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晨 孙彦峰
蒋捷是“宋末四大家”之一,人品高洁,所创作的词作在南宋亦是独树一帜,对清代中后期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虽身处复杂动荡的宋元易代之际,历经改朝换代,却始终坚守着义不仕元的决心。蒙古铁蹄踏进了南宋的疆土,百姓流离失所,他有家难回,开启了漂泊之旅,终日思乡的情感萦绕在心头,付诸笔端,凄婉真切,令人为之动容。蒋捷不仅要承受国破家亡的悲痛,还要经历长期羁旅漂泊的身心之苦,这种内部心理情绪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形成了他独特的怀乡词风格。
一、蒋捷怀乡词的情感内涵体现
(一)思乡漂泊的孤寂
南宋王朝风雨飘摇,蒋捷在外漂泊流浪,终日思乡难解,无以舒展,如其所作《行香子·舟宿兰湾》(节选):“送春归、客尚蓬飘。昨宵谷水,今夜兰皋。奈云溶溶,风淡淡,雨潇潇。”词人昨夜入住谷水,今夜又在他处,行踪不定,飽受羁旅之苦。
词人把浓浓的怀乡之情寄托于词中,如最具有代表性的怀乡词《一剪梅·舟过吴江》(节选):“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词人常年在外漂泊,何时才能归家洗去这满身的污垢,结束这羁旅漂泊的生涯呢?他渴望与家人团聚,渴望回到“软语灯边,笑涡红透”(蒋捷《贺新郎·兵后寓吴》)的家乡中去,然而这一切未有归期。词人在南宋咸淳十年(1274)考取进士,至元十三年(1276),伯颜攻取临安,南宋灭亡,自此词人漂泊不定。我们从“舟过吴江”这个题名可以分析出这首词是在宋末元初间,词人在流浪漂泊时经过吴江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的吴淞江创作的。吴淞江发源地是苏州市吴江区松陵镇以南太湖瓜泾口,太湖西临词人故乡常州府阳羡(今宜兴市),词人漂流吴淞江,亡国之痛作为导火索燃起思乡之情,故作此词。“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表达了词人对归乡的期待和仍在远离家乡的江上漂荡不知何时归的迫切之情。“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词人深感时光易逝,看似写景,实则抒情,在感叹年华易逝的同时,无时无刻不在表达他归心似箭的心理。又如,《一剪梅·宿龙游朱氏楼》这首怀乡词:
小巧楼台眼界宽。朝卷帘看。暮卷帘看。故乡一望一心酸。云又迷漫。水又迷漫。
天不教人客梦安。昨夜春寒。今夜春寒。梨花月底两眉攒。敲遍阑干。拍遍阑干。
“朝卷帘看。暮卷帘看。故乡一望一心酸”,词人的思乡之情流露于言表,词人不禁发出感慨:每当“我”眺望远方时,都会感到莫名的心酸,因为远处便是“我”远别的故乡。词人不能回到自己的故土,家乡的美丽风光及与家人的温馨场景只有在梦里可以看到,所以“朝卷帘看。暮卷帘看”。整首词,词人所展现的情感内涵是归乡的急切与思乡的深切,这种情感汇成一条涓涓细流,倾注着词人的内心世界。月光之下,词人披衣愁眉不展,漫漫长夜里敲遍了阑干,拍遍了阑干,可终究无人能理解词人怀念故乡的愁苦与哀怨。词人的怀乡词用情至深,字句间都是远离故乡、羁旅漂泊的无奈与辛酸。面对故国沦亡,词人内心的酸楚无以言表,纵使不甘,却又无可奈何。
(二)故国沦亡的哀痛
自古家国一体,在南宋灭亡时,蒋捷正值青年时期,故国沦亡的哀痛使其从此羁旅漂泊,远离故乡。词人把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故国沦亡的悲痛融为一体,对故乡和故国的思念跃然表达在其怀乡词里,如《贺新郎·秋晓》:
渺渺啼鸦了。亘鱼天,寒生峭屿,五湖秋晓。竹几一灯人做梦,嘶马谁行古道。起搔首、窥星多少。月有微黄篱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红枣。
愁痕依赖西风扫。被西风、翻催鬓鬒,与秋俱老。旧院隔霜帘不卷,金粉屏边醉倒。计无此、中年怀抱。万里江南吹箫恨,恨参差白雁横天杪。烟未敛,楚山杳。
