作者是张若虚,初唐诗人,关于他的史料记载不多。《全唐诗》和《旧唐书·贺知章传》里记载,张若虚是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张若虚的诗作大都流散不存,仅存两首,《春江花月夜》就是其一。

历史上以《春江花月夜》为题的诗很多,唐宋年间,“春江花月夜”这个名字或多或少地和陈后主、隋炀帝连在了一起。宫体诗用词华丽,内容却很空洞,不被历代学者所看重。在很多民间说唱或戏曲中,以《春江花月夜》为题的诗作都被另眼相看,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和其他的同名诗作迥然不同,他只是借鉴了乐府旧题,诗中的内容和真正的宫体诗有着本质的区别。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沉寂了四百多年。明代学者高棅编撰了两本唐朝诗集:《唐诗正声》和《唐诗品汇》,最终把《春江花月夜》收录在记录“旁流”的《唐诗品汇》里。《唐诗三百首》也没有将《春江花月夜》收录在册。直到清代,《春江花月夜》才逐渐映入世人眼帘。诗人王闿运在《湘绮楼论唐诗》中对这首诗和张若虚有一句评价:“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到了近代,真正让我们读懂《春江花月夜》的是诗人闻一多。闻一多是著名的新月派代表诗人,他在《唐诗杂论·宫体诗的自赎》中对《春江花月夜》的评价是:“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这里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二、《春江花月夜》中“月”的意象特征

所谓“意象”,是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的一种艺术形象。意象是意境生成的基础,要想分析一首诗的意境,先要抓住它的意象。

《春江花月夜》中包含的意象非常多,题目中的春、江、花、月、夜是中国诗歌中美好的传统意象,这五种意象令人向往,内涵丰富,融汇了自然之美:清新的春、隐秘的江、幽香的花、皎洁的月、静谧的夜,怎么能不让人心旷神怡?就像在梦中一样。除此之外,还有江潮、芳甸、花林、清风、扁舟、高楼、镜台、玉户、鸿雁、闲潭、落花、海雾、碣石、潇湘、江树,乃至不眠的思妇、漂泊的游子等意象。在众多的意象中,“月”是全诗的中心意象。《春江花月夜》全文以“月”为魂,将浩瀚春江、绮丽月色细细勾勒,挥墨泼洒出一幅壮丽的春江月夜图。诗人通过庄重的冥想捕捉了宇宙、自然与生命的关联。诗人未将“月”的意象停留在既成的审美特质上,而是将其传统意义又赋予了新的意义,令其更加接近人心的本质。诗中的“月”包含了原始意象、时间意象和愁绪意象三种不同的意象特征,成了融合情感、理念与文境的一种意象。

(一)原始意象

我们从“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等句可以看出此刻之月,是现实中的月。准确来说,是千年前春江上的那轮孤月。这时的月亮,将大地染上绚丽的光彩。月下之景如梦似幻,令人心驰神往,它将森罗万象的秘密尽收眼底。今宵明月之美景使人沉浸于生命的美好的感受之中,进而思索人生。“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等句都体现了“月”为思情的生发中心。诗人把“月”看作万景之源,是对月亮原始意象的真切描绘。

(二)时间意象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等句展示了月亮的时间意象。

夜色中,明月高悬,天空清澈,从上到下没有一分一厘的杂色,一切都是无言的、安宁的。诗人心中浮现的情感渐渐汇聚在一起,逐渐清晰起来,淡淡的寂寥也悄然到来。月亮逐渐升高,和人的距离也逐渐增大。在中國,“月”是一个意蕴丰富的意象。月亮寄托了人们的远愁,凝聚着爱与恨,甚至凝聚着人类本质的生命形态,乃至对自然宇宙的观察和领悟。此时的月亮不再是一片柔和之光,而是多了一份“孤”意。借着月亮,诗人从时空的永无止境联想到生命的蔓延,表现出更深刻、更广阔的宇宙意识。诗人将自己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怀完全融入对月光流逝的感慨,重点突出了“月”时间意象的营造,将自然的景物升华到哲学层面,突出了“月”时间意象与宇宙意识的融合。

(三)愁绪意象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几句中,人世悲欢离合的情感,在诗人笔下得以展现。诗人用“月”寄托相思,感伤之情自然溢出。诗歌中的月亮具有人文主义情怀,“可怜楼上月徘徊”,月光似乎又对思妇的悲伤抱着怜悯之心,徘徊许久,不愿离开,与思妇为伴,为她排忧解难。“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此刻,月亮是有情的,是带着愁绪的。

三、《春江花月夜》的意境之美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不同的人对同一作品意境的探讨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就造成了一首诗中意境的多义性。

《春江花月夜》整首诗写了两幅图景:春江夜月图和游子思妇图。从意境角度来说,这两幅图景描绘了两种美:自然美和人情美,并在自然美和人情美的基础上又升华了一种美—哲理美,即对宇宙、对人生的探索。自然美是人情美、哲理美展开的一个背景,哲理美是在赞美美景的基础之上展开的,而人情美作为全诗的主体,贯穿全诗。

(一)春江夜月图

诗中第一句至第十六句描绘了一幅春江夜月图,这一部分以写景为主,侧重于自然美的表现,但未脱离人情的主题,“春江花月夜”五个字本身就展现了一幅关于人生的美丽图景,唤起人生一种美好的感觉,诗人一开篇以这五个字做文章,描绘出一幅绮丽的图景。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中的“生”字赋予江潮和明月活泼的生命。诗人借助“何处春江无月明”的设想之句,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思考。同样的情结在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诗句中也有体现。这种情结让诗人逐渐将目光凝聚在月上,思绪万千。张若虚认为,宇宙虽然是永恒的,但人类的生命也是永恒的,要以积极的态度来看待人生。明月从诞生起便没有变化,而人类在不断变化、不断发展。月像一个永远的期待,始终悬于江上,见证岁月的变迁。

(二)游子思妇图

诗中第十七句至结尾描绘了一幅游子思妇图。这一部分由“不知江月待何人”转换到对人类离愁别恨的描绘上,通过对思妇、游子相思心境的刻画,把男女间真挚的爱情上升为离别之情。离别对人生来讲是一种悲剧、一种缺憾,同时也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经历。所以,诗人在创作过程中,表现了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在离愁别绪当中,表现了他们爱情的真挚。“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正因为这真挚的爱情,在月夜徘徊的思妇,由于离别的孤寂,注意到了此时的月光,以至于“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诗人还从另外一个角度写出了游子对思妇的怀念,“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由于无法相聚,只能借月托怀,千里明月寄相思。游子也忍受着离别的痛苦,思念着家乡的亲人,他未必如同思妇那样望着月亮,而是做了一个破碎的梦,梦见了落花、流水、残月。世上如思妇、游子的人又何止千千万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这首诗写了两幅图景,最终升华出一种哲理,把人类的离愁别绪放在自然、宇宙的背景下加以写实,来认识人生的意义。李泽厚在其著作《美的历程》中讲道:“这首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一种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所以尽管悲伤,仍然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永恒的江山,无限的风月,给这些诗人们的,是一种少年式的人生哲理和夹着悲伤、怅惘的激励和欢愉,闻一多形容为‘神秘‘迷茫‘宇宙意识等等,其实就是说的这种审美心理和艺术意境。”《春江花月夜》体现的美是一种情感上的慰藉,它的美,就在于这种惆怅,是一种哀而不伤,拥有古典诗歌的那种美。

四、《春江花月夜》深邃意境的营造

《春江花月夜》完美意境的营造,得益于诗人将情、景、事、理水乳交融和其写景技巧的高超。

(一)情、景、理、事的水乳交融

诗人描写了奇幻多变的月夜美景。第一条线索是围绕江,以地点的变化,依次展示月下春江之美;第二条线索是围绕月,以时间的变化依次展现。这里就包括了许多被月光所笼罩的其他景物,如妆镜台、玉户帘、捣衣砧等。围绕着月,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展示江上明月之美。一方面,诗人围绕着江、河、月,对江上、月下种种景物的形状、色彩、动态,做了非常详细的描写。另一方面,诗中所描绘的美景是情感化、哲理化的产物,这些美景都沾染了诗人主观的情思。反过来说,诗人的哲理、情感也都是景物化的,想要同时做到这些是很困难的,这也是《春江花月夜》与一般咏物诗的区别之处。《春江花月夜》所表达的那种宇宙长存、人生短暂的感伤,在诗里是诗人由月夜美景的触动而直接生发出来的,而诗歌后半部分游子、思妇之间的离愁别绪及相思之苦,既是诗人由月夜的良辰美景引发出来的,也是诗人对人生、宇宙的思考中强烈体会到的。因此,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一方面使他更加珍惜眼前的景象之美,另一方面也使他更强烈地感受到离别之苦。这样一来,诗中所写的眼前景、心中事、心上人,便完全地融合在一起,使他真正地将情、景、事、理水乳交融,由此构成了完美的诗歌境界。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中将其定义为:“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

(二)高超的写景技巧

《春江花月夜》意境的创造在一定程度上又归功于张若虚高超的写景技巧,如果没有这种高超的写景技巧,很难营造出诗歌的意境。诗人选取了开阔无边的境界,不仅在空间上使境界无限延伸,在时间上也使其具備延伸的特点。要将这样的一幅春江美景写入诗中,同时还要表现出动态美以及变化过程,是非常不易的,但诗人很好地处理了这个问题,采用了逐层推进、反复渲染的手法,把每一个四季作为一个小单元,每一个单元里描写一个相对独立的画面;同时,又使这些画面能够完整地衔接起来,连成一幅山水长卷,每一个单元就像山水长卷里的一个局部,单独拿出来时具有独立性,连在一起时又是一幅完整的画卷。在中国山水诗的发展历程上,《春江花月夜》这样的诗是罕见的。诗人高超的写景技巧使《春江花月夜》中描写的景物具有立体感、流动感,具备“诗中有画”(苏轼《书摩诘〈蓝关烟雨图〉》)的特点。

春、江、花、月、夜,这些是自然界中的美好景物,它们有着与生俱来的光辉和魅力。因此,诗人张若虚围绕这五种自然之景而作《春江花月夜》,并通过自身庄重的冥想捕捉了宇宙、自然与生命的关联。《春江花月夜》以“月”为魂,将浩瀚春江、绮丽月色细细勾勒,挥墨泼洒绘出一幅壮丽的春江月夜图。《春江花月夜》的意境美包含了自然美、人情美和哲理美三个层次,具有深厚的生命体验和深邃的宇宙意识,这也是其诗魅力所在。

猜你喜欢
张若虚思妇春江
最特别的树
东方少年(2022年25期)2022-10-18 06:52:46
春 思
课外语文(2022年7期)2022-03-17 06:29:10
长相思·一重山
学苑教育(2022年1期)2022-03-02 22:01:52
春江水暖鸭先知
无人机(2021年1期)2021-04-05 12:49:24
《诗经》和《古诗十九首》中的“ 思妇诗”比较研究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草原(2018年4期)2018-05-08 10:52:28
从言语层面浅析诗歌郑愁予《错误》的美
牡丹(2018年8期)2018-05-07 13:05:38
王小奇送画
领导文萃(2016年11期)2016-06-22 21:49:34
春江水暖鸭先知
学习月刊(2015年1期)2015-07-11 01:5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