这首词是蒋捷在南宋灭亡之后,流寓于苏州隐居时所创作的。上片词人通过见闻感悟与实践,“竹几一灯”“嘶马”“古道”,虽然描绘出微冷、寂静、秋意朦胧的景象,却尽显词人的孤寂悲凉,从而体现词人苦闷、度日如年以及思乡的心境。在下片中,词人的思国、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加充分明显。“旧院隔霜帘不卷,金粉屏边醉倒”,词人忆往昔,南宋旧院何其辉煌,庭外挂霜,院内依旧温馨,美酒佳肴,豪放不羁,醉倒之处皆是彩绘屏风,在故乡的怀抱,何其幸福。“万里江南吹箫恨,恨参差白雁横天杪”,词人利用典故,连用两个“恨”字,意在表达大雁尚可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春来便可返回故乡,而“我”到底何时才能返回故里。寓情于景,以景结情,词人的字字句句都道出了对亡国的痛恨和对故乡的思念。
(三)抚今思昔的伤怀
今昔对比是蒋捷写词的惯用写作手法。词人把今日的残破与往日的繁华进行对比,真实地反映出南宋灭亡前后的变化。昔日的繁华景象再不会出现,如今背负着思乡的情感漂泊无依,残酷的现实对比更加烘托出词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试看这首《女冠子·元夕》:
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剔残红灺。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每逢佳节倍思亲”,蒋捷擅长以节日为依托,将这份美好且特殊的情感写在词中,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亡国的悲痛之情。元宵节是两宋时期最热闹的节日,多数宋代词人在国破家亡后会想念昔日家乡元宵节的热闹景象。因此,元宵节最易牵动词人们的思乡之情。词的上片“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词人起笔描绘往日元宵节的繁华热闹,随后“而今”情绪转折,“灯漫挂”与“琉璃光射”形成鲜明对比,处境使然,词人更是无心观灯。词的下片,词人的心情更加低落,对往昔的美好岁月向往之情跃然纸上,元宵佳节无法与家人团聚,思乡之情尤为突出。
二、蒋捷怀乡词风形成的原因探析
历史上,一个诗人或词人作品风格形成的因素往往是多方面的,时代的环境、内心的情绪影响,以及当代的文化传统背景等都会对他们的创作风格产生影响。蒋捷所创作的具有怀乡词风的作品,是在宋元易代的时代背景下孕育而生的,词人一身抱负无法施展,虽心中千万不甘,但他义不仕元的决心十分坚定,无法动摇。自此,词人的内心便生出了愁苦与哀怨的心理,在这无法排解的愁绪中,词人便写下了一首首流传千古的怀乡词,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宋元易代遗民的伤感境遇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朝代更替是惯常现象,然而元朝取代南宋王朝却与历史中其他中原王朝交替有所不同。蒋捷的内心极度伤感,自此便离开了故乡,羁旅漂泊。在中国历代文学家中,南宋遗民词人是典型性的一代人,蒋捷身处在这个特殊时期,经历亡国的悲痛后,成为亡国的流民,昔日的美好幸福生活一去不復返,人生经历与境遇的反转使他极度痛苦,当思乡之情涌上心头时,便会寄情在词作中。在《虞美人·听雨》中,我们看到的是蒋捷忧患余生的自述,“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词人发出了深沉的人生怅叹,借听雨的感受,词人表达了亡国之民流离辗转的无奈和对故国的深深思念。
陶尔夫在《南宋词史》中认为,蒋捷经历了当时社会的变动和生活的各个层面,作品历史恢宏,语言精妙,将国破家亡与孤独浪迹的生活交织在一起,其作品具有历史无法续写的独特审美境界。《竹山词》充分表达了词人在当时社会环境下起伏的心境。忆昔伤今的心境使遗民词人对现实的生活黯淡无望,经过血与泪的残酷现实打击,他们对往昔的美好年华岁月剩下的只是奢望,蒋捷亦是如此。《竹山词》中的九十三首词作表达的皆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思想情感和主题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是宋元遗民的共同心曲。故宋元易代的遗民伤感境遇是蒋捷怀乡词风形成的重要原因。
(二)主体个性的独特审美观点
1.义不仕元的坚定决心
蒋捷的一生跨越两个朝代—南宋和元,在南宋亡国以前,蒋捷过着幸福美满的日子,曾进士中举。然而命运使然,在他中举后没多久,南宋灭亡,他从此过上了羁旅漂泊的生活。在此后的岁月中,蒋捷有两次入仕的契机,却被他拒绝了。“乱世真才子,义节不仕元”,除了他留下的《竹山词》,便是后人对其最高的评价,纵使后半生过着漂泊无依的生活,他也不会违背自己的内心想法。家国情怀、共同体意识根植于蒋捷的内心,于是他创作了《念奴娇·寿薛稼堂》(节选):“稼翁居士,有几多抱负,几多声价。玉立绣衣霄汉表,曾览八州风化。进退行藏,此时正要,一著高天下。黄埃扑面,不成也控羸马。”词虽是祝寿词,但蒋捷另有深意。他选择了无声消极地反抗,其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使他放弃了入仕为官的机会,坚定自己义不仕元的决心,因此他无法回到故土。
2.主体个性化的产物
蒋捷怀乡词风的形成,离不开其主体个性的发展。在蒋捷的《竹山词》中,有不少词作是效仿其他词人的。蒋捷会吸收周邦彦和李清照词的精华进行二度创作,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除此之外,蒋捷的怀乡词又是极具个性的,他独来独往,很少与其他词人进行往来。蒋捷高风亮节的个性审美特征为他的怀乡词风奠定了一定基础,其目下无尘、以竹为名,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忠贞之士。他在正是出人头地的年纪选择遁迹山林,踏上了这条义不仕元的不归路,其精神是值得我们歌颂的。不难看出,蒋捷的自尊心十分强大,具有崇高的人格品质和精神审美世界的优越,人格修养内涵深厚,对其怀乡词的创作具有很大影响。
(三)词人内心精神的愁苦与哀怨
蒋捷怀乡词风的形成与他自身内心精神特征关系密切。南宋灭亡后,词人过着遗民的凄惨流浪生涯,其怀乡词也大多作于宋亡时期,抒发其对故乡的殷切思念之情。例如,《贺新郎·兵后寓吴》:
深阁帘垂绣。记家人、软语灯边,笑涡红透。万叠城头哀怨角,吹落霜花满袖。影厮伴、东奔西走。望断乡关知何处,羡寒鸦、到著黄昏后。一点点,归杨柳。
相看只有山如旧。叹浮云、本是无心,也成苍狗。明日枯荷包冷饭,又过前头小阜。趁未发、且尝村酒。醉探枵囊毛锥在,问邻翁。要写牛经否。翁不应,但摇手。
词的上片,蒋捷描写在故乡时的美好回忆:曾经家中秀帘的流苏自然下垂,和家人在烛光边欢声笑语,一片祥和、温馨的画面涌上心头;然而,回到现实,只剩冰冷的城墙与风霜做伴,“望断乡关知何处,羡寒鸦、到著黄昏后”,望着远处,却不知故乡在何处,好生眼红夕阳后的黄昏中,一只“寒鸦”徐徐飞回自己的巢穴,自己却无法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词人颠沛流离的愁思抒发得酣畅淋漓。词人作为南宋灭亡后的遗民,这种悲痛与哀怨是自身对命运的不甘,是有家不能回的心酸,这是词人主观情感的表达。
词的下片,“相看只有山如旧”“叹浮云”表现了词人此时的悲伤心情更加浓郁,其感叹世事无常,漂泊的孤独与思念故乡的情感融为一体,显得更加深沉、悲痛。词人的经济状况窘迫,在那个战乱横行的年代,衣食无忧已是奢望,每天都要为温饱问题而东奔西走,却不知何处是归宿。这是一首流浪者撰写的悲歌,“明日枯荷包冷饭”描写了词人此时穷困潦倒的悲惨境遇,“翁不应,但摇手”揭示了战乱对百姓的情绪、生活的消极影响,同时映射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已经无以言表,已经演变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内心情感。
蒋捷所展现的怀乡词是独特的,体现了他大义凛然的民族高尚气节、对亡国和故乡的无限思念,以及被迫遗民流浪漂泊的悲惨境遇。蒋捷树立的是一个义不仕元的具有强烈民族意识的爱国词人形象。他所创作遗留下来的怀乡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在亡国后落难并作出反思的蒋捷,其词感情真挚,用笔婉转,从不同方面让我们感受到其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及思之不得的愁苦之情。蒋捷的主体意识十分强烈,不愿失节,展现了一个爱国词人的高大形象,他留下的怀乡词为中华民族的瑰丽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系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唐宋怀乡词研究”(项目编号:20ZWD211)的研究成果。